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7/20

通化佛山開示

大家都坐到座位上,不要跪,跪那兒我心裡還不安,希望都坐到座位上。我們在座的各位都是在家的居士,居士就是以三歸自居,以五戒自守,在這個基礎上,今天下午又秉受了佛的菩薩大戒,修學菩薩行,實行大乘法要,對大家能發這種大乘之心--自覺覺他、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解決自己的生死大事,解決眾生的生死大事,解決自己的成佛大事,解決眾生的成佛大事。我也感到非常的高興、歡喜,隨喜大家的發心。因為大家都勞累一天了,所以和大家簡單的說幾句,供大家參考。我們在座的各位都是發心修學佛法的佛門弟子,我們要想成佛,得知道佛所在處,佛是指什麼說的,不要錯解佛義。如果不這樣,我們就會走入歧途,招惹痲煩,蒸沙煮飯,不能成為飯本,只能成為熱沙。中國漢字也有"佛"這個字,佛字的本意,如果按照我們佛教來說,這個佛字是簡稱,梵語,就是印度語,因為印度人都自己以為是梵天人的後代,所以把他們說的語音都稱為梵語。因為佛的三藏教典這一代時教是由印度梵文翻譯成我們的漢文,所以"佛"這個字也是由梵文翻譯成漢文的,是簡稱。因為我們眾生喜歡簡略,所以稱為佛,說全就叫佛陀。佛者覺義,是指覺悟說的,覺在心上。覺悟是對迷惑而說,因為我們六道眾生、法界眾生心裡都迷惑、迷悶,所以顛倒、濁惡、染污,發起塵勞,做善惡業行,就是生死苦因,所以循業受報,循因結果,輪迴生死,不得出離。這個時節因緣,劫數久遠,從無始劫來,生生世世,直到今天,我們還在娑婆世界受苦,被生老病死所逼迫,苦不堪言。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我們無始劫來生生世世心裡迷惑、迷悶、顛倒、濁惡、染污。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按《法華經》說,塵點劫前就已經得成無上覺道,已經成佛了。塵點劫,就是說把一微塵做為一劫,就是劫數久遠,無始劫,這個時間沒有開始,所以以"無始"相稱。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早已成佛,因為他沒成佛之前就發了無上的菩提大願,誓願救度法界眾生同出生死苦輪,共成佛道,得大安樂,得大解脫,得大自在。因為佛在初發心、修因地就發了菩提願,但是這個願不能空發,所以佛經過多劫的難行苦行,斷除生死惑業,業盡情空,發明本心,性成無上道,得成無上菩提以後,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不違本誓,所以乘自己的菩提願到十方世界去設教。像我們這樣的娑婆世界,一個須彌山,一個日月,須彌山就是我們娑婆世界的中心,高八萬四千由旬,入海八萬四千由旬,出海八萬四千由旬。須彌山腰有日天子的宮殿,有月天子的宮殿。山南邊是南詹部洲,北邊是北俱盧洲,西邊是西牛賀洲,東邊是東度神洲。一個須彌山一個日月,照四大部洲,這就是一個世界的合成,就是一合相。一千個這樣的小世界就叫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就叫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就叫一大千世界,像這樣的三千大千世界,百千萬億恆河沙數,多如塵點,世界尚且不可以計量,眾生更是無量無邊。菩提願,為什麼以菩提相稱呢?