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6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6

上海佛學書局印行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卷十三光明覺品第九

卷十三菩薩問明品第十

卷十四淨行品第十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六)

目錄

卷十三光明覺品第九..................................一

卷十三菩薩問明品第十..................................一一一

卷十四淨行品第十一..................................二一四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唐於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美國萬佛城宣化上人講述

卷第十三光明覺品第九

光明覺品第九

為什麼會有光明?因為修般若的緣故,所以現出光明。什麼是覺?就是覺悟。眾生見到光明,就生出覺悟的心。這一品在華嚴經排列在第九品,所以稱為光明覺品第九。

爾時,世尊從兩足輪下,放百億光明,照此三千大千世界。

在說完四聖諦品的時候,釋迦牟尼佛從兩足輪之下放出百億光明,照耀三千大千世界(足是人身最卑賤的地方。但因為智慧是最平等,沒有高下的,所以從足下放出最尊貴的光)。

一個須彌山、一個日月、一個四大部洲,這是一個世界。積聚一千個世界為一個小千世界;積聚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一個中千世界;積聚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個大千世界。因為有三個千,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

百億閻浮提、百億弗婆提、百億瞿耶尼、百億鬱單越、百億大海、百億輪圍山。

有百億(一萬萬為一億)那樣多的閻浮提(南贍部洲),有百億那樣多的弗婆提(東勝神洲),有百億那樣多的瞿耶尼(西牛賀洲),有百億那樣多的鬱單越(北俱盧洲)。又有百億那樣多的大海,又有百億那樣多的輪圍山。

百億菩薩受生、百億菩薩出家、百億如來成正覺、百億如來轉*輪、百億如來入湼槃。

有百億那樣多的菩薩,從兜率天內院降下,來到人間受生。有百億那樣多的菩薩,出家修行。有百億那樣多的如來,在菩提樹下成正覺。有百億那樣多的如來,轉大*輪,教化眾生。有百億那樣多的如來,在雙樹林入大湼槃,這是佛八相成道的過程。八相是①降世、②住胎、③出胎、④出家、⑤降魔、⑥成正覺、⑦轉*輪、⑧入湼槃。

百億須彌山王、百億四天王眾天、百億三十三天、百億夜摩天、百億兜率天、百億化樂天、百億他化自在天、百億梵眾天、百億光音天、百億徧淨天、百億廣果天、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現。

有百億那樣多的須彌山(譯為妙高山,山形是上邊寬,而下邊窄)。又有百億那樣多的四天王眾天(在須彌山的山腰,東是持國天王所在,南是增長天王所住,西是廣目天王所住,北是多聞天王所住)。又有百億那樣多的三十三天(就是忉利天。因為四方各有八天,中央有一天,所以稱為三十三天。也即是天主——佛教的釋提桓因,住在此天)。又有百億那樣多的夜摩天(譯為善時分,因為此天以蓮華開合為一晝夜),又有百億那樣多的兜率天(譯為喜足,因為此天眾生歡喜知足。候補佛位的菩薩都住在此天之內院,當來下生彌勒菩薩就住在此。他來到人間時,據說人血會變為白色),又有百億那樣多的化樂天(此天的天眾可以遂心所欲,化現各種樂器,各自受用),又有百億那樣多的他化自在天(此天快樂無比,可將他天所變化的音樂,作為自己的音樂。天魔王波旬就住在此天),又有百億那樣多的梵眾天(此天的眾生,其心清淨,無慾念,貌似童子,身如銀色,有男無女,純是化生),又有百億那樣多的光音天(此天的眾生,不但身心放光,而且智慧也放光,所放的光是紅色,用來作佛事,用光來教化眾生),又有百億那樣多的徧淨天(此天的眾生,得到純眞清淨的妙樂。因為太快樂了,容易喪失道心,所以修禪定者,宜離此天),又有百億那樣多的廣果天(此天分為兩種禪定的功夫。修有漏定的外道,會生到無想天;修無漏定的菩薩,會生到五不還天),又有百億那樣多的色究竟天(這是色界最高天。禪定利根者,直接出離三界;禪定鈍根者,要經過四空天「無色界」,才能出離三界)。在這樣諸天所有的境界,完全很明顯的現出來。

如此處見佛世尊,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所共圍繞。其百億閻浮提中,百億如來亦如是坐。

好像在娑婆世界,能見到佛世尊坐在蓮華藏師子之座。有十個佛剎微塵數那樣多的菩薩,共圍繞於佛。在其他百億那樣多的閻浮提中,也有百億那樣多的如來,坐在蓮華藏師子之座,在轉*輪,教化眾生。

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

這完全以佛的大威神力之緣故,在十方世界中,各有一位大菩薩;而每位大菩薩和十佛剎微塵數那樣多的諸菩薩在一起,一起來到釋迦牟尼佛的道場,來聆聽佛宣說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法。

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覺首菩薩、財首菩薩、寳首菩薩、功德首菩薩、目首菩薩、精進首菩薩、法首菩薩、智首菩薩、賢首菩薩。

有十位大菩薩,其名號是①文殊師利菩薩,從東方金色世界來,為三世佛母,又為諸佛之師。在處胎經上說:「昔為能仁師,今為佛弟子,二尊不並立,故我為菩薩。」②覺首菩薩,從南方妙色世界來,他是覺悟上首的菩薩,證得無礙智。③財首菩薩,從西方蓮華色世界來,他是用法財教化眾生,為上首菩薩,得滅暗智。④寳首菩薩,從北方薝蔔華色世界來,他是眞俗無違,可珍貴故,為上首菩薩。⑤功德首菩薩,從東北方優缽羅華色世界來,他能了達如來應現說法之功德的緣故,而為上首菩薩。⑥目首菩薩,從東南方金色世界來,他能以福田照導,如目將身,平等福田,為究竟智。⑦精進首菩薩,從西南方寳色世界來,他以正教甚深,必在精進,能策萬行,為最勝智。⑧法首菩薩,從西北方金剛色世界來,他以法門雖多,必在正行,於法能行,方得自在,而為上首。⑨智首菩薩,從下方玻瓈色世界來,他以佛之助道,雖無量門,智為上首,能淨萬行。⑩賢首菩薩,從上方平等色世界來,他以前佛後佛,一道清淨,由自性善,故稱為賢。

是諸菩薩,所從來國,所謂金色世界、妙色世界、蓮華色世界、薝蔔華色世界、優缽羅華色世界、金色世界、寳色世界、金剛色世界、玻瓈色世界、平等色世界。

這十位大菩薩,是從自己的國家來到佛所,作為影響眾。這些世界的名稱,已在如來名號品中說過。在東方有金色世界,在南方有妙色世界,在西方有蓮華色世界,在北方有薝蔔華色世界,在東北方有優缽羅華色世界,在東南方有金色世界,在西南方有寳色世界,在西北方有金剛色世界,在下方有玻瓈色世界,在上方有平等色世界。

此諸菩薩,各於佛所,淨修梵行。所謂不動智佛、無礙智佛、解脫智佛、威儀智佛、明相智佛、究竟智佛、最勝智佛、自在智佛、梵智佛、觀察智佛。

這十位大菩薩,在無量劫以前,就修菩薩道而利益一切眾生。他們皆在所有諸佛之前,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淨修梵行。淨修就是把一切染汚念頭斷了。梵行就是清淨的行門,專心致志,令雜念不生。淨有掃除的意思,好像房間有塵土,便要大掃除,清理乾淨。淨修也是這樣——把心中的塵垢掃除。什麼塵垢呢?就是邪知邪見,狂心野性,不守規矩的思想等等。人只知掃房間的塵土,而不知掃心中的塵垢。心中有很多的骯髒妄想和雜念,若不把它清除乾淨,這個菩薩道便永遠不會有成就之日。所以要時時刻刻廻光返照,反求諸己,令心不放逸、不隨便,生覺悟的念頭,這就是淨修梵行。

在如來名號品中所說十方世界有十位佛世尊:①在東方金色世界有位佛,名號不動智佛。這位佛在常寂光淨土中,寂然不動。雖然不動,但徧知一切。他有正知又有徧知,所以他的智慧非常廣大。我們人人都具足這種不動的智慧,可是人人把它遺忘了。好像在作夢的時候,所有的學問也不會運用。所以這位不動智如來,令眾生想起自己本有不動的智慧,令我們返本還原,反迷歸覺。

②在南方妙色世界有位佛,名號無礙智佛。這位佛的智慧是無有障礙,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這種智慧,不但諸佛有,我們眾生也有,可惜我們不會用,所以顚顚倒倒。

③在西方蓮華色世界有位佛,名號解脫智佛。這位佛有解脫的智慧,解脫就是離開一切障礙,得到眞正的自由。這種智慧,人人皆有,但因為妄想執著,所以不能解脫。得到智慧解脫,就證得五眼六通。

④在北方薝蔔華色世界有位佛,名號威儀智佛。這位佛有威儀的智慧,威是有威可畏,儀是有儀可法。所謂「行住坐臥,四大威儀」。古德說:「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行路時,如輕風徐來,水波不興;不可有暴風之勢,颳得天昏地暗。站立時,身直如松,卓然獨立;不可東倒西歪,前彎後仰。坐時,要端然正坐,形如大鐘,不動不搖,心無妄想,自然不動。臥時,採取吉祥臥的姿勢,右手托腮,左手搭胯,好像弓形。這是簡略而言,若廣言之,有「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總而言之,處處要謹愼行事,時時要注意環境。例如人家正在靜坐,你關門不但要沒有聲音,就是走路也不要有聲音。否則,會影響靜坐者心動。所謂「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修道人心靜如水,本來沒有波浪。你若令其心動,或會引他發狂,或者墮地獄。我們修道人的一擧一動,一言一行,都要合乎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的標準,不能妨礙他人修道的情緒。這一點,希望大家要遵守,不可放逸!

