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6/15

略談三皈依(皈依三寶)慧淨法師

為何三皈依

一、定信仰二、消災障三、增福慧四、離惡道五、出三界六、成佛度生

皈依的重要

皈依是真正信佛學佛的開始,是學佛的第一課,也是進入佛門的第一步,雖是第一步,但如不踏出第一步,豈能踏出第二步、第三步?要走第二步第三步,必定先從第一步開始,所謂:「千里之行,起於足下」,又說:「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所以信佛學佛乃至成佛,要從三皈依開始。三皈依也是學佛成佛的基礎,所謂「萬丈高樓從地起」,若無地基,五層十層乃至百層高樓不可能穩固;若無三皈依,要脫離三界六道輪迴乃至成佛,那是不可能的,可見皈依三寶的重要。

而且,不只入佛門要先皈依,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都要三皈。因此三皈即分有如下五種:

一、翻邪三皈二、五戒三皈三、八戒三皈四、十戒三皈五、具足戒三皈

皈依的意義

「皈」即迴轉歸投,「依」即依靠信賴,亦有保護、救度之義。

人若心有皈依,則身得安穩,遇難不驚,平安度日。如人溺水,忽見船來,乃歸投過去,上船安坐,依靠此船,蒙其救度保護。

一切凡夫,都是沉溺在六道苦海當中,頭出頭沒,備受痛苦。佛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又說:「人生是苦」、「六道苦海」。

沉淪六道苦海的眾生,三寶是救度的大船,只要真心歸投依靠三寶,進而依教修行,便能脫離三界火宅、六道苦海,甚至成佛。所謂:「生死為海,三寶為船,眾生皈依,即登彼岸。」

若能願生彌陀淨土,專念彌陀名號,今生便能脫出六道輪迴,往生淨土成佛,未來廣度眾生,乃是必然之事。

又,皈字從白從反,有反染成淨,去邪歸正,離惡向善之意。若更譬喻之,三寶猶如:

暗室的明燈;歧途的指南;苦海的慈航;火宅的甘霖;貧者的寶物;病者的良藥。

皈依三寶:如囚出獄,如子歸家;如迷趨覺;如苦得樂;如墮反升。

三寶的意義

皈依三寶要先了解三寶之義,三寶即佛寶、法寶、僧寶。

佛 ── 佛是「覺」之義,所謂「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亦即自己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並且充滿慈悲、智慧、願力、神通、辯才,能廣度眾生,使眾生也能成佛。又,佛是福慧兩皆具足,故曰「皈依佛兩足尊」。故佛是宇宙之中,最尊第一、至高無上的大聖者,所謂「天上天下無如佛」。

在歷史上出現的佛是釋迦牟尼佛,而十方世界亦有無量諸佛。皈依三寶,第一是皈依佛,以釋尊及十方諸佛為老師,可說光榮之至,慶幸之極。

法 ── 釋尊所說的經典,亦即宇宙人生的真理,修行的目標與方法。聞法修行,能明因識果,去惡行善,離苦得樂,脫出三界火宅,永離六道苦海,證悟涅槃寂靜而成佛。

又,法是清淨無垢,究竟圓滿,故曰「皈依法離欲尊」。

僧 ── 出家僧團,佛的代表,傳承佛法、住持佛法;一則依法修行而自度,二則代佛說法而度他。如此僧團,人中最上,故曰「皈依僧眾中尊。」

寶 ── 三寶之寶有多義,略述其三:

一、希有義:銅鐵多,金銀少;金銀有,鑽石少;鑽石有,牟尼少。世有金銀,物質生活無憂;若皈依三寶,精神生活富裕,靈魂救度可期,故三寶是寶中之真寶。

三寶希有難遇,有偈曰:

佛出世時我沉淪 佛滅度後我出世懺悔此身多業障 不見如來金色身

又說:

人身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向何生度此身

《無量壽經》說:

若聞斯經 信樂受持 難中之難 無過此難

二、最勝義:世上最勝,能生無量功德,發揮無盡妙用,並且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無極無限,無邊無際。

三、不改義:猶如金剛,永不變質,永不消失,絕對可依靠。

世間無一可靠:

自身有老病苦,不可靠;親友有離別苦,不可靠;財富有銷散苦,不可靠;名位有墜落苦,不可靠;社會有敗壞苦,不可靠;鬼神有兇殺苦,不可靠。

《無量壽經》言:

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

又言:

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當行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

永遠不離,與我長在,只有三寶。

三寶的種類

有多種,歸納為三:

化相三寶:又稱「別相三寶」、「最初三寶」。皈依佛,以釋迦牟尼佛為師;皈依法,以佛所說四諦、八正道、十二因緣等真理為師;皈依僧,以最初隨佛出家比丘為師。

住持三寶:又稱「常住三寶」。指流傳、維持佛教於後世之三寶。禮一切諸佛佛像為佛寶;一切諸法經典為法寶;一切出家僧眾為僧寶。

自性三寶:又稱「理體三寶」、「一體三寶」。亦即皈依佛,人人皆有如來佛性;皈依法,人人皆有平等無差別的法性;皈依僧,人人皆有般若清淨的身心。

沒有住持三寶,無以顯現理體三寶;沒有理體三寶,無以安立住持三寶;住持三寶是理體三寶的大用,理體三寶是住持三寶的全體。

先皈依身外的住持三寶,進而依法修行,證悟自性的理體三寶。

三皈的利益

皈依三寶的功德利益,可說在人生中,所得利益總加起來,也不及皈依三寶的功德之大之多。綜合起來,約有八種:

佛子 ── 成為佛的弟子。戒基 ── 是受戒的基礎。減業 ── 減輕業障。積福 ── 能積廣大福德。善成 ── 一切好事都會成功。不墮 ── 不墮惡道。神護 ── 四王天派遣三十六位善神隨身擁護。得度 ── 將來龍華三會,度脫現在皈依者。

若欲舉例,經中甚多,略舉如下:

一、《經》言:「世人雖然行善,不能破壞先世惡業,若能受三皈依戒,便能破壞先世罪業。」

二、《善生經》說:「若人受三皈,所得果報不可窮盡,如四大寶藏,全國人民七年之中,運出不盡。皈依三寶者,其福過彼,不可勝計。」

三、《折伏羅漢經》說:「過去,有一位忉利天子,天福享完,壽命將終,再過七天,就要死了,他的身體也衰敗不堪。但他知道,命終之後,將在豬中投胎,所以他恐慌極了。於是請教天主,天主也沒有辦法,天主要他去向佛陀求救,佛陀教他皈依了三寶。死後不唯免墮豬胎,得生人間,並逢舍利弗,請佛說法,而證得聖果。」

四、《法句譬喻經》說:「從前帝釋天五德離身,五衰相現,自知命盡,當下要墜入畜生,在一個以冶陶為業的人家受驢胎。帝釋天立刻馳往佛所,稽首作禮,伏地三自皈命佛法僧眾。未起之間,其神識已至陶家驢腹之中。當時驢因沒有繩索系縛,行動之間,破壞坯器,主人用鞭責打,驢腹痛,實時傷胎,其神識即刻又還入原來身中,五德還備,復為天帝。當時,佛陀為其說法,帝釋天即知無常之要,明白罪福的變化,了解興衰的根本,從此歡喜信受三寶,故再進而得須陀洹道。」

五、《受三皈獲免惡道經》說:「過去,有一位三十三天的天子,天福盡了,還有七天,就要死了,昔日的歡樂,都離開他了,美麗的天女,不再親近他了,本來是威威堂堂的相貌,現在變得毫無氣色了,他的身體,既然衰弱,並且垢穢不堪,兩腋之下,整日流著臭汗。他也看到,他將生到豬胎中去,因此躺在地上,哀傷、流淚、訴苦。此事給天主知道了,指示他誠心皈依三寶,教他口念:『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他便照著天主的指示,皈依了三寶。七天的時限一到,他便死了。天主為想知道,他死後究竟投生何處,但是以他的能力看遍了所能看到的所在,都無法看到那個天子的下落。只好去問佛陀,佛陀告訴他說:『已經由於皈依三寶的功德,轉墮為升,升到兜率陀天去了。你們天人,只能看下面,看不到上面的。』」