因為釋迦牟尼佛、十方諸佛都是在菩提樹下悟明本心、發明本性、性成無上道,所以借樹稱名為"菩提道"。道在心上,就指我們眾生都具有本覺佛性,成佛的真體,就像如來成佛以後第一句話就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不但十方諸佛發明本心,得成無上覺道以後具有如來的智慧德相,我們法界眾生人人本具,各各不無。佛在《圓覺經》裡說,"眾生本來是佛",這是按照事情本來面目說的,就是我們眾生都有佛性。因為我們這個本有真心、本覺佛性、本來之佛是真心在妄、佛性在纏,被無明妄想糾纏,在惑業妄想之中,就像金在礦一樣,礦里雖然有金,但是沒冶煉出來,不能得金的受用。我們知道礦里有金了,通過冶煉,去掉礦,取出金,我們就能夠得大富貴,趕走貧困,使我們生活富貴、安樂起來。所以眾生都有佛性,這個佛性就是我們無上的佛寶,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體用皆妙。釋迦牟尼佛乘願來到世間設教,說法四十九年三百餘會,大小乘三藏教典,佛說的法無量無邊,所以十方世界古今中外,唯有佛教,佛的這一代時教、三藏教典,能解決生死大事、成佛大事,其它一切事物、一切教化都是生死塵勞,只能增益生死,不能使我們出苦得樂。釋迦牟尼佛乘願來到世間設教,是乘自己的菩提願來到世間設教,教化我們在迷的眾生、迷悶的眾生、不覺悟的眾生,使我們能夠依之覺悟,能夠正確的認識宇宙人生,認識三界六道,認識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再不上當受騙,我們就會不再沿著生死的黑暗道路走下去,就會迷途知返,走佛指引的光明道路,這個光明道路就是我們出苦得樂的方便辦法,轉凡成聖的道路。指什麼說的呢?就是指佛說的三藏教典說的,就是經藏、律藏、論藏,這是佛的心地法門,從自性里流出的宇宙人生的真實諦理。佛說的法就是揭示我們十法界--十方世界這一切事物的本來面目,說的都是宇宙人生的真實諦理,誠實可信。所以釋迦牟尼佛乘願來到世間設教,教化我們在迷的眾生。今天我們見佛聞法,因為我佛的教化,所以我們才開始返迷為悟,知道我們這個娑婆世界、身心世界,善惡、逆順、苦樂,錯綜複雜,成功、失敗,這一切都是生死塵勞。我們這娑婆世界都是障難、問題,都是禍亂,是苦的,是空的,是無常的,是無我的,都是夢幻泡影,沒有真實。我們現在開始覺悟了,開始認識了,所以我們不再去貪著、攀緣、妄想、執著這一切生死塵勞了,我們開始發心要皈依三寶,把我們的重心從世間的聲色獲利上,這一切塵勞上提攜出來,轉移到佛法僧的淨化因緣上面來,所以我們要發心皈依三寶,接受佛的戒法。既受諸佛戒,則入諸佛位,開始發心修學佛法,走出離之路,開始發起我們的修因,從今以後改往修來,改正、修正自己,矯正自己,一反過去的過惡,將功折罪,發起我們的淨業因緣,我們受三歸五戒就是,受菩薩大戒也是。佛說"人身難得,佛法難遇",百千萬劫難遭遇。佛說的法都是真實不虛的,按著佛說的法,五戒是人道的浮囊,在我們這個三界六道的大苦海中,我們能夠嚴持五戒,把五戒修持得圓滿了,才能夠保持、繼續我們過去的善根,來修持佛法,乃至得成無上覺道。去此以還,都得墮入三途道:地獄、惡鬼、畜性道。如果不信佛的眾生,他也得按照過去儒教說的,把三綱五常、道德倫理學好,基本和五戒善法、世間善相近,才能保持人身。可是我們回頭觀看世間這六道眾生,就我們人道來說,有幾個人能真正的把五戒法實行起來了?就在少數了,十有一、二。所以佛說,失掉人身的像大地土那麼多,咱們舉目看去都是山河大地,無量無邊大地土,所在皆是;能保持人身的就像手指甲土這麼多,手指甲裡邊有點髒物,比較起來天壤之差。