⑤在東北方優缽羅華色世界有位佛,名號明相智佛,這位佛有明相的智慧,明瞭諸法實相的道理。實相就是無相,不執於相,所謂「掃一切法,離一切相」。因為相從妄心生起,不執便無,所以為實相,就是眞實的相。

⑥在東南方金色世界有位佛,名號究竟智佛。這位佛有究竟的智慧,也就是根本的智慧,而不是後得的智慧。我們修道的目的,是求究竟的智慧,此智現前,就是開悟。

⑦在西南方寳色世界有位佛,名號最勝智佛,這位佛,有最殊勝的智慧,這種智慧是無上可比,能轉八識為四智。

⑧在西北方金剛色世界有位佛,名號自在智佛。這位佛有自在的智慧。自在就是心離煩惱之縛,到通達無礙的境界。

⑨在下方玻瓈色世界有位佛,名號梵智佛。這位佛有清淨的智慧。清淨就是離開諸惡行之過失,離開眾煩惱之染汚。

⑩在上方平等色世界有位佛,名號觀察智佛。這位佛有觀察的智慧。觀察諸法體性,是不生不滅的。

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在這個時候,一切處所有文殊師利菩薩(他的化身是徧滿一切所有諸佛的道場,凡是有佛說法,他都來參加作為影響眾)。他能在各位佛的道場中,同時發出音聲,來演說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妙法。

有人問:「文殊師利菩薩究竟有多少?」文殊菩薩只有一身,可是能化百千億身。文殊菩薩雖然在本處而不動,但是化身能到十方諸佛國土去。這是所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道理。例如有水的地方,就是月光現出,所謂「千潭有水千潭月」。又如,在一間屋子裡,四壁和上下都掛滿鏡子。人若站在房子中央,在所有鏡子裡邊,都現出人的影子,有很多人影。由此可證,有多少鏡子便現出多少身。

若有見正覺解脫離諸漏

不著一切世彼非證道眼

在所有諸佛道場中的文殊師利菩薩,同時說出菩提和煩惱的關係。菩提就是覺道,煩惱就是業障。因為煩惱是從情感所生,有煩惱就有業障。文殊師利菩薩因為憐憫眾生,而說出怎樣修菩提覺道,怎樣斷煩惱業障的方法。所以才說:假設有人能見到正覺(佛),已經證得解脫,離開諸病,也就是內離一切諸漏,外不著世間有為法。但這兩種境界尚不是究竟,因為還有個離不離,著不著的對待法。若是沒有一個離,也沒有一個不離;沒有一個著,也沒有一個不著,這才是絕對待。能這樣,就是對世間法眞正明白了。

沒有一個離,也沒有一個不離,這是掃一切法。沒有一個著,也沒有一個不著,這是離一切相。佛的境界,沒有一個離,也沒有一個不離,而是超情離見。超出凡情,離開凡夫的知見,所以說佛的境界是不可思議。到這種境界上,才是諸佛的本體。若說諸佛已經離開諸漏,那是還沒有深入明白佛法,若說諸佛已經不著世間法,那也是沒有明白佛法,因為諸佛還在世間教化眾生。雖在世間,但沒有凡夫的顚倒。佛是掃一切法,離一切相,沒有一個著,也沒有一個不著;沒有一個離,也沒有一個不離,這是究竟的,所以才說不著一切世。

如果說佛還有個離,還有個不離;還有個著,還有個不著,這是對待法,是不究竟的,所以說彼非證道眼。道眼就是眞正的智慧。

什麼是解脫?就是得到眞正自由,無拘無束,來去自在。我們為什麼不自由?因為被執著妄想的繩子把自己綁上,所以行動不自在,得不到解脫。

什麼是諸漏?就是從無始以來的習氣毛病。例如貪財,就有財漏。貪色,就有色漏。貪名,就有名漏。貪利,就有利漏。漏就是不圓滿。凡是不合規矩的,就是諸漏。

有人在心中打妄想:「吃飯也是漏,穿衣也是漏,睡覺也是漏,那麼,什麼是不漏呢?吃飯是漏,可是人人要吃飯,沒有一個人能不吃飯,人人要穿衣,沒有一個人能不穿衣。人人要睡覺,沒有一人不睡覺。這些食衣睡都有漏。我們應該無漏,可是不吃飯,就會餓死。不穿衣,就會凍死。不睡覺,就會睏死。若說這三種是漏,我堅決反對,不讚成這種說法!」

誰能不吃飯?誰能不穿衣?誰能不睡覺?可是不要太過,也不要不及,要求其中道。例如吃飯,吃飽就可以。不可打妄想,總去研究這食物到底有營養或沒有營養呢?穿衣是為了禦寒,能保暖就行了,不用天天更換新衣,引人注目,令人羨慕你。有這種思想,就是漏。睡覺是為了消除疲勞,多睡也是漏,少睡也是漏。恰到好處,不多不少,便沒有漏。

總而言之,歡喜也是漏,發怒也是漏,愛是漏,惡也是漏,七情是漏,六欲也是漏。漏而不漏,就是無漏。可是無漏還沒有到家哩!因為還有個無漏。如果沒有一個漏,也沒有一個不漏,這才是究竟。

現在簡單的解釋一下七情。

喜:本來不應該喜的,你歡喜,就是漏。好像人家死了人,你卻哈哈大笑,這是不對的。

怒:見到人家守規矩,你卻發脾氣,罵人是混蛋,不知自由,自找苦吃。這樣就會令大家討厭你。

哀:人家正在擧行婚禮時,你去大哭大吵,還說你們不應該結婚。凡是用的不得當都是漏。

懼:人家發生不幸的事件,有恐懼的感覺,你不但不安慰他,反而說些風涼話。這是不對的。

愛:見到人就說「我愛你!」令聞者心裡不舒服,生起反感,永不理你。

惡:見到人就說「我討厭你!」令聽者不高興,甚至發脾氣,和你辯論或者相打相罵。

欲:欲望無止境。但必須有限度,不可貪而無厭,不應有貪慾,而你有貪慾就是漏。

這七情在未發生之前是中道。應該歡喜而沒歡喜,應該發脾氣而不發。誰能這樣,誰就有開悟的機會。我們修道,就是要修忍辱,不發脾氣,應該學彌勒菩薩那樣曠達的胸襟,能忍天下人所不能忍的事。

什麼是世間法?有形有相的法,都是世間法。在金剛經上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為法就是世間法,也好像早晨的露水,太陽出來就消逝了。

若有知如來體相無所有

修習得明了此人疾作佛

假設有人知道佛的八相成道。知道佛在過去因地時怎樣修行,怎樣修福修慧。佛本來是無相,可是無相而無所不相,體相空無所有。若要知道為何無所有,必須修習一切法門。這樣才能明瞭佛的境界,是盡虛空,徧法界,無在無所不在。可是體相是寂然的,無形無相無所有。這個人若能夠明白佛是怎樣修行,怎樣成佛,如果他能依法修行,一定很快會成佛。

能見此世界其心不搖動

於佛身亦然當成勝智者

能見到世間法,而能悟得出世間法。並不是離開世間,另外有個出世間。若是離開世間法,另外有個出世間法,這樣應該有兩個人,一個是凡夫,一個去成佛。既然是一個人,或為凡夫,或者成佛。做凡夫或成佛,都是眾生,並沒有兩樣。所以經文上說:「其心不搖動」,既是不為分別所迷惑,不為妄想所執著。十方諸佛和眾生原來是一體的,不過是覺和迷而已。修行具足大智慧,便成為佛。不修行具足煩惱,仍為凡夫。世間法和出世間法,都是一樣的。若是明白,世間法即是出世間法。若是不明白,出世間法即是世間法。就在一轉念之間,能囘頭轉身,就見本地風光。這個人當成最殊勝的大智人,也就是佛。

若於佛及法其心了平等

二念不現前當踐難思位

假設有人能對佛對法,明白是平等而無差別,佛和法是一體的,那麼,這個人便達到了佛的境界。佛而不佛,本來就是佛。已經成佛就不需要依靠法。這時到了修無可修,證無可證的程度。在無修無證的果位上,可說是既沒有佛,也沒有法。但是凡夫在修行時,絕對不可說沒有佛沒有法。所以沒有達到相當的程度,絕不可說沒有佛沒有法。因為明白了佛和法是平等,是一個。到了那種程度,才可以說什麼都不要了。假設佛和法都沒有,就變成頑空外道,外道是主張什麼都沒有了。佛和法的二念不現前,沒有佛和法的分別心,達到這種境界,當實踐不可思議的果位,也就是佛位。

若見佛及身平等而安住

無住無所入當成難遇者

假設有人見到佛和眾生,所謂「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都是平等的。雖然安住,但本來就是無所住,亦無所入。能有這種的看法,這個人應當成就為難遭難遇的人,也就是佛。

色受無有數想行識亦然

若能如是知當作大牟尼

這首偈頌,是講五蘊之理。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色就是一切的顏色,受就是領納,想就是妄想,行是一種的行動,識就是一切的分別,分別善惡、是非、黑白。若能轉識成智,就有成就。若不能轉識,用分別心來分別一切法,這還是識在作怪哩!

