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9/29

《阿含解脫道次第》第十章 界相應 問答

一八七、六界和六根有什麼區別?

答:六界:講的是組成生命體的六大元素,即地、水、火、風,加上空,產生識。

六根:就是六入處,講的是身體的功能,即眼、耳、鼻、舌、身、意。身體的功能也是由四大組成,因此,六界和六根還有五陰都是在解析無常、無我的法印。

一八八、五陰、六界、六入處,從哪裡切入體會效果會更快?

答:從六界切入效果會更快。生命是由地水火風空組合而成,無論是動物、植物都是由地水火風加上空,然後產生識所組合而成。六界是更進一步去解析無常與無我。

一八九、一般眾生常犯的毛病是什麼?

答:一般眾生常犯的毛病,法上的見爭、持戒律上的見爭。與自己理念不同的,就認為是外道、不如法,都是拿著自己的框框、標準在衡量。這些展現都是自己內心裏面我是、我能在作怪。

一九O、修行人為什麼「見爭」不斷?

答:因為觀念、根性不同,所以信仰不同、宗派不同、修行的法門也不同。於是修行人之間互相批評、排斥,貶低對方。原因是對法義的聞思基礎不夠,一知半解,片面取角,心量、視野狹窄。眾生是欲爭不斷,修行人是見爭不斷。

一九一、修行人排斥異己是什麼展現?

答:以自我為標準,劃出一個框框,指責、排斥異己。這是我是、我能、我慢的展現。

一九二、內心的運轉過程是怎樣的?

答:當身和心形成,便去接觸外界,即是觸;觸之後產生好與壞的感覺,即是受;受之後,產生念頭、想法,要怎樣、怎樣,即是想;想之後,產生貪或瞋的結果,即是行。(受想行)

一九三、了解(不相在)的概念有何意義?

答:「不相在」是平等觀。眾生一般都是要嘛有我慢——我很厲害,我比別人強;要嘛有卑慢——我不如人,我是次等人民。這都是錯誤的觀念。每個人的存在,都是因緣聚合而成、都是平等的,不必有我慢,也不必有卑慢。

一九四、正確的聞思有什麼意義?

答:有了正確的聞思,才能有正確的實修實證,實修實證也才會事半功倍。如果聞思不正確,或聞思不夠,無法實修實證。

一九五、什麼叫十八界?

答: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三者相加就是十八界。

一九六、廣義與狹義的三界有什麼不同?

答:廣義的三界:是指整個宇宙存在的實相,是中性的。

狹義的三界:是指我們所想像、抓取、構築而成的夢幻三界。

一九七、證到初果有什麼好處?

答:證到初果,就是一個明眼人,知道今後的修行路該怎麼走,不會繞圈子,同時也能幫助別人。

一九八、一個解脫者怎樣出入自在?

答:真正的解脫者是三界都經歷過,看到了它的味,也看到了它的患,又能夠出入自在。他能入三界,也能出三界,入定、出定不執著。

一九九、色身由地水火風四大組成,如地大又分內地界、外地界,請說出外地界的內容與特徵?

答:外地界就是山河大地。特徵:

1.極大:大地養育眾生,承載眾生,大地比眾生的心胸和事業都大;

2.極淨:萬事萬物對大地來講是中性的,無好壞、美醜之分;3.極不憎惡:無二元對立,無利益衝突,一切全然接受。

二OO、外四大給我們什麼啟示?

答:人是四大的一份子,應該向四大學習:1.胸懷寬廣,包容一切;2.無私無我、無條件、無所求的為眾生默默的奉獻。

二O一、請畫出圖表來解析五陰和六界的無常與緣起的道理。

二O二、通過「六界」的解析,體悟到什麼?

答:人是由自然界地、水、火、風、空、識組合而成,人的存在又是不斷地與自然界四大在交換。自然界是流動變化的,人的身心也是流動變化的,從中體悟無常、無我的真理實相。

二O三、人是怎樣吸收太陽能源的?