因為佛都是親自證得的,說的都是事情的本來面目,不是主觀意斷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所以按照佛在經里說,我們人道, 的來路也有多種,其中一種就是天人,天福享盡了,天的壽命完結了,不能繼續天的福報,貶到人間生到人道,這樣的比較聰明智慧,不是愚痴暗昧、顛倒蠻幹,福報就比較大。因為他過去的善業,天福雖然報完了但還有餘報。另外是從人道來的,能夠守五戒,能夠遵守國家憲法政策、道德倫理,能夠遵守三綱五常,能夠實行世間善法的。再一個就是諸佛菩薩乘願來的,也和我們凡夫一樣,男女老少,生在世間,助。弘揚教化的,再一種是從地獄、惡鬼、畜牲道來的,愚痴暗昧、貧窮下賤、等等不一。我們現在能得到人身,又得遇了佛法,這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事,為什麼說,因為我們娑婆世界不是佛法常住世間,釋迦牟尼佛在我們人壽命百歲階段來到世間,在釋迦牟尼佛之前有三佛出世。就是說我們世間還有空劫,沒有佛法,就是因為眾生濁惡、染污、迷惑、顛倒,沒有人信佛,所以就沒有人維護佛法,佛法就不能安住在世間,佛法就滅了。到眾生壽命百歲階段,罪業消了,善根增長了,堪於接受佛法了,所以佛觀機逗教,乘願來到世間設教,教化我們在迷的眾生。那麼人身難得,佛法難遇,現在我們既得人身又得遇佛法,良機難得,要很好的珍惜愛護,一舉成就。我們心要覺悟、淨化起來,因為佛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唯心造,沒有離開一心單獨存在的事物,我們要想走出生死塵勞,得乘無上覺道,畢竟得做佛,得大安樂,得大解脫,得大自在,就得把我們的心覺悟、淨化起來。心淨則國土淨,就是我們未來的果報境界因心成體,唯心所現,就會殊勝起來,好起來。不從求中得,我想求安樂、解脫、自在,無有是處,必須通過我們心把佛法實行起來,才能摧碾我們心上的貪嗔痴等惑業,才能走出這個困境,改變這種被動局面,乃至得成無上覺道,這是十方諸佛的共由之路、通途。誰不走這條路,不按這個辦法實行,那麼想解決生死大事、成佛大事,無有是處。所以我們心要覺悟、淨化起來。我們歸依三寶了,不管是在家居士還是出家僧人,我們開始覺悟發心學佛,首先要發心皈依三寶,就是皈命依靠三寶,以我們身心的全體皈命依靠十方諸佛,皈命依靠佛說的三藏教典,皈命依靠十方僧眾。十方諸佛、佛的三藏教典、十方僧眾都是我們的學處,學做佛之處,是我們的導師、榜樣、師範,導引我們出離苦輪的。向誰學呢,向十方諸佛學,向三藏教典學,向十方僧眾學,就能學成佛。三寶,寶是救濟義,我們皈依三寶,就能使我們熄滅無邊的生死苦輪,徹底地摧毀、打破、趕走兩種生死貧困--我們世間的分段生死和出世間的變異生死,發明本心,性成無上道。所以"三寶"是我們的法身父母,我們皈依三寶以後要常念三寶的功德,再不能想念世間的聲色獲利、你我、長短、苦樂、成功、失敗......錯綜複雜千變萬化的事情。我們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重心轉移了,在佛法僧的淨化因緣上面了,不在世間的五欲六塵上了,這樣我們才名副其實。如果不是這樣,我們雖然皈依三寶了,但心常在世間,那也無濟於事,有名無實,沒有真實義,只能種遠因,不能很好的覺悟淨化起來。我們要念佛、念法、念僧,這是最基本的,就像世間子女似的,父母撫養教育我們,有大恩德,所以我們要報答父母恩。怎麼報答呢?