色蘊和受蘊,沒有一個數(有相差別為數),想蘊、行蘊、識蘊也同樣地沒有數(能離數超世)。如果知道五蘊不落一切數,將來應當作大寂滅的人,也就是成佛果。

如果有正知正見的人,他不會被五蘊所縛,反而能照見五蘊皆空,很快就能成佛。我們不成佛的原因,就是不能照見五蘊皆空,天天在五蘊中打轉。現在知道五蘊沒有數,那就是空。能看成空,就能成佛果。

世及出世見一切皆超越

而能善知法當成大光耀

世間的見和出世間的見,一切都是超越入出。若能善知一切法,能行持一切法。應當成為大光耀的人。往究竟來說,就是佛。

六祖大師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兎角。」佛法就在世間法裡邊包括著,沒有離開世間的覺悟。如果離開世間法,另外去找菩提法,就是錯誤的。好像在兎子頭上找犄角,無有是處。

若於一切智發生廻向心

見心無所生當獲大名稱

若把一切的智慧,發生廻向菩提心,即是將功德和智慧廻向給法界一切眾生。而又要好像沒有這囘事,不要有所執著,不要有所企圖。見自己的心,並沒有生出廻向的心。若能把執著功德的心破了,這人將來應當獲得最大的名稱,也就是佛。

廻向有四種:①廻自向他②廻因向果③廻事向理④廻小向大。簡略介紹如下:

①廻自向他:廻自己的功德,而布施於法界眾生,為眾生廻向。如有智慧,發願把自己的智慧布施給法界眾生,令一切眾生得到一切智慧。

②廻因向果:我們在因地修行,將來大家都得到佛的果位,希望法界眾生,同成佛道。

③廻事向理:我們現在所修行一切事行,願意廻向諸佛無上寂靜的理體。

④廻小向大:我們現在的心量很小,思想很淺窄。應該發願,將心量放大,廣大如法界,周徧如虛空,包羅萬象,無所不容。假若從前是修小乘法,而今應該廻向修大乘法。

眾生無有生亦復無有壞

若得如是智當成無上道

若能明白諸法實相之理,見佛是不生不滅,見眾生也是不生不滅。因為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也沒有生,也沒有壞。若有這種智慧,便無執著。沒有我,也沒有我所有;沒有能修,也沒有所修。將來應當成就無上道的佛果。

一中解無量無量中解一

了彼亙生起當成無所畏

一是少,無量是多。一散為多,多復為一。所以一生無量,一不自一。無量歸一,多不自多。互相生起,互相無礙,所以說一中解無量。無量是從一那裡來的,如果沒有一,也沒有無量;沒有無量,也沒有一。沒有一,就是○。我們學佛法,就是學這個「○」。得到「○」字,就能返本還原,反迷歸覺。

在無量中又能瞭解這個一,一生無量,無量還一。能明瞭互相生起的理論,這個應當很快成就無所畏,最低限度是位大菩薩,要往上說,便是究竟成佛。

爾時,光明過此世界,徧照東方十佛國土。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現。如此處見佛世尊,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所共圍繞。彼一一世界中,各有百億閻浮提,百億如來,亦如是坐。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其大菩薩,謂文殊師利等。所從來國,謂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謂不動智如來等。

在這個時候,佛從足輪下所放的光明,超過這個世界,普徧照耀東方十佛國土。在這個世界的南西北四維上下餘九方,也是同樣的情形。在十方每個世界中,都有百億那樣多的閻浮提,乃至百億那樣多的色究竟天。在其中所有的世界,完全都很明顯現出佛從足輪所放之光。如此處見佛世尊(釋迦牟尼佛)坐在蓮華藏師子座之上。結雙跏趺坐,轉大*輪,教化眾生。有十佛剎微塵那樣多的菩薩,共同來到佛所,圍繞於佛。在十方每一個世界中,各有百億那樣多的閻浮提,又有百億那樣多的如來,也是坐在蓮華藏師子之座。完全以佛的大威神力之緣故,所以十方世界各有一位大菩薩,每位大菩薩和十佛剎微塵數那樣多菩薩在一起,鹹來到佛所,聆聽佛宣說妙法。這些大菩薩,就是文殊師利菩薩等等。他們是從自己國土而來,就是所說的金色世界等等。每一位大菩薩,本來所供養於佛,侍奉於佛,其佛就是所說的不動智如來等等。等等就是代表還有九位大菩薩,還有九個世界,還有九位如來。

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在這個時候,於一切處無量的文殊師利菩薩,在每位佛的道場中,同時宣說以下的偈頌:

眾生無智慧愛刺所傷毒

為彼求菩提諸佛法如是

眾生以什麼因緣來到五濁惡世?就因為有愛的緣故。所謂「愛不重不生娑婆,業不空不生淨土」。所有一切煩惱,都從愛所生。眾生因為沒有智慧,所以被愛毒所傷。文殊菩薩大悲心切,流露出來無上甘露和醍醐妙味,用直心的智慧,開示所有眾生。眾生為什麼顚倒?為什麼糊塗?因為無明太重。有無明就生行,有行就有識,有識就有名色,有名色就有六入,有六入就有觸,有觸就有受,有受就有愛,有愛就有取,有取就要為我所有,輾轉而有生、有老、有死,這是十二因緣互相生起的道理。因為眾生沒有智慧,就被愛刺所傷毒。

在四十二章經上說:「財色於人,人之不捨。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舔之,則有割舌之患。」這就是愛的害處。愛又有九種的譬如:

①如債有餘:愛好像欠人家的債,尚未還清。譬如聲聞緣覺二乘人的餘習,沒有斷盡。愛未斷盡,如同欠債。所以修道人,一定要明白愛刺的厲害,它不但傷身,又能傷心。謹之愼之,切記!切記!一失足成千古恨,永遠沒有辦法挽囘。

②如羅剎婦女:羅剎鬼的婦女,其心非常狠毒,能將自己所生的小羅剎鬼吃掉,甚至吃掉自己的丈夫。這是表示愛能令人受生死。有生死就會墮落在三惡道之中。三惡道就是畜生、餓鬼、地獄。

③如妙蓮華莖:在蓮華莖的下邊,藏著一條毒蛇。人愛妙蓮華之美麗,去採蓮華,就會被毒蛇咬死。愛能令人躱不開生死。華莖譬喩五欲(財、色、名、食、睡),愛譬喩毒蛇。如果愛五欲,必為毒蛇所噬。

④如惡食:好像不歡喜的食物,勉強食之,會生病而死,而墮入三惡道。愛也是這樣,強求便會喪失生命。

⑤如淫女:就是出賣靈魂的女人,這種人能把善法毀滅,被無常鬼所驅逐,奪去生命,墮入三惡道。

⑥如摩樓迦子:他能纒繞凡夫失去善法,令凡夫顚倒而死。死後墮入三惡道,受極大苦,不得解脫。

⑦如瘡中息肉:愛如生瘡,內有壞肉。如不把瘡除掉,瘡會愈長愈大並生蟲子。慢慢地法身慧命便被蟲吃掉,而人也喪失智慧,因而墮落。

⑧如暴風:暴風能把大樹吹倒,愛能把菩提根拔出。愛是多麼的可怕!多少人為它而身敗名裂,甚至家破人亡,尚不認識這罪魁禍首。

⑨如彗星:這是不吉祥的星,俗稱為掃帚星,因為它的尾巴有道強烈的光芒,形如掃帚。彗星一旦出現,世界便不太平,不是有刀兵之災,就是有飢饉之難。愛能斷一切善根,令人墮三惡道,好比不吉祥的彗星一樣。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為救度被愛刺所傷的眾生,便勸發其趣求菩提,並提倡斷欲去愛的方法,令其將愛欲之心,變為菩提心。愛欲心是愚痴,菩提心是覺悟。眾生為什麼愚痴?就是被愛所迷惑。因為一切眾生都歡喜愛,沒有反對愛,我們所講的經,並不是徧差於一邊,說愛怎樣不好。我們是研究佛法,應該明白愛的反面,乃是一種害處。

普見於諸法二邊皆捨離

道成永不退轉此無等輪

普徧見到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應法、無為法等。認識一切諸法,修中道了義,才能捨離空有二邊,不落於空邊,不落於有邊,即是中道。不著空有二邊,能見到諸法實相,便證得中道理體。這種道業有所成就,就永不退轉了。不退分為三種:①位不退,行菩薩道,不退於二乘法。②行不退,只有向前修行,勇猛精進,毫不懈怠,不會向後退轉。③念不退,發大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度眾生。佛是常轉無可比之大*輪,這是最高無上,令眾生成佛的*輪。