六、《印光大師全集》有一段記載:「有一天晚上,有一位女鬼很痛苦的跪在關房前求救。她自己說:『我是某省某縣的人,丈夫個性毒辣,致我死於非命,至今含冤未伸。他已來函請求皈依老法師 (印光大師),來信已在途中,明日必到。他若得皈依三寶為佛弟子,我即永無超生之日,懇求老法師萬勿準許。』哀求不已。我開示她說:『恩怨本自平等,善惡了無自性;既遭惡緣,宜求解釋,免得世世酬報。妳應發心皈依三寶,我可代妳求法力加被,妳可從此解脫,並諭知妳的丈夫為妳超薦。』女鬼終於答應,隔天果然有求皈依之某某。」

以何心情皈依

一、真誠、恭敬、殷切心。二、了解三皈、清楚表達。三、鄭重其事,以期圓滿究竟。

皈依前要先懺悔

衣服若髒,清洗則淨;東西放久,要曬太陽,否則會發霉。

罪過要發露懺悔,懺悔則清淨。眾罪如霜露,懺悔能消除,所謂「彌天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

我們的心只有佛能理解,也只有佛不嫌棄我們,包容我們,原諒我們。

人有隔閡,即使夫妻,也不能互吐心聲,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原諒。

皈依後勸囑

一、每日至少一次,真誠稱念三皈依文。心有定向,身有依靠,遇難不驚,安穩度日。

二、要具正知正見:相信有善惡報應,有三世因果,有六道輪迴,修者超生,不修者墮。

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奉公守法,為世良民,為人楷模。

四、念佛即是懺悔,若願生彌陀淨土,專稱彌陀佛名,即是根本皈依、根本懺悔。可謂一皈永皈,一懺永懺。善導大師說:「念念稱名常懺悔。」因為既往生彌陀淨土,即已脫離三界六道輪迴,必定成佛度生,豈非究竟圓滿三皈之目的!

五、又,念佛人是淨土眷屬,猶如兄弟。因為:同念彌陀佛名,同生彌陀淨土,同一彌陀正覺花化生;同一念佛, 同一淨土,同一蓮花。則念佛人同是淨土眷屬,猶如兄弟,同秉父母(彌陀)氣血所生,可謂「本皆念佛人,本皆同根生」,理宜互相友愛,情同手足。故《往生論注》亦言:「同一念佛無別道,遠通法界皆兄弟。」

六、既是淨土眷屬,也是同門師兄弟,彼此要:相尊重不相輕視,相親近不相疏遠,相體諒不相批評,相幫助不相袖手。

二○○四年一月十八日講於佛陀成道日皈依典禮

附錄一:

皈依即是求救護

所歸以救護為義。譬如有人有罪於王,投向異國以求救護。異國王言:「汝求無畏者,莫出我境,莫違我教,必相救護。」

眾生亦爾,系屬於魔,有生死罪,歸向三寶以求救護。

若誠心三寶,更無異向,不違佛教,魔王邪惡無如之何。

(節錄自《大正藏》第三冊《大方便報恩經》卷六)

附錄二:

比丘拔母,地獄之苦

昔有一人,辭親學道,得成應真。諸有恩已盡行濟之;觀見其母,在泥犁中,廣求方便,欲脫母苦。見邊境有王,害父奪國,命餘七日。受罪之地,與其母同。

夜到王所,於壁現半身。王見怖懼,拔刀斫頸,頸即落地。比丘不動,王意方解,叩頭謝過。比丘語王:「汝害父奪國不耶?」對曰:「實爾。」曰:「汝命餘七日,當入地獄,吾故來相語。」王即求哀。比丘曰:「大作功德,恐不相及。王但稱南無佛,七日不絕,便得免罪。」王便一心,稱南無佛,七日不懈。命終神明,猶憶入泥犁門,故稱南無佛,泥犁即冷,一城中人,皆得脫出。

比丘便為說法,比丘母及王,與泥犁中人,皆得度脫。

出十卷譬喻經第二卷(《經律異相》卷十八、大藏經五三冊)

附錄三:

念佛一聲,地獄解脫

《譬喻經》云:「昔有國王,殺父自立。有阿羅漢,知此國王,不久命終,計其餘命,不過七日,若命終後,必墮阿鼻地獄,一劫受苦。此阿羅漢,尋往化之,勸教至心稱『南無佛』,七日莫絕,臨去重告,慎莫忘此。王便叉手,一心稱說,晝夜不廢;至七日頭,便即命終,魂神趣向,阿鼻地獄。乘前念佛,至地獄門,知是地獄,即便大聲,稱『南無佛』;獄中罪人,聞稱佛聲,皆共一時,稱『南無佛』;地獄猛火,即時化滅,一切罪人,皆得解脫,出生人中。後阿羅漢,重為說法,得須陀洹。」

以是因緣,稱佛名號,所獲功德,無量無邊,不可為喻。

(《諸經要集》卷第一、大藏經五四冊第二頁.下)

附錄四:

「皈依三寶,不墮三塗」的見證

我名叫賴坤龍,男眾,民國三十八(一九四九)年生於台東縣長濱鄉,民國七十(一九八一)年,搬來台南市定居,是一位草藥師,也開中藥行。我的一生充滿了傳奇,不只這輩子以草藥救了不少人,前前輩子,也曾以草藥救了很多人。我接下來要講的則是我所經歷的一小部分傳奇故事,以及與「皈依三寶」有直接關係的例子。

大約三千年前,我出生在中國大陸,是個草藥師,因曾以草藥救了很多人,以此善行,去世之後上生到南天界,在天界約十年左右,專司澆灑花草,是個灑花童子。天界時間與人間有別,直到清末民初之際,我向下俯視,得知整個大陸發生旱災,死了很多人,彼時心生不忍,一心想要救人,因此將灑花的水,順手向旱災地區灑了幾滴,當下旱災地區雨水充沛,旱災立即解除。未料此事震驚玉皇上帝,玉皇上帝相繼查問龍王、風王、雨王,得悉都不是他們做的,最後才查出是我做的。我因為此事違犯天條,而被貶落人間。

我雖是由天界轉生人間,依然要經過轉輪台,喝陰陽水,也就是孟婆湯。

當在轉輪台排隊等候投胎轉世時,旁邊有鬼差,負責各發一條白布,披在每個人的背上,白布上畫著每人投胎轉世的對象。我看到排在前面的人,原來所披的白布畫的是一隻牛,顯示他將投生為牛;可是聽他自言自語地念:「我某某某願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阿彌陀佛。」突然旁邊的鬼差馬上把他原來所披的白布拿掉,換上畫有頭戴帽子白面書生的白布,顯示對方將投生為有學問而且富貴之人。我一看覺得奇怪,只喃喃自語地念了幾句,就轉牛身為人身,而且既富貴又有學問。

每人披上白布之後,接著就喝孟婆湯,上轉輪台投胎而去。因為這個地方是陰陽交界,在陰界很清涼,面對陽界很燥熱,都渴望有湯水可喝,因此,喝到孟婆湯的人都會一飲而下。當時我不感覺口渴,所以只含在口中。上轉輪台時,如坐摩天輪,上升之後就往下栽,頭一往下,我口內的孟婆湯也隨之流出口外,也因此我在今世仍能記得前二世的一些事情。

民國七十二(一九八三)年,我有機緣皈依三寶,在皈依儀式中,念到「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又經過皈依師父的解釋,我才恍然大悟,憶起在轉輪台排隊時,在我前面的人原本應該投生牛胎,只因他順口念了三皈依,立刻不但不墮三塗,反而再得人身,而且生於富貴之家,又有學問。這時我才清楚,原來只要發心皈依三寶,便可不墮三塗,繼續保持美好的人身;反觀我在當時因為不知道念三皈依,所以這世沒有什麼學問,也不富貴。這件事的前後因緣,讓我感觸良深。

由於自己親身見證皈依三寶的利益,所以我一有機緣就鼓勵人家皈依三寶、深信因果、守戒行善,努力學佛念佛。

民國八十六(一九九七)年,有一位婦女叫邱罔市(台語),有事來找我,相貌頗為慈祥。我心想這個人應該有皈依、學佛吧,就問:「你有皈依三寶嗎?」她反問:「什麼是皈依三寶?」於是我就教她早晚上香時念三遍:「我邱罔市,願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阿彌陀佛。」並略為解釋皈依三寶的意義與利益。這位邱女士雖與我素昧平生,但聽我所說竟然也願信受奉行,每天早晚上香都這樣念三遍。

