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益西彭措堪布:誦持《普賢行願品》的殊勝果報


時間:2011/10/8 作者:善因

誦持《普賢行願品》的殊勝果報

益西彭措堪布

以下是顯示《行願品》的殊勝功德,首先是校量聞經的功德。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滿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世界上妙七寶,及諸人天最勝安樂,布施爾所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供養爾所一切世界諸佛菩薩,經爾所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不斷,所得功德。若復有人,聞此願王,一經於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這一段中的「爾所」是省略詞,就是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

這一段經文,普賢菩薩以強烈的對比手法顯示了聽聞《普賢行願品》的不可思議功德,不這樣顯示,不足以震動人心。普賢菩薩是怎麼比較的呢?比方有善男子和善女人,他的供品是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那樣多的一切世界當中,所充滿的殊勝精妙的七寶,以及人間天上所具有的最殊勝五欲安樂,所以供品極為廣大;受供的人就是爾所一切世界的所有眾生,以及爾所一切世界的諸佛菩薩,所以受供養者極多;這樣供養經歷了爾所佛剎極微塵數的大劫,而且是日日相續不斷,所以供養的時間極為漫長。由供養物、受供者、供養時間這三個方面的量,就可以決定這種供養的功德是無量無邊。可是一個人聽到普賢願王的文句,只要一入他的耳根,功德就已經遠遠超過了前者。兩者相比,把後者的功德分成一百分,前者不如它的一分;分成一千分,前者不如它的一分;分成優波尼沙陀分,前者也不如它的一分。

以上校量了巨大財供養和聽聞《行願品》的功德勝劣差別,後者超過前者不只是一百倍、一千倍、一萬倍、一億倍,有這樣大的差距。可見《普賢行願》是非常高非常殊勝的大法。

《行願品》的內涵就在於稱合自性普賢而發起普賢大願,開出佛性本源。它是一個周遍的相。從這個方面來觀察,財供養的處所雖然是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可是普賢願王大而無外,全部涵蓋了這些世界;財供養的對境雖然是十方無量無邊的諸佛眾生,可是願王整個地遍到一切聖凡世界;財供養的供物只是無數地水火風所合成的色法,以及有漏的人天安樂,可是願王是以色法和有漏善根遠遠不能相比的大願心,而且遍具從禮敬到恆順之間所攝的無量善根;財供養的時間雖然是無量無邊的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不斷,可是願王是盡未來際,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對這樣的普賢大願王用心聽聞,能從心中啟發出成佛的大善根,所以遠遠超過前者的功德。下面進一步說明兩個問題:1、是否了知自性具足如來藏的功德差別;2、修集有為功德和開發無為法的恆沙功德的差別。

打個比方,比如有一個福德、智慧、相貌都圓滿具足的人,忽然夢見自己是貧賤、醜陋、疾病纏身的苦惱之身,他不見原本的身體,反而執著夢中這個是自己的身體,不信自身本來福德端正。有一位覺者喚醒他,讓他覺悟到原來的醜惡之身本來就是好的身體,覺悟之後自然不執著惡的身體。這就是從根本上徹底解決問題。

如果這位迷夢者不覺醒,只是在夢中努力要改變他的苦惱之身,雖然在夢中造作無數的善行,可是始終不認識自己的本性,這些不覺悟中的無量善行總和,是不是比不上一次的覺醒呢?所以我們下結論,無數次迷中善行的總和遠遠不如一刻的覺悟。

再比如有一個大經卷,他的量等同於三千大千世界,在經卷上書寫了三千大千世界當中一切天上人間等的事相,這個大經卷雖然量等於三千大千世界,可是全部都住在一個微塵當中。如果能把這個微塵破開,就能獲得饒益。「大經卷」比喻佛的智慧,「量等三千大千世界」比喻這個智慧的體周遍恆沙法界;「書寫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事物無不窮盡」,這是比喻本體上本有恆河沙數的功德和妙用。「完全住在一個微塵當中」,這是比喻如來智慧全在眾生身上圓滿具足。「破開微塵讓眾生得到無量饒益」,這是比喻以聖道讓眾生遠離妄想,而在自己身中見到和佛平等的廣大智慧。現在有兩種累積功德的方法,一種是有分量地積累,從一而十,從十而百,這樣積累到無量,比如,經中做財供養的這個人沒有聞過普賢願王,儘管他是日日夜夜在精勤修集功德,周遍了世界海,經歷了時間海,供養了諸佛海,布施了眾生海,但他每一次都是有分量的功德,始終缺少一個因緣和自己普賢的自性相應,不可能進入這種圓頓的修法之中。而另一個人,直接以普賢行願開出性海的無量功德,一種是有為法逐漸積累的方式,另一種是開出大無為法的功德。當然,無數個以分別心造作的功德總和不如一次稱合本性而開發的功德。

