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諭法師: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普賢章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第八次修學

師父:菩薩當中,文殊為始,普賢為終,圓覺經也是如此,文殊開始,第二個講普賢。

普賢章

「於是普賢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修大乘者。」

師父:因為這個圓覺經是大乘法,對菩薩說,所以他不說聲聞。末法時期眾生也是修大乘的人。

「聞此圓覺清淨境界。云何修行。世尊。若彼眾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還修於幻。」

前面這段文我們不管它,名相。「聞此圓覺清淨境界。云何修行。」這以上我們不談,大家看一看。

「若諸幻性。一切盡滅。則無有心。誰為修行。云何復說修行如幻。若諸眾生。本不修行。於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脫。願為末世一切眾生。作何方便。漸次修習。令諸眾生永離諸幻。」

這個普賢問的。我們看看它下文有修學的必要沒有?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這也不修學。

「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菩薩如幻三昧。」

講出來了!這個如幻不可修習,普賢重於行,他問修行。大家時常聽如幻三昧,如幻三昧就是這一章了。

「方便漸次令諸眾生得離諸幻。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普賢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下面是佛解說了,是這個如幻三昧的重點了,今天我們需要修學。

「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花從空而有。幻花雖滅空性不壞。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

我們先修學這一段,好不好啊?這是佛答的。圓覺經很深,大家知道。圓覺要是講起來,圓覺就是一乘教,不過他為了度眾生的方便,不從一乘教說。大圓滿覺,應跡西乾,就是這個東西了。

大家看一看啊!「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下面譬喻,「猶如空花從空而有。幻花雖滅空性不壞。」這是一個小段了,我們先修學這一小段,好不好啊?

大家想一想,「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提醒大家,不要落入文字相。「猶如空花」是譬喻。「從空而有」,空就是譬喻那個圓覺妙心。「幻花雖滅空性不壞」,我們先把這兩句修學修學。注意到!從二諦著眼,不著文字相。死於文下,永不得法,誰講這一段,可以發表。

策師:「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一切法如果不執著,畢竟空中生一切法。

師父:對的。一切法由畢竟空生,我們都叫什麼名字?畢竟空能生一切法,是什麼道理?誰講?

當初諸天人,色界天、欲界天聽須菩提說法,須菩提說般若,就說這個道理。天人說:「須菩提尊者,羅剎說話很難懂,我們都還能聽懂。尊者你說的話,我們怎麼都聽不懂呢?」須菩提說:「你當然聽不懂,我沒說你沒聽,你懂什麼呢?」就是這個法了。誰還說?誰還發表?看你的見地在什麼地方?若有一點見地邊緣就不錯了。

種種幻化是什麼東西啊?我不障大家,如果我告訴大家,我障大家,障大家悟性,你永遠不懂。提醒大家,大家可以從自己的悟性用功,不落文字相。你知道種種幻化是什麼,你當然知道「圓覺妙心」是什麼東西了。講吧!

聞師:我練習講看看。這裡講「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眾生可以廣義來講,眾因緣所生的叫眾生,一切眾因緣所生的種種幻化。幻化我們可以舉一個角度來講,譬如說前面所講的四大、六塵緣影身心世界,或者山河大地,甚至用一句話來講就是眾生世間、國土世間,乃至器世間。這些種種的幻化皆是生於如來的圓覺妙心,它是因緣而生的法,眾因緣而生的法叫做幻化,因為它無自性的關係。

下面接著講,皆依如來的圓覺妙心,如來是不來而來,來而無來。如來圓覺妙心就是妙湛總持,總持一切法,它有個名字叫畢竟空。若約三性來談──圓成實性,如果約二諦來談就是真諦、真如。陰界入這都出於妙真如性,圓覺妙真如性,皆是無自性。它講眾生種種幻化,皆和空花一樣,「從空而有」,從畢竟空生,因為緣起無自性的緣故。

下面接著講「幻花雖滅」,既然知道因緣所生是幻化的花,它雖滅,事實上幻花不是滅。為什麼不是滅?因為它無性,無性本來就無生,無性不能講滅,不能講不滅。如果用這句來講,下面應該有對句,下面講「空性不壞」。幻花雖滅,我們眾生能體會到這些如幻法,這樣知幻即離,假如離的話,幻滅而空性不壞。這個幻法雖滅,可是一切因緣所生法它是不動的,妙湛總持不動,因為緣起法橫遍豎窮的,所以它講一切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修師:「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慧策師早上講徹悟禪師有講到,他畫一個圓圈,然後寫一個心在中間,旁邊寫十法界。就是一切眾生種種幻化,九法界、十法界也是種種幻化。

「皆生如來圓覺妙心」,一切皆是唯心所造,因為華嚴經有一首偈,我們做晚課的時候唱──「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以說,這種種眾生的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一切都是唯心所造。「猶如空花從空而有」,就好比是虛空的花,從空而生的。

「幻花雖滅空性不壞」,雖然有九法界,好比我們是人法界,執著人是我們,而五陰身滅的時候,法身本來不滅。所以說,幻花雖滅空性不壞。所以九道眾生雖然有生有滅,可是它的法身本來就不壞的。

「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眾生幻心還依幻滅,就像阿彌陀佛知道我們眾生會取著,起種種妄想顛倒,所以叫我們念阿彌陀佛,以阿彌陀佛對治我們的妄想。妄想降伏的時候,覺心不動,就如楞嚴經「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希有。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祇獲法身。」因為諸幻盡滅的時候,你的法身本來是湛然不動的。

師父:既然你們講過了,我提醒你們,不障礙你們。這個虛空沒有十法界是不是?菩薩以菩薩因緣在虛空中現菩薩法界,菩薩法界如幻如化,緣覺、聲聞以他們的因緣在虛空中生聲聞、緣覺法界,天、人、阿修羅也是一樣,以他們的因緣在虛空中生天、人、阿修羅法界,地獄、餓鬼、畜生在虛空中生地獄、餓鬼、畜生法界。菩薩、聲聞、緣覺法界都滅,虛空不滅吧?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法界皆滅,虛空不滅吧?大家深深體會!從文字相超脫出來,講吧!

悅師:諸位法師都講得很好,我來隨喜一段。師父從開始講到這一段,可以說都不離二諦,我們把它分析一下就很清楚了。「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這是緣起邊的。「皆生如來圓覺妙心」,這是性空邊。「猶如空花」這是緣起邊,「從空而有」,這是性空邊。「幻化雖滅」,又是緣起邊。「空性不壞」,又是性空邊。「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這是緣起邊。「覺心不動」,這是性空邊。

所以六祖說,出沒不離兩端,都是有無並舉,就是緣起性空,都是二諦融通,最主要是我們要了解「覺心不動」這個重點。因為會這個法很不容易,我記得有一段文很有趣,就是有一個臥輪禪師他做了一首偈:「我啊!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慧能就和他講:「我慧能啊!無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這是他會到不動的性,他知道一切都是幻化,不是實在的,所以就比他深了。最主要是我們要了解覺心不動的圓覺妙心。

師父:嗯!見地你們看出有深淺來了吧?剛才他所念的故事,六祖慧能的見地比他的高得多了。他這勾畫出來了,意思到底在什麼地方?不在文字相。

洵師:「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花。」眾生所執著的,眾生所知見的都是遍計執。不知種種都是緣起,幻化的,性空的,就像那個空花。這個空花就像前面所說的,是遍計所執的,這個空花本來就是沒有的,不是實在的。我們知道世間一切,乃至五陰身心都是幻化,這個幻化是空的。但是這個空不是斷滅,是從畢竟空無性隨緣而能成就萬法的。

眾生就是這種執著,但是這種幻化,如果有一天不執著,那麼眾生的圓覺妙心就顯現出來了。所以說,佛菩薩的圓覺妙心本來就不是可以修證的,本來就不是可以修的。可是種種幻化是虛妄的,是眾生的執著。

但是這種幻化當下就是圓覺妙心,可是他不了解,佛菩薩知道這種幻化如幻花一樣。幻花滅了,空性不壞,一切法都歸畢竟空啊!畢竟空是不生不滅的,但是這畢竟空又可以從空出假。這種幻化是出於幻心,皆是唯心所現的。眾生的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眾生如果不執著幻化,知道一切法是虛幻的,一切法本空的話,那麼所有的幻都滅了。幻化滅的話,他的幻心就滅了,那麼幻心也就是覺心。

但是在執著的時候,他的圓覺妙心還是妙湛總持不動的,可是這種幻,眾生迷的時候就是幻,眾生不迷的時候就是覺,所以這個幻就是依覺來說的,覺是依幻來說的,所以這種覺也是如幻的。你如果說還有這種覺性幻心的話,那還是如幻如化的,因為它都是無性的,說覺、說無覺就是這個意思。

師父:大家會這個法的時候,當仁不讓,要深入。在你們聽起來,每個人都講的那一套,講什麼你也不知道。我一聽就知道誰的見地高,誰的見地低,我就聽出來了。我講一句話,真如隨緣生幻化,幻化無性怎麼樣?(答:是真如。)誰講?