答:大地孕育植物,植物吸收陽光的照射得以生長,人吃植物得以生存。所以人是間接吃土,吸收太陽能源。

二O四、怎樣體會大自然和我們的身體都是一樣流體?

答:我們每天都跟大自然的地水火風不斷的交換,身體不斷的進進出出、生生滅滅,大家要慢慢去體會,可以體會到無常,也可以體會到無我。無常代表的是一個流體,地水火風每天都進入我們的體內,又不斷的排出,不斷交換,而且又不斷的在剎那生滅變化。

二O五、怎樣生起對大自然的感恩心?

答:自己是大地的一分子,也需要大地的長養才能夠存在,這是修行中的重要心態。當你真正能夠去體會大地、大自然的偉大,對眾生默默的長養,又是無條件、無所求,你的心胸很自然的會有超然的開放。能夠看到這些,你會生起感恩之心。

二O六、為什麼說質能互換、質能不滅?

答:在虛空法界裡,很多的微粒會慢慢醞釀、慢慢形成,這就是「空中生妙有」。只要有能量散播在虛空之中,當它因緣形成,又會從能量慢慢的聚集,轉換出微細的粒子;從微細的粒子,再凝聚、轉換出原子;再排列組合,又轉換出分子,然後是萬事萬物。科學家發現質、能互換,質、能不滅的規律。

二O七、一個究竟解脫者,他有來去、生死嗎?

答:沒有來去、生死的問題。當他的身體在這個世間緣盡時,因為全然的不抓、全然的放開,所以他是無所在,無所不在的。

二O八、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什麼果位是萬法歸一?

答:一歸於零或空。三果是萬法歸一的狀況。一代表自我,自我的消失,一定要體證到空。

二O九、解脫者遇到病苦和逆境是什麼心態?

答:解脫者深知無常法印,他不會抗拒面臨的病苦和逆境,更不會起瞋恨之心,他會心平氣和的全然接受病苦和逆境。

二一O、最好的消災方法是什麼?

答:改變心境,心平氣和,身心,說話、做事小心謹慎,災害自然減少。

二一一、什麼元素是人體一秒鐘也不可缺少的?為什麼人們常常忽視它?

1答:空是人體一秒鐘也不可缺少的元素。因為空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人們對它又習以為常,所以常常忽視了它。

二一二、解釋「若見緣起便見法」?

答:若體悟到緣起法,便自然會體悟到無常法印。

二一三、「不立文字」是說不需要學習經典、文字嗎?

答:不是。初學者一定要認真學習經典,記住重要的名相、概念,有了濃厚的聞思基礎,才能來到超越文字和經典,去看那自然界的無字天書——大地風雲經。

二一四、「空」是建立在「有」上嗎?

答:不是。因為「空」不容易看到,只好通過「有」來體會,「有」是在「空」的裡面。

二一五、怎樣學習看空?

答:當你在看某一件物體時,要看到你與物體之間的距離——空。當你看山河大地時,也要看到山河大地之間的空。空是無色界,空是實相的存在,空不是抽象的。

增補:

127、五陰是什麼?它與五蘊有何不同?(193頁)

答:五陰是色、受、想、行、識。五陰與五蘊是相同的。

128、六界是什麼?(193頁)

答:六界是組成生命體的六大元素:地、水、火、風加上空產生識。

129、六根是什麼?它與六入處在說法上有何區別?(193頁)

答: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與六入處是相同的。

130、如何理解「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答:非我即是無我,異我就是我所,我是一個主體核心,主體外面所抓取的這些都是我所。不異我即是非我所,不相在即是你不在我裡面,我也不在你裡面。如果你在我裡面,我比你偉大,就產生我慢,如果我在你裡面,我要感恩你,就會產生卑慢。不相在是平等觀,彼此平等,都是法界的莊嚴存在,沒有二元對立那些分別。讓我們慢慢的從地、水、火、風、空,從一切動、植物,從一切眾生里去體會無常的法印,去體會非我、非我所、不相在,就可以逐步斷除種種的我、我是、我能、我慢、我所與卑慢等。

