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時間:2020/12/15

緣起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黃國達

一 人生的際遇與應對方式

人生的際遇千差萬別,當遇到逆境、困境時,有些人怨天尤人,有些人自暴自棄,有些人算命、改運、求神、求加持,有些人逆來順受、忍耐痛苦,也有些人不屈不撓、積極奮鬥。身處順境、樂境時,有些人驕慢自負、盛氣凌人,有些人奢侈浪費、貪得無厭,有些人卻可以知足常樂、惜福培福、謙沖為懷不自滿。

一個人的應對方式,與他的思想有密切的關係。而結局的好壞也會大不相同。

這些應對方式究竟可不可能改變?事實上,只要思想改變,應對方式隨之改變。

思想是對事情的想法、看法,思想的產生受到社會風俗、文化教育的影響。兒童時期多受父母師長、兄弟同學的影響,青少年加上朋友、公眾人物、暢銷書作者、流行偶像的影響,成年后綜合各種想法、看法就變成自己的想法、看法,真能對人生仔細觀察、獨立思考的人其實並不多。而真正的智慧和成熟則必須真正經過人生的歷練,加以品嘗、咀嚼,領悟人生的真諦。

二 應對方式顯示個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順逆境界對人到底有什意義?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從古至今,不同的思想體系對人生的問題,各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人生觀」有所不同。

對生命情境、事件價值輕重的看法,則是價值觀。富有的財產、尊貴的名位、婚姻美滿、健康的身體、舒適的居住環境、色聲香味觸的物質感官的享受、服務與奉獻、禪定的輕安喜悅、身心解脫的自在,什麼才是人生的價值所在?當人生方向面臨抉擇時,他的選擇就顯示一個人的價值觀。

到底要選擇哪一種職業?什麼時候退休?要不要結婚?要不要跟他(她)結婚?······等等,你注重的到底是什麼?選擇職業只看收入,選擇對象只論感情嗎?這些選擇的背後就顯示了他的價值觀。

三 超越價值觀與人生觀

人生觀、價值觀,並不光是選擇什麼,或肯定、否定什麼的問題。找到解答或給自己一個答案,不等於領悟生命的真諦。因為選擇一種宗教或哲學思想並不難,肯定或否定一種觀念也並沒有真正看清生命的真相。探索的方法和歷練的過程,才是重點所在。

因此,人生觀、價值觀的變動是正常的。也就是說,一個人其實並不需要立即全盤接受某一套人生觀、價值觀。年輕時的想法,到了中老年可能會改變,年輕時重視學業感情,中年時重視事業婚姻,老年時重視健康安全,這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當人們所重視的價值無法被滿足、實現時,該怎麼辦?譬如說:工作不順利、婚姻關係發生衝突時,該如何自處?這就要看我們對工作和婚姻關係的看法如何了!

如果人們只看到工作所帶來的金錢和成就感,而沒有看到工作需要經濟景氣、個人能力、企業營運等等因緣來配合,那麼對工作所賦與的價值感就像沒有根莖的花果那樣,成為孤離的存在,脆弱而不穩固。

當工作順利時,有了金錢和成就感,卻以為是理所當然,是自己應得的,不知感恩、不懂得珍惜。當因緣改變,工作不順利時,金錢和成就感的來源受到威脅,就感到焦慮不安。若能透過仔細的觀察、獨立的思考,明白整體的因緣,就不會產生價值感的固著,而能領悟人生的真諦,無論工作順利或不順利,都可以睿智、坦然地自處。

又如果人們在婚姻關係中,只看到婚姻關系所帶來的支持和幸福感,而沒有看到在婚姻關係中的愛與關懷、雙方性格的成熟度、互動模式和經濟條件等因緣。那麼,支持和幸福感也像沒有根莖的花果那樣,也是一種孤離的存在,脆弱而不穩固。