彰師:「一切眾生種種幻化」,這個幻化不是實在的,沒有實在的體性叫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圓覺前面都解釋得很清楚,我大略再解釋一下。圓覺是說,這個法無自性,無自性故能橫遍豎窮,這樣才能叫圓覺。一切的境界,像師父剛才所說的,真如無性能成萬法,萬法當中緣起萬法,隨緣成萬法的。萬法當中沒有落入遍計執,不受苦的時候叫做如。

「猶如空花」,就像虛空一樣沒有自性,無自性故,「從空而有」,這句話就是講性空無自性就是妙有。「幻有雖滅空性不壞」,我舉譬喻來說,水與波是最好的譬喻,水成波浪的時候,水性不壞,它還是水性。波浪滅時,它的水性還是不壞的,空性不壞。因為一切眾生種種的幻化,就是緣起。

師父:誰要想知道什麼是空花,過來我告訴他,我「啪!」打他的嘴巴,打他打得眼睛冒金星,有沒有金星啊?看到空中是不是冒金星啊?那就是空花。不是說空中落的花啊!空中落的花怎麼會沒有?叫人打一個嘴巴打得眼睛冒金星,那金星一個一個的不就是空花嗎?誰還講?

聞師:師父!我剛才有點斷章取義,因為前後文沒有看清楚。前面說「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修大乘者。聞此圓覺清淨境界。云何修行。」他這樣問,佛就回答說,我們一切法界眾生修行,應該體會圓覺妙心。這妙心剛才很多師兄有講到,就是法身,又有個名字叫不生不滅,或者叫無性,或者是圓成實性,或者是真如。

如果約真如來講,有一句話「真如隨緣能成萬法」,所以他講「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也就是畢竟空所建立的一切法,這一切法就是講到眾生,眾生可以講九道眾生。我們眾生就像空花一樣,從空而有,從圓成實而起的,猶如空花。你這樣體會的話,才能修行如幻三昧,因為這些的空花都是依他而有的。我們既然曉得依他,就可以離開遍計所執,就能體會圓覺清淨妙心,妙湛總持不動。這個妙湛總持不動,我們給它一個名字叫世尊,就是為世所尊;它又叫法身佛,因為無性能隨緣的緣故。

我們眾生雖在生死裡面,雖經幻化,六道常返,還是沒有失去不動之性。猶如空花從空而有,這樣我們就能離開遍計所執,就能修如幻三昧,在緣起法裡面可以入清淨圓覺。所以下面講「幻花雖滅空性不壞」,這兩句話不要分開來講比較好。這個法不是歸斷滅的,因為此法本身在依他裡面,你離開遍計所執的話,就會入空性不壞,覺性不動。所以「妙湛總持不動尊,……不歷僧祇獲法身。」你這樣體會的話,才是真正修如幻三昧。

師父:大家深深入啊!切實入這個法。我問大家,修念佛法門,極樂世界是不是如幻的?你們入啊!實在說,我們念佛法門修的是如幻三昧。還有不懂的嗎?往生是不是如幻的?無生是如來圓覺妙心了吧?往生即無生,無生即往生,還有很多呢,古德說的很多。大家千萬不要徇文字相,從諦理入,那一下子就抓到了。你從文字相解,那你鑽紙棺材。誰還講?

觀師:「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花從空而有。幻花雖滅空性不壞。」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眾生的幻化從緣起來講。「皆生如來圓覺妙心」,圓覺妙心這是講無性,都是無性的緣故。

下面這個譬喻,幫助我們了解。「猶如空花從空而有」,空花是虛妄的,從空而有,假如我們執著的話,就認為它是實有。「幻花雖滅空性不壞」,剛才是講到空花的生,現在講到空花的滅,這個生是從空而生,這個滅也是從空而滅,其實空花沒有生滅,這個空也是空性不壞,不生不滅。我們眾生有生滅,其實法身是不生不滅。

前面講到的,「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如來就是佛,所以這邊就是講到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可是我們眾生如果落入遍計執,就落入心佛眾生差別。菩薩修佛道,他可以慢慢體會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佛可以徹底證到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個地方是佛在教菩薩,所以是菩薩在修行。

「眾生幻心。還依幻滅。」眾生種種虛妄幻心,遍計執的心還依幻滅,要修行還是要靠如幻的法門來滅我們的妄心。「諸幻盡滅。覺心不動。」其實諸幻盡滅,我們可以體會覺心不動,如果徹證的話,就會到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就「依幻說覺。亦名為幻。」所以我們假如一直落入執著的話,還說我們覺悟,那麼這個也是假的。

師父:你們現在雖然見地不同,都沒有大差錯,我最後把它解一解,我們查註疏。這個幻化都是如來圓覺妙心,大家都說過了,就是性空,對不對?緣起就是性空。你再會這個法,緣起就是性空,性空是不是緣起?這個法有八種說法,緣起就是性空,是不是離緣起啊?性空就是緣起,是不是離性空?既然離開性空緣起,當然也離亦性空亦緣起,是不是?離開亦性空就是非性空,離開亦緣起就是非緣起,是不是?這個法也離非性空非緣起。離開緣起就是性空,對不對?所以說性空一切性空;離開性空就是緣起,說緣起一切緣起。既然說性空一切性空,說緣起一切緣起,說亦性空亦緣起,一切皆亦性空亦緣起。既然一切亦性空,就是非緣起;一切亦緣起,就是非性空;說一切非性空非緣起,也對!一邊顯正義,一邊遣凡情。

這個法說了半天是什麼?它有很多名字,像真如、中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實相、法界、不可說、不可得、勝義諦、第一義,都是它。中論說這個法的時候怎麼說?一切實非實,一切亦實亦非實,一切非實非非實。還有發表的沒有?沒發表的,我們查資料。

覺師:「一切眾生種種幻化」,就是講緣生。「皆生如來圓覺妙心」,我們知道如來圓覺妙心是不生不滅的,所以有一句話說「緣生即是無生」。「猶如空花從空而有」,空花是緣生,既然是緣生,所以我們知道是無生。「幻花雖滅」,幻花雖滅也是因緣滅,所以空性不壞,這一句是說不滅,所以生即不生,滅即不滅。既然生即無生,所以我們知道生不可得;既然不生即是緣生,所以不生也不可得。這樣不可得也不可得,同時生是因為不生而生,所以才說它生;不生是因生而說不生,所以說不生。

師父:你們都有見地了。以佛智慧會這個法他怎麼會?空就是無量,無量是不是幻化啊?無量就是空,於空說無量,於無量說空。佛以實智,於無量說空;佛以權智,於空說無量。好!現在我們看看歷來註疏家他們的見解,他們見地到什麼程度。

「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這和上面意思是一樣。下次修學從「依幻說覺」開始修學。寫吧!(寫註疏在黑板)

久了的時候,你們見地就慢慢拉開距離了。有見地,講功勳,要假修行。從文字上用功,著文字相,那不是學佛。入這個法從諦理入,入了以後,你天天感覺輕鬆,不入呢?你天天感覺受壓力。入諦理以後,不可以執著,不入諦理是理外凡夫。諦理要是執著的話,是理內大乘──大執,雖然入大乘理,他執著所以成病。出沒兩端,那一邊都不執著。不入此法的,你聽他們說,味同嚼蠟啊!不知道說的什麼。

會入諦理叫出家,要不然叫名字出家。不過佛很慈悲,傳出一個法門來──淨土法門。你也可以得解脫,只有淨土念佛這個法門,要不然修其它的,你不能出家嘛!不受幻化所拘束,出小乘家,同時不受空性所拘束,出大乘家,二邊不受拘束,那真的通達義理了。所以你不入諦理,也不老實念佛,那你是名字出家。

「眾生種種幻化」,你如果能從裡面解脫出來,那叫有為解脫。有為解脫是小乘,如果你能從圓覺妙心空性也解脫出來,叫無為解脫。如果你從眾生幻化圓覺妙心雙雙皆解脫,叫究竟解脫,也叫成佛。

你念佛仗佛力接引到西方去,也可不落生死了。要不然,你又不念佛不求生西方,不生西方,又不得解脫,在生死之中,很危險啊!所以奉勸大家還是老實念佛。

孔子講過「都曰我知」,誰都說「我知道」,我知道道理,我有學問,把他丟到井裡去,他自己都不知道,就是這個道理了。很多人都說,我出家,我修念佛,我學佛法,其實掉在火坑裡,他不知道。

這個圓覺經,我講過再三了,注意他們的見地,功勳我們不知道。見地就是見道位,功勳就是修道位,我們不知道他們修道位到什麼程度。小乘的見道位在初果,功勳(修道位)在二果以上,二果、三果,到四果叫無學位。大乘行實相中道,見道位在初地,功勳在二地以上,一直到佛叫無學位。

(卍續十六?圓覺經要解卷上?二二○下?七)「經雲。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看這一句就知道了,不離二諦嘛!法是幻化,是不是?緣起嘛!無性是真諦。「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嗯!這兩句看過以後,下面不要看了,已經講出他的一針見血了,對不對?和你了解的印證,你了解的和人家的怎麼樣?了解到這個程度了沒有?「故知九界實(施)造」,施是假施設,假的。「佛界權施」,連佛的法界都是權施,為什麼權施?大家知道,如空花,如幻化,四諦法是不是如幻化?十二因緣是不是如幻化?六度是不是如幻化?佛的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是不是幻化?也是權施。「皆圓覺性之所發現」,愈講愈肯定了。

「……應知。病眼見空華時。」,眼睛有毛病。你要是邪眼看人,怎麼看人都是歪歪的。「其華全體是空。……」,所以打一巴掌,眼睛冒金星,虛空沒有金星。「而虛空之體本無增減。……」,眼睛冒金星的時候,空中不增也不減。

「以幻修幻」,以幻修幻叫如幻三昧。「……既知幻從覺生。從真起妄。即識返迷歸悟。全性起修。」欸!這個人講得乾脆。是誰啊?(答:寂正大師。)講得很乾脆!