不可思議劫精進修諸行

為度諸眾生此是大仙力

我們在多生多劫一直到現在,都是懶惰放逸,對於佛法,還有所懷疑,不能勇猛精進。遇到正法,也不用功修行;遇到邪法,反而歡喜若狂,努力學習。佛不是這樣,他在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大劫中,晝夜六時勤精進,勤修一切法門。他為了要度化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所以勤修。成佛之後,才有力量來教化眾生。這是大仙力,也就是佛力。

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有一天,在地上抓起一撮泥土,放在手中,向弟子們說:「你們大家說,我手中的土多?還是大地的土多?」弟子們異口同聲的說:「世尊手中的土最少,大地的土最多。」佛又說:「你們知道嗎?得到人身的人,如同手中的土那樣的少,失去人身的人,如同大地的土那樣的多。」我們學佛,只有五分鐘的熱度,沒有恆心。就因為這樣,所以在六道輪廻中轉來轉去。有時墮地獄,有時升天,有時為修羅,有時做畜生,有時為鬼,有時做人。可是做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謂「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我們很幸運能得到人身,不要辜負為人的使命,要行菩薩道,一切以利益眾生為前提。不可自私自利,專為自己著想。有利則爭,有害則避之,這種行為要不得,要徹底明白前生不修今生苦,今生不修來生苦的道理。

導師降眾魔勇健無能勝

光中演妙義慈悲故如是

導師是接引眾生的導師,也就是佛。接引一切邪道上的眾生歸於正路,接引一切惡的眾生走向善路。導引眾生了生脫死,反迷歸覺,棄暗投明,引導眾生髮菩提心,囘事向理。這位導師,就是釋迦牟尼佛。

佛在菩提樹下將要成正覺時,魔王波旬,知道世間有位大覺者即將成道,乃發大恐怖。因為佛力增加,魔力就會減少,所以魔王波旬用種種力量來破壞佛的道業。於是率領眷屬來到菩提樹下的四周,企圖擾亂佛的修行,威脅佛。此時,佛放白毫相光,入勝意慈心三昧。在白毫相光中,又現出種種光明,在種種光明中,又現出種種化身。其光上通於天宮,下達於地獄。這時,所有的魔子魔孫、魔民魔兵,自覺四肢無力,頭也抬不起來,眼也睜不開了,於是知難而退。

魔王又派三位美麗的魔女,用色相來擾亂佛修道的清淨心。魔女來到菩提樹下,現出妖媚之相,來引誘佛,企圖令佛動心,失其道業。佛仍用白毫相光來照耀她們,此時魔女被光所照,變成奇醜無比的女人,九孔流出不淨之物,背負老母,懷抱死兒。三女互視,見此醜惡之相,頓生慚愧之心。自想,這醜怪相,自己看之,還要作嘔,焉能引誘於佛?乃匍匐而去。

佛的白毫相光,有不可思議的威力,所以能降伏一切天魔外道。佛是大智大仁大勇大雄的聖人,沒有人能勝過佛的神力。佛在光中能演微妙而不可言的神通妙用,以慈悲三昧來降伏眾魔。因為佛慈悲的緣故,所以這樣才能降魔。

以彼智慧心破諸煩惱障

一念見一切此是佛神力

以諸佛智慧的力量,能破除所有眾生的煩惱障。煩惱有八萬四千種,佛說八萬四千法門,來對治八萬四千煩惱。把煩惱化了,就變為菩提。眾生為什麼不能和佛一樣有智慧?因為眾生有煩惱障。

在一念之間,具足八萬四千法門。在一念之中,能破除八萬四千煩惱障。這是諸佛大威神力來加持的緣故。只要你能改惡向善,廻小向大,依法修行,就會有這種的感應。

擊於正法鼓覺寤十方剎

鹹令向菩提自在力能爾

佛轉大*輪時,如擊正法鼓一樣。為什麼要擊正法鼓?因為欲令十方剎海中的眾生醒悟,令他們發大菩提心,永不退轉。這是因為佛的自在神通力,才能這樣,令一切眾生反迷歸覺。

不壞無邊境而游諸億剎

於有無所著彼自在如佛

不壞就是不動,不動本體。佛是不動道場,而能周徧法界。佛坐在菩提樹下,法身能到無邊諸佛剎土去。這是有而非有,無而未無的境界。所以於有也不著,於無也不著。於有不著,就是眞空。於空不著,就是妙有。能有這種境界的人,一切自在和佛相同。

諸佛如虛空究竟常清淨

憶念生歡喜彼諸願具足

諸佛的法身是無相。雖然無相,但有如虛空,虛空是徧滿一切處。虛空是無邊際,佛身也是無邊際。虛空是無相,佛也是無相。所謂「若人慾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所以說究竟常清淨,所謂「佛法清涼月,常游畢竟空;眾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常常憶念於佛,就生大歡喜。這是諸佛的願力具足,令你生歡喜心。

一一地獄中經於無量劫

為度眾生故而能忍是苦

菩薩是具足大智慧的人,所以捨去自己的小我,而成就眾生的大我。為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自度度他,而行菩薩道。不怕一切苦,不畏一切難,願為眾生受苦。好像地藏王菩薩發願:「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所以他恆處地獄和眾生在一起,希望眾生覺悟,發菩提心,早離苦海。經過無量劫那樣長的時間,仍然不厭其煩在教化一切眾生,度脫一切眾生。他為了令一切眾生了生脫死,離苦得樂,所以能忍受地獄一切的苦,任勞任怨,認為「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所以心甘情願受苦。菩薩是慈悲的心腸,為度眾生的緣故,而能忍受不能忍的苦,這才是菩薩的精神,這才是行菩薩道的眞諦!

菩薩用四攝法來教化眾生。四攝法就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種法。今簡略解釋四攝法的道理:

①布施:菩薩教化眾生,捨己為人,把自己的利益,都布施給需要的人。菩薩的布施,有外財和內財。外財是金銀珠寳、國城妻子。內財是頭目腦髓、皮肉筋骨。雖然布施內外財,但三輪體空,而不執著。所謂三輪體空,就是沒有能施者,沒有所施者,中間也沒有所施物。菩薩雖然布施,而離開布施的相,他沒有凡夫自我宣傳的思想。有人說:「你們知道嗎?某某大廟是我出資造的,某某大橋是我出錢修的。」這是大賣廣告,這就是執著布施的相,雖然有功德,但是是小功德。菩薩對於功德事,從不記於心,過去就空了,絕不到處宣傳。

②愛語:菩薩行菩薩道的時候,對眾生都是和顏悅色,絕不發脾氣。也不用粗言暴語來罵人,更不誹謗人,不說是非語,更不挑撥離間,不吹毛求疵,不找人的痲煩,不說人的壞話。菩薩是愛護眾生,只說柔和的話,說溫暖的話,說慈悲的話,說憐憫的話,令眾生開心,生歡喜心。這個愛,是對眾生愛護之意,也是說好話的意思。

③利行:菩薩所行所作,都是利益眾生,一言一行,一擧一動,皆作為眾生的榜樣。所謂「以身作則」,令眾生學習,有啟發作用。他令眾生生尊敬心,生信仰心,相信菩薩說的話是有眞理,這樣,便容易灌輸佛法的知識。

④同事,菩薩想度一個眾生,便現同樣的人和職業,和他在一起共同生活,令他產生親善之感,例如菩薩想教化讀書人,就示現讀書人的身份,去影響讀書人發菩提心,學無上道。菩薩想度化做工的人,就示現工人的身份,去感化他們發菩提心。菩薩想度農夫,就示現農夫的身份,去影響農夫發菩提心,學無上道。菩薩想度化商人,就示現商人的身份,去感化他們發菩提心。菩薩觀察有什麼因緣得度者,便示現什麼身而度之。不但在人道是這樣,就是畜生道也是這樣。釋迦牟尼佛在往昔時,曾經做過鹿王,教化同類,又感化國王不吃鹿肉。

不惜於身命常護諸佛法

無我心調柔能得如來道

釋迦牟尼佛在往昔時,到處求法,不惜生命,所謂「為法忘軀」。有一天,他遇到一個羅剎鬼,聽他念半句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這是說一切的行為,都是無常。為什麼無常?因為它是生滅法。生了又滅,滅了又生,沒有停止的時候。釋迦牟尼佛(在因地菩薩時)一聽,知道這是佛法的偈頌,但是還有下半句偈,可是羅剎鬼不說了。佛便向羅剎鬼要求:「你還沒有念完,一定還有兩句,請你再念出下半偈給我聽,可以嗎?」羅剎鬼說:「可以的。可是我餓了,沒有力氣念出來。你能捨身供養我,我就為你念出來。」佛說:「我答應你!但是我也有個條件,你先念出來,我刻在樹上,給後來人留下正法,令他們依法修行。然後你再吃我,可以嗎?」羅剎鬼說:「當然可以。你注意聽:『生滅滅已,寂滅為樂』」。這個意思,是說生滅都滅完了,然後便得到寂滅之樂。也就是了生死之苦,證湼槃之樂。這時,佛用刀在樹上刻上「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十六個大字。刻完之後,佛心裡想:「時間久了,大樹容易變壞,不如刻在石頭上,能保存長遠一點,那麼,受法益的人,一定能更多。」於是向羅剎鬼要求:「我決定把身體供養你,絕不反悔。請你稍等一會兒,我把這首偈頌刻在石頭上,令後世人,都有機會看得到,可以嗎?」羅剎鬼說:「你的思想很仁慈,可敬可佩!那麼,等你刻完,我再吃你。」佛很快將偈語刻在石上。然後閉起雙眼,等羅剎鬼來吃,他心中非常安靜。等了很長的時間,沒有聲音,覺得奇怪,乃睜眼一看,不見羅剎鬼,再仰望虛空,見到有位天人,原來這是天人化作羅剎鬼來考驗佛,是否眞能為法忘軀。此時天人乃含笑而去。

