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時間:2023/8/13

天台佛學本性

胡曉光

中國佛教哲學發展到隋唐之際,可以說是全盛的頂峰時期。這時候,在中國漢地的佛教其盛況甚至超過佛教的發源地印度。那時候,佛教典籍十分豐富,據記載,盡在隋代,佛經便有1950部,6198卷。由於佛經典籍的豐富,中國佛教學者對佛教思想已有全面深刻系統地認識了,不再需要請外來經師作佛教知識性的介紹了。在豐富的典籍與全面深刻系統地佛教理論認識為前提,中國佛教學者開始了自己獨立陸的思考與體認,在隋唐之際,創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哲學體系,天台宗、華嚴宗、禪宗等就是在這一背景之下產生的,中國佛教學者天才地創造性極大地推動了佛教的發展,使得佛教在隋唐時成為中國哲學史的主流,中國化的佛教哲學主要特點在於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天台宗是第一個中國佛教宗派,它宗本《妙法蓮華經》。本文試圖通過對天台宗哲學思想的邏輯論析,從而揭示天台宗哲學思想的實質,對佛教中國化的理論特點也有所了解,但由於筆者無修無證,所述之言錯誤難免,望諸大德不吝教正。

一、一念三千的本體論與現象論

從現代哲學維度看,天台宗的一念三幹這個命題,是概括哲學本體論與現象論的,它集中地表現出天台宗哲學的基本哲學觀念,何謂一念三千?《大止觀》講「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種世間,百法界即具三千種世間。此三千在一念心。」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念之間便具三千種世間,這三千種世間就是整個宇宙,整個宇宙的構成在於一念。生命有聖凡差別,佛教劃分為十界,凡法界有六類(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問、天) ,聖法界有四類,(聲聞、緣覺、菩薩、佛),各界生命所看到的世間是各不相同的,這便形成了十種世間,也就引文所說的「一心具十法界」。諸法的實相有十種,也叫十如是: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來究竟。十種世間再乘以十如是,便構成百種世問,這便是引文中說的「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十種生命並不是互不相千的,也不是永恆不能轉化的,前九界可以依據修習的深淺而逐步上升以至於佛界:佛也可以為了拯救眾生而示現為六道或三乘。因此,每一生命又都含其餘九種生命,這就是引文中說的「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生命都是五蘊構成的,生命又都生活在山河大地中,這樣每一生命都有三種世問,一五蘊世間,二有情世間,三器世間,一種生命具其它九種生命,構成十法界,每一界有三種世間,十法界便成為三十種世間,這就是引文中說的「一界具三十種世間」。三十種世間再乘以百法界,便構成三千種世間,這就是引文中說的「百法界即具三乾種世間」,在天台宗看來,這三千種世間就是宇宙全體,而這個宇宙全體的三千種世間則在現前一念心中,也就是引文說的「此三千在一念心」。天台宗是以一念心為萬有生成的根本,這個一念心就是宇宙的本體,由這一念心之本體而產生三千世間的宇宙萬相。一念三千這個命題闡釋的是世界的本體與現象的生成結構,同時也是表現萬法唯心之旨,在哲學意義上,天台宗回答了世界本體本原問題,在以一念三千為理論前提,天台宗建立了性具哲學思想體系,把現象與本體統一在同一心性上,以心性為宇宙萬有的終極存在,只要學人領悟到一念三千的奧義,就知心外無物,心外無法的道理,從而契證心性實柏之哩。

二、三諦圓融與一心三智的體認認識論

如果說一念三乾是天台宗哲學的理論前提,那麼三諦圓融則為這一理法的具體引申。天台宗是以諸法實相為宗,所謂諸法實相,就是經驗其中真理,三諦圓融就是天台宗哲學的體認認識論的真理觀,諸法實相就是三諦圓融,所謂三諦,就是空諦、假諦、真諦,三諦是從客體上建立的表理範疇,與之相應的在主體上又建立了表智範疇,即一心三智,所謂三智十即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獲得一心三智和親證三諦圓融之理,則須一心三觀的實踐,天台宗既然認為現前一念即具宇宙萬有的全體,對當前一念之法進行三維度的同時觀照,就會呈現出三諦圓融之理來,而能證此理之智,實在一心中得。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天台宗的認識論是自我反思本體的體認認識論。在澄明諸法實相時,天台宗用三諦來表顯實相之理,對法的整體共相,天台宗用空諦來表,為t切智所證,對法的個體殊相,天台宗用假諦來表,為道種智所證,對法的共相與殊相的統一性,天台宗用中諦來表,為一切種智所證,三諦與一智在終極上為一致,都是一心所顯。從現代哲學角度看,天台宗哲學的三諦與三智是一種辯證法觀念的運用,而佛教則認為是一種中道觀的具體體現。其實哲學中的辯證法與佛教的中道觀是有相通處的,只不過世間哲學辯證法是理性反思邏輯,而佛教中道觀則是一種親證智慧型,但是我們要認識研究一下,理性與直覺的關係就不難澄清這個問題,在中道觀的維度上,理性與直覺是統一的,也就是說真正的辯證法一定是直覺的,徹底的直覺一定是辯證法的,從此而論,世間辯證法只不過是不徹底的辯證法而已,而佛教中道觀則是徹底的辯證法,天台宗的三諦觀念與一二智觀念就是中道辯證法的具體呈現。在哲學認識論上,天台宗講出一種有效的辯證邏輯,它作為天台宗哲學的認識論,很好地把其終極本體之理闡釋詳盡,回歸到最初的一念三千的本義上。