131、為什麼說狹義的三界是由我所構成的夢幻世界?(198頁)

答:當你由初禪到四禪,由五定到八定或進入滅盡定,就算你能放下欲界,如果還迷執在色界裡,反而容易增長我慢,只要你沒有出三界,還是無邊的苦海,因為你都是用自我在修,是透過有為法入色界定,或是無色界定的,還有自我,還是在自我所構成的夢幻世界裡面。

132、眾生在死亡之際,自我緊抓不放,會形成下一世的種子出來,這個種子是永恆不變的靈魂嗎?(199頁)

答:眾生只要自我沒有消失,在死亡之際,自我仍然會緊抓不放,就會形成一個種子出來,這個種子遇緣又會再生長。這個種子,也可以說是一種「業識」也叫「中陰身」。只要這一生,這一世還沒有解脫,那個生命核心的抓取還會存。但是這個種子不是一般認為是一個永恆不變的靈魂,不是這樣。這個種子,這個業識,都要看到它是無常的,也是緣起的,也是由地、水、火、風、空、識組合而成的,哪裡是永恆不變的靈魂呢?

133、智慧與解脫者一定要貼上佛教徒的標籤嗎?(200頁)

答:所謂修行人有智慧的人,不一定要套上佛教徒的名詞,不一定在佛教的框框裡,才是解脫者。要證果位,不一定要貼上標籤才是。是否解脫,要你自己來親證,真正的答案是靠你自己來證明,自己解脫了,就可以知道別人有沒有解脫。

134、佛教所講的智慧與世間的智慧有什麼區別?(200-201頁)

答:佛教所說的智慧,是能夠了悟宇宙人生,身心內外真理實相,我慢斷除,十個結斷盡,遠離顛倒夢想。解決我們內心深層次的問題。

人世間的智慧,就是你的世間才智越高,背後的我慢越大,然後內心深層的不安,生死大事未了那一種苦,他並不一定能看到。

135、斷深層的我慢,要從哪些方面去深刻體會才會更有效?(202-203頁)

答:我們每天、每時、每刻,甚至是每分每秒都在跟大自然的地水火風這些元素不斷在交換,由這些不斷剎那生滅變化的元素組合成的身體,它怎麼會不變呢?這就是無常法印。無常實際上是代表一種流體,我們每分每秒都跟大自然界不斷交換,都不斷浸泡在無常法流里。要去看到你的存在,是有地水火風空在支撐,在養育。看到你生命的源頭,你的色身生命,到底由哪些組合而成,要深刻體會這些緣起。當你真正體會到大自然對我們生命的重要時,你的我是、我能、我慢會漸漸減少。如果沒有大自然對我們生命的這些供應,看你還能夠我是、我能?當你體會到大自然無條件、無所求在養育我們時,深層的我慢才會慢慢斷除,而且是以一種感恩、知足的回饋心,無條件、無所求,做你該做的事情,去回饋這個世間,這時你會從我的世界,慢慢體證到無我。

136、為什麼說證到四果的阿羅漢在入涅槃時,沒有業識與種子的問題呢?(205頁)

答:證到四果阿羅漢的人,我、我是、我能、我慢那些全然的瓦解,沒有任何的抓取,全然的放開,在他大般涅槃那一剎那,不會有任何的抓取,他是全然的與這個宇宙、這個虛空、法界溶為一體。就是進入到無所在,無所不在的涅槃界,當然他沒有業識與種子這方面的問題了,包括說能量這方面他都超越了。

137、怎樣學習大自然無條件、無所求的偉大精神,去轉化自己的觀念呢?(207頁)

答:大地一直支撐我們,水讓我們隨便使用、飲用,太陽默默地燃燒自己,供給我們生命的能源,空氣無條件撫育我們,大自然對我們真的是無條件、無所求。但是問問我們自己,對這個世間、對大自然、對眾生,我們做了多少無條件、無所求的回饋?值得我們去深思。整個大自然的因緣是無條件、無所求養育眾生,但我們做出來的是我、我所、我是、我能、我慢,還是在有條件、有所求的作為之中,當我們慢慢去體會這一種偉大的精神,作為一個修行人,我們原來很多的固有觀念,難道不應該去轉變嗎?