行菩薩道的菩薩,不惜自己的生命保護諸佛所說的法。菩薩是沒有我相、沒有我所,心意調柔,沒有剛強。他以善語良言來對待一切人,這樣無我心調柔的修行,才能證得佛所修的道。

爾時,光明過十世界,徧照東方百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彼諸世界中,皆有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現。彼一一閻浮提中,悉見如來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所共圍繞。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其大菩薩,謂文殊師利等。所從來國,謂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謂不動智如來等。

在這個時候,佛從足輪所放的光明,超過十個世界,普徧照耀東方百個世界。在南方、西方、北方、四維上下六方,都是這樣。在十方世界中,都有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的世界,完全都明現。在每個閻浮提世界中,都見到釋迦牟尼佛坐蓮華藏師子之座,結雙跏趺坐,轉大*輪,教化眾生。有十佛剎微塵數那樣多的菩薩,來圍繞於佛。這是仰承佛的大威神力之緣故,在十方各有一位大菩薩,每位大菩薩各與十佛剎微塵數那樣多的菩薩在一起,來到佛所,聆聽佛宣說妙法。這十位大菩薩,就是文殊師利菩薩等等。他們都是從本國而來,就是所說的金色世界等等。他們在本國土所侍奉的佛,就是所說的不動智如來等等。

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在這個時候,在一切處無量的文殊師利菩薩,於各位佛的道場中,同時發出聲音,而說出下邊的偈頌:

佛了法如幻通達無障礙

心淨離眾著調伏諸羣生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明瞭諸法如幻如化,沒有實體。一切諸法是對治眾生諸病。若是眾生的毛病沒有了,這法也就不需要了。法譬如是藥,因為眾生有貪瞋痴的煩惱病,所以要吃戒定慧的藥丸,等病好了,就不需再吃藥了。

諸佛明白諸法非空非有的道理,所以才能通達無所障礙。有智慧者才能通達,有愚痴者才會障礙。有智慧的人,若是不明白諸法如幻,就有智的執著,也就是法執。若是不明白無障礙的道理,也有障礙的執著,也就是迷惑的執著。有智德就能通達,有斷德就能無礙。

智慧的執著,是明白的執著;迷惑的執著,是糊塗的執著。明白人有明白的執著,糊塗人有糊塗的執著。總而言之,各有所執著。如果沒有執著,那就有辦法了。什麼辦法?能廻光返照,反求諸己,將背覺合塵的境界轉變為背塵合覺的境界。

心中清淨,就能離開智的執著,也離開迷的執著。也沒有法執,也沒有我執,也就離開一切執著。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心中如果沒有無明,就會清淨無染。清淨之後,自然離開一切妄想執著。

佛具備三德:①智德:能破除無知,而得般若。②斷德:能斷除煩惱,而得湼槃。③恩德:能救濟眾生,而得快樂。這三德圓滿了,所以佛才能調伏九法界一切眾生。

或有見初生妙色如金山

住是最後身永作人中月

這些偈頌,是說佛八相成道的情形。或者有人見到佛初生的時候,身有微妙不可思議的金色,如同金山一樣。這一次是最後一次的出生,永遠作為人間的月光。月光能普照一切水,佛光能普照一切眾生心。所謂「佛法清涼月,常游畢竟空;眾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就是這個道理。

佛在出生的時候,便能走路,足踏蓮華,四方各行七步,然後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而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天上天下就是人間,在天上和人間我(佛)是最尊貴的人。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眾生的生死和命運,是操在自己。所謂「自作自受」的因果律。這種道理沒有人明白,唯有佛才明白,所以說「唯我獨尊」。

或見經行時具無量功德

念慧皆善巧丈夫師子步

或有人見到佛初生的時候,就會經行(走路),而具足無量的功德。福也具足,慧也具足,又具足大智慧,所以用善巧方便的法門,來教化眾生,令眾生反迷歸覺。佛走路的姿勢,是大丈夫行,是師子步,四平八穩,不疾不徐。

或見紺青目觀察於十方

有時現戲笑為順眾生欲

或者有的眾生,見到佛的紺青眼睛,澄清如四大海,能觀察於十方,盡虛空、徧法界。佛常在定中,如如不動,了了常明,沒有歡喜,沒有憂愁。可是有時候,佛也會開顏含笑。為什麼?因為要隨順眾生所希望,為令眾生歡喜,乃現戲笑相。

或見師子吼殊勝無比身

示現最後生所說無非實

或者有的眾生,見到佛在轉大*輪,教化眾生,作師子吼。永嘉大師說:「師子吼,無畏說,百獸聞之皆腦裂。香象奔波失卻威,天龍寂聽生欣悅。」佛說法時,猶如師子吼,天魔外道聞之而喪膽。師子吼時,所有的禽獸被嚇得腦裂,魂飛天外,戰戰兢兢,生大畏懼。就是大笨象,也失去威風了。天龍八部,聞佛說法的慈音,卻生出欣悅心,禮拜於佛、護持於佛。佛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這種特別殊勝的大丈夫身,是無可比的。這是佛最後生來示現成佛。佛所說的法,都是眞實的法,沒有半點虛妄。

或有見出家解脫一切縛

修治諸佛行常樂觀寂滅

出家是出無明的家、出煩惱的家、出三界的家。人人都有無明,不容易破,要想超出無明,就得出無明的家。因為世俗的家,有無窮的煩惱,所以要出煩惱的家。欲界、色界、無色界的眾生,都在六道輪廻中,生生死死、永不停止,所以要出三界的家。不出家,就被一切繫縛綑綁得很不自在。不自在就煩惱,有煩惱就愚痴,愚痴就起惑造業受報。出家就得到解脫,解脫就是沒有一切縛了。

或者有人見過佛出家。佛出家之後,把一切的煩惱縛解脫了。他修行諸佛所修的行門,靜坐思惟,常觀寂滅之樂。

釋迦牟尼佛於西元前六百年生於北印度迦毗羅衛國(即今尼泊爾南邊)的王宮中,他身為太子,享受無窮之福、無比之樂,若是在家修行,多麼快樂。為什麼把榮華富貴的生活,美麗的嬌妻,活潑的愛子,都捨棄了,跑到深山修苦行,一日只食一痲一麥。因為世間的快樂是無常的,出世間的快樂是恆常的。又因為在富貴家修行,有許多障礙,不容易成功,所以毅然決然出家,割斷世俗之愛,成就湼槃之樂。

或見坐道場覺知一切法

到功德彼岸痴暗煩惱盡

佛出家之後,到處參訪善知識,經過六年,仍沒得要領。又在雪山苦修六年,也沒有證得了生脫死之法。最後來到菩提樹下金剛座上,靜坐四十九天,於三十歲那年十二月初八日的晚上,夜睹明星而悟道,當時便證得生死之輪——十二因緣法,就是了生脫死之法。

或者有人見到佛坐道場,教化眾生,佛開悟之後,覺知一切法,明瞭一切法,為眾生說一切法。佛已經福慧雙足,功德圓滿,到無欠無餘的境界,所以達到功德的彼岸。佛已把愚痴的黑暗、妄想的煩惱,統統掃滅乾淨,這時候,煩惱已變成菩提。

或見勝丈夫具足大悲心

轉於妙*輪度無量眾生

或者有人見到佛現出殊勝大丈夫相(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佛具足大悲心,看一切眾生,如同自己的父母或子女一樣的關心,常轉無上妙*輪,來教化無量的眾生,來救度無量的眾生,所度的眾生,已證得湼槃四德——常樂我淨眞正的快樂。

或見師子吼威光最殊特

超一切世間神通力無等

或者有人見到佛說法的情形,猶如師子吼。佛的大威德、大智慧、大神通種種的光明,都是最殊勝最特別的,它超出一切世間所有的力量。佛的神通妙用,無人可比、無人相等,的確是「唯我獨尊」。

或見心寂靜如世燈永滅

種種現神通十力能如是

或者有人見到佛常在寂靜中。佛的心常修寂靜法。寂靜法就是寂滅法。好像世間的燈,永遠熄滅。佛有種種的神通力,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佛有十種力量,能示現種種的妙用,妙不可言。

爾時,光明過百世界,徧照東方千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現。彼一一閻浮提中,悉見如來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所共圍繞。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其大菩薩,謂文殊師利等。所從來國,謂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謂不動智如來等。

在這個時候,佛從足輪所放的光,超過百個世界,普徧照耀東方千個世界。在南西北三方和四維上下六方,統統是同樣情形。在十方世界中,都有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在其中所有的世界,完全都明現。在每個閻浮提中,都能見到釋迦牟尼佛坐在蓮華藏師子之座。有十佛剎微塵數那樣多的菩薩,共同圍繞於佛。這是仰承佛之大威神力的緣故,所以在十方各有一位大菩薩,每位大菩薩和十佛剎微塵數那樣多的諸菩薩在一起,一同來到佛所,親近於佛。這十位大菩薩,就是文殊師利菩薩等等。他們是從本國而來,就是所說的金色世界等等。他們本來侍奉於佛,就是所說的不動智如來等等。

