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時間:2020/11/21

相似的近敵

佛教傳統有一種獨特的教導,能幫助我們了解內心的切割和分裂是如何在靈性生活中重複出現,就是所謂「近敵」。近敵是在心中出現的性質,偽裝成逼真的靈性體悟,事實上只是贗品,使人與真實的感受分開,而不是聯結。

近敵的例子如下。佛陀描述的四種神聖狀態為慈愛、悲憫、喜悅和平等心(慈、悲、喜、舍)。這些狀態是心的覺醒和開啟的標誌,但各個狀態都有模擬真實狀態的近敵,但是出於分裂和恐懼,並不是真誠的聯結。

慈愛的近敵是執著。我們都知道愛的關係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產生執著。真正的愛是一種開放的表達:「我愛本來的你,不帶有任何期待或要求。」執著則帶有分裂感:「因為你和我是分開的,所以我需要你。」一開始,執著可能很像愛,但漸漸會顯明並不是愛,其特徵是黏人、控制和恐懼。

悲憫的近敵是憐憫,也會使我們分裂。憐憫是可憐「那些窮人」, 好像自己與眾不同,但真正的悲憫是我們的心對他人的痛苦產生共鳴,「我和你共有人生的哀愁」。

感同身受的喜悅(對別人的快樂感到喜悅)的近敵是比較,想知道自己比別人多、少或相同,並未與別人一起歡欣,而有隱微的聲音自問:「我的是不是和他的一樣好?」「什麼時候才輪到我?」這種比較也會製造分裂。

平等心的近敵是冷漠。真正的平等心是在經驗當中的平衡,冷漠則是因為害怕而退縮、不關心,這是逃離生活的表現。所以,在平等心的情形下,心是向所有事物開放的,包括喜悅和悲傷之時。冷漠的聲音則是退開來說:「誰在乎呢!我才不讓它影響我。」

這些近敵都會偽裝成屬靈的樣子,可是當我們將冷漠稱為屬靈,或是以憐恫回應痛苦時,只會製造分裂。美國文化常教導我們否認自己的感受而表現出堅強、獨立的樣子,以完美典型和心智的力量為自己製造安全感。如果不認識、了解這些近敵,它們就會成為靈性修行的致命傷。它們所作的區隔無法讓我們長時間避開生活的痛苦和意外,卻必然會阻礙真實關係中的喜悅和開放的聯結。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