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7/12

《解深密經》講義科判

作者:釋智德

●智德根據濟群老法師所講而整理。

壹、序品第一:序品五事

一、總顯己聞

二、說經時

三、說經主

四、說經處

(一)、佛土莊嚴——十八圓滿

(二)、佛身莊嚴——二十二德

五、聽眾分二

(—)、聲聞眾俱——十三功德

(二)、菩薩眾俱——十大功德

貳、勝義諦相品第二:大分為四

—、明離言無二性

(—)、問題的提出

(二)、正釋離言無二之旨

01、明有為的無二相

02、明無為的無二相

03、以喻顯理

04、以頌結說

二、超尋思所行相

(一)、問題的發生

(二)、釋尊正釋

(三)、喻顯

(四)、以頌結說

三、離一異性相

(一)、問題發生的因緣

(二)、如來正說

01、辯勝義諦相與諸行相非一非異

02、約三過失破一執,反顯非一

03、約五過失破異執,反顯非異

04、順三過失正顯非一

05、順五過失正顯非異

06、約雜染不同破一執

07、約共相破異執,反顯非異

08、由勝義諦是淨相共相,正顯非—非異

09、約無差別的不同,破一執,反顯非一

10、約勝義諦是無我性,染淨非俱別成立破異執,反顯非異

11、由勝義諦相與諸行相有無差別的不同,勝義諦是無我性所顯,又染淨兩種不能別相成立,正顯非一非異

(三)、喻顯

(四)、總結

四、遍一切一味相

(一)、世尊設問

(二)、善現奉答

(三)、世尊正說

01、約清淨所緣顯勝義諦遍一切一味相,由清淨所緣於蘊處界中平等無差別故

02、約三遍顯一味相,由真如、勝義、法無我性三者,各遍於一切蘊處界

03、約離三過顯一味相

(四)、喻顯

(五)、以頌結說

叄、心意識相品第三:大分為六1

一、廣慧提問

二、如來讚許

三、提出精神主體:第八識及其異名差別

四、闡明諸識活動情況

(一)、依意諸識轉

(二)、舉喻

五、辯秘密善巧,正答前問

六、以頌結說

肆、一切法相品第四:大分為七

一、德本提問

二、如來讚許

三、正釋三相

四、喻顯

五、如何觀察三相

六、三相的有無及斷證

七、以頌結說

伍、無自性相品第五:大分為五

一、勝義生設疑

二、如來正釋

(一)、如來讚許

(二)、依三無性釋一切法無性

(三)、依相無性、勝義無性解釋無性等經句

(四)、說明三無性但為空無遍計執性,以彼是生死之因

(五)、三無性在修證佛法中之意義

(六)、依無性教釋一乘義

(七)、四種人對無性教取解不同升沉各異

01、五事具足信解人

02、五事不具能信人

03、生信隨言執著人

04、安住自見不信人

(八)、以頌結說

三、勝義生菩薩對無性教的理解

四、一代時教優劣校量

五、弘揚功德及流通勝利

陸、分別瑜伽品第六:大分二十

一、止觀依住

二、止觀所緣境事

三、獲得止觀的方法

四、隨順止觀作意

五、止觀一異門

六、止觀唯識

七、止觀的單修與雙修

八、止觀種類差別門

(一)、三止三觀

(二)、四禪四空定四無量心

(三)、依法與不依法止觀

(四)、緣別法止觀與緣總法止觀

(五)、緣小總法止觀、緣大總法止觀、緣無量總法止觀

(六)、別釋得緣總法止觀

(七)、有尋有伺止觀、無尋有伺止觀、無尋無伺止觀

九、止觀三相

十、修止觀菩薩如何知法知義

(一)、五相知法

(二)、十相知義

(三)、五相知義

(四)、四相知義

(五)、三相知義

(六)、三慧知義差別

(七)、知見差別

十一、修止觀菩薩云何除遣諸法相

(一)、修真如觀除遣法相義相

(二)、十七空能遣十種難遣法相

(三)諸法總空性相

十二、止觀能攝諸定

十三、止觀因果作業

十四、止觀諸障差別

(一)、五系

(二)、五蓋

(三)、五種散亂

(四)、十一障

十五、止觀能證菩提之過程

十六、善知六處菩薩能引發廣大威德

十七、無餘依滅受

十八、結嘆勸學

十九、以頌結說

二十、依教奉行

柒、地波羅密多品第七:大分為六

一、廣明十地

(一)、約四種清淨及十一分分別諸地

(二)、解釋十一地名義

(三)、十一地對治二十二種愚痴及十一種粗重

(四)、八種殊勝安立諸地

(五)、菩薩投生的殊勝

(六)、菩薩願力的殊勝

二、廣明六度

(一)、六度的名稱

(二)、六度與三學

(三)、六度與福智資糧

(四)、五相修學六度

(五)、六度無增減

1、先說六度門

2、後說四度

(六)、六度次第安排

(七)、六度品類差別

(八)、波羅蜜多得名的理由

(九)、六度清淨相

(十)、波羅蜜多五相有五種業

(十一)、六度最廣大等五相

(十二)、六度因果無

(十三)、辯菩薩愛度不愛度果的原因

(十四)、諸度威德

(十五)、諸度因果利益

(十六)、眾生自業過失

(十七)、般若取法無性

(十八)、三種波羅蜜多

三、十地中隨眠等障

(一)、三種隨眠

(二)、三種隨眠斷除情況

(三)、煩惱斷的時間

(四)、菩薩煩惱過失

四、辯一乘密意

五、以頌結說

六、依教奉行

捌、如來成所作事品第八:大分十二

一、如來法身相

二、如來化身生起之相

三、如來言音差別

四、如來心生起相

五、如來化身有心無心

六、如來所行如來境界差別

七、如來成佛轉*輪涅槃相

八、如來為有情作緣之差別

九、如來法身與二乘解脫身之差別

十、如來菩薩威德住持有情相

十一、說明淨土與穢土中難得易得

十二、依教奉持功德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