你們各人了解了,你悟到什麼程度,全憑個人的悟性用功,不靠文字,不著文字相。也不靠註疏,什麼參考資料,一概撥開,禪宗講,不準你看經,就是這個樣,全憑你的悟性。假使你先看註疏,糟糕了,障住你的悟性,千年萬劫不得突破。所以修學以前不準看註疏,修學後可準許你看註疏。

(卍續一五?圓覺經類解卷一末?八一五下?一七)「種種幻化即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皆是有漏之法。……」,對的!這個講得對,這世間法講起來,五陰、十二入、十八界三科如幻如化。你們不知道,有很多追求五陰、十二入、十八界的,完全著幻化相。出世間法講,四諦、十二因緣、六度如幻化,佛的究竟果位、十智、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也是幻化。「並從十方諸佛廣大虛明妙心之上生起」,對的!虛明妙心就是無心,就是圓成實,就是真如,真如隨緣成萬法,萬法無性歸真如。

「此是妄從真起」,妄從真起,對的!是迷於真,認為依他起是實有的,落入什麼?落入遍計執了。所以妄從真起,不是真外有妄,妄外有真,是妄從真起。「此中便是起信三細六粗也。……」,起信論說三細六粗,我們不管它,因為我們不參考起信論三細六粗,從三細生六粗,大家回去看起信論就知道了。

「一翳在眼。千華亂空。」眼有病了,就是打了一巴掌,眼睛花了,冒金星了,看空中有花,其實沒有花。「一妄在心。河沙生滅。」所以要是心起妄的時候,生滅法。一切法本不生滅,一切法無性,它怎麼生滅?一切法空,怎麼生滅?一切法無相,怎麼生滅?一切法無作,怎麼生滅?對不對?一切法平等,怎麼生滅?一切法不可得,怎麼生滅?一切法無所有,怎麼生滅?是不是?你再講回來,一切法橫遍豎窮,它往那兒去生滅?

「眼翳若除。空華即滅。」眼睛病了,對的!「而此廣大虛空之性本無損壞」,這個人講得很對啊!「所謂翳瘥華亡眾生即佛」,對的!眾生本是佛,我不是講過了嗎?你未成佛時本是佛,已成佛後還是佛。可見佛法真是微妙,多尊多貴啊!「故起信論雲」,這個人處處根據起信論。「一切境界唯依妄念而有差別」,對啊!因妄念而差別。「若離妄別則無一切境界之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華嚴雲。了達三界依心有。十二因緣亦復然。」三界如空花嘛!依心而有嘛!十二因緣,不只是十二因緣,我們知道四諦、十二因緣皆是如空花。「生死皆由心所造。心若滅時生死盡。」

「幻心即妄幻也。……」虛妄沒有,幻滅的,它根本沒有滅嘛!「謂眾生既起妄執四大六塵緣影之幻心」,幻滅以後即知幻,「知幻」就是依他起,知道依他起了,法是緣起,依他起如幻如化嘛!大家知道三性裡頭,依他起、圓成實、遍計執,依他起是虛妄的,圓成實是實在的。其實那個實在沒有實在不實在,圓成實是空性嘛!遍計執就落入凡夫邊了,他不知道虛妄,執著實在,執依他起實在有就落入遍計執。知道依他起法是虛妄的,就是圓成實,知道虛妄無性就是圓成實。「眾生既起妄執四大六塵緣影之幻心」,所以四大為身,六塵緣影為心,其實我們的心都是六塵緣影啊!你的心是不是能知道啊?大家的心是不是能知道?你凡所知道的不出六塵,不是知道色,就是知道聲香味觸法,離開色聲香味觸法,你沒有知道。所以就知道,你那個知道一切法的心,都是六塵緣影,不是真性。真性是什麼?真性無性,無性隨緣知萬法,所以佛證到了,無性叫無分別智,得無分別智就能分別一切法。

「如何除去。須是依倚彼知覺者。幻智之心而滅去也。……」知道依他起不是實在的,就除妄了。「更須妄幻與智幻都拂。?到諸幻盡處。方始見本來圓覺妙心。」這兩個人講的都對,這是那位大德?(答:行霆大師。)他們兩個人,我們不知道功勳到什麼地方?見地正確。這個大家知道見地方面有不正的,你要注意到,離開二諦而說是不正,那是亂說。有見地以後要起修行,看功勳。禪宗不是講見地、功勳嗎?就是這個東西。如果沒有見地,那能起功勳?我們會入大乘法,我們不敢講這裡面會入到什麼程度,因為會入大乘法,起見地的時候是在初地菩薩,不是這麼低了。有功勳是二地以上的菩薩,我們不敢說他們到什麼程度了,更不敢說我們有沒有見地,多少了解一點就是,我們距這個程度差得太遠了。小乘開見地是在初果,有功勳在二果以上。今天到此地!

大家最低限度都有一點證入,你就是證不到初果,希望至少證到五停心觀。大家說了半天話,沒白說,抓癢都抓到癢處了,這個地方癢,你最低限度抓這兒靠近了。再不會和以前一樣,明明這個膀子癢,抓大腿。你入了以後有很多好處,很多不思議。你不知不覺,不知道蒙誰加被,有這個感覺。不要說你們,我能否往生,那全憑阿彌陀佛接引。如果不能往生的話,下場戲你是唱火焰山,是唱無底洞,那不一定,你自己唱去,所以一定不可兒戲。

■第九次修學

師父:慧經問我,看憨山大師夢遊記怎麼看?我告訴你,我昨天和慧經講,看一切經,不管誰的註疏,或者佛的經,要以無所住心看,以不取相心看。那這個怎麼能辦到呢?就是以二諦去會它,你們看憨山大師的註疏要以二諦去會,它有對的有不對的,你都知道。憨山大師是很有修行的人,用二諦去會,是真是假都知道。

所謂諦理是什麼東西呢?就是緣起法深入,緣起法深入是從世諦入第一義諦。不過要知道,要老實念佛,因為這個和你了生死沒有關係,僅僅是幫助你了生死。什麼原因呢?我們被業拖住,所以大家要知道,真正的智慧可以消業,狂慧是增長業,不了生死。我們現在還沒有到解的程度,僅僅遠遠看到法的邊緣,就算到了解的程度,不了生死,大開圓解不了生死。

你想,初果須陀洹在小乘法已經開解了,還要經過七番生死呢!你們入理以後,我早就和你們說過,十幾年以前我就說過,學佛要先入名相,再出名相,出名相才入理,入理一定要出理,那才得受用。你們都當兒戲來聽,甚而言之,笑我是亂講,這真是和老子所說的,下士聞道大笑。

慢慢地你會得到一個境界,從二諦會一切法,你就會感覺,你看經、看參考資料,反而障住不能說。如果你不看其它資料,發揮自己悟性,反而說到無量無邊。我很高興,有人已經大略沾到這個邊緣,這個僅僅是你遠遠望著那個法的邊緣就是了。你們不相信,你們看資料,講不了三言五語,沒有了。它不是性上出嘛!這個法在祖師禪講起來,不準你看,全憑你自己的性,見性為上招。我們是教門下,因為什麼原因呢?我們都不是上根利智的人,我們都是下根人、漸根人,所以必須要藉經教,不妨礙看經教。不過你事先不可看經教,事先看經教反而障住你,三言五語以後沒得講了,其實你會的還不是對的。

祖師禪接近頓根人,圓頓大乘嘛!祖師禪在頓教境界,我們都是漸教,聲聞、緣覺、菩薩慢慢地修,所以一定要從三乘入。在漸根人,你可以看註疏,看其它資料,什麼原因呢?如膏助火。大家知道這個膏是油,好象那個油加在燈里火會著──如膏助火。經論就是這個作用,你如果入了諦理以後,你過去所看的經論都可放下。所以你所看的經論,所看的資料是什麼?叫所知,這個所知要是取其名相,取相的話,叫所知障。如果無所住,不取於相叫智母。我昨天聽到有人餐到這個法味,我很高興!要好好的保養聖胎。

大家不相信看一看,佛、菩薩與一切祖師皆從一個鼻孔眼喘氣。大家會不到的,不要緊,念佛法門求阿彌陀佛接引。參禪雖然是頓根人、上根利智人,他就算破了最後牢關,不得首楞嚴定,不了生死。所以念佛法門至誠懇切心念佛,蒙佛接引就可以了生死了。

「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是故。幻滅名為不動。」

師父:「依幻說覺。亦名為幻。」這是接著上面來的,大家先看上文,和上文貫通,它是一氣來的。「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大家修學過了。「猶如空花從空而有。幻花雖滅空性不壞。」大家修學過了,我可以講,空性就是無性,就是圓成實性,圓成實性不可住,無有相,不可得,怎麼可壞呢?佛說這個圓成實性,說出三個三昧來:就是空三昧、無相三昧、無願三昧。「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我們上次修學過。

先看這一句「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什麼原因?千萬不可從文字相會,你得不到。如果大家多少懂一點二諦理,你用二諦會。「說無覺者。亦復如是。」為什麼說無覺也是這個樣?「是故幻滅」,幻滅是什麼東西?用二諦理去會,不可以取著文字相。「名為不動」,現在看這段文,各人發表見地。

我和大家講,我感覺到需要和大家講的東西太多,可是限於我的能力,限於我的精神,希望大家自己自立,早早成熟。不錯!我也要發個心,慢慢地我也要和大家講菩薩戒。慢慢地,我也要專精念佛、著作了。

大家看這段經文,發揮一定要根據理,入理!出名相入理。

霖師:這段文「依幻說覺」就是說境不自有,要依心而有,心也不孤起,要依境而起,境和心是互為緣起的。這個覺也是一樣,是依幻而說覺,那覺是緣起無性,才能造一切如幻的法。它造一切如幻的法的,這個覺就是緣起,所以它也是虛妄的。因為它是無性的關係,所以不可得。覺因為無性,可以隨緣造一切法,所以不可說它無覺,如果說無覺,是虛妄遍計執。

