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時間:2022/10/15

禪悟與實現鄭石岩

第二章現代人的精神症狀

由於我們生活在上述的「境」里,脫離不了工技社會僵化及緊張的生活,擺脫不了物質欲望的引誘,當然也很在感性的紛亂價值中超越出來。無疑地,現代人很難脫離穎而出去過清醒自在的生活。於是,我們無助地隨著境轉,使精神生活脫出常軌,於是普遍反應著困頓與不安。以下這些現象可以看出精神苦難與困頓的原貌。

不是為了生活而生活

生活是自我實現的過程,它是直接的,單純的,無需間雜任何生活以外的東西,因為只有這樣生活才會落實。也說是說,當我們在不理會名利,不量會地位權力,不摻雜其他文飾性的防衛機制時,才能感受到自在的喜悅。

當你閒坐休息,面對著「秋山入簾翠滴滴」的景致時,你在休息,是在投入完美的人與自然結合的喜悅。那時,你是真的在生活,而且活得非常踏實。相反的,如果你泛起了「睹物思情」的牽腸掛肚,那時你就不是投入生活的清妙與實在里,而是活在一個妄念之中,無法啜飲到生活所引發的喜悅與清新之感。

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不同。在精神生活中,只要你加深一點點,就會失去那一點點,如果你想執著得更多,就會全盤落空。老子所謂的「為道日損」就是最貼切的提示。

由於現代人所追求的是物質,是名利,是操縱權利的心機和隨之而來的自大與自傲。於是單純的生活,被無盡的競爭和追求所取代。占有和防衛性的不安盤據了心頭,衍生出緊張與貪婪。它表現出窮困的精神現象,而窮困便促使自己再度投入無止無盡的競爭與追求。

現代人根深柢固的行為物質是向外追求。認為價值在外不在內,因而養成了豪奪的習性。終日為了取得與占有,而遺忘了生活本身才是目的。套用六祖慧能的偈頌說:

「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

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

由於我們不是為生活而生活,是為了自己的妄念而奔波,所以我們得不到真正生活的情趣。把工作當做是一種負擔,而不是把工作視為一種實現。把人際關係當做操縱的把戲,而不覺得它是友愛親切的情懷。生活變成了勉強的活動,於是形成了苦不堪言的負擔。

現代人為了物慾與財富,已經把生活當做過程而非目的。本末倒置的結果,導致了許多精神症狀,這些症狀包括失眠、緊張、焦慮、神經衰弱、空虛與倦怠。我們可以說現代人已經失去了生活的意義,而成為物慾的奴隸。

唐朝趙州禪師教人「平常心道」。現代人卻頭上按頭,在平常生活中加上許多妄想,以至寢食難安,不得自在。無盡尼的詠梅詩最能省發我們的生活態度,他說:

「終日尋春不見春,

芒鞋踏破嶺頭雲,

歸來偶過梅花下,

春在枝頭已十分。」

我們脫離生活的本身,到處去尋找好的生活,就好像你自己就在春光明媚的景物之中,卻愚昧地向外尋找春的妙悅。結果弄得精疲力竭,喪失了生活的情趣。這時,如果你佇足察看,欣賞一下四周的風物,即刻就要悟入寒山子所謂的「蜂蝶自雲樂,禽魚更可憐」的自在喜悅。那時才真正體會到人生的快樂,早已「十分」綻放在生活的枝頭上了。

現代人的心病是怕別人不知道自己。這正與孔子所說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恰恰背道而馳。結果總是在虛張聲勢,總是在文飾偽裝。原本追求喜悅的生活之意志,被一波波的「作為」給抑制到潛意識裡頭,成為緊張和焦慮的情結。所以我說不為生活而生活是現代人的第一種通病。

生活失去主動性

在工業社會裡,每個人都是「組織人」。他必須是組織的一部分,不管他是屬於一個公司、一個機關或一個大工廠的成員;無論你是勞心或勞力,是藍領或白領,你必須接受一份工作的責任。如前所述,那分工作是隸屬於整個制度,是在你接受它之前,它已被安排好,要你去執行或承擔。你有責任和義務把它做好,但似乎很少可能有機會享有主動的決定權,除非你是老闆或是高級主管。有時甚至是高級主管或老闆也無能為力去做一個自主性的決定。畢竟在一個制度化的社會裡,你必須考慮人與人之間彼此的關係。當然你也必須遵從系統化的工作分派,才能使生產效率提高。