要孝順父母,一個是衣、食,凡有所需,皆能供給,讓他安度晚年。另一個要聽從父母的教導,不要違逆。再一個更重要:常念父母的恩德、養育之恩,這樣的話,說我們是孝順子女。那麼三寶是我們的法身父母,能成就我們的法身慧命,所以我們更要常念三寶的功德。要一心念佛,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百千萬億佛,因為佛佛道同,念一佛就是念百千萬億佛,念百千萬億佛也就是念一佛,不要分別。我們修淨土法門,念阿彌陀佛就行了,只要我們念阿彌陀佛,百千萬億佛都在其中了,本自圓成。阿彌陀佛聖號,這四個字就是萬德洪名,因為法藏比丘在因地經過無量劫的難行苦行,捨身受身,把所做的功德都攝受在阿彌陀佛這個聖號之中。所以"阿彌陀佛"這四個字就是如來的全部家業,我們一心稱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智慧德相這一切功德就都感召給我們自己所有了,如來的家業就全部恩賜給我們了,不用我們再像法藏比丘那樣,像十方諸佛那樣在因地久劫地辛苦修行得成覺道。佛說:"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是什麼意思呢?不用其它,但念阿彌陀佛,性成無上道,就能使我們解決生死大事,成佛大事。念佛憶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就是不用其它方便辦法,如來的家業就全部恩賜給我們,阿彌陀佛聖號就是如來的全部家業,如果解釋開來,"阿彌陀"就是無量壽、無量光的意思,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的聖號、名字,按顯教說。如果不解釋就是密咒,無上神咒,總一切法,持無量義。是惡不生,是善不失,能對治我們心上的生死習氣、惡習嗜好,對外能降伏魔怨,心開意解,得成無上道。心開意解就是大徹大悟,發明本心,性成無上道。所以佛在經里說,但念阿彌陀,即是深妙禪。又深又妙,不可思議,用心行想不到,語言表達不了,這個不可思議的禪定,就是我本具之性定、妙定、圓定,不假修成的清淨實相。所以阿彌陀佛這四個字就是法,就是我們出苦得樂的方便辦法,我們不停的轉念,就叫念佛,念我們的法身父母。"輪"是比喻,轉*輪,就能催碾我們心上貪嗔痴等惑業,就能使我們業盡情空、雲散月明,烏雲散了,月亮的體和光明全部顯發,沐浴萬物,天下一片光明,我們本具的佛的智慧之日就會開拓光明,功能力用不可思議。大德不是說:一句彌陀超三界。一句阿彌陀佛能橫超三界,簡而易行,效果神速,所以我們應當實實在在的,發自靈魂深處、內心深處的去念,不要走形勢,口念心不念,只能種遠因,沒有真實義。所以我們一心念佛了,諸佛護念,善神守護,現在安樂幸福,將來臨命終時阿彌陀佛接引我們上極樂世界,一生補處,直至成佛而後已。都在阿彌陀佛這一句聖號上而建立,所以阿彌陀佛這四個字不但是出苦得樂的方便辦法,而且是轉凡成聖的道路,使我們能夠轉凡成聖,出離生死,畢竟得作佛,所以我們要真實不虛的去念,老實念佛。道在心上,我們一心念佛,心上就沒有坎坷了,沒有牽掛障礙了,心裡就平靜、平坦、平常了,這不就是道嘛,所以阿彌陀佛這四個字、這句聖號就是道,也是法,是佛說三藏教典八萬四千法門的一個法門,因門而入嘛,應當把它很好的實行起來。佛是我們的法身父母,那你不念佛,想成就法身慧命,無有是處。佛在經里說,寧受地獄苦,不離於如來,就像小孩似的,沒有長大成人不能離開父母,離開父母他就很難生長,所以我們在修因地,沒到果地,不能離開佛法僧三寶。