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處是道場 --慧光法師-- 修行是修什麼?修心。 煩惱從哪裡來?從心。 煩惱不是從境界來——「他給我很苦」、「這個讓我很苦」。不是!是因為你的心讓你苦。 弘一大師出家之前是個富人,出了家之後更嚴守戒律,持戒用功。 一天有人去拜訪他,他剛好在吃飯。來人看到弘一大師吃得都是醃的很鹹的菜,問:「法師你就吃這個?」 弘一大師說:「是的,就吃這個。」 「這麼鹹怎麼能入口?這麼鹹,這麼難吃,多難入口。」 弘一大師怎麼跟他說?——「鹹有鹹味,淡有淡味。」 淡也有淡的味道,鹹也有鹹的味道。我們如實的知道那個味道就好,不要在那個味道上起分別、煩惱。 禪門裡有一句話說:熱的時候向熱處參,冷的時候向冷處參。 你內心裏面起煩惱了沒有?熱的時候參一下,冷的時候參一下,熱的時候熱處參,冷的時候往冷處參。所以是在修心,心要超越境界的束縛。 眾生就隨境,所以他的心好像被境界擋住,是境界的奴隸,境界讓他往東、他就往東,境界讓他往西、他就往西,他不得做主。 禪門有句話:「隨處做主,立處皆真」。隨處做得了主,你所安立的那個地方就是真理的所在。 所以在境界上就是下手修的地方。修行不用等待。環境一直在改變,境界一直在改變,不能等待! 快樂的時候有樂的修法,苦的時候也有苦的修法,不需要等到哪一個環境出現、我才能修。心隨時都可以修。 佛在金剛菩提座上修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不偏在苦、不偏在樂、不偏兩邊,因為用功的道場不是這個。 這只是外相的道場,真正的道場在哪裡? 是「心」。 所以我們應該在自己的心地道場隨時用功。樂的境界,不要起貪心,不要起慢心;苦的境界不要起嗔心。無論苦樂,都可以隨時修道。 ------------------------------------------------------------------------------------- ◎摘自2011-08-08 菩薩寺盂蘭盆法會梁皇寶懺開示(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