工商社會是一種新的生活制度,是中國幾千年來所面臨的新經濟生活方式。它是事實,已擺在我們的面前,無從選擇和逃避。無疑地,它帶給我們許多新的建設與福祉。但是這種生活方式,卻有個強烈的副作用——失去追求獨立自主的希望。它對個人長久以來的壓抑,形成了精神生活的不安與焦慮,引發了倦怠和空虛感。這即是許多人要尋找刺激,尋找痲醉和尋求逃避的原因。

失去主動性精神生活,會使一個人變得冷漠,而把工作當做一種負擔,結果那分勉強與倦怠,使人失去生活的樂趣與愉快。

我們必須注意,當社會成員普遍失生活的主動性時,所反應的倦怠與空虛、焦慮與緊張,必然迫使個人尋求發洩,這種發洩或出路具有共同性與普遍性。而形成社會風氣。奢靡是為了補償心中的寂寞,色情是為了尋找刺激與狂歡,大吃大喝是為了忘掉一時的困頓。日子久了就會形成一種特有的病態社會性格。它很難扭轉改正,除非能在心理生活上有了新的轉機。

我們必須特別留意,在現有的社會制度下,精神生活發生困擾的人已有增加的趨勢。在我的輔導經驗中,最普遍的一種是「無病呻吟的疾病」。他們悲觀,失去活力與朝氣,其明顯的特症是「雖然我有工作,但我關不喜歡」。不過這些困境是自己執著才產生的。誠如黃檗禪師說: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

精神生活失去自主性的人,就是容易被四周環境引誘的「凡夫」。現代人由於極力想要逃避忙碌和不能自主的生活方式,轉而尋求物質的享受和痲醉,從而引發許多精神症狀。反之,如果我們能任運於優遊之道,主動發現一些生活的情趣與意義,我們便能轉消極為積極,化煩惱為喜悅了。

一個人若失去自主性就如同枯木一般,在消極和萬念俱灰的心情下變成「無記空」,變成行屍走肉。這種消極的心態,使一個人振作不起來。物慾與痲醉就在這種情況下乘虛而入。多少青年人吸毒,出入於不良色情場所,正是今日青年人的心理苦難。

放縱而疏於自制

在精神生活上,現代人普遍以「自由」作為價值判斷的標準。如前所述,自由已被現代人曲解成「為所欲為」。久之,我們失去了自制的能力。我們不但成為物慾的奴隸,而且變得不能自制。在物質化的生活中,「我」與「境」主客易位,本來應該是境隨人轉的,現在人隨境轉。於是失去了自制和作主的能力。

許多人精神生活似乎在退化。他們失去毅力,失去任重道遠的耐力,失去人能弘道的本性。於是在心理上顯得很脆弱,不能作持平的判斷。只要四周的人怎麼說,就跟著怎麼說,情不自禁,一窩蜂地跟著去做。別人買股票,自己對股票一點也不認識,也跟著去買股票,別人家的孩子送去學音樂特別班,不管自己孩子是否具有音樂才能,也盲目地送去。

在社會上現正存在著這一種風氣,只要「我能夠」就一定要去做,只要別人說好,自己就想擁有它。於是對於庸俗的社會價值有了無可抗力的接納性。許多商品的廣告,就是抓住這個弱點而達到推銷的目的。例如化妝品,流行的裝飾品,進補的藥物,都是在無可抗力下推銷給消費者。而消費者,經常是在不惜「高價」下買下它。然後,為著缺錢或調頭寸而苦惱萬分。

自制表示自己能有效地節制欲望和享樂。一個縱慾的人,無疑是貪婪的,是永遠不能知足的,所以長期處於窮困,他註定要被「飢餓」折磨。現代人的心態,顯露著這種貪婪與困窮。歷為人們在滿足欲望的過程中,一直處於嗷嗷待哺的情緒反應。