再一個就是念法,念法從廣義上來說,就是念佛的三藏教典,法門無量誓願學,我們要把這三藏教典學窮,但能不能學窮呢?學不窮的,讀不完的書,走不完的路,佛說的法無量無邊,所以佛說法門無量誓願學。發誓、發願去把它學明白,心裡明了不誤,心明眼亮,心開意解,你就不會迷惑、迷悶,也不會疑惑了,就沒有障礙了,你就能自作主張,自己拿主意。成佛靠自己,生活小事靠自己,自理,別人不能代替,吃飯、穿衣、走路......成佛的大事,佛說更得靠自己,佛並不主宰,我們成佛以後和十方諸佛平等,這就是佛的偉大之處。佛只能把道路、方法告訴我們,如果我們不覺悟不實行,佛就得等待我們,佛也沒有辦法,只能憐憫慈悲。我們要有決定性,要好好念法,就大概來說,我們目前要念世間是苦的,是空的,是無常的,是無我的,是夢幻泡影,就念這些,我們就不貪著這世間了。眾生在迷,世間人都認為世間種種輝煌,種種五光十色,種種五塵欲境,難解難分,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裡說,世間這一切,包括身心世界在內,都是誑惑小兒眼目的,誑惑,就是欺誑、迷惑小兒眼目的。小孩因為他不懂事,我們拿著黃樹葉這麼一晃,他以為是真的金子,就不哭了。這小兒就是指我們在迷的凡夫說的,凡夫把世間的一切塵勞都當作真實的,我之所在,歸我所有,身心是我之所在,我的全體,歸我所有,世界是我之所在,我的全體,歸我所有,強力主宰。於本來無我的身心世界中強立主宰,建立我,歸我所有,眾生都是這樣妄計,就有分爭,就有斗亂,就有危害,就做生死業,做苦因,所以循因結果,循業受報,惡性循環,生死不息,不就是這個道理嘛。現在我們覺悟了,對這個世間就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是苦、空、無常、無我、夢幻泡影。所以佛在經里說:"三界如苦海",佛用比喻來顯示這個道理,三界六道就是一個大苦海,我們身心世界就是,不是說離開我們身心世界另有苦海,這五蘊身心就是,這苦的根和本,有這塊罪累,就逃脫不了苦的逼迫,它也是循業發現,循因結果。所以佛說這個身心是塊惡病,還不是一般的病,是不治之症,常在痛苦之中。是塊膿瘡,膿血潰爛,是個毒刺,毒害法身慧命。心貪嗔痴,身生老病死,常恆毒害法身慧命。是苦海、是火宅、是牢獄,沒有自由分,常被眾苦所逼迫、系縛、障礙,佛不說嘛:三界無安,尤如火宅,眾苦所燒,我皆拔度。佛說的三藏教典,八萬四千法門就是拔度、接引我們出離火宅、苦海、牢獄的方便辦法和道路,世間人都是障難,在困難時、障難時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坐臥不安,無可奈何,可是我們有了佛法,我們上天就有了道路,把十善修好,把四禪八定修好,這二十八層天隨心所欲。我們上極樂世界也有道路,具足信願行三資糧,一心念阿彌陀佛。也是因心成體,因心所現。如果我們不念法,就會念生死塵勞,那麼生死增長、罪業增長、惑業增長,所以就得念法。法就是規範、法則、道路、規矩,不守規矩,不成方圓。我們心裡念法,提起正念,才能成方成圓,才能出離生死,得成無上覺道。要念苦,空、無常、無我,都是夢幻泡影,一切法無我,我是不存在的,破除法執、破除我執。再念修戒、修定、修慧,我們的一切修為,修學佛法,不外乎修戒、修定、修慧,包括念佛法門,我們一心念佛,就不犯過惡,能折伏三業,對治過惡,這不就是戒嗎,戒能防非止惡,能規範淨化我們身口意三業。