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10/14

無門之門——禪堂開示

淨慧法師

(1995年7月23日)這次生活禪夏令營,安排坐禪的時間只有三次。因為別的活動比較多,坐的時間就少了。要真正嘗到一點坐禪的滋味,是不容易的。

各位都知道,柏林寺是趙州和尚的道場,趙州和尚的禪法、趙州和尚的門風,除了趙州茶、庭前柏樹子、趙州四門、趙州橋以外,影響最深遠、最廣泛、最有生命力的就是趙州和尚關於狗子無佛性的公案。趙州和尚在回答一個學人的問話時,說過「狗子無佛性」的話。當時參禪的人以此為話題進行問答勘辨,遂成為一則很有名的公案。這個公案的重點在「無」字上,一無一切無,言思路絕,截斷眾流,無你開口處。就在無開口處下功夫,找個答案。這個公案從唐朝開始,也就是從趙州和尚還在世的時候,就有人提出來作為一個話頭、作為一個公案,作為進入禪的一種方便,加以提倡。大家知道,與趙州和尚同時的黃檗禪師在他的語錄裡面就提到要參一個「無」字公案。所以說提倡參話頭的老祖宗是黃檗禪師,黃檗禪師是臨濟義玄禪師的師父,與趙州和尚是同輩、同時的人。到了宋朝以後,參「無」字公案的人更多了,並稱之為「禪宗無門關」。宋朝的無門慧開禪師撰有《無門關》一書,錄古來聞名的禪宗公案四十八則,第一則就是「趙州狗子無佛性」公案。書中寫道:「參禪須透祖師關,妙悟要窮心路絕;祖關不透,心路不絕,儘是依草附木精靈。且道如何是祖師關?只者(這)一個無字,乃宗門一關也,遂目之曰禪宗無門關。」全書旨在闡明「無」的境地,同時強調入悟應以「無」為門,無門即法門。一直到現在,在中國、在日本、在韓國、在所有有禪宗流傳的地方,趙州和尚的無字公案還被無數的禪人在運用,在作為進入禪門的一種方便。所以說,狗子無佛性這個公案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強大的影響力。現在日本有幾位有名的禪師,在接引西方人的時候,就是用這個無字公案。日本臨濟宗的一些禪師所修的法門、所講的禪法基本上都是趙州和尚的無字公案。

這個公案與佛教的教義、與所有的禪師的禪法之間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呢?這個無字公案儘管當時趙州和尚在回答學人提問時是作為一種接引當機的方便而提出的,他的這個回答,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堵塞學人的一切執著、一切分別、一切知見。因為有執著、有分別、有知見,就有對待,就破壞了我們這個心性的整體,就不是禪本身。怎樣才能把我們的執著、分別、知見堵塞住呢?就是要築起一道牆。這道牆是什麼呢?就是這個「無」。這個「無」,不能作有無的無來理解,不能作沒有來理解,也不能作有來理解。你要去理解它就錯了。所以在達摩祖師的《二入四行》這篇重要的禪文獻裡就有這樣的四句話,講參禪怎麼樣入門: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心如牆壁」與趙州和尚所提倡的無字公案在法門上、在禪風上是完全一致的。這是從趙州和尚與達摩初祖之間的關係來看。這個無字公案與《六祖壇經》強調的三個無,「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也是一脈相承的。無字公案與佛陀的說法、與經教的宗要是不是一致的呢?那更是契合無間的。大家最熟悉的《金剛經》強調:「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也是要我們在真正進入修行的實際境界時,一定要掃除一切相。不掃除一切相,要想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解決我們人的生命困擾問題,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趙州和尚的門風極其高峻。清朝雍正皇帝在選編《御選語錄》選到《趙州和尚語錄》時,讚嘆趙州和尚真正是古佛再來。但他同時也嘆惜趙州老人像百尺孤桐一樣,沒有枝葉,就是說他的門風太高了,沒有繼承的人,沒有形成宗派。趙州和尚的門下只傳了四代就沒人再繼承了。不過,他的無字公案,卻是被禪宗各家都在繼承、都在採用,這比他自己形成一個宗派的影響力更大。

那麼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怎樣來運用這個無字公案作為一種方便從而進入禪的境界呢?古人對這個問題起碼不只重複一萬次。我們只要把祖師的語錄翻開看看,各家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對這個公案的提倡,幾乎是一萬個人就有一萬個人的回答的方式,因為每一個人都是根據自己的修證體驗作出的回答。

