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5/30

第四講 欲樂與法樂的省思 10月14日,學誠大和尚為弟子們作了《欲樂與法樂的省思》的開示。大和尚讓我們體悟:為什麼學佛學久了道心會退失?什麼是欲樂?什麼是法樂?五欲有何過患?如何對治私慾和貪心?

一、信仰淡化的原因 今天我們來講講修行佛法過程中常出現的一些情況。在佛門裡有不少人,尤其是信仰比較好、道心比較好的一些佛教徒,學了幾年以後,信仰不僅沒有得到加強、鞏固,反而有減弱、退化的現象;道心不僅沒有越來越得到增長,反而日漸退失。這是我們常常會遇到的、看到的、聽到的一些問題,更是常常發生在自己周邊的事,也有可能就是我們自己本身。我們學了佛法,應該要越來越有信心,越來越能夠腳踏實地,走好路子,走穩路子,這樣才是正確的。 上述問題的產生,以及問題程度的加重,原因很多。有的是因為沒有找到修道的方法、途徑和次第,難以入門,難以一門深入,把信仰佛法當成一種通俗的民間信仰。很多民間的神廟裡供了很多神,這些神也能夠起到保護、庇佑的作用。我們信仰佛教,不僅僅是因為這一點。佛陀所宣說的佛法,不僅僅為了要解決我們眼前的小問題。如果僅僅是解決眼前這些微不足道的問題,普通的神,甚至世間上的那些善人,都是能夠做得到的。我們信佛、學法、修道是有它不共的意義的,要從無限生命來審視信佛、學法、修道。 有些人信仰建立不起來、退失道心的原因,是對佛法的聞思不夠,因為不能很深入地對佛法進行聽聞和思維,要進行很深入的修行,難度自然就很大。 有些人信仰淡化、退失道心的原因,是實修方法不對路。自己很想去用功修行,但是越修越苦,越修越難以體會到佛法的樂趣、佛法的作用。自己想修行,與怎樣好好修行是不同的。自己想修行僅僅是一個發心,內在的自我要求,如何按部就班、有條不紊、有次第、有步驟地認真去修行,又是一回事。 有些人信仰淡化、退失道心的原因在於慢心、懶散的習氣不能得到調伏和對治。因為我們的慢心在起作用,內在的對於人事物、對佛法執著的力量非常強;因為慢心的緣故,自然而然將佛法拒之於自己的心外,將自己拒之於佛教的門外。因為懶散的原因,我們不能專注,我們不能專心,我們不能把有限的、寶貴的、片段的時間很好地用在佛法的聞思修上面去。 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可以做得到?歷代的祖師大德們為什麼能夠做得到?佛陀看到了老病死這樣的生命黑洞,感到無比震撼,為了要尋找出離生死、究竟解脫的菩提大道,毅然決然地放下自己世間的一切功名、利祿、成就,以自己的整個身心、生命來實踐佛法。對比我們自己,我們能不能以整個生命、身心的一切,像佛陀一樣來實踐佛陀的教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談得上一步一步向佛陀學習。整個的身心、整個的生命,這是代表一切的。我們學佛法,不僅僅是很簡單的一個概念,要真正下決心去學習,否則我們只是美其名曰來學習佛法,這是兩個不同的發心。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