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信願法師:善導大師法語(十六)


時間:2016/1/10 作者:信願法師專頁

今天信願再繼續向大家報告《善導大師法語》。

上回我們看到第二點信彌陀本願第十段文,今天我們從第十一段文接下去看:

【普勸有緣同行者,專心直入不須疑】。

這兩句話是出自《般舟贊》,善導大師苦勸有緣修持淨土法門的行者專心一致念佛,直入阿彌陀佛的真實報土,不要懷疑。凡夫念佛可以進入阿彌陀佛的報土,是善導大師淨土的主張。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在《般舟贊》、在《法事贊》、在《觀念法門》、在《往生禮讚》,一再高舉凡夫念佛可以入報土。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所示現一位了不起的祖師,這樣的主張讓我們念佛的人心中非常的高興。因為像我們煩惱厚重的人,可以念佛進入阿彌陀佛的報土,實在非常的殊勝、非常的可貴。所以精勤念佛,凡夫可以念佛進入阿彌陀佛的真實報土,所依靠的正是名號絕對的救度。因為雖然凡夫之心充滿著煩惱、妄想、執著,但能念之心雖然下劣,所念之佛非常高妙,因為名號是由法藏古佛真如所成就,具有不可思議威神功德力,所以法藏菩薩為了成就十方每一個凡夫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證悟菩提。因此發願修行,修諸六度萬行成就萬善萬行,無為無漏的功德納入在名號之中讓十方眾生,得遇、信受、稱念、往生、解脫、成佛。善導大師非常明白,凡夫如果要靠自力往生西方非常困難,因此在五部九卷一再勸勉眾生乘佛願力定得往生,乘佛的願力可以往生西方報土成就菩提。因此在《般舟贊》善導大師勸勉我們淨業的行者,「專心直入不須疑,普勸有緣同行者」。

同樣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修行人叫做同行者。

「專心」就是專心一致念佛,心只有安住在六字果號南無阿彌陀佛。

「直入」直接契入阿彌陀佛的真實報土,不用在三界六道輪迴受苦。

「不須疑」不要懷疑,善導大師不論在《觀念法門》、《般舟贊》、《觀經四帖疏》這樣的開示非常之多,叫我們眾生要信受阿彌陀佛的願力救度。

下面,第十二段文:

【忽爾思量彼快樂,人人有份不須疑。】

這兩句話也同樣出自《般舟贊》。

「忽爾思量彼快樂」,思量西方極樂世界清淨快樂。

「人人有份」這句話顯示萬修萬人去的淨宗特色,往生西方人人有份。善導大師這句話的開示,與永明延壽大師萬修萬人去的開示,可以說是如出一轍。念南無阿彌陀佛往生西方,人人有分,不要懷疑。善導大師一再告誡我們眾生,要信受阿彌陀佛的本願不要懷疑,念佛往生人人有分,西方極樂世界清淨快樂,人人有分。為什麼善導大師會這樣開示?很簡單的道理,因為阿彌陀佛因地的法藏菩薩誓言以六字果號要廣度的對象是十方眾生。所以成就西方極樂世界,清淨莊嚴是為十方每一位眾生所成就的,當然往生西方過著快樂的日子人人有分。每一位眾生是阿彌陀佛因地的法藏菩薩慈悲憐愍要救度的對象,我們如果了解佛號有法藏菩薩為我發願修行的功德,那么我們念佛什麼人不能往生,大家都能往生。

「人人有分不須疑」,我們對這句話可以在心中體會之後,發覺善導大師確實是很了解阿彌陀佛。因為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來示現的祖師嘛,所以在善導大師的著作五部九卷我們可以將它當做彌陀直說,阿彌陀佛直接對我們眾生所開示。

下面,第十三段文:

【無問罪福時多少,心心念佛莫生疑。】

這兩話是出自《法事贊》。

「無問罪福時多少」這句話就是叫我們凡夫眾生放下自我,不用顧慮凡夫自己所做的罪業,或所修的福德有多少。為什麼?因為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修因在念佛,所以「心心念佛莫生疑」就是依靠佛力,「無問罪福時多少」就是放下自力,「心心念佛莫生疑」就是提起佛力。

「罪」就是造罪,「福」就是修福。

為什麼善導大師要教導我們,「無問罪福時多少」?因為罪業不會妨礙我們的往生,這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救度使然。如果罪業會障礙我們的往生,就是因為凡夫執自力,才會成為障礙,如果凡夫放下自力依靠他力,將自己交付阿彌陀佛,任憑阿彌陀佛的救度,猶如將石頭放在船上,那么這顆石頭就可以安然度過大海到達彼岸。我們凡夫的罪業雖然很重,會沉淪三界六道之中,但是因為靠著阿彌陀佛本願力的強緣,致使稱念六字果號即可往生西方淨土,罪業不礙往生故。如果罪業會妨礙往生,十方任何一個凡夫都有罪業,那凡夫要如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呢?

所以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說:

【諸佛大悲於苦者,心偏愍念常沒眾生,是以勸歸淨土】。

諸佛大悲,是大悲於受苦受難的眾生,經常沉沒在三界六道的眾生,是諸佛如來優先憐愍要救度的對象。為什麼罪業不會妨礙往生?因為阿彌陀佛的願力絕對的救度,以佛願力,罪滅得生。以佛的願力,縱然造五逆十惡的人,都能罪滅得生。五逆十惡,罪滅得生,豈不是佛號的願力使然。因為修福不會增加往生,所以不問罪福,修福是凡夫可以得到人天果報的修持,所以修人天的福報,只可以感召人天的果報,不能往生西方。如果阿彌陀佛慈悲憐愍同樣救度,那么這個時候,修福就成為往生因,因此不問罪福,是因為往生之因在念佛故,所以善導大師教我們心心念佛莫生疑。

這兩句《法事贊》的開示,實在與前面「以佛願力,五逆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回心皆往」,是同樣的意思。只是文字的表達不同而已。

那么《法事贊》是善導大師對《阿彌陀經》的疏釋,《法事贊》有兩卷,上卷與下卷。下卷是對《阿彌陀經》經文的疏釋,《法事贊》用偈頌的方式來顯示《阿彌陀經》要義。

「無問罪福時多少,心心念佛莫生疑」這兩句話,我們如果能夠經常牢記在心,依照善導大師的開示去實行,那我們心中一定會安心念佛。因為我的罪業念南無阿彌陀佛,仰仗阿彌陀佛的願力,不會成為障礙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修持福報不是因為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不夠,需要我增加修福的福德功德,使我增上往生的因緣,不是!往生的因緣在念南無阿彌陀佛當下就具足。譬如有一個善人與惡人同時坐上船上,可以使這善人與惡人同樣仰仗船力到達彼岸。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就是本願船,造罪的眾生就是惡人,修福的眾生就是善人,善人、惡人同樣仰靠船力要到達目的地,不是仰靠自己的力量,這就是「無問罪福時多少,心心念佛莫生疑」。靠他力不是靠自力,又猶如救難人員,救人不分好人、壞人。救難人員要救受苦受難的人怎么會分是好人才加以救度,是壞人就不加以救度?絕對不會。阿彌陀佛要救度十方的眾生也不會去分別這是造罪的人、這是修福的人,造罪的人不救度,修福的人才救度,絕對不會。所以我們只要了解阿彌陀佛要救度十方眾生的心懷,自然內心就會安心念佛,因為佛是一位徹底大悲的人。

我們對善導大師在《法事贊》這樣的開示如果了解道理,當然內心念佛就充滿安心,充滿了感恩、充滿了歡喜。因為佛號是我們往生的修行,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往生之因就具足,這是十八願的法。因為十八願法藏菩薩誓言以名號對十方眾生絕對的救度,如果不是這句佛號帶有要救度十方眾生的願力,眾生怎麽念佛也不可能會往生。