有一天邱女士心臟痲痺,當下昏死過去,她的靈魂(神識)孤獨地在荒野的路上向著對面奈河橋走去;兩邊有一些鬼魂伸手向她索取旅費,害怕之中,她念了三遍:「我邱罔市,願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阿彌陀佛。」三遍方剛念畢,奈河橋上立刻出現一位身材高大的人,應是鬼王,大聲地說:「邱罔市,你陽壽未盡,來做什麼?」就把她一抓,往東邊一丟,隨即邱女士也醒過來了,看到身邊土公仔(殯葬人員)正在為她入殮,她吃驚地說:「你們在跟我做什麼?」土公仔嚇得趕緊向她的家屬說:「這個人還活著!」

邱女士能夠起死回生,她知道是因為念了三皈依的緣故,為了感恩,特地來到我家,一見面就立刻雙腳下跪說:「師父,感恩你救了我!」我立即扶她起來,跟她說:「我不是師父,理光頭的法師才是師父。你說我救了你,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慢慢地說給我聽。」邱女士就將以上瀕死之際因念皈依三寶再度還陽的事說了一遍。

由於再次有了這樣殊勝的見證,所以我只要有緣遇到出家法師,都會主動熱切地將自己所見證的皈依三寶的利益,提出來與法師分享,方便法師日後在為人舉行皈依儀式時可以引用以上見證,增加皈依者的信心。

南無阿彌陀佛!

二○○九年十二月廿八日 賴坤龍 記地址:台南市富農街二段一○九巷四二號電話:(○六)二六七八七七八

附錄五:

皈依之後的行持

諸位同修:南無阿彌陀佛

先恭喜大家,從今天之後,大家都是佛門弟子,都是宇宙最偉大,最慈悲的佛陀的弟子,是一件可喜可慶之事!我們都已經是皈依的佛門信徒,為了讓大家進一步加深了解皈依的意義,以及日後的方向,在此提醒以下幾點,希望大家能牢記,進而實踐。

第一點:就如剛剛所宣誓的,我們皈依是皈依佛法僧三寶,以佛、以法,以廣大的如法出家眾為我們的老師,所以並不是皈依某一個人,或者皈依某一個道場,並不是這樣的,也唯有以廣大的,浩浩蕩蕩的三寶為我們的老師,這樣功德才大。佛經上說,皈依佛,不墮地獄餓鬼畜生;皈依法,不墮地獄餓鬼畜生;皈依僧,也是不墮地獄餓鬼畜生。我們如果有這一份虔誠恭敬,而且皈依之心真心不移,那下輩子是不會墮落三惡道的。

第二點:你們今天皈依只是初步,但都還沒有受戒,所以,無所謂皈依之後,這個能做,那個不能做的問題。也就是說,大家以前是怎麼樣的過生活,就繼續那樣的生活,沒有過度的要求,因為大家還未受五戒、菩薩戒,所以吃什麼、穿什麼、做什麼都可以,沒有限制。只是說既然我們已是皈依三寶的人了,而佛是慈悲的,法是宇宙人生的真理,我們就應該有心依佛的教法奉行。佛的教法除了最基本的三皈依之外,接下來就是五戒十善,所以你們即使還沒有受五戒,也要儘量的隨緣、隨份、隨力的不違犯五戒十善。

接下來,皈依之後就已經是佛門的信徒了,因此,理所當然的對佛教基本教法要有所了解,進而信受奉行。佛教最基本的教法就是「因果」,什麼因果呢?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行善會得到樂的果報,行惡會得到苦的果報,簡而言之,就是善惡報應的因果。而且這個因緣果報不只是今生今世而已,是貫通過去、現在以及未來,完整的講,就是「三世因果」。而所感得的果報的境界是什麼呢?就是「六道輪迴」。所以相信善惡報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就是相信佛教,沒有這樣的相信就不是佛教信徒了。

既然我們相信有善惡報應、有三世因果,身為一個皈依三寶者,對於為人處世的心態,就要有以下幾點觀念:

第一點,「隨緣消舊業」。既然有三世因果的報應,可見我們今生今世的苦樂禍福、得失成敗,都跟過去世我們所造的業,有百分之一百的關係。所以我們如果遇到順緣的時候,就應該心生感恩;遇到逆緣的時候,譬如說有人說我們的壞話、背後話、毀謗的話,或者是事業感情種種的挫折失敗,我們就要怎麼樣呢?要心甘情願的接受,曉得這是我們在還過去的債,這叫作隨緣消舊業。反之,如果心有不平不滿,那豈不是這箇舊的業債不但沒有還,反而又增加了一層新的業債上去了嗎?所以學佛者要有一個很基本的觀念,就是隨緣消舊業,那要怎樣隨緣消舊業呢?就是凡事儘量無諍,因為這是自己的業障,應該逆來順受,而不以牙還牙,所以不與人諍。但是,若只是外表不與人諍,卻積壓在心中的話,那也不好,會造成精神病,所以內心也不去生氣,不存在心中。也就是,不但表面行為不與人諍,也沒有生氣積壓在心中,心中也無瞋氣,這就是隨緣消業障。

完整的講,我們不但要「隨緣消舊業」,也要「更莫造新殃」,也就是,除了一方面消業障之外,另一方面自己也不要再去做違背五戒,或者違犯十善的事情,這樣的話,就是在「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了。當然我們都是凡夫,難免心有餘而力不足,這個時候要怎麼樣呢?就是要有懺悔之心,而多念佛。畢竟我們都是凡夫,既然自己是凡夫,常常知道應該做到而做不到,他人豈不是也是一樣,所以我們彼此就要互相體諒,互相包容。

第二點,「凡事為他想」。任何事情如果能夠先為別人著想的話,那真的是可以給對方帶來溫暖跟恩慈體貼,彼此不但和諧,同時對方也會感我們的恩,無形中我們就在跟他結善緣、結佛緣。

第三點,「理性不情緒」。人際之間之所以會彼此不和諧,或者是心中有苦惱,或者是造罪造業,往往都是不夠理性,都是太情緒化了,所以凡事要理性而不情緒。那要怎樣理性不情緒呢?就是凡事要客觀,不要自以為是。

第四點,「只見自己過」。孟子有一句話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也就是說,凡事要先反求諸己,一件事情如果與人有了摩擦,那麼我們首先要反省自己,先檢討自己,所以只見自己過。這樣的話,彼此就能和諧,業障也能消除;如果凡事都是我對你錯的話,就會夫妻不和、家庭不和、團體不和,會給自己帶來種種的苦惱。所以,寧可承認自己的錯誤,自己擺低姿勢,這樣的話會給團體帶來和諧,也會贏得別人對我們的尊敬。

第五點,「不說他人非」。一切的罪過,往往都是因為不守口德,所以我們要學習守口如瓶,凡事檢討自己的過錯之外,不要去責備人家。如果發現別人有錯誤,也不要去宣揚,不要講給第二個人聽,也不要講給自己最親密的人聽。因為自己最親密的人,也有他親密的知己,話傳來傳去,罪業就造出去了,而且,說人背後話是最損陰德的。所以,我們修行學佛最重要的是心存誠懇,存誠懇之心而不要隨便打妄語,不要隨便說是非。總之,就是要存好心,要說好話,要做好事。

第六點,「念佛願生西」。這是最重要的,因為我們即使真心皈依了,不墮三惡道了,但是六道輪迴還在,六道輪迴如果沒有超脫的話,總會有某一生某一世墮落三惡道,一旦墮落三惡道的話,就是所謂的「苦重時長」--痛苦非常的深重,而果報又非常的漫長,所以,要念佛!能夠誠懇的念佛,就是真正的皈依,因為念佛就有彌陀的加持,如果我們念佛並且不執著這個世間的一切,而願生極樂世界的話,那就必定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就一定成佛!

我們皈依的最終目的是希望自己能夠成佛,也能夠廣度眾生,使眾生也能夠成佛。如果能夠往生極樂世界的話,豈不是就能夠圓滿我們的皈依呢!所以最重要的,希望大家就是要天天念佛,常常念佛!