不能自制也表現在力不從心的掙扎與矛盾上。時下有許多青年,在知性教誨下,何嘗不曾興起勤勞與努力的念頭。但是在下定決心之後,只用功了一兩天,就開始倦怠了。五分鐘的熱度,是時下青少年學業無成,學藝不精,終致一事無成流浪街頭的原因。心理學家們稱這些人叫做階段性心理發展的暫時現象。但我認為如果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不能振奮起來,不能學習自我約束,沒有「格律」來維護其向上成長,就要走入消極的心態,步入心智發展過程中的陷阱而難以翻身。

我想沒有一個人一開始就自願要養成吸毒的惡習,它是在好奇、嘗試及夥伴的慫恿下,種下無以自拔的慘劇。當然,也沒有一相情願要好勇鬥狠,它是在失去自制的能力之後,才放縱暴力的本能,反叛一切。再說,有許多犯錯或吸毒者,未嘗沒有有過回頭是岸的意念,只是一旦失去自制的能力,那些意念都只是一場美麗的妄想而已。

許多心理學家認為是因為孩子失去愛才開始誤入歧途,走入魔窟無以自拔。但我認為一個人長大到了青年乃至成年,他自己應當負起責任,必須自己努力向上,而不能老是把責任推給父母或社會。這個觀念是重要的人生哲學,是精神成長的真理。因為當一個人不能自制時,外境就把自性緊張的纏縛著,而失去自由,失去正義與智慧。

再從言論自由來說,現代人由於失去自制,因此最愛一味批評別人,而忽略嚴以律己。把挑剔別人當做一種自由,事實上那一種低級趣味。

現代社會的共同病症在於不能自制,不能自制是自由民主社會中最嚴重的敗行,是放棄生活戒律的結果。佛陀曾說:

「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按:戒律)

如闇遇明,

貧人得寶,

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

戒律就是心理學所謂的生活格律,有格律的生活使人振奮自強,如盲人得見光明,如困窮得享至寶。因為格律就是生活的導師,其重要可知。反之,放縱無度,毒害無窮,而現代人正受這種精神上的毒害。

就現代經濟生活而言,我們也應該有自制的美德,才能避免無謂的災難。比如說,我們拚命的發展經濟,盡其可能大量生產,或者為了一時的利益,便會影響環境生態。我們必須認清,生活是人與自然的結合,事實上,人不能創造什麼,只不過是投入自然,發現自然之中可以運用維生的少數材料而已。但是,如果我們在「人定勝天」的自傲下,不斷地揮霍無度,浪費資源,製造環境污染,不久的將來,我們就要面臨著無以維生的難題。

有節制的使用資源,珍惜大自然所給予的一切,避免破壞與污染,那麼現在所居住的地方即是「淨土」。能以慈悲心看與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大自然的生物,而享受生態平衡所賜予的正常生活,那就是「平直心」。但在這一方面,我們做得實在很少。

在過去的日子裡,我們把生活建立在「自制」上,所以是節儉樸實。現在卻強調「消費刺激生產」,強調大量生產,發展經濟,把自己畏哺得很好,娛樂得如痴如迷。事實上,我們快樂嗎?答案是很明顯的,因為如果我已快樂,就用不著去尋求娛樂。

人類精神生活能夠維持健康活潑,不是從滿足物慾和感性的享受得來的。精神生活能夠喜悅自在,是因為能做自己的主人,能自制,能在宇宙之間參贊化育,能發現活下去的意義。但是大部分的人對這方面的似乎毫無所悉。

「自我肯定」的曖昧

在無盡的競爭和價值分歧的社會裡,另一種精神生活的偏態就是失去自我肯定的能力。由於個人太重視自己虛有其表的「我」,太重視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於是「我相」成為生活上最重要的價值,而擾亂心靈的平靜。由於太怕「自己」下不了台,想維護自己的尊嚴,結果造成不能自我肯定,不敢誠實地說一聲是或不是,否定了本性中的至德。

不能自我肯定有機種特質;首先是不能自覺,不能醒悟到自己的本質,連自己該做些什麼,自己的興趣、能力和環境因緣是什麼都不清楚。一個對片刻憮所悉的人,一定是迷茫的,是沒有方向的。在分工精細的社會裡,強調的是因材適所,發揮自己的特長。對自己無所悉的人在謀生適應上自發生困難。時下青年們最大的困擾之一,就是對自己毫無所悉。