在《淨土聖賢錄》記載,清朝時代有一位叫做痴頭道士,姓王,是直隸的人,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城。生性非常的駑鈍,雙親過世後,缺乏飲食,只有困頓睡臥在破屋中整天無所事事。有人給這位痴頭道士錢財,他也不會分辨數目的多寡,愚痴到這個程度,後來被京城陳道人收養為徒弟。陳道人命令他白天掃地、撿拾木柴,晚上持念阿彌陀佛名號數百聲,並且禮拜阿彌陀佛,以一炷香的時間為度量。痴頭道士連持誦佛號都不能成韻,一般念佛都是用唱誦的方式,所以有一個韻調,這位痴頭道士連持誦佛號都不能成韻,真的是一個很駑鈍的人。每次昏沉想打瞌睡的時候,陳道人就用竹竿打他,你如此愚昧還不知道精進,如是經過三年。有一天晚上痴頭道士哈哈大笑,陳道人又要打他,這個時候痴頭道士就說:今日你打我不得。陳道人問他說:是什麼原因,為什麼今天打你不得?他說:師父您枯坐十八年,不知道修行的方法,如果能像我老實禮佛、念佛,早就往生西方見佛了。陳道人感到很奇怪,不知道他說話的意思。隔日這位痴頭道士登上陡峭山崖,面向西方合掌站立,南無阿彌陀佛往生了。火化之後得到舍利子二顆,實在非常的殊勝。一個這麽駑鈍的人連念佛都沒有辦法成韻,連別人給他錢財多少都分不清,念佛三年,站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實在是非常難能可貴,真正不可思議。如果不是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願力絕對的救度,這么駑鈍的人念佛,是要如何往生呢?

所以我們根據善導大師的開示,「無問罪福時多少,心心念佛莫生疑」,一定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要懷疑。在《法事贊》、在《般舟贊》、在《觀經四帖疏》,善導大師都教我們不要懷疑,信受阿彌陀佛的本願。

下面繼續看第三點稱彌陀名號;這第三點摘錄自五部九卷,總共有三十四段文,專門在說稱名念佛的道理。

首先看第一段文:《觀經》流通分言:

【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這是《觀經》到了流通分,世尊付囑阿難持名念佛。《觀經》一部,世尊在摩竭陀國王宮之內為韋提希夫人宣講,從第一觀說到第十六觀,十六觀的教法說完了,要付囑阿難流通《觀經》,世尊付囑阿難持名念佛,並不是付囑阿難觀想修行。所以《觀經》一經兩宗:「觀佛三昧、念佛三昧」。善導大師在《四帖疏》說:「觀佛是方便念佛是真實」,所以《觀經》世尊真實的本意是要教導我們眾生持名,受持阿彌陀佛的佛名。

「汝好持是語」,「汝」就是指阿難,你要好好受持是語,「是語」這二字就是指正宗分所說的十六觀法定善與散善,你要好好修持這十六觀「定善、散善」。

「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持是語這個「持」字,就是受持經文,受持《觀經》這十六教法,就是受持無量壽佛名。所以要如何來受持《觀經》的教法呢?就是稱念無量壽佛的佛名,受持佛名就是受持《觀經》一部十六觀的教法。

第二段文,善導大師《觀經疏》釋云:

【從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以下,正明付囑彌陀名號,流通於遐代,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這段文是出自《觀經四帖疏·散善義》,是善導大師對《觀經》流通分付囑阿難這段經文的解釋。