我們受五戒了,就要好好修持五戒法,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就這五戒,十人九犯,粗重的不犯、微細的犯,心不犯口犯,口不犯身犯,不直接的犯還間接的犯,所以不要以為這五戒就輕而易舉,我們正是在修學五戒當中沒達到諸戒圓滿持戒,所以應當認真對待,把這五戒修好。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這是我們法界眾生、六道眾生最粗重的危害因緣。六道眾生都是因為這些惡做不能斷除,所以招惹痲煩,招惹災難,招惹痛苦,導致無邊生死、罪業、痛苦,所以佛教令我們,包括出家人,首先要斷除這個罪業、過惡,我們的吉祥安樂就會在心上建立,災難痛苦才會在心上根除。因為修學佛法要從一戒一法開始,就像修大樓似的,得從一磚一瓦開始,基礎得打好,如果不斷除這五種粗重過惡,不斷除酒肉,清淨自活,你縱然修禪定智慧,那麼包藏禍心,還會長出生死災難,我們修行,修學佛法就不能運作起來,總成障礙,只能種遠因。要修戒、修定、修慧,念這個。戒能防非止惡,定能對治散亂昏沉。散亂昏沉比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要微細一些,但這妄心也覆蓋真性,使我們心地陰暗無所明了。所以必須得修定。由戒生定,我們的心相應的穩定下來了,這個時候福慧增長,智慧開發,不會迷悶顛倒,就能開發我們的智慧之性,就能正確認識這一切事物,就能正確對待這一切事物,就能避免非理錯謬,使我們正確圓滿起來。所以必須念修戒、修定、修慧,這也是正念。念法,再一個就是念慈悲喜舍利益眾生,慈悲喜舍是四無量心,大慈、大悲、大喜、大舍,行菩薩道。總之,我們心裡要念法,出苦得樂的方便辦法,我們一心念就能摧碾心上的貪嗔痴等惑業,使我們覺悟淨化起來,就能治理心上的生死禍亂 。 再一個就是念僧,除了念佛、念法以外就是念僧。念聖僧,像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都是聖僧,都有大的功能力用。就像《普門品》中說的"念彼觀音力,一切得解脫",我們求世間的利益,菩薩也能滿足,因為菩薩就是安樂眾生的,能給我們排難解紛,水火風難、道路劫賊、疾病亡難,一心稱名即得解脫。在不危害眾生的前提下,我們正當的願望佛菩薩都能給我們承成辦,求財得財,求官得官,求長壽得長壽,求子得子,真實不虛。因為佛就是安樂眾生的,我們求世間利益、求出世間利益,佛都能滿足。求聲聞得聲聞,就能證阿羅漢道;求圓覺得圓覺,就能證辟支佛道;求菩薩得菩薩,就能成菩薩道;求成佛就能得成佛道。都從觀世音這一聖號而得建立,功德不可思議,所以我們得念僧。念佛、念法、念僧,我說的意思:咱們都歸依三寶了,不管五戒的還是菩薩戒的,這是基礎,念佛、念法、念僧這是基礎,法身父母。這本身就是在修學佛法,提起正念,邪不侵正,諸佛護念,善神守護,功效不可思議。再把這五戒守好,常念三寶的功德,不要輕視這五戒,這五戒十人九犯,所以要把它重視起來,要認真地對待,因為我們要出離生死,要得成佛道。佛法是純淨化的,比如殺生這一念,萬惡殺為首,地獄、惡鬼、畜牲因。使眾生失掉命根,流血犧牲,是一種最殘酷、最無情的惡性造做、危害因緣。但是我們要把不殺戒守到嚴處,這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不但聖人,人、牛馬豬羊、雞鴨鵝狗、魚鱉蝦蟹、飛禽蠕動之類,蒼蠅蚊子之類,也不行殺。對殺生這種因緣我們要心不想、口不說、身不造,三業清淨,我們才能遠離殺生這種事物對我們的系縛、逼迫、障礙,才不構成我們的生死因。偷盜也是這樣,稍微有一點違心,有一點巧取,非理而取都是,也很微細。