今天就是想告訴大家怎樣地操作、怎樣地運用這種方便,使我們也能夠契入禪的境界。對於這一點,古人有的叫「看」一個「無」字,有的人叫「參」一個「無」字。我在前幾年的禪七法會中曾經講到看和參是有區別的。我是主張第一步看,第二步再參。第一步來「看」這個「無」字。我們大家可以把這個「無」字稍微提一下,然後,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無」字的念頭上。雖然我們是閉著眼睛,但也要死死地盯住它,用我們反觀內視的智慧之眼來盯住這個「無」字。不管它有妄想還是沒有妄想,不要去理它,你只要照管這個「無」字就行了。妄想起來了,你不要理它,只要注意不轉移就行了。打坐的時候看住它,走路的時候看住它,睡覺的時候看住它,乃至日用云為,語默動靜,時時處處都看住這個「無」字,功夫就很容易相應。我自己在入門的時候做過試驗,「念佛是誰」的「誰」字話頭也參過,但不如這個無字公案來得快,無字公案容易相應。但是也不要去念它,口中不停地念「無」字也沒有必要,只要經常地提一下就行了。當我們在看「無」字時,第一念就會想到,你也無,我也無,是也無,非也無,佛也無,魔也無,消融一切對待,死死地盯住這個「無」字,保險你在修行的過程當中順順噹噹。佛來了,無;魔來了,無,這樣不容易受到外境的干擾。

那麼我們要怎樣才能堅持下去呢?我想,最起碼要有三種心。第一要有信心。信什麼呢?信諸佛說的法是真實不虛的,信我自己與佛具有同樣的智慧,只因自己還在迷惑當中,所以不能夠體證自己的智慧,不能夠認識自己的德相;信自己本有的真如佛性與釋迦牟尼佛、與歷代祖師是無二無別的,只要我們轉迷為覺、背塵合覺,我們當下就與十方諸佛、歷代祖師同一鼻孔出氣。第二要有求道的心。光有信心沒有一種求道的緊迫感,依然下不了這個決心,依然堅持不下去。我們為什麼要求道呢?因為我們是處在迷失的生活狀態,我們的生命被種種的無明煩惱所纏繞,不得解脫、不得自在。我們一定要找到一個方法來解除內心的種種困擾和困惑。困擾、困惑就是無明、煩惱。這個問題不解決,我們就不得自在,就不能夠過瀟灑自在的生活。現在我看到社會上很多人穿的文化衫,上面寫著「瀟灑走一回」的字樣。實際上,那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最終不是欺人,僅是自欺而已。整天在無明煩惱中打滾怎麼瀟灑得起來啊?我們連自己都不認識自己,怎麼瀟灑得起來?只有我們真正地找到了歸家的路,並且在走向家園,就有歸家穩坐的希望。第三要有決心。就是說我們有了信心和道心,如果沒有一種堅韌不拔的決心,那也會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曝十寒,那依然不可能當生當下得到受用。我反覆地強調,我們修行絕對不能等到臨命終時靠十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絕對不能等那一天。

一定要像佛陀當年說法救度眾生那樣,現證涅槃。要當下就能獲得果證,這才能真正的瀟灑自在。我們平常都不能作主,平常都不知道是怎麼生活的,到了八苦焦煎的那一刻怎麼能作得了主呢?到那個時候就被業力所牽引了,根本沒有力量再來提起正念。所以我們一定要有決心,要在我們還健康的時候,還年富力強的時候就能夠把這件事弄個水落石出,那麼往後去,我們做人做事,才真正有了方向,有了目標,有了動力,有了志願。佛教不是老年的宗教,學佛不能夠等到老了再學。

「莫到老來方學道,孤墳儘是少年人。」在年輕力壯之時就要立下志氣,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我們生命的本來面目弄個水落石出。釋迦牟尼佛三十歲成道,歷代有大成就的祖師都是在年輕的時候就開悟了,然後才說法度眾生,廣作佛事。

我們要真正把這個無字公案看好,必須具備這三心。不具備這三心,要想照顧好這個「無」字是根本不可能的。希望大家放下萬緣,把握住當下的心態,盯住這個「無」字。參!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