善導大師《觀經疏》釋雲,「釋」就是解釋的意思。

【從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以下正明付囑彌陀名號,流通於遐代。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善導大師解釋說,這段文就是世尊付囑阿難尊者將阿彌陀佛的名號流通於遙遠的後代。為什麼要流通阿彌陀佛的名號?因為流通阿彌陀佛的名號讓後代的佛弟子得遇、信受、稱念,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觀經》是世尊教導韋提希夫人念佛的寶典,韋提希夫人就是不樂閻菩提濁惡世也,要欣求無憂愁無苦惱的地方。所以世尊為她開示《觀經》一部教法,韋提希夫人選擇要去西方極樂世界,當然要有修因才能感果。世尊在《觀經》教導韋提希夫人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因為阿彌陀佛的聖號

是韋提希夫人往生之因,《觀經》世尊說到第七觀華座觀,韋提希夫人以凡夫障眼親眼目睹西方三聖住立空中,韋提希夫人本來是心情非常的悲傷,看到西方三聖住立在虛空,心情轉為歡喜,「心生歡喜,嘆未曾有」,內心歡喜踴躍,未曾看過西方三聖,所以非常的高興。這就是韋提希夫人看到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之後,憂愁的心情轉為法喜的心情。將來你我要往生方極樂世界在臨命終看到阿彌陀佛,也會與韋提希夫人同樣的心情。那么韋提希夫人要欣求西方淨土,在《觀經》的經文說:「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

「樂生」就是我很高興要投生西方佛國阿彌陀佛的國土,韋提希夫人就是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世尊才會離開靈山來到王宮為韋提希夫人演說這部《觀經》,因此韋提希夫人就是代表未來世一切凡夫眾生,流通阿彌陀佛的名號,可以使末世的眾生得遇、稱念、往生、成佛,與韋提希夫人同樣離開痛苦的娑婆人間,往生快樂的淨土世界。

在《觀經》的流通分,世尊為韋提希夫人以及五百個侍女授記,當來往生西方。在《淨土聖賢錄》裡面也有記載韋提希夫人以及五百個侍女通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流通彌陀名號於遙遠的後代,就是要給後代的佛弟子可以得遇到阿彌陀佛的救度妙法,同時付囑彌陀名號流通於遐代,就是受持《觀經》一部的教法。因此善導大師解釋這段《觀經》流通分的經文說:「正明付屬彌陀名號流通於遐代」。

「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定散」就是定門與散門,就是定善與散善。第一觀到第十三觀,是定善的修行,第十四觀到十六觀,是散善的修行,這定善與散善。雖然都可以令定散之機修持,得到佛法的利益,叫做之益,但是下面說出佛真正演說《觀經》的本意,「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雖然說定善、散善十六觀法,但是阿彌陀佛的本願、釋迦牟尼佛的佛意是希望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望佛本願」這個「佛」字,就是阿彌陀佛的本願,阿彌陀佛的本願是希望眾生一向專稱阿彌陀佛的佛名。阿彌陀佛的本願在四十八願,四十八願的根本在第十八願,因為第十八願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絕對誓救的願力。所以十方眾生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會被阿彌陀佛以「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誓言救度往生西方佛國,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阿彌陀佛發願的本意就是如此。

「意在眾生」是釋迦牟尼佛的佛意,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二尊一致之意都希望眾生一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前面幾回信願也將《觀經四帖疏》善導大師所開示的二河白道喻很詳盡向大家報告過,釋迦世尊在東方發遣,彌陀世尊在西方招喚,此遣彼喚,同樣希望走在願力白道的這位行人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因為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走在二河白道之上,不用擔心水火貪瞋煩惱、不用顧慮後面東方群賊的招喚,一心直進,邁向西方,這就是信順二尊之意的行者。有了決定的信心,所以《觀經》無論釋迦世尊或彌陀世尊,都是希望十方的眾生,「一向專稱彌陀名號」。

「一向」就是心只有向一處,向阿彌陀佛的本願,稱念六字果號,只有依靠阿彌陀佛,因為一向就是專,如果二向、三向、四向就雜了。心只有專心一致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所以在《觀經四帖疏》我們可以看到善導大師一再鼓勵我們淨業的行者專修,在《往生禮讚》善導大師有同樣的開示勸勉眾生要專修,因為雜修要成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實報土是非常之難。在《法事贊》同樣善導大師也有這樣的開示:

極樂無為涅盤界 隨緣雜善恐難生

故使如來選要法 教念彌陀專復專

這是《法事贊》的偈頌,這首偈頌是善導大師在解釋《阿彌陀經》往生因的經文。《阿彌陀經》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部寶典。往生因的經文說: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這段往生因的經文,善導大師並沒有將一心不亂解釋說念佛要念到沒有煩惱、沒有妄想、沒有執著,入禪定、證三昧,沒有做這樣的解釋,沒有說念佛要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也沒有這樣的解釋。善導大師在《法事贊》是解釋為教念彌陀專復專,專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一向。一向就是一心,一心就不亂,心只有專一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叫做一心,一心就是一向。就像做父母的向自己的兒女說:小明、小華你要一心念書不要貪玩,這就是父母在告誡兒女要專心一致用功讀書,不要一下子讀書、一下子打球,一下子讀書、一下子看電視,這樣就會分心了,一心的意思實在就是如此。

專一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所以淨土的行者,應該時時拿著佛珠提醒自己精進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就叫做一心念佛,心無旁騖,沒將心分出去做其他的。一下子做家事、一下子聽電話、一下子掃地、一下子洗衣服,這樣心就分散了。沒將心分散,一心念佛,實在《阿彌陀經》的本意是如此。不是教我們一定念佛念到不起妄念、不打妄想,這樣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經》實在不是這個意思。

在四十八願法藏菩薩也沒有做這樣的發願,法藏菩薩在第十八願只有說:

【十方眾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當然可以念佛念到沒有煩惱、沒有妄想、沒有執著入禪定、證三昧的人,是很了不起絕對要讚嘆。但是十方的眾生找幾個人可以做到這樣的程度,像善導大師、法然上人、印光大師這樣的祖師可以做到,你我凡夫能做到嗎?何況往生的條件不在念佛念到入禪定、證三昧,往生的條件在信願有或沒有。

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這樣的開示說得很明白、很清楚了。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看有沒有信願,有信願就能往生,沒有信願就不能往生。印光大師在《文鈔》這類的開示也很多,諸位如果有心探討好好的將印光大師的《文鈔》看幾遍就可以明了,對我們還在因地的凡夫而言決定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念佛的功夫深淺當然會攸關往生品位的高低,「品位之高低,全由持名之深淺」,這同樣也是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所開示的,但是能往生不能往生是看有沒有信願。

所以一向專稱彌陀佛名,正是為了要決定可以往生,因此聞說阿彌陀佛的名號,若一日若七日的執持,一心不亂,就是專心一致稱念佛的名號。《阿彌陀經》的經文與《觀經四帖疏》的疏文,實在是相通的道理。那么念佛要念到沒有煩惱、沒有妄想、沒有執著,念佛要念到入禪定、證三昧,念佛要念到清淨心現前、智慧心現前、禪定心現前,這樣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的開示,違背阿彌陀佛的願力。

如果教我們不要打妄想認真念佛,用這句佛號來將我們的妄想、煩惱伏住乃至斷掉這樣的教法並不是不對。

【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

這首偈頌是覺明妙行菩薩在《西方確指》所開示的,是正確的。但是不是說一定要將念頭打死沒有妄念,這樣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蕅益大師雖然在《彌陀要解》有說到執持名號有理持、有事持,念佛的功夫深淺攸關到往生的品位高低,那是已經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的事情,我們現在是還在娑婆因地,最重要的就是決定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是說如果要求品位高一點,當然念佛的功夫要深一點,修諸功德的功德要多一點,這是一定的道理。