三、止觀並重的實踐方法論

從一念三千到三諦圓融與一心三智講的都是教理,在整體觀念上具有重大意義,但是,天台宗的基本特質在於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在實踐宗教修為價值上,實踐才是體現佛法真理的根本。因此提倡止觀並重,就成了天台宗一個重要觀念。《小止觀》中雲「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論其急要,不出止觀二法,所以然者,止乃伏結之初門,觀是斷惑之正要……若人要成就定慧二法,當知此之二法,如車之雙輪,鳥之雙翼,若偏修習,即墮邪倒」。泥洹(涅槃)是佛教修證的最高目的,然而要成就涅槃,從現實出發,只有兩個並重的法門,一是止,二是觀,所謂止,就是正定,它可以降伏煩惱障,所謂觀,就是正慧,它可以對治所知障,正定與正慧相濟則成就涅槃有望。作為天台宗的實踐方法論的止觀並重理論,它的哲學意義是:知行合一。我們知道認識與實踐不能脫節,正確的認識指導正確的實踐而正確實踐的方法也就是正確認識的具體體現,天台宗能夠在哲學意義上建立知行合一的實踐方法論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對於現實生存的人來講,是一種可望又可及的解脫之門。從現代哲學維度看人的存在,人是一個實踐性的主體存在,由於它具有實踐性的本質,也就邏輯地肯定了人在本性上具有超越性本能,因此,現代意義的哲學,實質上是一種人學哲學,通過對人的生存本性的窺探,從而找到實現人性自由的願望,但是現代哲學的人學,至今還有找到自由的可證方法來,這主要原因就在於,現代哲學盡從認識論的維度出發,對自我的表層意識進行研究,並來發現人的意識深處的本性所在,故而不能解決人的與生俱來的一切業因,通過對天台宗哲學思想的初步認識,我們發現天台宗對人的生存本性確有深刻的親證,它的實踐方法的針對性十分強,可以說天台宗哲學就是一種人學哲學。佛教認為,人的存在是物質與精神兩方面構成的,在以心物統一體的主體生存之人來講,他的空問自體是受環境制約的,無多大自在可言,他的時間自體是受執情桎梏的,無自由可言。再者人的受報是前之因果,從本以來就有兩大類煩惱所纏,造成煩惱所纏的原因是無明及執著,而執著也有兩大類,一我執,二是法執二一執又可分為俱生我執與俱生法執和分別我執與分別法執) ,為了獲得空間的自在與時間的自由,就必須對治身心煩惱,破除我法二執,證得我法二空,止觀二法就是實現這一目的的具體方法。盡此一點我們就可以斷定中國佛教天台宗哲學還比現代哲學要高明。

四、結語

天台宗是中國化佛教第一個宗派,它是集中國傳統哲學精神重實踐精神與印度大乘佛教重於思辯精神為一體,表達了中國人重視知行合一觀念,天台宗哲學思想實質就在於認識與實踐的統一性,中國化的佛教理論的特點也就是這一性質,研究天台宗哲學思想,也就澄明了中國化佛教原因之所在。天台宗乃至中國佛教都是重視人生的現實解脫問題。關於解脫問題,眾所周知的—眾生之所以能夠解脫,是因為佛性本自具足;而台宗哲學本著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之義,更進一步地認為,無情也有性,理由是,有情無情同一種之皆是妙明真心的呈現,一切萬法唯是一心,作為法法平等的真如佛性之理,應是適在一切處,非僅有情有性,無情者也有同等佛性,這是一個徹底的佛性論,基於這種佛性觀基礎上的解脫論也就自然地成為一個最為現實的事了。因此,我們可以稱為天台宗哲學是一種真現實主義哲學。

摘自《十方》16卷7期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