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慧淨法師:《易行品》概說


時間:2016/6/16 作者:hzgws

《易行品》出自龍樹菩薩所撰述之《十住毘婆沙論》第九品,鳩摩羅什三藏法師翻譯,收藏於《大正藏》第二十六冊。

龍樹菩薩以一百二十八句讚嘆阿彌陀佛本願他力之救度,並吐露自己至心歸命的真情。

整篇《易行品》也在說明龍樹菩薩由難行道轉入易行道的艱苦心路歷程。

〈十方十佛章〉未出彌陀名,似蓮實包於華中,如「為蓮故華」之貌,有「為實施權」之意。

〈十方諸佛章〉出彌陀之名,並為諸佛之代表者,如「華開蓮現」之貌,有「開權顯實」之意。

〈西方一佛章〉(彌陀章)不言諸佛之事之德,唯贊彌陀一佛,如「華落蓮成」之貌,有「廢權立實」之意。

古來對《十住毘婆沙論》並不看重,但卻特別重視其中之《易行品》。此品目的在於舉出難易二道,並單說彌陀易行。彌陀本願救度的對象極低--下劣眾生,而給予的功德極高--不退轉地;下劣眾生但能「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專稱彌陀佛名」,實時獲得不退轉的功德,《大經》謂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學佛目的在於成佛,雖未成佛,若能進入必定成佛絕不退轉之地位,則雖尚未成佛,亦無怖畏;因為不退故,假以時日,必定成佛;若未入不退轉地,則雖才高學博,勇猛精進,然將來於多生多劫中,猶不免有退墮之虞。是故,十地中最重要地位即是「初地」(歡喜地、不退轉地),但能入此地位,則只有升進,絕無退轉,豈不成佛可期。

眾生根機萬差,故往不退轉地之道路亦有多途,龍樹菩薩於此《易行品》中,將所有一切至不退轉地之法門大判為難行道與易行道二門。難行道是全靠自力,或半自力半他力的修行,此即是指淨土宗本願法門之外的各宗各派所有法門;而易行道則是全靠他力(此他力單指彌陀本願力而言),不假自力。如人溺水,頭出頭沒,掙扎痛苦,既不會游泳,也無方便可到彼岸;忽蒙彌陀大悲願力,抱救於願船中,乘此願船,安穩自在;此人既不用也沒錢付船票,同時也不用幫忙駕駛;安全快捷到彼岸。此即《易行品》中所言之彌陀本願法門,所謂「是諸佛世尊,現在十方清淨世界,皆稱名憶念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易行品)故龍樹菩薩將此本願法門譬喻為「乘船」的法門,而其它一切難行道法門喻為「步行」。「乘船」乃是顯示自己儘管有何力量,在此也無用武之地,也置於無用之地;何況就是因為毫無力量,才會墮落,才蒙救度。

曇鸞大師形容彌陀本願船謂之「不退之風航」。誠然,一旦乘此風航,即得不退;不用步行,速到彼岸;雖無自力,易得佛果。簡而又簡,捷而又捷,此皆是彌陀本願力,亦即此《易行品》之宗旨。

此品不只是龍樹菩薩淨土教思想的典據,也是影響廣大淨土思想之形成的基柱。南北朝之曇鸞大師於其《往生論注》冠頭開宗明義之處即率先單獨引用《易行品》之難易二道判,突顯他力,明示信心;而後之結論也引用經文證明他力,勸導信心。前後呼應,使難易二道的分辨更加明確,淨土教的立場為之確定之後,其影響力更成為決定性。後之道綽禪師繼承鸞祖思想,立聖道、淨土二門,更使淨土教理朗然獨照,方針不紊。

如是,聖道淨土,自力他力,難行易行等二門、二力、二道之論理,整然齊備。因此除了《往生論注》是淨土宗正依經論之外,此《易行品》也是正依之經論。

此品文字不長,凡有志於淨土之行者,應該閱讀,知其要義。

二、《易行品》難易二道圖表

淨土門是「信念佛」而非「修諸行」之教,是依靠信受彌陀本願「救度」之教,而非依靠自己修行「六度」萬行之教。

彌陀業已成就往還二種回向,賜與眾生,眾生信受之,當下獲得「往生」、「成佛」、「度生」之身份;雖尚無此能力,然如太子誕生,長大必繼王位;信者皆是佛子,往生即證佛果。《大經》言:「其諸聲聞、菩薩、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達,鹹同一類,形無異狀。但因順余方,故有天人之名。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異譯亦言:「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皆令如佛。」又言:「說經行道皆如佛。」

信本願(被救)之人,不假修持之造作,日常生活,唯任運稱名便可。《大經》言「乃至一念」(短在一念);又言「乃至十念」(長在一生);《小經》言「若一日乃至若七日」。此等經文皆謂:聞說阿彌陀佛之本願,一念信心稱名發起之時(當下被救,即得往生)開始,一生之間,唯執持名號之稱名念佛;此之稱名亦是無造作,所謂「念佛以無義為義」,亦即「僧俗善惡不簡擇,時處諸緣無拘礙」,此即「以信方便,易行疾至」、「信心稱名」、「名號獨運」之義。

天親菩薩《往生論》所言之五念門(禮拜、讚嘆、作願、觀察、回向)是此信心自然之發動相;亦即此信心之具德,名「相發五念」。

善導大師《觀經疏》所言之五正行(讀誦、觀察、禮拜、稱名、讚嘆、供養)是以「稱名」為正定業,此稱名亦是「乘佛願力,定得往生」之信後任運自然不造作之稱名。

曇鸞大師《往生論注》言:「易行道者: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彼清淨土。」「信佛因緣,皆得往生。」「願往生者,皆得往生。」「愚哉!後之學者,聞他力可乘,當生信心,勿自局分。」又於《贊阿彌陀佛偈》言:「乃暨一念……願生皆得往。」「下至一念……聞阿彌陀不復退。」

此《要義》分為(一)與(二)兩部份,(一)乃節譯自稻城選惠所撰《龍樹教學之概要》一文;而(二)即是節譯自安井廣度所撰《龍樹之教義概要》一文。兩文互有詳略,同時譯出,彼此齊觀,融會貫通,更能深得其意。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