那么我們依靠阿彌陀佛的本願稱念六字洪名的人,是要往生到阿彌陀佛的真實報土,沒有品位高低之差。

剛才信願說善導大師《法事贊》的偈頌「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無為涅槃的境界。無為是從真如稱性所為,沒有執著發願修行的功德相,叫做無為;涅槃就是不生不滅,法藏古佛是以真如稱性發願,以真如稱性起修,所以不可思議願行功德所成就的西方佛國是無為涅槃界。

既然是不生不滅涅槃的境界,怎么會有階位的差別?怎么會有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怎么會有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怎么會有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佛的心是平等心,為什麼救度眾生回歸西方之後有品位之差?不是佛的心有差別心,是眾生修行之心千差萬別。眾生如果是執自力,各人修行之因千差萬別。

從《觀經》的十四觀,看到十五觀、十六觀,上品輩、中品輩、下品輩,各人修因都不一樣,修因不一樣往生西方方便化土之後的品位就不一樣,念佛功夫較深的人,當然往生西方品位就比較高,華開見佛的時間就比較短,這是一定的道理。

所以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說:凡夫可以念佛入報土,就是契入阿彌陀佛的真心,契入阿彌陀佛的願海。因為阿彌陀佛的真心愿海是慈悲平等,第十八願的法門就是要救度十方的眾生回歸報土,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只要乘佛願力定得往生,要往生是往生報土,沒有品位之差。前面凡夫入報論的問答信願已經向諸位報告過,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是契合二尊共同一致的心意。「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至誠稱念,念念信順二尊之意,怎么會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因為念佛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下面第三段文;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

這段文是出自《觀經四帖疏·散善義》,這段文叫做正定業之文。日本淨土宗的開宗祖師法然上人,就是讀《觀經四帖疏》前後八遍,第八遍讀到這段正定業之文,獲得信心之後,捨去了一切余行,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每天六萬聲至七萬聲,當時法然上人四十三歲。法然上人也以《觀經四帖疏》開宗立派,建立日本的淨土教,所以日本淨土教法一天四海,大多是以善導大師的思想為主。

「一心」就是無二心、無疑心,完全信順二尊之意的心,信順阿彌陀佛悲心招喚的心。

「專念」就是不雜念,只有念南無阿彌陀佛,因為招喚行人前往西方的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既然是救主,當然是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或許你會問:既然信順二尊,也有信順釋迦世尊,為什麼不念釋迦世尊的聖號?釋迦世尊在淨土的遺教,教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啊,所以我們聽從釋迦世尊的話,念南無阿彌陀佛,不是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因為淨土的經典是世尊智慧所親說,世尊在《阿彌陀經》、在《無量壽經》、在《觀無量壽經》教我們念阿彌陀佛的聖號,所以我們聽話的人,當然是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叫做「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佛不分四威儀,不分時處諸緣,不論一生乃至一念,就是一生老實念佛莫換題目的意思。

「念念不捨者」就是眾生念佛,佛念眾生,彼此三業不相舍離。眾生念佛,佛念眾生,眾生與佛三業一體,是名正定之業。正定之業就彌陀來說是正選定,就眾生來說是正定聚。

正選定就是法藏菩薩選擇念佛做為救度眾生的方法,眾生正定聚就是決定念佛可以往生西方不退墮於佛道。

為何念佛是正定之業決定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修行?業是造修行的意思,因為順彼佛願故,最後這一句說出了答案:隨順阿彌陀佛的佛願。阿彌陀佛的佛願在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之中,任憑阿彌陀佛的救度,依靠阿彌陀佛的招喚,阿彌陀佛叫我念佛回歸西方,我就念佛回歸西方,這樣就是順彼佛願。念南無阿彌陀佛,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原來就是在順彼佛願。諸位四眾佛子!念南無阿彌陀佛,靠阿彌陀佛的本願可以讓你往生西方報土、成就菩提,難道你不要嗎?

時間的關係,今天講到這裡,祝福諸位四眾佛子,當生成就,念佛成佛。

南無阿彌陀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