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在這個時候,在一切處中的文殊師利菩薩,於各個佛的道場,同一時候發出音聲,說出下邊的偈頌:

佛於甚深法通達無與等

眾生不能了次第為開示

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所有甚深微妙八萬四千法門,都通達無礙。九法界的眾生,沒有一界的智慧能和佛比較。因為佛的智慧,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眾生因為愚痴,所以不能明瞭佛法。佛憐憫眾生,於是很慈悲的為眾生說法,很有次第的開示眾生。佛先為鈍根眾生說小乘法,講有的道理。後為利根眾生說大乘法,講空的道理。最後為鈍根人說一乘法,講眞空妙有的中道法。

佛成道之後,首先為法身大士(十地菩薩)說大方廣佛華嚴經。然後為二乘人說阿含經。後又為大乘人說般若經,最後說法華經和涅槃經。這是次第為眾生開示,解釋諸法的眞理。

我性未曾有我所亦空寂

云何諸如來而得有其身

我性就是我身。佛是沒有我,所以才說我性未曾有。連性都不存在,那裡有個我?我沒有了,我所也沒有了。我是我執,我所是法執。既然沒有我執,也沒有法執。怎可以說一切佛而得有形相的身體呢?佛是無形無相的,無在無不在,非空非有的,所以佛是徧一切處。

解脫明行者無數無等倫

世間諸因量求過不可得

解脫是離開一切執著。若能沒有執著,智慧就圓滿了,這是明。福德也圓滿了,這是行,都是從修行中得來的。福慧雙圓,就是如來。佛的智慧功德是無數無等倫,世間任何人都不能和佛比較。在因明學上的量有三種:①現量:就是現在所知道的,用現在知識來衡量它。②比量:用道理來比較,自然而明白。例如隔山見煙,便知有火;隔牆見角,便知有牛。③聖言量:經律論便是聖人之言論,用它來衡量外道所說的道理,便知是邪知邪見。若想在三量中找不對的地方,那是不可得,也無法能找得到。

在華嚴經所說菩薩的行位有五十二位,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廻向、十地、等覺、妙覺。可是天台宗認為是別教菩薩的行位,而不是圓教菩薩的行位。他們立出圓教菩薩的行位,就是六即位,也是六即佛。

①理即佛:按理來講,人人都是佛。為什麼眾生不成佛?因為執著在事相上,有我執,有法執,所以未成佛。

有首偈頌曰:「動靜理全是,行藏事竟非,冥冥隨物去,渺渺不知歸」。動靜就是行住坐臥。若是明白動靜的道理,都是對的。若不明白道理,都是錯的,這時,動也不對,靜也不對。行是去作,藏是收起,也是動靜的意思。按照事相來講,就不對了。因為在理是對,所以在事是錯。冥冥是不知不覺的意思,錯在不知不覺之中,隨著物慾亂跑,不守本份。渺渺是糊糊塗塗的意思。錯在糊糊塗塗之中,不知囘來,流連忘返。這是說我們的自性,本來和佛是一樣,但是落在有為法上,所以現是眾生。有為法是事,無為法是理,應該廻事向理。

②名字即佛:現在聞到佛的名字,知道眾生和佛是平等,不過,佛是已成佛的佛,眾生是未成的佛。但有佛的名字。我們聽到十方諸佛的名字,才說下邊的偈頌。「方聽無聲曲,此聞不死歌,今知當體事,反恨自蹉跎。」方才聽到沒有音聲的歌曲,現在又聽到不死的歌,到今天才知道修行時,當下能成佛。即刻反迷歸覺,發菩提心,這是成佛的道路。要廻光反照,自己把大好光陰空過了,是多麼可惜可嘆一件事!

③觀行即佛:觀行是觀看所修行一切諸法實相。用觀照的力量來修行,才能成佛。

有首偈頌曰:「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塵,徧觀諸法性,無假亦無眞。」念念是時時刻刻專一用念來觀照,也就是念茲在茲。專一什麼?專一觀照眞常之理。心心念念,都把妄想除盡,把虛幻塵垢息滅。這時候,眞心便現出。我們為什麼沒有契合本有眞心呢?就因為盡打妄想,妄想多了,所以夢幻泡影露電這六種都現前。所以要息幻塵,普徧觀察諸法實相,離開這個假,更離開這個眞。有個眞就有個假,有個假就有個眞。無假無眞到本來空寂境地上,所以看一切諸法都是空寂的。

④相似即佛:相似就是有一點好像要成佛的好訊息,但是沒有成佛。只是相似,尚未成佛。相似又好像打鐵,雖然未成器,但是它本身是熱的,有熱度就有機會成器。

有首偈頌曰:「四住雖先落,六塵未盡空;眼中猶有翳,空裡見花紅。」四住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見思惑四種,住在迷惑上。落是無障礙。雖然打破關而通過,但是六塵仍然沒有盡空。好像眼睛有毛病,見空中有黃花或紅花。這種境界,還不究竟,不過是得到一點好訊息而已,還未到至極之處。

⑤分證即佛:分證就是無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證的境界。也就是分破四十一品之無明,而分見法性,證得四十一位菩薩果位。

有首偈頌曰:「豁而心開悟,湛然一切通;窮源猶未盡,尚見月朦朧。」豁然貫通,心裡明白一切理而開悟。湛然通達,一切法都明白了。雖然窮盡源頭,但未圓滿,尚未盡極,仍有月色朦朧的感覺。這好像月亮被雲所遮,知道月亮在那裡,可是看不清楚,這種境界,還沒有到家,還沒有到究竟即佛處。

⑥究竟即佛:就是眞正成佛,也就是破了四十二品之無明,到達妙覺的地位,證得究竟圓滿的智慧。所謂「福慧雙足,功德具備」的境界。

有首偈頌曰:「從來眞是妄,今日妄是眞;但復本識性,更無一法興。」從無始以來,把眞當妄,背覺合塵,從眞起妄。所謂「一念不覺生三細,著住境界長六粗。」現在才知妄是眞,返本還原,知迷歸覺,背塵合覺,又囘到本有的地位。所以妄也是眞,囘到自有佛性上。沒有特別巧妙的法,自性本來具足佛性,必要成就自己本有的佛,並不是從外邊來的佛。

見惑是對境起貪愛。見到境界,便生出一種貪心和愛心。一見境界就不明白,被見所迷惑。見就是眼睛所見的,都是外邊的境界。譬如見到電影廣告,今天某某電影院上演什麼電影,你看廣告之後,啊!我要去欣賞,這就是被境界所轉。看完電影之後,又不想離開,再看一遍,甚至三遍或四遍,這就是著了迷,貪愛這部電影,這就是見惑。

思惑就是迷理起分別。也就是思想上的惑。心裡仔細思量思量,思什麼?思想道理,越想越不明白,越不明白越要想,想得頭昏腦脹,飯不思、茶不飲,不吃不喝,忘掉一切。迷於道理,生出分別。這是對還是不對?這是黑還是白?是非不明、善惡不明,而入了迷惑三昧,這不是眞定。用妄心來思惟,所以就著迷了。

修道人如果能斷盡三界八十八品見惑,可證初果羅漢位。如能斷欲界前六品思惑,可證二果羅漢位。如能斷欲界後三品思惑,可證三果羅漢位。如能斷盡三界八十一品思惑,可證四果羅漢位。這是小乘人,一步一步的修行而證得的果位。大乘人可以從初發菩提心,而能證得覺位。也就是說從十信初位,便可直到等覺位。

佛非世間蘊界處生死法

數法不能成故號人師子

佛成佛之後,對於世間五蘊已經空了,超過五蘊法。在十八界和十二處中的生死法,數法不能成,所以稱為佛。不能在種種有數的法中,來研究佛的境界,所以號為人師子。人中的師子,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超出九法界的眾生。

其性本空寂內外俱解脫

離一切妄念無等法如是

佛性本來是清淨空寂的。內邊的心,外邊的身,沒有執著。也就沒有我執,也沒有法執,二執俱空,所以內能觀心無心,外能觀境無境。觀心無心,心就得到解脫;觀境無境,境就得到解脫。佛能離開一切妄想和一切心念。我們眾生,以妄為眞,但諸佛沒有眞妄的存在,所以離開言語的道路,心所行的地方也沒有了。佛得到無等法,就是這樣。

體性常不動無我無來去

而能悟世間無邊悉調伏

佛的體性,是如如不動,了了常明。因為空寂,所以不動。佛根本沒有我,既然無我,就沒有來,也沒有去;不來不去,不生不滅,佛以這種無為法來覺悟一切世間,令世間的眾生從夢中清醒。所有無邊的眾生,完全被調伏了,而發菩提心,將來成就無上道。

常樂觀寂滅一相無有二

其心不增減現無量神力

佛常常觀察寂滅相。這種相只有一個,絕無兩個。佛的心是不增不減的。雖然不增不減,但是在寂滅的境界中,佛還能現出無量神通力,來教化眾生,令發菩提心。學佛修道的人,如果不發菩提心,就得不到無上道的成果。好像開花不結果實的樹,是無有用處。