其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也有自己的優點,無論是好的是壞的,是能改變的或無從補救蝗,你必須先接受它。這樣才不致產生虛幻,才能落實地工作,勇敢地生活。佛經上說,「大死一番再活現成」,無非就是叫人先去掉虛妄,接受自己,根據自己的本質去生活。

人與之間是不能比較的,比較的結果總是造成迷失,帶來一些否定自己的困惑。生活的本質是:「你之所以為你是好的,我之所以為我也是好的」,這樣的觀念就是「平等性智」。目前我們的社會秩序很講究平等,但是在精神生活上,卻往往否定自己,羨慕別人,缺乏平等的自信。一個自我否定的人,很難有健康的精神生活。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根性因緣,在「迷」的時候必須「師度」,請老師指導。在「悟」的時候,因為醒覺了,有所發現了,就要「自度」,自已去實現圓滿的人生。但是在我的輔導經驗中,有許多青年人正面臨著否定自己的危機,他們否定自己的能力和所處的環境,一味地羨慕著別人的成功與榮華,結果在精神生活讓發生了「短路現象」~~一味想要發財,眼高手低,心理生活充滿著矛盾。

與自我肯定關係密切的是價值取捨的問題。人的精神存在於價值抉擇和價值實現的理念世界。所以追求某種信仰、信念或目標是很自然的,它是生活本質的一部分。信仰若不是建立在醒覺上,就會走向迷信,造成精神生活的墮落。

宗教與藝術同為人類超感經驗的來源。其與精神生活息息相關,但對宗教的信仰,必須建立在純真與正信上。宗教能給予我們生命完整的軌跡,讓我們在虔誠之中,品觸到喜悅的訊息,從超感的經驗中,接觸到宇宙萬物的義諦。

但是有許多人卻在信仰上發生了嚴重的意識性扭曲,演變成無能的祈求和依賴。這樣的的反應,傷害了個人精神生活的自主性,同時在知性上發生嚴重的萎縮。當你看到許多人聚集在神廟裡,祈求神的顯靈時,你也許不禁勞莞爾一笑,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好壞是一種知性的退化,有礙於心理健康和積極思想的發展,當然也喪失自我肯定的能力。

自我肯定是追求真理,免於產生妄念的唯一之道。人若能真正肯定內在的自己,就能做到神贊禪師所謂:

「靈光獨耀,迥脫根塵,

體露真常,不拘文字。」

這裡所謂的「文字」,並非只是狹義的文字語言,而是包括一切文飾不自在的種種行為。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能清清楚楚地說真心話,做真心事,肯定自己的本真時,那時才是體露真常,靈光獨耀。而現代人似乎最缺乏對自己真誠,以致連自己也想欺瞞。這不就是一種精神症狀嗎?

理性與非理笥的失調

人的生活包括理性的和非理性的。所謂理性的生活是指一個人的知性和邏輯思考的部分,它是左腦所發揮的功能;非理性生活是指統覺、直覺和非邏輯而「無以名之」的領域,它是右腦所發出的功能。人必須在這兩方面同時實現才是平衡的,健全的,有創造性,有活力的。但是我們在生活上和教育上,太重視科學的分析和邏輯。這一來,生活除了用科技來滿足自己現在的欲望之外,似乎別無提升精神生活的指望。而科技以外之超感性生活和唯感以外生活空間,一股勁兒被遺忘了。

心理學家發現,當人類的左腦活動特別頻繁,而右腦漸漸遲滯的時候,人們就會失去統整的生活,其屬靈的生活漸漸蒼白,引致空虛、縱慾、操縱和占有,並嚴重地影響到健康。相反的,續發展的分析、邏輯和推理能力,造成生活上的困局。然而現代人由於太重視邏輯思考和分析的訓練,缺乏非理性直覺與統覺的陶冶,我們幾乎不重視靈性、藝術和直覺的創造性陶冶,以致生活變得浮躁與不安。左腦用之太過,右腦成為廢墟;於是承載人類靈魂的寶塔開始傾斜,精神生活陷入失衡的狀態。人與人之間那種不計利害的相容已鮮少存在,「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灑脫更遠離我們的生活,而使我們徒有昌明的科技,不能真正提升生活的品質。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