凡是用人家的,你不想偷盜,那麼你得跟人家打一聲招呼,人家同意了你才能用。佛在《寶積經》裡說:比如在下雨天,別人在前面打雨傘,因為這傘不是你的,你沒取得人家同意就到人家傘底下避雨,這就犯盜。因為這是不予而取,偷盜性質一樣,只不過程度不一樣,輕重不一樣。所以我們修學佛法要把這五戒守好,比如偷盜這一法嚴守到微細處,這樣的話我們才不欠債,頂天立地,正大光明,理直氣壯,走到天涯海角也沒有人找到我們頭上來算帳,諸業不造,自然成道。 我們要慈悲眾生,各安生理,都有他生存的道理,不要互相網捕,互相危害,都要讓他活盡天年,所以我們就不要在眾生身上取利,不但人道,包括畜牲道,不要虧待眾生,不要欠眾生債,這樣你心裡就不發畏,就像我們世間人,不欠人家債,不欠人家物,你說他能找到我們頭上來要債要物嗎?那不可能的。所以都是我們欠人家的,人家才來要帳。欠帳容易還帳難,作業時輕而易舉,但受報時難以承當。因果自負,再親的人也不代替我們去受苦,自作業還得自受。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我們學佛的人都有智慧,心明眼亮,心開意解,不要晃晃忽忽,善善惡惡。既然想學佛做點善,但是又難免參雜過惡,包藏禍心,禍心不除就是家賊不除,難免受它危害,終究是病。所以佛法是純淨化的,這個很重要。要斷除禍心,絲毫不能危害。尤其是受菩薩戒的,菩薩法是大乘法, 乘是運載義,不但把自己運出生死,得成佛道,由生死此岸到達涅磐彼岸,出離生死,得成佛道,而且要把眾生都運載出離生死,得成無上覺道。我們肩上付有重責,十方諸佛都有菩提願,誓願救度法界眾生,那麼我們的發心和十方諸佛在因地發心是一樣的,我們都承擔解決法界眾生的生死大事、成佛大事,這麼一個沉重的責任,我們怎樣把它擔起來能成為現實,這不是我們想一想、說一說就能成辦的,所以必須得認識明了,然後有決定性,才能承辦。要念佛、念法、念僧,好好守這五戒,另外要長齋素食,我聽別人反應:有的人受了菩薩戒,因為他受戒之前對菩薩法還不認識,盲目的去受,受了菩薩戒以後,不但不能實行菩薩法,行菩薩道,而且還吃肉、做肉、買肉,菩薩是利益眾生的,我們只能利益,只能救度,絲毫都沒有危害的權利。菩薩是大道心眾生,以利益眾生為體,不為自己求安樂,但為眾生得離苦,我們必須斷除酒肉,清淨自活。佛說"啖肉者多病",我們受了菩薩戒,然後再去吃眾生肉,那不是令人可怕嗎?佛以慈悲為體,以佛心的全體就是慈悲二字,給眾生拔苦興樂,所以我們是學佛的,我們也要成就自己的慈悲心。佛在經里說慈悲心就是菩提心,所以我們要恭敬一切眾生,把一切眾生都看成佛。恭敬心就是菩提心,我們自然心就理順了,就降伏其心了,我們把一切眾生都看成親人,包括畜牲之類,要慈悲於一切,我們就降伏其心了。六祖大師說:若能恭敬一切眾生,即是降伏自心處。都是在人際關係上不能理順,心裡有坎坷、牽掛、障礙,心亂如痲。所以我們要慈悲於一切,必須斷除酒肉,清淨自活,就是不殺不吃、不買不做、不參與,才能夠真實不虛,有真實義。因為殺生吃肉、買肉做肉、參與,都是不善之法,不善之法就是惡性造作。在座各位今天又受了菩薩大戒了,修學大乘法,以利益眾生為體了,我們的擔子更重了,要求我們內心的境界更高了,我們怎樣把它實行上去,這是一個現實問題,值得我們大家深思。那麼即然受了菩薩戒了,回去以後很好的學戒,初一、十五誦戒,很好地實行菩薩戒法,成為名副其實的菩薩,大道心眾生嘛。因為大家還有別的事情,我也就不耽誤大家的時間了,已經占用很長時間了,祝願大家福慧增長,早成佛道。阿彌陀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