師父:他講的,大家有意見也可以講,或者你自己會到,有你見地也可以講。

聞師:我來練習講。「依幻說覺。亦名為幻。」前面那段經文講「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如來圓覺妙心及一切種種幻相,是依圓成實性建立的。為什麼「依幻說覺」?我們從這個緣起的法裡面,體會它無性,空性不壞。這空性不壞,就隨緣成一切法。「皆生如來圓覺妙心」,這個「圓」是眾因緣所生的法,法法稱性而起,稱無自性而起的,無欠無缺,所以叫做圓。那麼這個「覺」呢?覺是不動,是畢竟空,無自性。「圓覺妙心」,有一句話叫「明心見性」,這個心和性其實是同一個法,可是它分兩個名詞講。心就是性,性就是無自性,圓覺妙心就是不動,一切種種的幻化、緣起的法,都是生於如來圓覺妙心,皆是畢竟空中無自性所建立的。

所以依幻我們才能體會到,它本然無自性的道理,依幻來說覺、不動的道理。「亦名為幻」,為什麼「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因為我們把覺認為是生滅法,是取相,這不對,沒有會到它緣生無性的道理。你如果認為有覺,「猶未離幻」,還是遍計所執。可是如果你說無覺,也是沒有會到它的法性,所以「亦復如是」。

下面講「是故。幻滅名為不動。」事實上你要體會到一切法的無自性,才能會到覺的涵義。因為畢竟空中建立一切法,一切法皆歸畢竟空,這要從緣起法會歸於無自性,就能體會到「幻滅名為不動」。

師父:我問大家,一切名相,楞伽所說一切名相,是不是皆如幻化?如果你從名相上說「我知道了」,這是不是「依幻說覺」?講吧!

聞師:師父說,認為有覺和無覺,事實上都是取心緣相、言語相、文字相,這樣才會落入遍計所執。

師父:講吧!

修師:「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是故。幻滅名為不動。」因為一切法本來無生,無性所以無生。一切言說都是佛的方便,所以依幻說覺,這都是佛開方便,所以也是幻化的。因為一切方便都是因緣起,都是幻化,它是無性的,所以「依幻說覺。亦名為幻。」就是說佛開方便法不是實在的,因為一切法本來就是無性啊!不是實在的,無生,不可言說,因為第一義諦不可言說,假藉言說的都是如幻如化的,所以「依幻說覺。亦名為幻。」

「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若說有覺也是沒有離開因緣生,這個覺我們當佛來講,說有佛還是因緣起,因為佛是不可得的,所以說有佛還是不離因緣生、幻化的。「說無覺者。亦復如是。」假如說沒有佛,也是一樣的,因為這樣講起來等於是對立法,有覺無覺都是落入遍計執,就變成執有執空,這都不是實在法,不是第一義諦。

「是故。幻滅名為不動。」因為一切法假如幻滅的話,不動就是無生,一切法本來無生,離開虛妄法就是無生,不能說有幻、有覺,因為一切演說都是虛妄、假施設。

師父:你們慢慢地,講究竟不究竟都沾到邊了。慧修把覺說成佛,有覺無覺說成佛,這是他的見地。大家想一想,一切法可不可以說有?一切法可不可以說無?說有的時候,是不是如幻的?說無,是不是如幻?進一步再想一想,什麼是有?什麼是無呢?

空師:「依幻說覺。亦名為幻。」假如在迷中說覺,那覺還是迷。「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說有覺、無覺都是遍計執,有覺是定性有,無覺是斷滅空。真正的佛道是畢竟空,畢竟空離邊不住中,才叫畢竟空,所以有覺、無覺都還在幻化之中。「是故幻滅名為不動」,這裡的幻滅就是前面所說的「諸幻盡滅。覺心不動。」也就是說一切緣生的法如幻,法緣生的話,法性沒有生;緣滅的話,法性沒有滅。所以幻起幻滅,法性本身無起無動,名為不動。這裡的不動就是「妄本空真本具」。

師父:不錯!聖空也有他的見地。我提醒大家,這個有是不是色啊?是不是受想行識啊?有沒有色啊?沒有色,沒有受想行識是不是空啊?有沒有空啊?因為什麼沒有色?心經講過;因為什麼沒有空,心經也講過。這麼說起來,是諸法怎麼樣?它動不動啊?大家再發表意見。

你們就害在過去無量劫來被一切相拘束了,不能通達。誰有意見可以講!大家都認為他們都講過了,不是的,見地這個東西千差萬別,深淺千差萬別。

什麼是無?你可會到很多法嘛!三性也可以會到,三性實在說是二諦。悟性不可助長,它自然發揮,不可助長它,助長它反而障它。你只要不障它,它自然現,所以禪宗祖師不準你看經。誰有意見可以講!

聞師:「依幻說覺」,幻我們知道是因緣所生法,依幻說覺,就是依幻說這個圓成實,或者講性空,這樣也是幻,為什麼?因為我們眾生不能體會法性的緣故。法本身就是無所得,而我們卻在這裡面生了種種的取著,這有法依我們眾生來講是五陰、十二入、十八界,這是染法。依幻說覺,這個覺心也就是圓成實性,圓成實性就是無性,或者用一個名詞代替,就是法身,法身無性可以常隨緣。因為眾生不覺,隨著染緣開出六道,六道就是國土世間、五陰世間、眾生世間。隨著淨緣,會到法性,慢慢地可以生出四種聖人境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這種種法都是緣起法,都是圓成實性的法。我們知道,依幻說覺,你有這種種體會的話,你不會有任何的執著。

法法本來是十法界,都是從畢竟空所建立的,如果有差別就是染和淨,迷和覺的差別。覺和迷是對立而有,因迷而說覺,覺對迷而立的,因為我們落在有所得法裡面,所以才會有如師兄所講的種種言教,說覺說不覺,事實上都是要離開我們眾生的凡情執著,契入真性的緣故。所以他說,若說有覺無覺的話,事實上你都沒有離開幻化。因為真正的幻滅,究竟的虛妄法就是事,緣起法就是事,在六度有所謂「事究竟」,事本身就是究竟的,可是因為我們眾生凡夫遍計所執心、迷心還沒有究竟遣盡,佛開種種方便,讓我們離遍計所執性。在金剛經里講到,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法本身是不可得,佛說法是應眾生病來與藥,我們不能落入有所得里。真正的幻滅是會入法性,究竟圓滿叫不動,叫圓成實性。

安師:我就用師父說的來講,依色說空也名為幻,因為若說有空,猶未離幻,因為空即是有。所以說,「說無覺者。亦復如是。」是故幻滅離開空有兩邊見,是名不動,那就是中道義,不執著兩邊見。

師父:也不錯,也觸到他一點靈機。這個幻,大家想一想,幻是不是遍計執?「依幻說覺」,要是說覺的話,有兩種覺:有覺、無覺。這兩種覺都不對吧?

策師:師父!我說看看,我用三乘來講。「依幻說覺」,菩薩還認為有眾生可度,所以說還沒有會到畢竟空。唯有佛才究竟,所以還是在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二乘偏空,要求涅槃,這還是在幻化中。「說無覺者」,就是凡夫住著一切法實在有,還是在生死中。「是故。幻滅名為不動。」一切法本是因緣,因緣的法它是不生不滅的,幻滅名為不動就是說本來一切法都不生不滅不垢不淨,就是不動。

師父:你這是按三乘法說,不是此經的意義。你說,說有覺是凡夫眾生,是吧?那我問你,凡夫有沒有?

策師:說有覺是二乘。

師父:有二乘沒有?

策師:沒有。

師父:無覺是佛,有佛沒有?所以你這是說三乘義,不合乎經義,非今經所說。

觀師:為什麼「依幻說覺。亦名為幻」呢?我們常聽說,迷時分明有六道,覺後空空無大千。因為這個緣故,所以依這個迷,依這個幻來說我們的覺,其實也是幻的。為什麼呢?因為「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在幻裡面說覺,就說他有覺,也沒有離幻;假如說無覺,也是沒有離幻。應該怎樣才對呢?「是故。幻滅名為不動。」所以會到一切法無性,遣有遣無,一切法無所得,假如是以無所得心來修學的話,這幻滅就名為不動。

師父:我提醒大家,大家要突破啊!我一上來就和大家講,無住、不取於相、不可得,此法有很多差異名,無生、無所有、畢竟空。我們看一看,假如用無住的話,「依幻說覺」是不是住了?說有覺是不是住了?說無覺是不是住了?假使說一切不住,是不是那個不動?你再想一想,我說過不取於相,你從無相去會,不取相去會。不取相,金剛經不是說得很清楚嗎?如如不動嘛!從無生上會,從無所有會,不可得會,畢竟空會,無分別會,那你不就入了嗎?這段文就把它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悅師:剛才我聽惠安師說離有離無,契入中道。以下我要講的這段話不是我自己要講的,而是昨天師父在懷安堂對法慧開示:「你看,離有邊離無邊住於中道,那還是住。你不住於有,不住於無,不住中道那個不住也不住啊!這才是真正中道。」我們知道一切法本來是畢竟空寂,畢竟空寂以義理來配是一諦,講二諦、三諦、四諦是方便,讓你會這個法。本來一切法是畢竟空、無所有,一切法歸於畢竟空寂。所以離有離無,住於中道,那還是不夠究竟。住於中道也不可住,這才能萬法繁興。

師父:你講吧!