當婚姻關係和諧時,不知不覺中把它視為理所當然,認為他是我的丈夫,她是我的妻子,對我好是「應該」的,不知道感恩、不懂得珍惜,也不會明白別人的婚姻為什麼不美滿。當因緣改變,婚姻關係發生衝突時,失去支持和幸福感,就感到痛苦和不安。若能透過仔細的探索、觀察,明白整體的因緣,就不會產生價值感的固著,而能領悟人生的真諦,在婚姻關係的陰晴風雨中,都可以明智、平靜地處理。

經由價值觀的檢視、釐清,得以明白所有的價值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價值,因而超越各式各樣世俗價值,進而領悟新的人生觀。

四 以緣起法觀察大自然、生命與心靈

這種新的人生觀是巨觀的、深觀的,對於生命的奧秘有更深的了解。

在生命的空間廣度上,就生命的物質層面而言,人是大自然當中的一種生物,是整個大自然生態系統的一環,與整個自然環境、資源,眾多動物、植物形成一個消長更替的共存關係。破壞大自然,人類和個人也將受害;唯有保護自然環境和動物、植物,人類和個人才能存活。

就人類整體而言,雖然有貧富貴賤、男女老幼的區分,但也正如大自然生態系統一樣,人與整個社會、不同階層、身份的人形成一個生生不息的共存關係。個人與群體是禍福相倚的。

有錢有地位的人可以住在警衛森嚴的豪華住宅里,他的食物和日用品的來源仍然不能缺少農民、工人、中下階層的勞務來種植、生產、運送。他的物質享受,須要這些因緣才能成就的。如果中下階層、弱勢、邊緣族群受到委屈,卻無處伸冤,無法伸張社會正義,這時怨氣若透過暴力渲泄,必然造成其他人的傷害。如果中上階層的人能夠用謙卑的心回饋社會,像兄弟一樣了解受到委屈的人、照顧需要被幫助的人,社會才可能安定祥和。

就時間的前後觀察人生,由於人類文明的延續,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造就了現代生活的進步與方便。

就心靈生命的層面來說,在時間的洪流,覺悟的心也如清流一般流過人們的心中。佛陀和歷代的修行人遺留下來的經典、開示成為後人覺悟的明燈。我們若能承先啟後、續佛慧命,將覺悟的體驗傳遞下去,那是深具意義的。

再就生命的潛在而內在的層面來說,今生的身心狀態和環境,除了可見的現實世界的因緣之外,更有貫穿前世今生的心靈因果律:因前世的種種善惡行為而導致今生的種種苦樂果報,佛法稱為「業力」

業力因果的現象是在修行人的澄明的心境中所見到的。對於未能親眼見到業力因果的現象的人來說,也可以由推理而得知。

這是心靈生命的自然規律:惡念、惡行、煩惱、邪見降低生命的能量、蒙蔽心靈的光明,善念、善行、清淨、智慧、慈悲提升生命的能量、激發心靈的光明。而高能量的、光明的思想和行為帶來和諧、美好的身心狀態,感應到良好的環境,而負能量、黑暗的思想和行為則會帶來病態、不和諧的身心狀態,感應到惡劣的環境。

對大自然、生命與心靈的這樣深廣地觀察,可以領悟到人生的真諦,活在世上的意義,在於修行:修正心念和行為,離惡向善、轉迷為悟、解除痛苦煩惱得到喜悅自在、再進一步慈悲利他;在無限的學習和成長中,世俗的金錢、名位、感情、享受都不是終極的意義和價值,只不過是人生的過程和素材而已,隨緣受用、無所貪戀。

由緣起的和合性透視「價值」是相對而非絕對,由緣起的相依性透視「個人」是依存於整體中而非孤離的,由緣起的相續性透視生命之流是因果關係而非命運或神的安排。由此而建立的價值觀、人生觀是超越了唯物的、現實的世俗思想,也不是唯心的、漠視現實的神秘思想,而是深觀緣起中道的智慧。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