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5/7

人生像一面鏡子

人生其實象一面鏡子,你用什麼臉對它,它就用什麼臉對你。雖然有時侯,這樣的因果反應,不一定會立刻顯現出來,但它終究是會回到這個根本方向上來的。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持續地保持並散發我們的善念及慈悲心意,慢慢地你將發現,原來那個「不太可愛的」世界,已經在改變了。

關懷弱勢是覺性甦醒的的開始

有能力的、富有的人,對社會上的弱勢,天生就有照顧與協助的責任,所謂取之社會用之社會,投入對弱勢的關懷,也正是身為佛教徒不可旁貸的承擔!

這不是責任,這是身為佛教徒的自然的反應,是佛教徒心中「善」的自我呼喚,那正是佛教徒內在覺性的甦醒。

死亡不是逼迫,而是生命的「契機」

就佛教來說,死亡是生命中〝最好的朋友〞,讓生命擁有〝無限的機會〞。

因為死亡的存在、平等與必然!所以讓生命在追求一切的美、一切所要擁有的,有了絕對的理由要:「停下來想一想,有機會重新安排。」

生命中要是沒有「死亡」這件事,那麼還有什麼力量?可以讓我們停下來,去看看自己的欲望?對於生命中的許多執著,我們就沒有機會放下。也因為死亡,而讓一切的恩怨可以reset。

憶念、依靠三寶

佛性「寂照真常」的意思是指:一種純真、恆常、沒有恐懼、不需要侵奪、也絕對平等的實相狀態。在此狀態下,你不需要去保護什麼,也永遠不失去什麼。

皈依

皈依能任運生起防非止惡、積極行善的力量。

其實我們所參加所謂的「皈依儀式」,它正是一種極殷重的自我宣誓過程,也就是要透過這宣誓的完成,在皈依者心中,產生一股強大、任運、等持的善法推動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