經師:剛才聽師父開示,要入於金剛經,要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不取於有,也不取於無,圓覺經是講離有覺、離無覺。怎麼來離呢?用一句話來講,因為離有的話,說有一切有,說無一切無,說亦有亦無,一切亦有亦無,說非有非無,一切非有非無。因為這個法本來就是如如不動的,來而無來,去而無去,不來也不去。隨緣而來,隨緣而去,那才是如來不動的本義。

師父:慢慢都接近了。我告訴大家,有三乘和一乘,惠安所講的是三乘,慧策講的也是三乘,慧悅所講的是一乘。什麼是三乘?什麼是一乘呢?三乘人講緣來則聚,也說緣來則有,緣去或者緣散則無,這是三乘法說。大家平時都這麼說吧!因緣來了則有,因緣散了則無,這是三乘法。一乘法說什麼?緣來非有,緣去非無。這是不同之處。所以慧悅掌握到無住,契入中道。契入中道的時候無有中道可契入。誰還有意見發揮?

庶師:師父!我從無住來講。佛是覺者,這個覺是真如本性之覺,如果以幻化幻想之覺來說覺,還是幻化。「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這是以有所住心所覺的覺,如果住於有覺,是把虛妄法認為真實的;如果住於無覺,落入斷滅空,這樣就是生死流轉,所以有覺無覺都是生死法。「是故幻滅」,這裡的幻滅,依我的體會是寂而照,照而寂的空性。所以如果你能體會到不生不滅的真覺,那才是真正的本性,所以他講不動。

師父:慧甫講!

甫師:其實大家講的都很好,我是把它會成兩點,因為圓覺經是要破我們的執著心。這裡講到覺,就是講本來是覺,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師父常講,未成佛時本是佛,已成佛後還是佛,又講到無佛無眾生,無有佛涅槃,無有涅槃佛,就是講這個道理。這裡的重點主要在覺,覺是真覺,沒有分別覺與不覺,不分別眾生與佛。因為事實上一切眾生本來就是覺,為了讓眾生會入才說覺與不覺。也就是說,覺是講到緣起性空,性空緣起,沒有緣起,也沒有性空,一切法本來寂滅,就是慧悅師剛才講的畢竟空。如果會入畢竟空,你說覺也對,說不覺也對。如果沒有會入畢竟空,說覺也錯,說不覺也錯。

師父:慧甫講過以後,我再提醒大家。好比這虛空,你說有十方虛空沒有?你說虛空有十方虛空沒有?不可說有吧!你說這個虛空沒有十方虛空,是不是無呢?你慢慢體會就入這個法了。你說有十方虛空、無十方虛空,這個幻都滅了以後,虛空動不動啊?大家要是修到這個地步,不得了。

你看,劫末時大火燒,虛空燒不燒得到?它不動。大水淹,虛空被淹到了沒有?這個東西很妙!大風吹,吹壞三禪天,虛空吹壞了沒有?如果你證到這個地步,一切煩惱不動,八風吹不動,哎呀!那不得了。你說,虛空有十方虛空不對,沒有十方虛空也不對,什麼原因呢?如果說有,是住著。沒有十方虛空,就虛空整個沒有了,那破了緣起法就破了性空法。沒有十方虛空那有虛空呢?大家仔細會一會!

彰師:我現在想到無住,無住就是借著言語相來說,我們所有言語相都有住,只有一句阿彌陀佛無住。那怎麼說呢?如果我們吃飽時說:「你吃飽了?」這可以用。如果別人從浴室出來,我們說:「你吃飽了?」這樣就不能用。你如果用一句阿彌陀佛,無住就是暢通,就是無礙。再藉用言語來說,阿彌陀佛就是無住。

師父:大家說,阿彌陀佛有住沒有?

彰師:我說無住。

師父:要是無住,你怎麼能念阿彌陀佛?

彰師:阿彌陀佛就是一真法界,就是無自性,無自性能隨緣,所以能念。

師父:你既然說,你念阿彌陀佛,你住於有阿彌陀佛,我不念阿彌陀佛,我住於無阿彌陀佛,那還是不離無啊!

彰師:阿彌陀佛念而無礙,無礙而不礙念。

師父:你解釋你的,我們不抬槓。可是阿彌陀佛有住沒住?我問大家。無住!可是無住有一個大方便,要是會入反聞聞自性,自然無住。我和大家講過很多了,聽得清楚,聽清阿彌陀佛四字,如果住於「阿」,聽不清「彌」了,如果還能聽清那個「彌」,沒住「阿」。住於「彌」,聽不清那個「陀」了,聽清那個「陀」,沒住於「彌」,反聞聞自性才會入無住。

剛才誰講的,說空一切空,說假一切假,好象慧經吧!就是這個意思,那才無住呢!大家時常聽說有是空之有,如果有不是空之有,有是定性有,違反佛性。空是有之空,如果空不是有之空,是斷滅空,違背佛性。這個話說起來,離四句絕百非。反過來說,即四句。即四句是怎麼的?說空一切空,說假一切假。你想一想,說一就是一切,說一切就是一,說無相就是一切相,說一切相就是無相。現在看註疏,時間不早了。大家查出註疏,寫在黑板上。

說空一切空,說假一切假,說中一切中,什麼意思?就是實相無相,無相一切相,就是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就是這個道理了,這是正義。離四句,遣凡情;即四句,顯正義。

「向上一著,無有商量處。」所以你講什麼話,不抬槓,沒有商量處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沒有把鼻」、「痲三斤」,都是它。其實到這個地步,無話可說。爹娘沒生以前的本來面目。所以從古以來千千萬萬人看,不知道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是怎麼樣?大家會到了沒有?有會到的舉手我看。所以不入二諦,你怎麼知道呢?百尺竿,你還有所依是吧?更進一步怎麼樣了?(大眾默然!)都是依賴名相。悟性,障住它就糟糕了,怎麼不障它呢?淨土宗老祖師不是講過了嗎?放下!放下!放下!

古德講話,你不會其意,因為你不入理嘛!放下以後還有住沒有啊?放下以後還有取相沒有?放下以後還有生沒有?放下以後還有性沒有?放下以後還有所得沒有?本來這個道理,大家都不了解,認為放下放下,我家裡的事都不管了,其實不是那個意思。

經上贊佛,如來權智不思議,遍滿十方無所依。你會透的話,那太妙了。遍滿十方無所依,這是如來的權智。大家一定會不到這個意思,無所依,可是遍滿十方,誰會到了?所以你們死於文下,被名相障住了,不入這個法。遍滿十方是不是色受想行識?無所依是不是空啊?這不是明明告訴你,色即空,空即色嗎?其實都是講這個道理,是不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那個境界?就是它嘛!「向上一著無有商量處」,還是它啊!這叫做大德本來面目。

六祖大善根,大菩薩再來,聽五祖誦金剛經他就知道了,原來自性本自清淨,原來自性本自平等,自性本自具足,是不是這個道理呢?你們被遍計執障了無量劫,不會它,沒有辦法。所以我們無量劫來被業障、煩惱障障住,趕緊念佛求佛接引,要不然怎麼了生死呢?(答:沒有了生死。)

師父:沒有了生死?你還是依幻說覺啊!(卍續一六?圓覺經要解卷上?二二一上?一○)「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者。對幻說覺。猶屬順迷相待之義。」這話講的,大家仔細看,你仔細留神就知道,這個人見地有高有低,那個人見地一定也有高也有低,兩個人比較起來還有高有低。你們現在看人家的註疏,看一切經論都是一樣的,只要有人說的就對,那迷糊到家。這話講的是對的,「對幻說覺。猶屬順迷相待之義。」這話對的,不過他的見地有深有淺,大家自己就會出來了。印證!以人家的見地印證你的見地,我們末法時期很可憐,沒有善知識。以前是找善知識印證,我們沒有啊,只得以古德的註疏,或佛經印證。

「既涉言思」,對!言思是言語相、文字相、心緣相。「覺成不覺」,還是迷惑。這個覺以後,離諸相了,離一切即一切法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經上不是說得很清楚嗎?所以還是不覺。「學者應知。創心入道。對境立觀之日須分幻覺。用觀照境之時真妄泯合。」觀照,真起觀照,大家都不知道,都認為觀照是起觀起照,其實錯了。有很多人教人修佛道的,要觀照觀照!不是那麼觀照。什麼是觀照呢?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叫觀照,那才是離心緣相、言語相、文字相呢!「用觀照境之時真妄泯合」,真妄泯合就是沒有真也沒有妄,無分別嘛!畢竟空中沒有那些分別,畢竟空叫什麼?叫勝義諦,也叫第一義諦。

「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者。未離見思也。」要是說有覺,沒離言語相、文字相、心緣相,叫未離見思。這言語相、文字相、心緣相構成一種惑,構成什麼惑呢?見思惑。言語相、文字相構成見惑,心緣相構成思惑。「說無覺者亦復如是者。未離塵沙也。」說無覺,沒離塵沙惑。說無覺,其實大家想一想,無覺要是按頓教法門講,圓教法門講,無覺是不是還是言語相、文字相、心緣相?不必落塵沙,還是見思之內嘛!