不作諸眾生業報因緣行

而能了無礙善逝法如是

眾生有種種因緣、有種種行為,造業受報。佛是沒有這種情形,可是佛明瞭這種境界,佛能不動道場,而周徧法界,觀察眾生的業果報應,來教化眾生。善逝(佛)的法,就是這樣。

種種諸眾生流轉於十方

如來不分別度脫無邊類

所有一切眾生,在輪廻中,生而又死,死而又生,轉來轉去,乃流轉到十方世界去。佛是沒有分別的,不是說在此方眾生我教化,在彼方眾生我不去度,佛沒有這種分別心。無論是有緣或無緣的眾生,佛一視同仁,不分彼此。都用方便法門,來度無邊種類的眾生,令他們離苦得樂。

諸佛眞金色非有徧諸有

隨眾生心樂為說寂滅法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有眞金色的相好莊嚴。佛雖無形相,但能普徧示現於三界二十五有中。不管那一界,佛都去教化眾生。以非有現有的境界,隨順眾生心中所歡喜的,為他們說清淨無為的寂滅法,也就是常樂我淨的法。

爾時,光明過千世界,徧照東方十千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現。彼一一閻浮提中,悉見如來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所共圍繞。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其大菩薩,謂文殊師利等。所從來國,謂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謂不動智如來等。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足輪所放的光明,已超過千個世界,普徧照耀東方萬個世界。在南方、西方、北方和四維上下六方,也是這樣。在十方每一世界中,都有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世界,完全都明現。在每個閻浮提中,完全見到釋迦牟尼佛,坐在蓮華藏師子之座。有十佛剎微塵數那樣多的菩薩,來圍繞於佛,悉以佛的大威神力的緣故,所以十方世界,各有一位大菩薩,每位大菩薩,和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在一起,一同來到佛所。其中大菩薩,就是文殊師利菩薩等等。他們都從本國而來,就是所說的金色世界等等。他們都在本所承事於佛,這些佛就是所說不動智如來等等。

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在這個時候,於一切處無量的文殊師利菩薩,在各個佛所,同時發出音聲,說出下邊的偈言。這偈頌是對菩薩而言。

發起大悲心救護諸眾生

永出人天眾如是業應作

什麼是大悲心?就是給眾生一切樂,拔眾生一切苦。發起大悲心,就能生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思想。能和眾生在一起,不分彼此,視為一體。我常對你們說:「眞認自己錯,莫論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你能常常認識自己的過錯,就不會批評他人的是非,更不會討論他人的錯。把他人的過錯當作自己的過錯來看,認為是同一體,這就是大悲心。

若能把一切眾生視為同體,那就能救護一切眾生,永遠出離三界。這種善業,應該去作。這種德業,應該去作。這種道業,應該去作。

意常信樂佛其心不退轉

親近諸如來如是業應作

在意念之中,要時刻信樂於佛。在任何時間,對修道心不可退轉。行菩薩道的人,信樂於佛、親近於佛、供養於佛,其心永不退轉。像這樣親近十方三世諸佛的道業,應該去作。

志樂佛功德其心永不退

住於清涼慧如是業應作

志在聖賢,就可以作聖賢。志在豪傑,就可以作豪傑。志在佛功德,就可有佛功德。所謂「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這種志願,將來一定會有成就。

什麼是佛功德?就是自覺覺他、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自覺圓滿,就有智慧。覺他圓滿,就有功德。自己得到法的利益,也教他人得到法的利益,也就是講經說法。自己得到解脫,也教他人得到解脫,這就是佛功德。

我們志在佛菩薩所行的功德,就要依照佛菩薩在過去生中所修的行門去修行,才能成就佛菩薩的功德。學習佛法的根本條件,就是其心永不退轉,要有堅忍不拔的精神,勇猛向前精進,百折不囘。這樣,才能住在清涼慧,沒有熱煩惱。所謂「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不合乎禮儀的事,不去攀緣,像這樣的善業,應該去作。

一切威儀中常念佛功德

晝夜無暫斷如是業應作

行住坐臥四大威儀,都要守其規矩,不可失其儀態。所謂「行如風,坐如鐘,立如松,臥如弓」。在四大威儀中常念佛功德,晝夜六時不可間斷,這種的行業,應該修行。

佛的功德,要長時信、長時樂、長時念、長時學。若想認識佛功德,是件最不容易的事。本經說:「塵剎心念可數知,大海中水可飲盡;虛空可量風可繫,無能盡說佛功德。」不可能的事,都能做到了,可是仍不能知道佛的功德有多少?

觀無邊三世學彼佛功德

常無厭倦心如是業應作

三世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觀察十方三世諸佛,他們是怎樣修成佛?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諸惡莫作,就有功德。眾善奉行,就有智慧。這種功德和智慧圓滿了,就會成佛。諸佛當初若不修行,到現在還和我們一樣,仍然是凡夫俗子。諸佛為什麼成佛?因為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所謂「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經過無量劫修福修慧,功德圓滿,才成就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的莊嚴身。

佛在往昔行菩薩道的時候,捨己為人,為法忘軀。惡雖小於微塵,也不去作;善雖小於微塵,也要去作,所謂「不捨小善而成大善,不作小惡而空大惡」。佛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盡未來際,也說不盡。

我們信佛,要學佛,學佛在過去生中所行的菩薩道,不怕痛苦,不怕艱難。為什麼?佛知道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的哲理。所以佛能受苦、能耐苦。在修行中,能修人所不能修的苦行,能行人不能行的法門。所謂「難修能修,難行能行」,這就是佛的功德。

佛所修所行,都是損己利人,對自己沒有好處,對他人有好處,因為這樣,所以成佛。佛修六度萬行時,沒有厭倦心、沒有退轉心。我們要向佛學習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學佛法若起厭倦心,就不會出離三界。若欲出六道輪廻,必須沒有厭倦心,時刻無厭倦心,開悟就在一秒鐘之間。可是若就在這一秒鐘的時間,生出厭倦心,便會失去開悟的機會。這樣便前功盡棄,是多麼可惜呀!所以才說:「一切是考驗,看爾怎麼辦?覿面若不識,須再從頭煉」,就是這個道理。

像這樣的道業、像這樣的德業、像這樣的行業,應該老老實實去作。不要像賭錢的心理,孤注一擲,去找僥倖,這樣會一敗塗地。我們學道,不可找便宜,要腳踏實地,按部就班,規規矩矩去修行。修一寸得一寸的功德,修一尺得一尺的功德。天長日久,就有集沙成塔之效果。所謂「公修公得,婆修婆得。誰修誰得,不修不得」,這是至理名言。

觀身如實相一切皆寂滅

離我無我著如是業應作

觀察佛身,不可用有為法來推測。因為佛身如實相,實相是眞實的相。眞實的相,也就是沒有相。雖然無相,而無所不相。宇宙包羅萬象,都是實相的表現。雖然是實相的表現,可是找不到實相的本體。為什麼找不到?因為無相。無相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它是掃一切法,離一切相,所以叫實相為無相,可是沒有不是實相的表現。

因為實相無相,所以擧心動念,都是寂滅法。寂滅就是無形無相,離開四大假和合的我。我們的身體,是由地水火風四種元素而合成。皮肉筋骨屬於地大,熱氣體溫屬於火大,血尿濕性屬於水大,呼吸空氣屬於風大。這個身體是藉父精母血的因緣而成,仔細分析起來,由若干元素組合而有,根本沒有一個「我」的存在。若是離開我,沒有一個我執;也沒有我所執,即沒有法執。我執也空了,法執也空了,這才合乎寂滅的理。像這樣修行道業,應該去作。

等觀眾生心不起諸分別

入於眞實境如是業應作

平等觀察一切眾生的心,所謂「慈眼視眾生」。若能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這四相來觀察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便不會生起種種分別心。這樣就入於眞實境界中。好像這種的道業,應該勤修,不可懈怠、不可放逸。

悉擧無邊界普飲一切海

此神通智力如是業應作

完全觀察無邊的世界,普徧飲盡四大海水,這種神通力和智慧力,都是廣大無邊的。這種道業,應該去修行。

思惟諸國土色與非色相

一切悉能知如是業應作

思惟一切諸佛國土,有形相有色相,是有為的。無形相無色相,是無為的。有色和無色的形相,是很複雜的,但是都能知道。像這樣的道業,應當去修行。

十方國土塵一塵為一佛

悉能知其數如是業應作

所有十方世界的微塵,在每一粒微塵中,有一位佛,坐在那裡,轉大*輪,教化眾生,能完全知道佛有多少位,像這樣的道業,應該去修行。

爾時,光明過十千世界,徧照東方百千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現。彼一一閻浮提中,悉見如來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所共圍繞。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其大菩薩,謂文殊師利等。所從來國,謂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謂不動智如來等。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從足輪所放的光,超過萬個世界,普徧照耀東方十萬世界。在南方、西方、北方,和四維上下六方,也是這樣。在十方每一個世界中,都有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的世界,統統都明現。在每個閻浮提中,完全見到如來在那裡坐蓮華藏師子之座。有十佛剎微塵數菩薩,在圍繞於佛。因為以佛的大威神力的緣故,所以十方各有一位大菩薩,每位大菩薩各和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在一起,一同來到佛所,親近於佛。這十位大菩薩,就是文殊師利菩薩等等。他們是從本國而來,各國就是金色世界等等。他們各承事一位佛,就是所說不動智如來等等。

