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5/13

學佛也需要一個共同認可的標準

在弘法過程中,經常有人問到:基督教不過一本《聖經》,而佛法則是三藏十二部經典,八萬四千法門,為什麼影響反而不如他們?原因在哪裡?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佛教的傳播還停留在傳統表現方式上,未能建構起令現代人耳目一新並樂於接受的模式。

不少人學佛多年,依然不得要領。那麼,怎樣讓大家在短時間內掌握佛法要領?學法又該遵循什麼次第?每一步應該怎樣操作?驗證標準是什麼?這都需要一個可以具體執行的規範。我們在弘法過程中,往往強調對機設教,這當然沒錯。問題是,如果師長不具備觀察學人根機的能力,又怎麼對機?怎麼知道給予對方什麼樣的教化?所以在很多時候,這個對機並不是契合對方的根機進行指導,而是根據自己對佛法的理解,根據自己的修行經驗在談。自己是念佛的,就告訴對方念佛最穩;自己是誦經的,就告訴對方誦經最好;自己是參禪的,就告訴對方參禪最快。信眾只要多請教幾個師父,往往就無所適從,莫衷一是了。所以,這種方式彈性太大,且沒有一定之規,難以對教化效果有所保障。

今天的社會,很注重各種標準,如企業管理標準,產品質量標準等。我覺得,學佛也需要一個共同認可的標準,尤其在當下這個善知識難遇的時代,特別需要一些能保證基本教化質量的規範。在這個規範的統攝下,才有能力進一步學習各種法門。基於這種認知,我在《漢傳佛教的反思》之後,又發表了《佛法修學次第的思考》,主要從解脫道和菩薩道的高度來看待整個佛教。

佛法雖有眾多的宗派、法門和經論,但不外乎解脫道和菩薩道。其中,都是以皈依、發心、戒律、正見、止觀五大要素為核心。首先從皈依開始起步,然後是正確發心和受持戒律。奠定基礎之後,再掌握一宗正見,並通過止觀將之落實到心行。這是一個適用於任何宗派的次第,就像電腦的操作平台那樣,有了這個系統,所有軟體都可以順利運行。

很多人以念佛為日常功課,覺得只要保定一句阿彌陀佛即可,不必再管其他。其實,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內涵極其豐富,如果沒有皈依、發心、正見為基礎,我們對這句佛號的理解會非常膚淺。如果理解不到位,佛號對我們來說就只是一個空洞的符號,這樣的念,和念桌子板凳是不會有多少本質區別的。所以說,這句佛號能念到什麼程度,取決於我們對它的理解達到什麼程度。是單純當做一句佛號,還是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如果沒有見的基礎,是不容易把一句佛號念好,念得有深度的。

所以,我們在選擇具體法門之前,應該對修學體系具有總體認識。這種認識包括四個方面,一是掌握它的要素,知道哪些項目對修學是必不可少的;二是掌握它的次第,知道修學的先後順序和彼此關係;三是掌握它的操作方式,知道怎樣將書本中的法義落到實處;四是掌握考核標準,知道每個階段的學習要達到什麼程度才算合格。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