「是故幻滅者。二邊心滅。即斷無明。中道得立。三觀皆中。名為不動也。」這有點天台思想。這個話我教你們入理以後,可見出他的高低了。

「是故幻滅者。二邊心滅。即斷無明。」對不對啊?對!「中道得立」,對不對?對!「三觀皆中。名為不動也。」他的見地在此。

不相信我們看一看,無明有沒有?要是有,叫真實,不叫無明了,是不是?無明既然沒有,可斷不可斷?斷妄取真皆是妄,對不對?中道有沒有?中道是離邊不住中,叫中道,是不是?天台智者大師講,離邊不住中叫中道。「三觀皆中」,三觀就是空假中皆中,對不對?皆中是空也中,假也中,是不是?既然是空也中,假也中,是假也空,中也空,對不對?既然這麼說的話,空也假,中也假,這樣才構成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嘛!那怎麼可以說一切皆中呢?所以就看出脈絡來了。一切皆中,所以離中,離中可以破無明。

(卍續一六?圓覺經直解卷上?九四下?八)「以幻修幻。以釋成不入斷滅之意也。」以幻修幻叫如幻三昧,不落斷滅。一切法門皆是如幻三昧,如果離開幻的話,沒有一切法門,所以我們念佛法門就是如幻三昧啊!

「謂以覺覺幻。覺亦是幻。」這是什麼原因呢?向上一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怎麼樣了?沒有東西嘛!所以說,覺也是幻嘛!你有個覺,那不是幻嗎?「故云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幻滅而覺存者。此亦是幻。」這不離有法,不離執著,對不對?「故云若說有覺猶未離幻」,這很清楚了。「若更起一見。說幻滅而覺亦無者。亦復是幻。」你不可能說滅虛空啊!「何也。以未達究竟實際故也。」究竟實際是什麼?真如叫實際,也叫本際,也叫真際。這個法不可說有,也不可說無,它是真如隨緣成萬法,萬法無性是真如,是這個道理啊!

「直須有無俱遣。照體獨立。」能觀照之體獨立,「故云幻滅名為不動」。照體就是覺照、覺體,覺體就是那個無分別、不可得、無所住、不取相。「以種種幻化皆生圓覺妙心故」,為什麼種種幻化皆生圓覺妙心呢?誰知道?十方虛空皆生於虛空,是不是?十法界皆生於一真法界,這個道理懂了吧?「諸幻滅盡。覺心不動也。」他的見地高,不相信大家看就看出來了,最低限度我們找不出毛病來,找不出漏洞來。今天修學到此地!

如果一切法無的話,今天加菜不要吃了,哈!它無,根據緣起就是有嘛!

■第十次修學

師父:修學圓覺經啊!修學的時候,心中不要亂想資料,只要你那個覺性、悟性無有障礙,它自然照耀一切。你假使用到的話,那個資料會自動上來。你只叫你那個悟性照耀一切,可以觸類旁通,就是禪宗所說的悟。老祖師有的人是過來人,他已經覺悟到了,他說一句話,只是後來人不見性,不覺悟,自己不知道。大家時常看老祖師的語錄,有一句話叫「靈光獨耀」,那叫靈光獨耀,他是過來人,他知道。大家迷迷糊糊的不知道那個境界,埋沒自己的悟性。

「靈光獨耀」有幾個人聽說過的?靈光獨耀就是一點障礙都沒有,他會觸類旁通。所以這是過來人所說的話,至於沒有經過的人,根本就是作大夢不知道。所謂「靈光獨耀」就是使你的悟性沒有一點障礙。現在看經文:

「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離幻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諸幻雖盡。不入斷滅。」

師父:今天看這段文。已經和大家講得很清楚了,不見性的人不知道,什麼是見性?親證二諦。禪宗說無諦,其實無諦就是二諦、一諦、三諦。所以我再三告訴大家,要用二諦理去會,就是叫你用你的悟性用功。要不然的話,你看這段文是愈看愈胡塗。

因為佛是過來人,才說這段話,所以我們就說嘛!過來人是現量界的話,佛所說的這個話是現量界的話,我們以非量界根本會不到的。看這段文可能很複雜,用諦理,用悟性去會。「遠離一切幻化」是什麼?「得無所離」是什麼?用你的悟性,不求文字相。你如果著文字相,你隨著他的筆桿轉啊!看經、看文不隨著他的筆桿轉,聽經、聽法不隨著他的舌頭轉。誰講這段文?

彰師:「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這段文「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就是勸眾生不要在緣起法中落遍計執,遍計執就是幻化虛妄的境界。「由堅執持遠離心故」,這段就是講法無所著,這樣就是「心如幻者」。

「亦復遠離。遠離為幻。」因為法無生,無生就不會再有遠離,遠離也是幻化。「亦復遠離離遠離幻亦復遠離」,就是說法如果不動,就是在緣起法無自性,在圓成實法當中,得無所著。這樣的話,「即除諸幻。」

師父:誰還要講?

經師:其實遠離本身就是依他起法,依他起法是虛妄不實的,所以沒有所謂的遠離,也沒有所謂的不遠離。依他無性者,會歸圓成實,所以下文說「得無所離。即除諸幻。」

師父:「諸幻滅盡」,誰還講這段話?

修師:「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這段就講到九道眾生,包括菩薩,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幻化虛妄境界,可以說是凡夫的六道生死,二乘修四諦也是幻化境界,菩薩六度萬行也是幻化虛妄境界,都要遠離。因為在佛的果德上講,四諦乃至菩薩修六度萬行都是幻化不實的。「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因為二乘知道六道輪迴不是實在的,他就堅執不造作,知道苦就不造集,堅執持遠離心,所以二乘心是如幻的。二乘不敢入生死,就是執著偏空、證涅槃,這是如幻的,要遠離的。菩薩知道二乘偏空,所以出涅槃,入生死度眾生,這心也是幻化的,所以他說「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因為你遠離二乘心,這個心還是如幻的,還是要遠離。

「遠離為幻。亦復遠離」,到菩薩境界,不住著空,不住著有,連中也不住。所以說「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離幻亦復遠離。」到佛的地步,他也不住空,也不住有,也不住中,亦不住幻。到佛果德,他就「即除諸幻」。

「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諸幻雖盡。不入斷滅。」這個我們舉個淺顯的例子,好比你念佛,剛開始念的時候,有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到很高的境界,因為我們現在是凡夫,沒有證到那個境界,只是談談而已。就是念到無能念的心,也無所念的佛,到一心不亂的時候,就「火出木盡灰飛煙滅」。因為到佛的境界,他就離能所。我們凡夫,還有菩薩都不能離能、所,因為他還有無明沒有盡,留愛潤生,所以還有能所。到佛的境界,才能真正的離能所。眾生幻心還是要依因緣法來修,所以「諸幻雖盡。不入斷滅。」其實二乘的次第、菩薩的六度萬行在佛的境界都是虛妄不實的,等到他親證佛果,證入一真法界,就不入斷滅。

師父:大家既然把文念到這個地方,我們就修學到這個地方。諸法緣起,你想一想,是不是如幻?不著於如幻法又怎麼樣?如果不著於如幻法,還有分別嗎?誰還要講這段文?

策師:這段文,佛教一切發菩提心的眾生都要遠離一切執著,因為一切境界都是緣起,依他起法不可得,緣起法如幻,所以佛教眾生要遠離一切虛妄的境界。因為怕眾生落入遍計執,所以叫眾生要遠離。

「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不能偏於性空,性空這種心也要遠離,「遠離為幻」,我們可以說是緣起,緣起也是要遠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就是不能有一點點執著,一點點執著就是有所得,有所得會落入生死。「得無所離。即除諸幻。」你知道緣起無性,性空也無性,當下就是除幻,就是得無所離。

師父:大家看一看,這段文的意思,這個道理有沒有發菩提心?我告訴大家,這個法裡頭沒有發菩提心,沒有成佛。因為什麼原因呢?緣起大家都知道如幻了,如幻是什麼東西?分別是不是能所?大家逐漸都講到這個地方了,分別就是能所嘛!慧修講過,沒有能所。發菩提心是不是能所心?成佛是不是能所心?在這個法當中沒有這個東西。

悅師:這段文就是在答前面問的「一切眾生。作何方便。漸次修習。」開始的這段文是講如何來漸次修習。可是佛主要的目的是要告訴我們,以下最後那個結論「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這才是他的本意。其實知幻就是離了,離幻當下就是覺,講不下去了,我的思路一下子斷掉了。

師父:誰還要講?你心一定要清淨。如果稍一點起心動念,就不入了。你起心動念,完全是你自己障它,像慧悅說的一下子斷掉了,你自己障它,他一定起心動念嘛!誰還要講?雁過長空,影落寒潭。

聞師:大家都講了,我也來練習講這段文。「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也就是我們這些還沒有究竟圓滿,會歸清淨圓覺境界的眾生,都是有所得心。當然他有所得心有輕有重,都不外一個取相心。也就是在一真法界當中,清淨圓覺,圓覺是講到無性法,在這圓滿的法里起種種的遍計所執。

這裡講有幾種情形:第一種情形講「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境界是不可得的,境界不可得就是無相法,一切法都是無相的,這樣無相法,心是不可得的。以無住心去契合,這樣就遠離一切虛妄境界,就是能體會諸法無相的道理,那你心就無所住。

「由堅執持遠離心故」,這個心也是如幻的,因為在緣起法裡,一法如幻,一切法都是如幻的。從這樣講的話,心如幻,境界如幻,遠離也是如幻。也就是我們眾生把一切的有所得心,統統遣盡以後,這個妙湛總持圓覺性自然顯現出來。也就是眾生當下會到有所得心是如幻的,這叫遠離一切諸幻境界。

「譬如鑽火」,這是譬喻,這譬喻很好體會。「兩木相因」,眾生有所得心故,所以才起種種對治方法,這種是互相緣成的,你只要「兩木相因火出木盡」,以這個藥治這個病。「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諸幻雖盡。不入斷滅。」這個法不是可以把它除滅的,因為法不可得,我們眾生只要把有所得心蕩盡就可以了,不入斷滅。