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在這個時候,於一切處無量的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的道場中,同一時候,發聲說出下邊的頌言:

若以威德色種族而見人中調御師

是為病眼顚倒見彼不能知最勝法

假設用大威德、大神通、大勢力的色相,和種族這種種尊貴來看佛,那簡直是病眼,所見都是顚倒相。好像戴有色眼鏡,所見的顏色皆非,所謂「眼中猶有翳,空裡見花紅。」這是眼病,所以見到紅花黃花在空中。若有這樣顚倒的思想,便是不究竟的法,就不會明白諸佛最殊勝微妙的法。於法不相應,就不契合佛理。

我們修道人,欲想成佛,必須除去顚倒相。為什麼?因為佛和眾生是平等,佛沒有自豪的心理,也沒有優越感,不以自己種族是高貴,自己有大神通大智慧而驕傲。他和眾生一樣,隨眾生心而示現,順眾生根而教化。

印度婆羅門教創造神話,認為大梵天王生下四種人,因而留下四大姓。其實是有智慧人來統治愚痴人的一個方法。從大梵天王的口中生出婆羅門(僧侶),從肩上生出剎帝利(王族),以上是貴族。從髀部生出吠舍(商賈),從足部生出首陀羅(奴隸),以上是賤種。當時階級分別得非常精楚,貴族不和賤種同行。據說賤種(當地土人,即黑色皮膚的人)出門時,身帶搖鈴。貴族(僧侶王族者,即白色皮膚的人)聞鈴聲則避之,認為見到賤種人,一天不吉利。

什麼是調御師?就是佛。調是調和,御是駕御。怎樣調和?調和三界煩惱,而證得一乘菩提。把煩惱調和成菩提,好像炒菜一樣,五味調和,就合乎胃口,大家都吃一點。佛調和眾生也是這樣,把煩惱調和,便成菩提芽,將來可結菩提果。

怎樣駕御?從前的戰車,是馬所駛,或有兩馬、或有四馬,御者(趕車人)必須有技術,能控制馬的前進或後退。這樣,戰車才能發出威力,戰勝敵軍。古時的教育,是文武合一的教育,所以採用六藝來教學。學生都要會這六種技能,才能畢業。茲將六藝的內容簡略說一說,作為參考:

①禮:就是禮儀,在婚嫁喪祭的時候,都有一定的禮節,所謂「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做事要能禮讓,見人要有禮貌。有禮是文明,無禮是野蠻。

②樂:就是音樂。凡是讀書人,都要有音樂的修養,不但有欣賞的能力,而且還有演奏的技能。因為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是必修的科目。孔老夫子學樂時,三個月不知肉味,他專心學習,所以食而不知其味。

③射:就是射箭。古人以箭為武器,在百步之內,可以將敵人射死。所謂「百步穿楊」,有百發百中的技術,可以稱為武術家。國家太平時,射箭可以鍛鍊身體,國家有戰爭時,射箭可以保衛國土。

④御:就是駕御。這是專門的技術,要知馬性,才能御馬。要知戰術,才能駕車。這些知識,必須瞭解,要有經驗,才能勝任。

⑤書:就是寫字。古時用刀刻竹成冊,用漆寫帛成卷。後來演變有眞草隸篆四種字型。讀書人,以書法為招牌,字寫得好,代表有學問,所以古人也專心練字。

⑥數:就是教學。不但明白禮樂射御書,還要懂得算數,如何計算面積和體積,如何開方等數理。現在的電腦,可以計算天文的數字,這是由算數演變而成的。到了宋朝時,讀書人文武分家,學文不習武,習武不學文。這種風尚造成四肢不勤,五穀不分的書生;又造成有勇無謀的武夫。

如來色形諸相等一切世間莫能測

億那由劫共思量色相威德轉無邊

佛的色形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的諸相,所謂「相好莊嚴」。所有世間的眾生,不能猜測佛的色相究竟是怎麼囘事。經過數億那由他(無數量)劫來思量佛的諸相,越思量佛的色相越多。佛的威德越多,是無量無邊之多,輾轉數不盡之多,簡直無法瞭解。為什麼?所謂「若人慾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虛空雖然無所有,但是所有都包含在虛空裡。這是說眞空裡有妙有,妙有里有眞空。眞空不空,所以有妙有。妙有非有,所以叫眞空。眞空不空,妙有非有,道理在於此。故說佛的色相如虛空,是無邊際的。

如來非以相為體但是無相寂滅法

身相威儀悉具足世間隨樂皆得見

佛的法身是無形無相,雖然無相,可是無所不相。一切山河大地、房廊屋舍、胎卵濕化的眾生,都是佛的一部分法身。可是不能一定要找佛的法身在那裡?因為佛的法身,是無在無所不在,是徧一切處。

佛是常在寂滅中,不可以有相來求佛,又不可以無相來求佛。為什麼?因為佛猶如虛空。虛空是取之不可得,所以說虛空是寂滅法。

佛身雖然無相,可是四大威儀,宛然現前,很明顯而具足。凡是世間的一切眾生,都誠心歡喜見佛。佛會示現其前,令所求的眾生得覩,以滿其心愿。為什麼?因為佛是恆順眾生心。凡是眾生有所求,佛一定有求必應,令眾生生歡喜心。

佛法微妙難可量一切言說莫能及

非是和合非不合體性寂滅無諸相

六祖大師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兎角」,佛法就在世間裡邊,不覺就是世間法,覺悟就是佛法。這個覺悟沒有離開世間法。覺悟世界一切萬物萬理,都能融通無礙,這樣就是眞能明白佛法。若是離開世間法,另外去找菩提,那就是在兎子頭上找犄角一樣不可能。世間所有一切一切都在說佛法。明白就是佛法,不明白就是世間法。所謂「見事省事出世間,見事迷事墮沉淪」,見到什麼事,就醒悟什麼事,就出離這個世界。見到什麼境界,就迷惑什麼境界,轉不過身來,囘不過頭來,便迷失方向,不知東西南北,這樣一定墮落在輪廻之中。

這世間所有善的惡的,都在說法,教人清醒。善人說善法,惡人說惡法,人人都在現身說法。認識了,就是「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不認識,就是「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兎角」,就是這樣子。一個迷,一個覺。迷的是眾生,覺的是佛。

佛法是微細到極點,奧妙到極點,眞是難思量。說它多嗎?多而不多。說它少嗎?少而不少。說它是多,又變成一;說它是一,又變成多。一多不二,實在無法能說出它的確實數量。佛法微妙,就是「言語的道路已經斷了,心行的地方也沒有了」。也就是「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離一切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不離一切相,就不明白一切法。一切法在那裡?就在人間。若想離開世間去尋找,永遠找不到。

無論是那一種言語,也說不出法的究竟。法是寂滅的,所以說非和合。本體是寂滅,寂滅是不動,不動是空,空才不動。那麼,寂滅和什麼合呢?又可以說非不合。為什麼?因為住體寂滅,就是法身。可是法身是隨眾生心樂而示現,這又非不和合。若是不和合,怎樣應眾生心呢?所以又和眾生心相和合。這是說法身,法身像虛空,虛空雖空,但生萬有。一切萬事萬物,皆由虛空而生。

按法身來講,猶如虛空,徧滿一切處,無在無不在。按報身來講,緣起修成。好像用金子造佛像,佛像都是金子。按化身來講,緣即非緣。好像影子,說它有,但無相可得。說它沒有,又有黑影存在。化身是應化一切眾生之所求,而現身說法。總而言之,有形的就和合,無形的就不和合。

佛法的體性是寂滅的。用言語說不出,用心思想不出,這就是妙不可言,妙不可思的境界!

佛身無生超戲論非是蘊聚差別法

得自在力決定見所行無畏離言道

佛身是無生無滅,而超過一切戲論(起心動念,皆是戲論),也就是似實而虛的話,所謂「戲論破慧眼,是故不見佛」。眾生的業身是由五蘊假和合而成的。但諸佛的法身不是由五蘊所積聚的,佛的法身沒有六根、六塵、六識的十八界種種差別法。要修道業,就得自在力。得到自在力,就能見到佛的法身。這種境界,所行無畏,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也就是掃一切法,離一切相。

身心悉平等內外皆解脫

永劫住正念無著無所繫

身屬於外,心屬於內。所謂「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內無身心,外無世界,這是身心皆平等。身心空寂,內外皆解脫。解脫就能無所執著,解脫就是正念,正念就是正定正受,也就是三昧。正念現前,永劫住在三昧中,無所執著,無所罣礙。因為一切放下,心無所繫,所以無有恐怖,遠離顚倒夢想。如果能返本還原,就見本地風光,這才是眞正自在!

意淨光明者所行無染著

智眼靡不周廣大利眾生

意淨就是沒有妄想、沒有無明、沒有私慾、沒有貪瞋痴等等的煩惱。清淨的意念是大光明,能照見五蘊皆空,能度一切苦厄。誰能淨意,誰就能知道佛的境界,所謂「若人慾識佛境界,當淨其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