再說有一個人已經入了太空梭的候機室,只要因緣積聚,就可以上機而飛入太空,另一人在機場之外,不論他積聚多少不入機場的因緣也不如這個隨順登上太空梭的因緣殊勝。這就告訴我們,無數個不隨順本性開發的善根總和不如一個隨順本性開發的善根。現在我們了知心中有一顆大摩尼寶珠,體性光明清淨,久遠以來都被塵沙蒙蔽,假如只是心中憶念寶性而不以種種洗磨淨治的方式,終究不能發光,同樣,如果只是知道有真如佛性,而不能修行終究不得受用。現在普賢的行願正是契入真如本性的殊勝妙行,它是以菩提心為根本,是大智慧、大願力、大慈悲三者相結合的願心,充分展開了菩提心廣大、無盡、周遍、圓滿的內涵,是菩提心真正的具體化。我們對於這個願王能夠聽聞,一入耳根,就成了極為殊勝的隨順證入本性的善根種子。

所以聽聞《普賢行願品》是極其殊勝難得的因緣,確實是億劫難逢。因為是佛、是果位的普賢菩薩,透露了他一個極真實、極廣大、極圓頓的大法,聽者的相續接觸到這樣殊勝的法,遠遠勝過了上面的財供養。

一般人沒有自知之明,誰能以自力覺悟到佛性是這樣一種具有恆沙功德的大寶藏,而且以願文的加持力就能開發出來,誰能想到自己的性海是這樣廣大無盡、是這樣圓具萬善、妙用無邊,凡夫人根本不可能朝這個方向想,但是通過佛語,直接給你透露這個訊息,而一旦能夠相信,所甦醒的不是一種人天善根,不是一種小乘善根,也不是一步一步積累的方式,而是頓然開發,所以所站的層次根本不一樣。這些大家應當以智慧來體會以下是略說對於《普賢行願品》做十法行的殊勝功德。

或復有人,以深信心,於此大願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四句偈,速能除滅五無間業。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佛剎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消除。一切魔軍、夜叉、羅剎,若鳩槃荼、若毗舍闍、若部多等,飲血啗肉,諸惡鬼神,皆悉遠離。或時發心親近守護。

首先總說十法行,然後解釋十法行的利益。

經中「以深信心」簡別不是淺信,不是懷疑,這樣殊勝的法確實很難深信,一般眾生善根福德不夠,他能相信其他小法,但是不容易信受這樣圓滿廣大的法,一不相信,此經的利益就沒有辦法顯示出來。所以十法行的條件是要具有「深切的信心」。

「於此大願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四句偈」,這是總說十種法行,「一四句偈」是最下限,受持、披讀、諷誦、書寫是略標四種法行,「乃至」是省略詞,包括其餘六種法行。十法行,就是:

①書寫,為了尊重這個大法,自己書寫《行願品》的經文;

②供養,就是以香花燈明等來供養《普賢行願品》;

③施他,就是自己寫經或者印刷《行願品》的經文轉贈他人;

④聽聞,就是在法師面前聽聞《行願品》的法義;

⑤披讀,就是展開經卷,對著經文認真閱讀;

⑥受持,就是把普賢行願的文句和意義記在心裡,不忘失;

⑦開演,就是對於普賢行願,自己獲得其中的義味,把它開示給別人聽 ⑧諷誦,就是能背誦文句,千遍萬遍地反覆諷誦,比如每次聽法、修法的前後能諷誦《行願品》的文句;

⑨思維,就是在聽聞以後自己在安靜的地方思維普賢行願的甚深義理,來發起思慧;

⑩修習,就是通達法義之後,自己按照普賢行願來實修。

下面講對《行願品《做這十種法行的利益:

所謂「五無間業」,就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因為受報時有五種無間的相,所以稱為無間業。五種無間的相就是:第一:受生無間,不需經過中陰,無間就墮入地獄;第二:身形無間,就是一個身體遍滿了整個地獄;第三:壽命無間,就是在長劫當中壽命都在相續;第四:受苦無間,就是上了刀山又要下火海,受苦接連不斷;第五:受報無間,就是死而復生,生而復死。五無間業的果報這樣漫長,痛苦這樣深重,一般以小善業無法對治。可是普賢行願的妙法極圓極頓,下至只對《行願品》的四句偈受持、讀誦等,就能快速除滅五無間業。可見普賢行願的威神之大。所謂「身心等病」,身體有很多種的疾病,有風病、水病、熱病、客病,心病也有焦慮、恐怖、憂愁、愚痴等等。世間以藥物只能遣除身體的一分疾病,對治能力很有限,龍其心理的疾病更是以外物無能為力,假如不是從根本上解決,我們這些身心疾病到何時才能無餘消除呢?所以必須找到一種連根拔除的妙法,普賢行願就是這樣的大法。這就像是威力巨大的核子彈在一瞬間就能把大面積地區摧毀一樣,現在依仗普賢行願的大力量,所有世間的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於佛剎極微塵數那麼多的一切惡業,都能在虔誠受持《行願品》當中無餘消除。為什麼能夠呢?因為一切苦惱、疾病、惡業都是來自無明,都是由於不認識常恆周遍、體具萬德的自性,以執著小小的自我而顯現出來的。現在受持普賢行願,可以發出廣大無盡的善根,在這樣一種大開放的狀態當中,憂愁焦慮、苦悶愚痴、浮躁狂妄等等的心病,都會一掃而光;身體四大不平衡的病態,也是以我執引起來的,真正心量打開深入於普賢願海,身體的苦惱也可以無餘消除。為了形容這種淨障的能力,經中以「所有世間」「一切惡業」這一類的詞句,說明普賢行願具有無惡不摧、無障不除的大功用。下面是講修學普賢行願獲得魔障遠離、發心守護的功德。