師父:既然你們講出來,以無所得、無住,我講一講。這法你會入有很多方便,無住、不取於相、無所得、無所有、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無性隨緣、隨緣無性,都可入。

你們講了無所得、無住,法究竟有所得沒有?有所得不就入了遍計執了嗎?有所住,不是落入遍計執了嗎?取相,不就落遍計執了嗎?隨緣而不能不變,不變不能隨緣,那不就入了遍計執了嗎?如果有言語道、心行處,那都是遍計執,這些都離。不過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那是頓教用。無性隨緣,隨緣無性是圓教用。實在講起來,還是不離二諦。實在講起來,四諦就是二諦,二諦就是三諦,三諦就是一諦,一諦就是無諦。

大家儘量清淨自心,心中無物,物中無心,你自然入了。我相信現在大家的心裡頭,有人一盆漿糊,愈搞愈胡塗。還有人心裡多少明白一點點,可是不知道講什麼。還有人,明白一點點以後,心稍微一動的話,又忘了。就是你們沒得清淨心,所以佛因為這個原因才叫大家自淨其意。

不相信大家看一看。「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幻化虛妄境界是不是有所得?虛妄境界是不是言語道不斷,心行處不滅?堅執持心,心如幻,堅執持心,是不是言語道不斷,心行處不滅?是不是有所得?是不是取相?遠離,有遠離是不是有所得?是不是心有所住?是不是取相?是不是言語道不斷,心行處不滅?「離遠離幻」是不是有所得?心有所住?心取於相?言語道不斷?心行處不滅?是不是這個道理?如果這些都沒有了怎麼辦?頓教法門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那是什麼境界?

彰師: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就是說而無說,說而無礙說。不然的話眾生都沒有辦法得度。

師父:你的境界只到這地步。法爾如是,向上一著,無商量處。

彰師:請師父開示。

師父:我開示,障礙你們,你們自己發揮。

策師:我用念佛來講,我們為什麼要念佛?就是要遠離一切幻化,遠離一切妄想。

「由堅執持遠離心故」,遠離妄想的心,堅持一句佛號,這種心也是如幻的,也是要遠離。「遠離為幻」,就是有一個妄想要遠離的心,也是要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只要把佛號念得清清楚楚,就是離幻。

師父:大家想一想,以念佛法門講,一心不亂。如果不亂,六根不動,是不是一心?一心動不動?如果一亂的話,就是六道是不是?不亂呢?一心。一心,還有心沒有心?那叫佛。清淨自心,叫它自然而然,它就入了。

你現在要是擾亂它,妄起念頭,妄找資料,去動它,它不會入的。清淨心自然入,修禪的叫悟。其實沒有悟,因為什麼?沒有能悟,沒有所悟嘛!它不過一剎那靈光獨耀就是了。誰還講?儘量發揮!

觀師:試講一下。剛才聽到無所得,正好想到自己的毛病,因為修行上這個無所得最讓我覺得很受用。其實剛才師父已經講出來了,「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一切法都是緣起,都是如幻的,我們應該要遠離。

「由堅執持遠離心故」,我們會起執持堅固遠離的心,只是這種心又是如幻的。所以這種遠離的心,我們也應該遠離才對,不過這樣還不夠究竟。下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其實這種遠離它是如幻的,所以我們還是要再遠離。這樣還不究竟,「離遠離幻亦復遠離」,離遠離幻這個還是要遠離,所以最後結論「得無所離。即除諸幻。」講這麼多的遠離都是要破我們的見,沒有破法。我們的我見堅固,所以教我們修行的那些方法,假使我們再進步一點,再進步一點,祖師或者師父都會教我們更進一步。譬如說,如果我們沒有發心持戒,師父會教我們堅持淨戒。像我們不發心念佛,師父說你要念佛,當我們念佛的時候,師父會說你在念佛的時候,你什麼地方應該還要怎麼樣的遠離。

「得無所離。即除諸幻。」我們以念佛來看,我們念佛念到念得清楚,聽得清楚,這樣才是得無所離。我們不必起一個什麼心念,來除我們的妄想,所以才會講放下!放下!放下!到一切無所得的時候,那就是除諸幻。

下面是譬喻。「兩木相因」,用木來鑽就會出火,可是火再出,木會燒盡,所以最後灰飛煙滅,最後火煙也滅,其實火性不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所以我們要以如幻法來修如幻,都是這個樣的。「諸幻雖盡。不入斷滅。」前面提的遠離,不是要我們落入斷滅,意思是緣起要遠離,其實我們知道緣起是性空的緣起。性空也要遠離,因為性空也是緣起的性空。所以假如我們發心做什麼事情,其實那都是無性,隨緣就好了。我們要藉佛教我們的方便──念佛,因為念佛最究竟,因為佛是清淨的,所以我們做什麼事都要用念佛來做,就可以圓滿,這樣就可以無所得。

師父:大家想一想,你們既然很多人提出無所得,一切幻化境界是不是有所得?是不是有所得?既然有所得,是不是應當遠離?堅執持遠離這個心是不是有所得?有所得是不是應該遠離?遠離是不是有所得?是不是也應該遠離?離遠離是不是也是有所得?是不是應該遠離?「得無所離處」,到了無所得、無分別,「即除諸幻」了,對不對?你不相信的話,我們再改變一個方式把有所得換成取相,一切幻化境界是不是取相?應不應該遠離?堅執持心是不是取相?應不應該遠離?遠離是不是取相?應不應該遠離?離遠離是不是取相?應不應該遠離?把一切離都離盡的話,不取於相,怎麼樣?覺性不動啊!我提醒大家,你用很多方面都可以入,凡是二諦理,一諦、無諦、三諦都可入。唯獨你取著文字相,不入了。它怎麼了?它就是離那個文字相嘛!

我再舉個實際例子給大家看。虛空是不是無所得?虛空無所得吧!虛空之中有萬物,萬物是不是有所得?萬物也如虛空,無所得。誰知道什麼萬物也無所得如虛空?誰知道這個道理的?緣起幻化嘛!萬物皆緣起幻化,不是和虛空一樣嗎?既然萬物緣起幻化,有沒有啊?如果分別萬物,離萬物以外另取空,是不是幻化?還是有所得,皆要遠離。虛空本性怎麼樣?它不動啊!誰還要發揮?

甫師:這段文告訴我們,「得無所離。即除諸幻。」其實本來就無所離,一切法如幻,我們執著一切如幻法為實有,所以前面才講到一些遠離。這句話和後面那句話「知幻即離,離幻即覺。」很相應。如果我們修行的人能體會一切法如幻,就是大家所發揮的不可得,深深契入的話,就是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這樣當然遠離諸幻。前面講到,無明心的話,就會執著一切法實有,執著有空花,其實空花沒有,是一切眾生虛妄心所起,執著一切法實有。這裡要告訴我們,其實一切法無所離,一切法本來清淨,能這樣的話,當下離諸幻……

師父:你們迷在「知幻即離。離幻即覺。」我問一問你們,知道依他起虛妄的,是不是就是圓成實?知道依他起虛妄,就是圓成實,不知道虛妄的,遍計執。我再誘導你們,我們現在把思路開廣一點,不要只執著在無所得。

一切法是不是畢竟空?畢竟空有分別沒有?凡是一切分別皆是如幻,對不對?好!你現在看了,幻化虛妄境界是不是有分別?有分別如幻應該遠離,對不對?堅執持心是不是有分別,有分別如幻,應該遠離,對不對?既然遠離是不是有分別?有分別是不是如幻?如幻是不是應該遠離?離遠離是不是還有分別?既然有分別如幻,應該遠離,這不是修如幻三昧嗎?亦復遠離。「得無所離」,無所離不是無分別嗎?無分別不是圓成實嗎?

拿譬喻講起來,「兩木相因」是不是有分別?「火出木盡灰飛煙滅」,如畢竟空嘛!那火是形容智慧之火。所以說,在此地教你智慧,不用識心,就是依智不依識。

覺師:「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一切法本是緣起性空,因為緣起是虛妄,所以是性空。這樣的話,才能遠離虛妄境界。「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知道緣起即性空,可是也不可執性空,因為性空並不是定有個性空,因為它是緣起的性空。所以「亦復遠離」。

「遠離為幻。亦復遠離。」也不可執著有遠離的心,遠離性空的心,這也要遠離。「離遠離幻亦復遠離」,因為性空即是緣起,所以性空不可得,緣起即性空,緣起也不可得。所以性空要遠離,離性空也要遠離,緣起也要遠離。「得無所離」,因為性空不可得,緣起也不可得,不可得也不可得,這樣才能「即除諸幻」。

師父:誰還講?