138、凡夫耕耘成果與聖者耕耘成果有什麼不同?(209頁)

答:凡夫生產的是有形的物質產品,是用來提升物質方面生活品質。聖者是在耕耘眾生的心田,是為了提高眾生的心靈品質。然而不管物質生活再怎麼提高,你內心的空虛,不安與苦不會解決。聖者深入到人類深層內心的苦、不安,協助眾生心靈品質的提升,開啟智慧,了悟真理實相,出離苦海而解脫自在,這才是難能可貴、十分難得的。

139、自我要怎樣才會消失呢?(210頁)

答:一定要體證到空,那個一,才知道一歸何處。當你證入空,進入零的世界時,你就體會到你是無所在、無所不在,到最後那個一要消失。只要你還有自我,就會有我慢,生命的核心還會緊抓不放,那個我慢還在,因為你還不知道一歸何處,要自我消失,一切都不抓取,全然的放開,才能溶入空,才能夠解脫自在。

140、為什麼說要體會這個空,最具體最容易的就是先體會空間呢?(212頁)

答:一般都認為我們的身體是由地水火風組合而成,看不到空,不知道空的重要,也體會不到空,實際上最具體、最容易了解的是先體會空間,如果沒有空間,我們今天不能站在這裡,我們的身體也不能走動,因為有空間,它才能讓我們活動,如沒有空間,我講話的聲音,就不能傳到大家耳朵里,因為那個聲波沒有辦法傳遞過去,所以空這方面,首先以空間來了解才容易。

141、眼識是怎麼產生的?(213頁)

答:我們的眼睛要看到色塵,看到物質這些,中間要有光明才能看到。但是眼瞎的人沒有辦法。因為他的眼睛無法跟色塵接觸,眼識就不會產生。眼睛正常的人可以透過陽光,然後看到外面的境界,外面的一切色塵。當他看到之後,就會起種種念,這時眼識就會產生。識是透過眼睛去接觸,然後產生出的種種分別心,亦即地水火風空識的產生,一定要有因緣聚合之後才會產生,這個識不是本來就有的,是我們的六根與六塵接觸之後才會產生的。

142、你體悟到大地、流水、陽光、空氣對我們生命的重要嗎?(216頁)

答:大地無條件的承載一切眾生,流水無條件的讓我們飲用,陽光無條件的普照大地,空氣無條件的讓我們呼吸,如果沒有大自然的一切,你的生命能存在嗎?若體悟到大自然的一切對我們生命的重要,你就會由衷的感恩,而且你的我是、我能、我慢會隨著你的體悟深度而減少。我們要實修實證,就是要體會大自然的法則,我的心能夠如大地嗎?我的心能夠如流水嗎?能夠如陽光、如和風嗎?我的心能夠如虛空嗎?它們一直這樣無條件、無所求,無我、無我所的回饋這個世間,逐步體會這些,你的心胸會慢慢打開,慚愧心就會生起,我們應該學習大地、流水、陽光、空氣這一種無條件、無所求的默默奉獻、默默回饋的偉大精神。

143、禪宗所講的不立文字其義如何?(216頁)

答:禪宗所講的不立文字,就是要你超越經典,超越文字,去看到活生生的大自然的啟示,無字天書,大地風雲經,真正的法就是每分每秒都呈現在大家的眼前,佛陀並非是看很多的經典、文字才開悟的啊!

144、請解釋「見指不見月」這句話中指與月各表示什麼?(216頁)

答:指是手指:佛陀是指月的手指,經典是尋寶的地圖,如三法印、四聖諦、緣起法這些都是指月的手指。

月是月亮:法界、真理實相是月亮,了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實相就是見月,以大自然為師,以法界為師,真正看懂無字天書,大地風雲經這些來自宇宙、法界、大自然的啟示。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