「魔」全稱「魔羅」,是殺者的意思,殺害修行人智慧生命的緣故。「夜叉」叫捷疾鬼,行動迅速;羅剎是吃血肉的鬼;鳩槃荼叫冬瓜鬼;「毗舍闍」是噉精氣鬼;「部多」是大身鬼。「飲血啗肉,諸惡鬼神」是總的標舉諸類鬼神。行者至心讀誦受持《行願品》,一切惡鬼惡神都無法接近,因為這些鬼神都是以無明變現出來的陰暗之相,而修學普賢行願身心正大光明,所以無法侵入而且自動遠離,就像大日輪出來,一切陰暗都要遠離一樣。也可以這樣解釋,「一切魔軍」是指一切生死的根本,煩惱魔是生死的因,天魔是生死的緣,蘊魔和死魔是生死的果,受持讀誦普賢行願的時候,就會和生死絕緣,所以是「一切魔軍皆悉遠離」。所謂「或時發心親近守護」,就是行人以信心受持普賢行願,已經成為極尊貴的身份,超越了人王、帝釋、梵天,其人必將作佛,所以善鬼都來發心親近守護。

一般如果沒有普賢行願的法力,我們懺罪的心量很小,頂多是做了殺生,就發誓以後不殺生,想不到盡虛空遍法界的心量,想不到從現在乃至於未來際,念念相續的修學隨順普賢大行,想不到發起恆河沙數的種種善根。如果造了五無間罪,罪業像太平洋那樣深廣,假如用一個籮筐裝沙來填大洋,什麼時候才能填滿呢?因為器量小的緣故,很難填滿。可是我們換一個量,以十方剎海來看,那整個太平洋就像微塵那麼小,所以我們應當稱合大方廣的心性發起德遍法界的普賢大願,這樣就能很快對治嚴重的罪業。所以大家發大心來念修普賢願王,這就是在修大懺悔的法門,因為這個心量太大的緣故,連五無間罪也能「一念速疾皆消滅」。人之所以造罪,就是因為沒有智慧,現在如果能以信心受持普賢行願,這就是大智慧。由此行者將會盡未來際展開無窮無盡的普賢大行,以這樣的普賢大善還愁不能對治罪業嗎?比如前面殺了一個人,後來以很深的信心來受持普賢的大願,這樣他所作的行為都是饒益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的眾生,時間是盡未來際相續不斷,念念都是把心開放到全法界,以這樣的普賢大善根,又何止是能酬補殺一個人的罪,應當是「乃至佛剎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消除。」

不懂得這個普賢大願王,我們凡夫心很狹窄,頂多只是我去利益一百個人,我做三十年善行來將功補過,在這以外的方面就想不到了,就是這樣只能在一個有限的時空範圍之內以有限的善事來對治,很難想到稱合自性發起廣大無盡的善根來進行對治,所以淨罪的能力很有限,淨罪的效果也不迅速。

以前,我們不了解自己還有淨罪的無上功能,還有極強大的恢復能力,實際上,能稱合自性,不單是一種罪業,甚至佛剎極微塵數的一切惡業都能消除。這是用的什麼呢?就是用我們自性普賢的力量對罪業進行一次大摧毀。為什麼這種量不是其他可比呢?原因就是以分別執著,量就變得很狹小,發不起滅罪的大力量,比如說欠人一萬塊錢,如果只有一百塊,那就只有絕望,被債務牽著走,如果你有一億塊,那就可以很輕鬆地還債。我們每個人要覺醒,自己的自性是普賢,一定要好好隨著《行願品》來發願,從這個裡面發出自己的大善根來,從今往後好好地追隨普賢菩薩,永無疲厭地做一切有利益於法界眾生的事,以這樣來悔過自新。普賢行願是一個圓頓法門,不是一點一點的小對治,只有這種大心力真正發出來之後,才能速疾消滅五無間罪,消除身心苦惱,遠離一切魔障。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