聞師:從前面一段看起,因為前面有一段文講眾生如果不修行,常在如幻的境界,到底要如何讓我們的妄想心解脫。以前有看過一本書(書名我忘記了),它說眾生要忘記境界容易,要使我們妄想心去除是很困難的。眾生常計幻化的境界是因為取相,取相才生妄想,以妄想才想說我現在這麼多煩惱,到底應該怎麼來解脫?事實上這是我們眾生的毛病。

下面講「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這裡講「遠離」應該體會到一切法是緣起的,緣起是依他而有,它是圓成實性,不落遍計執性。知道一切法無相就不取相,不取相的緣故心清淨,心清淨則無所住,心清淨則對一切法不會有執著。無住義就是所謂解脫義,解脫義假如用一句話講就是無所著,無所著再加上等正覺,就是佛的境界。清淨就是圓滿的覺,這種清淨圓滿的覺不是有所得心可以契入,也不是我們眾生取相心可以契入,也不是說我想要修行可以契入的,我們眾生要以法修行。所以最前面講「如來本起因地法行」,你要是體會這個法的話,就可以契入佛的因地法行,佛因地的法行必須無所得行,因為一切法本不可得。

云何解脫?假如這樣講的話,解脫的意思是對迷來談的,迷的時候才有解脫。你會到法的話,無解脫無不解脫,因為法本如是。所以後面講「得無所離。即除諸幻。」將你的一切妄想心銷歸圓成實性的時候,妄想無自性,因為妄想就是虛妄,虛妄不是我們眾生可以剷除的。

師父:你們的見地有很多差別。譬如談到解脫,如果不知道依他起是虛妄的,執著為實有,是不是遍計執啊?遍計執是不是束縛啊?如果知道依他起沒有自性,是不是就是圓成實啊?那個假名解脫。其實知道依他起是圓成實,知道圓成實是依他起,叫見性啊!那麼這裡頭執著依他起為實在有,落入遍計執叫束縛。依他起到底有沒有實在的有?沒有實在的有,你落入遍計執的時候,有束縛了沒有?無自性不會束縛你。既然沒有束縛,有解脫沒有?有縛才有解,沒有縛那有解?本來寂滅,那有更寂滅?本來涅槃,那有更涅槃呢?所以說,根據這個道理,六祖說不論解脫,只論見性,你見性不見性?要是有解脫的一念,還是如幻如化。見性以後,覺心不動。

這很重要的!現在學佛參禪的人也很多,是否到這個境界,我們不知道。

拿大家最實用的講,你的五蘊身心是不是如幻如化?是不是有分別?應該遠離吧?因五蘊身心生的煩惱是不是如幻如化,依他起的?應該遠離吧?因為煩惱生的生死,是不是如幻如化?應該遠離吧?為什麼大家不遠離呢?遠離還是方便嘛!你身心如幻如化有遠離沒遠離?從第一義會了。你煩惱如幻如化,有遠離沒遠離?生死如幻如化有遠離沒遠離?覺性不動啊!何必遠求呢?當下即是。

修師:這裡是講唯有一佛乘無二亦無三,一切幻化境界是佛開方便的境界,到無所離的時候就證入實相了。

師父:這個在法華經講實相,在華嚴經講法界,維摩詰經講不二法門。如果按照圓教境界說,這個境界圓融無礙,就是一實諦,一實諦就是實相諦。頓教說這個境界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如果有一點的著相就不是。禪宗說,這境界裡面有一點點葛藤都不是了。誰還悟到這個境界的?

生師:覺心不動本來是佛的境界,因為這個境界很深,我只是體會到一點。覺心不動,不變隨緣,隨緣不變,當下就是。那我們在日常生活怎麼體驗?我認為在日常生活中,你不管做什麼,只要對眾生有益,你都可以做,你不可分別這是誰的事,只是隨緣盡份去做。你也不分別我做這個事將得什麼果報,就是一心一意去做。所以不變隨緣,隨緣不變,講起來好象是菩薩的境界,其實我們凡夫也可以做得到的。我們就時常這麼做,覺得什麼事情我都應該做,每天就這樣隨緣地做,你要修覺心不動,動不了覺心嘛!你要修如幻,心不動就是如幻嘛!

師父:惠生從事相方面講,講得是有道理。這個境界很高,譬如他講這是佛的境界,不是我們的境界,這個境界是無佛無眾生,無有佛涅槃,無有涅槃佛,這是圓教境界。他講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還是二邊業,菩薩境界。這個境界高得多了,這個境界高到什麼程度?就是圓覺。他從事相講是這個道理,心不生煩惱,就體會到這個境界了。如果我們說是佛的境界,還是有分別,不是我們的境界,還是有分別。如果說隨緣不變,還是有分別;不變隨緣,還是有分別。離一切幻,是它了。

永嘉大師會到這個境界,我們不知道老和尚證到沒證到?我們不知道。就是「覺後空空無大千」,空空無大千有可得沒可得?有相可取沒有?有分別沒有?有所住沒有?就是那個境界。

現在沒意見,查註疏吧!說不得,寫不得,想不得。你沒成佛時本是佛,已成佛後還是佛。大智慧者到此地,能起大慈大悲。真要是會入這個地步,你才能猛然覺悟過去錯用心啊!無量劫來錯用心一直到現在。今天我們修學到此地,我把下面一句講完,下一次修學偈頌了。

「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

師父:下次我們從「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開始。現在看資料,看註疏是印證你,不是叫你著於幻化相,現在印證自己,不為自己作障。你們事先看註疏,都為自己作障。其實作障,我問你們,有障沒有障啊?慧聞講有障沒障?

聞師:取文字相就會障礙自己,你不取文字相就不會障礙自己。

師父:沒有障啊!自己擾亂叫自打閒岔啊!那個障是不是如幻如化的,如幻如化的,沒有啊!你當成有才障你。誰還找到資料?寫吧!

我們寫註疏是印證,你們慢慢到了一個地步,他一開始印證你,久了以後,你也可以印證他。這就是沒有拄杖子、沒有拐,給你拄杖子、給你拐好走路。有了拄杖子,奪你拄杖子。

這個境界,雁過長空,影落寒潭。雁在空中飛,空中有雁的腳跡沒有?不動是不是?雁幻滅盡的話,覺心不動啊!你在水邊照出影子,水裡有你的影子沒有?你走了以後,水還是清清淨淨的。是不是這個境界啊?你體會體會!文字相解釋,是不是頭上安頭啊?本來教你除虛妄的,你虛妄加虛妄。

一定發揮你自己的悟性,他們在黑板寫的,剛開始他們印證你。慢慢地,你也可以印證他。你想一想,若得此法,夫復何求?千萬不可掉以輕慢心,這個法很深啊!

(卍續一六?圓覺經要解卷上?二二一下?三)「離幻有四。一離諸幻之境。境為所離。智為能離。」還有能所,他下面講一定還有離,有能所不究竟啊!「二離離幻之心」,第二個離離幻之心,離幻之心還是有分別,還是有所得,還是有所住,還是取相。「由堅執有能離之智。此智亦幻。故曰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都有分別,都有所得,都有所住。「三遣離幻之離」,有離幻還是分別,還是有所得。所以,三遣除離幻之離。「離前能離。此離亦幻。」離幻之心是能離,所以離前面那個離幻之心,也是如幻。「故云遠離為幻亦復遠離。四遣離離之離」,有離離之離,還是分別心,還是有所得心,還是取相心、有所住心,還是不空心。

「離前第三。此心亦幻。故曰離遠離幻亦復遠離。……」離遠離也是幻化,修如幻三昧。「列雖次第」,雖然有次第,其實它沒有方便,沒有次第的。「修在一心」,一心具足。「所謂一念不生前後際斷」,一念不生,前際斷,後際也斷,沒有分別,所以不取著,沒有所得。前際斷,不滅;後際斷,不生,是不是?不生不滅。「得無所離即除諸幻者」,到了無所離處了,你本來是虛空,虛空不動啊!假使有人說要逃避虛空,這個人是不是傻瓜啊?

「結示得體除幻」,得體,他這個寫得很清楚了,體證體性,覺性不動啊!你得其不動的覺性,就除去諸幻了。「學者果能向幻覺未兆之前」,幻覺未兆之前,父母沒生你以前本來面目。「如來未說示處。體之照之。覺性本然。」父母沒生你以前本來面目,佛出世也是那個樣,不出世還是那個樣。不是佛出世才有,佛不出世無,不是那個道理的。緣起性空,性空緣起,佛說也是性空緣起,緣起性空;佛不說還是性空緣起,緣起性空,有佛無佛,性相常住。

「得無所離。則何德不顯。」啊!這個人講得很好。「何幻不除也」,這個人是誰啊?(答:寂正大師。)這個人解釋得很好,你們大家印證自己,你體會到這個地步沒有?可以印證你,你想的對不對?久了就知道,古德和佛、老祖師、菩薩,一個鼻孔眼喘氣。現在下課!

■第十一次修學

師父:有一個人,不記得他叫什麼名字,作了一部牧牛圖頌,眾生心就好比牛一樣,牧牛,一步一步地降伏它,很難。降伏圓滿以後,就叫佛。現在我真感覺,真是難啊!明明實實在在的道理,大家偏偏不相信,怪不得佛那時候說,我說法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不誑語者,你們應該相信。我想在佛世的時候,一定也有很多人不相信。所以眾生好比水犢牛,很難降伏。唉!不但難降伏,還能傷人啊!希望大家千萬不要養這頭水犢牛,養你的道心。現在末法時期的眾生,就像水犢牛一樣,它不但是頭水犢牛,還能傷人,造很多罪業。

當初后羿射箭第一,有窮氏后羿射箭最好了,有一個逢蒙跟他學射箭,后羿盡心地教他,把射箭之術完全教給他了。逢蒙盡得其道,學得和后羿一樣。以後逢蒙就想:「天下唯羿為愈己。」唯有后羿勝過我,於是殺后羿,這就是水犢牛的作用了。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這是重頌,我們看一看這頌中有特別的沒有?如果沒特別的,我們就修學下面一段文,要是有特別的,我們也來修學修學。

「普賢汝當知一切諸眾生無始幻無明皆從諸如來圓覺心建立」

怎麼知道皆從諸如來啊?這和前面長行一樣,幻不起幻,由真迷惑才起幻,所以「皆從諸如來。圓覺心建立。」

「猶如虛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復滅虛空本不動幻從諸覺生幻滅覺圓滿覺心不動故若彼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常應遠離幻諸幻悉皆離如木中生火木盡火還滅覺則無漸次方便亦如是」

這段偈頌沒有修學的,長行都講過了。現在看下面的。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