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孝道是人生最根本的啟蒙教育


時間:2016/7/7 作者:素心♡拈花微笑

人生有很多事情可以等,惟有孝道不能等。父母生我、養我、教育我、呵護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慈愛。父母的恩情似海,永生難報,為人子女若不能在父母有生之年盡孝道,待到父母不在世了,才想起要孝敬父母,為時晚矣!

孝道是人生最緊迫的事情。一次,有位記者在飛機上問比爾·蓋茨:「您認為對您來說,當前最緊迫的是什麼?」比爾·蓋茨的回答出乎記者的意料。記者以為比爾·蓋茨的回答一定是跟商業、金錢、財富有關,恰恰相反,比爾·蓋茨這樣說:「我認為最緊迫的事情是孝敬父母。」不僅如此,孝道也是人生最重要的啟蒙教育,這是一種善的教育,也是做人的根本。

我們發現,無論是儒、釋、道,還是其他宗教,無不是勸人盡孝道,行善事。中華民族是一個非常推崇孝道的民族,中國的傳統文化歷來重視孝道的教育,並把它作為人生啟蒙的基礎。古人在很小的時候就被灌輸孝道的思想,學習並誦讀《弟子規》:「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那麼,為什麼一個人從小要接受這種啟蒙教育呢?

古人講,百善孝為先,就是說孝敬父母是所有善行中居首位的。孝道其實也是善的教育,是教人做人的道理。孝即是善,不孝即是惡,人能孝道,便是好人。讓孩子從小接受孝道的教育,就是讓善的種子紮根在孩子的心靈里,教育他們要做一個好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古人認為,孝是德之本,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一個人若是不守孝道,不從根本上做起,那麼道德就很難生成,也將無法在社會上立足。德之於人實在是太重要了,君子厚德才能載物。德,意味著「得」,即獲得,得到。一個人只要具備大德,就能得到尊貴的地位,豐厚的俸祿,美好的名聲,健康和長壽。如《中庸》所言:「天地生育萬物,必定因萬物的質地來判斷是否應該精心培養。能夠栽種的就加以培育,傾斜枯萎的就讓它倒下覆沒。」故說,做人的質地因孝而生,因德而成,而這質地就是人的品質,或說是品德,只有品德好的人才能承載大的福報,假如德不配位,即使得到了也是暫時的,不僅會失支離,還會有實殃。

然而,當下社會,我們看到,在某些因人的身上,孝道文化缺失,孝道意識淡薄,孝道美德已無從體現:有的子女互相推卸贍養老人的責任和義務,竟然鬧到了法庭,或因老人體弱多病,沒錢,自理能力差,就把老人當作「廢物」和「累贅」,不管不問,甚至隨意訓斥或打罵老人,還有的子女為了霸占老人的房子,狠心地將老人逐出家門,流落街頭……

應該說,孝道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是做人的根本,烏鴉尚有反哺之義,為人者豈能連禽獸都不如?一個不懂感恩、不盡孝道的人,必定會受到眾人的唾棄和道德的譴責,這種人也很難在社會上立足。

在盡孝道這個問題上,很多人的認識存在著偏差。比如說,認為給父母錢就是孝,因此他們總是以有事兒或工作忙等為藉口,很少回家看望父母,也不關心老人的精神需要。還有一種人是活著不孝死了孝。父母在世時不知道行孝,等父母逝世了大操大辦,花錢給老人買祭品,為了所謂的「面子」,是演給活人看的,不是真孝順。

那麼,怎樣才算是孝道呢?應該知道,孝分為小孝和大孝,在物質贍養老人,如給錢,讓老人吃飽、穿暖,能孝養其身,這是「小孝」。為什麼這樣說呢?孔子告訴我們:「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那麼,什麼是大孝呢?這是比小孝更高層次的孝,應是在精神上滿足老人,通過自己的努力立言、立功、立德,為國為民做出一番事業,從而光耀門楣,讓父母顯赫於人前,臉上榮光,也就遂順了父母的心志,能做到孝養其心,謂之「大孝」。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請記住:人生有一件事情最不能等,就是盡孝道。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