已皈依的人,如果不能每一天常常念佛,但至少每一天要念一遍三皈依,也就是我們單子上寫的。如果能常常念佛的話,那就保持一向念佛就可以了。因為我們一向念佛,目的也是為了往生極樂世界,徹底的解脫生死輪迴,這一種皈依,這一種行止,就已經是真正的皈依了,為什麼?我們皈依的人,剛剛所講的,要先相信有善惡報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既然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那我們如果不假藉這個人身來脫離六道生死輪迴的話,那豈不是太愚痴了嗎?反過來講,豈不是對於佛法的教理,基本教理不看重嗎?所以,發願往生極樂世界而一向念佛,就是真正的皈依三寶了。

已經皈依的人,每人都會有法號,男眾第一個字都是「宗」,淨土宗的宗,第二個字就各不相同,不過都會取比較好的字意來給大家作為法號;那女眾呢?第一個字就是「佛」,南無阿彌陀佛的佛,也就是希望我們以淨土為宗,以淨土宗為宗,以南無阿彌陀佛為念,所以女眾第一個字都是佛,那麼第二個字也是各不相同。至於皈依的內涵,等一下會發給大家一本解釋皈依的小冊子名為《略談三皈依》,希望大家帶回去詳細的看。

皈依典禮到這裡圓滿,現在我們來做回向: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講於彌陀誕皈依典禮

附錄六:

念佛真皈依(一)

凡一向專稱彌陀佛名者,即是真皈依、大皈依、無上皈依。

世間虛假,唯佛是真;宗教雖多,唯佛是正。今有如此眾多善男子善女人舍假入真,去邪歸正,發心皈依三寶;誠是諸佛讚嘆,龍天歡喜。然而祖師言:「不可外現賢善,內懷虛假」,亦即必須真有皈依之心,方得皈依功德;故收到「皈依證」之後,亦應於佛前長跪合掌,自白三皈,其詞如左:

我○○○盡形壽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說三拜)

我○○○盡形壽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結三拜)

又,若○○法師前來,宜再次恭請法師傳授三皈,並說明三皈之義,令其明白,心中領納。

皈依對象是「三寶」,故三寶皆我之師,非僅某道場某法師而已。但,若學淨宗者,即應親近淨宗道場、師父、同行;余則可敬不可學。

皈依功德易得而易失,皈依佛不皈依外道宗教,亦不隨喜讚嘆,法、僧亦然;持此正知正見,則皈依功德永不消失。

皈依之終極目的在於成佛度生,而「念佛成佛是真宗」,念佛即是往生,往生即是成佛,成佛即能度生無礙。故凡皈依者,應常念佛,願生極樂,則往生、成佛、度生,盡在其中。至少早晚各念一串念珠之佛號。

又,凡一向專稱彌陀佛名者,即是真皈依、大皈依、無上皈依,說明如左:

本宗以「專一」為旨,亦即專稱專禮專供阿彌陀佛,故寄去「南無阿彌陀佛」像,背後有淨所寫的「略解」,請皈依者詳閱細思。

皈依者即是信佛學佛之人,其行事為人:對佛有信心、敬心,對人有愛心、恕心,對己有愧心、良心。敦倫盡份,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仁民愛物,不殺生,少吃肉,素食更佳。此外淨宗法師所編「本願念佛人自律規範」,悉應遵守。

(摘自《慧淨法師書信集》〈念佛真皈依〉(一))

附錄七:

念佛真皈依(二)

「南無」是皈依之意,「阿彌陀」三字是涅槃常住不生不滅之法,「佛」者覺,覺此法圓滿名佛。

以通途法門而言,皈依是入佛法門的第一步,須由出家眾親授,先教言:「我某甲盡形壽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說三拜)次結云:「我某甲盡形壽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說三拜)並為其解說三寶意義,使其領納在心。皈依之後不得再信仰其它外教、神明等,否則即失皈依之體。

若依淨土法門,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即是大皈依,南無是「皈依」之意,「阿彌陀」三字是涅槃常住不生不滅之「法」,佛者覺,覺此法圓滿(滿覺)名「佛」,未圓滿(分覺)名「僧」,例表於下:

故皈依之後,應「一向專稱彌陀佛名」,既保皈依之體,亦能往生成佛。

南無阿彌陀佛

(摘自《慧淨法師書信集》〈念佛真皈依〉(二))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