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5/10

回首如意

如意是佛門中一種法器,原為印度古時的爪杖,形狀如雲,或如手形,為背部瘙癢之用,以其能補手不能到之處,而搔抓如意,故稱如意。如意的另一種用途是作為記事備忘之用的。據禪林象器箋說:「如意之制,蓋心之表也,故菩薩皆執之。豈欲搔癢也?……今講僧尚執之,多私記節文、祝辭於柄,備於忽忘,要時手執目對,如人之意,故名「如意」。 在現代佛教叢林中,如意已經失去了其本來意義。而是在佛寺舉行重大法會活動時,主法法師手持如意以示威儀,表達吉祥如意之意。 如意作為一種法器,其頭部是向回彎曲的,這是一種表法意義。意在告訴人們凡事要知道回首知足,只有回首了,才能如意,若不知道回首,便永遠感受不到生活的樂趣。正是在這種意義上,如意也被人們稱為回首如意。 回首如意,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我們為人處世,都應當知道適時回首,「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就告訴我們,人生的痛苦煩惱常常是我們自己造作的,如果不知回頭,就會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禍害。所以,一個人減少自己的人生奢求,往往會使自己過得少欲知足,你的生活因此變得如意自在。 其實,一個人活在世上都有欲望,人有欲望並不都是壞事,適度的欲望可以促人奮發向上,充滿生活的信心。但欲望如果超過一定的限度,就會變成永無止境的貪慾。在這種貪慾的指使下,人常會為滿足自己的欲望做出種種損人利己的事,給自己和別人帶來痛苦。所以,佛陀告訴我們,在欲望膨脹之時,要知道回首,否則就會給自己帶來痲煩。你能做到及時回首了,你做任何事情才不會過分,你也才不會因實現不了自己的種種理想而難過。譬如說做官,官做得很大了,就不必要再往上升了,這時及時回頭,過好當下的生活,你會覺得很如意。又如,財富都是人之所望,一個人發財發足了,也應該回首,不然錢財不僅會成為自己的累贅,而且還有可能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禍患。 回首如意警示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做到極致,若達到極致就會走向事物的反面。俗語云:「月盈必虧,物極必反」、「樂極生悲,否極泰來」。 回首如意告訴我們,不論自己處於何種境地,都要回首知足。當你在為你目前的處境怨天尤人的時候,應當回首想想那些不如我們的人,這時我們就會對自己的生活感到如意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