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李白、白居易等人關於極樂淨土的唐詩著作


時間:2016/8/13 作者:君合

善導大師弘揚的念佛法門,對當時及後世各個階層的人們都有著很深的影響。一時間,阿彌陀佛那大慈大悲、大願大力的救度,眾生念佛即可往生這種法門的殊勝簡易,風傳教界內外,在當時幾乎可達到人盡皆知的程度,淨土宗的思想已然深入民心。

唐朝是詩歌的王朝,詩人們亦不免受淨土宗思想的感染。從他們留下的詩作中,我們能感受到善導大師的教化是多麼深入人心。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風格雄奇奔放,清新悠遠,藝術成就極高,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人稱「詩仙」。他的作品,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與佛教、道教都有著很深緣分的李白,曾寫過一首《淨土詠》:

向西日落處,遙瞻大悲顏。

目淨四海水,身光紫金山。

勤念必往生,是故稱極樂。

蛛網珍寶樹,天花散香閣。

圖畫了在眼,願托彼道場。

以此功德海,冥佑為津梁。

八十億劫罪,如風掃輕霜。

庶觀無量壽,常睹玉毫光。

李白在詩中描述阿彌陀佛佛身莊嚴微妙,「目淨四海水,身光紫金山」,說佛的眼睛紺藍廣大,如四大海水,身上光明如紫磨真金山一般;讚嘆極樂世界的清淨莊嚴,「蛛網珍寶樹,天花散香閣」,極樂世界到處是像蜘蛛網一樣的寶網,放光彌覆,七寶行樹交雜其間,隨時有奇妙的曼陀羅花從天而降,落在寶樓寶閣之上;讚嘆阿彌陀佛的慈悲救度,「八十億劫罪,如風掃輕霜」,眾生久遠劫的生死之罪,只要稱名念佛,乘佛願力,就如大風掃輕霜一般,自然消散無餘,這一句讀來真是讓人覺得痛快酣暢,把淨土法門彌陀救度表現得淋漓盡致。故而,「勤念必往生,是故稱極樂」,只要一向專念彌陀名號,就必定往生極樂世界。詩人由此表達自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意願,「願托彼道場」,希望自己托生到彼極樂世界。那麼,靠什麼去往生呢?就靠阿彌陀佛的大慈悲、功德海。所以說「以此功德海,冥佑為津梁」。李白最後說,我要常親常近阿彌陀佛,常觀常看阿彌陀佛,常在彌陀的光中,永不分離:「庶觀無量壽,長願玉毫光」。

詩中,「勤念必往生,是故稱極樂」一句,猶顯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的精髓。「勤念必往生」,很多佛門大德都不敢這樣講;李白,作為一個文人卻說得如此肯定,確鑿不移,這不得不說是時代使然,善導大師的教化使然。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唐代頗負盛名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晚年虔心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曾捐舍三萬兩俸銀,請人按照《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彩繪大型極樂世界變相圖、西方三聖像,日日焚香頂禮,十分虔誠,並且回向眾生離苦得樂,共登蓮城。《佛祖統紀》中記載他臨終正念念佛,往生淨土。

白居易有一首《念佛偈》流傳廣遠,至今仍膾炙人口。

餘年七十一,不復事吟喔;

看經費眼力,作福畏奔波。

何以度心眼?一聲阿彌陀;

行也阿彌陀,坐也阿彌陀。

縱饒忙似箭,不廢阿彌陀;

日暮而途遠,吾生已蹉跎。

旦夕清淨心,但念阿彌陀;

達人應笑我,我卻阿彌陀。

達又作麼生?不達又如何?

普勸法界眾,同念阿彌陀!

此詩文字淺白易懂而又意蘊豐富。從詩文可以明顯看出,白居易所選擇修行的,正是善導大師的教法。看似平淡無奇的寥寥數語,把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展露無疑,如:大師常常強調的機深信——「餘年七十一,不復事吟喔;看經費眼力,作福畏奔波」;法深信——「何以度心眼?一聲阿彌陀」;一向專念之相狀——「行也阿彌陀,坐也阿彌陀;縱饒忙似箭,不廢阿彌陀」。全詩表達了白居易晚年放下塵俗萬緣,一心求願往生西方之心,令人敬佩。

此外,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曾作過一篇《東海若》。東海若,東海之神,游於陸上,得到兩個瓠,他挖空後把海水雜以糞土、蛔蟲裝滿了,臭不可當,以石頭堵住口,扔入海中。後來又路過,只聽其中一個瓠大喊「我大海也」,另一個則哭號求救。東海若把求救者撈上岸來,抉石破瓠,瓠扔在陸上,糞水倒到大荒之島,水則復歸於海;自以為大海者,則最終與臭腐相處而不變。

柳宗元以為,那些大談性空、自稱是佛的人便是不肯上岸的那個瓠,而另一個呼救之瓠則是求解脫者。他說:

乃為陳西方之事,使修念佛三昧,一空有之說。

於是,聖人憐之,接而致之極樂之境。

乃得以去群惡、集萬行,居聖者之地,同佛知見矣。

意思是說,為求解脫者陳述西方淨土之優勝,使他修念佛三昧,把什麼「空」和「有」都泯滅如一了。因為他念佛的原故,阿彌陀佛以慈悲弘願,把他接到西方極樂世界。如此一來,他累世一切罪惡,悉皆消除,具備了萬善萬德,智慧見解與佛一樣了。

這是一篇批評狂禪、讚揚淨土之文。它以寓言的形式,勸學淨土之人,不可奢談心性不二之玄理而執理廢事,應該認清自己罪惡生死之本質,仰靠彌陀救度,樸實專一地稱名念佛,求願往生。這篇廣受推贊的千古傑作,其內涵顯然與善導大師篤實平易、不倡玄談的化風相應。

此外,唐代詩人們,無論是佛教徒還是非佛教徒,皆喜以西方淨土極樂世界的種種景象為意境,如李商隱的「何當百億蓮花上,一一蓮花見佛身」,盧倫的「似到西方諸佛國,蓮花影里數樓台」等等,這不得不說是善導大師所開闡的淨土教法在那個時代深入人心的結果。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