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阿彌陀經要解(八)


時間:2016/8/17 作者:皈依-無量覺

《解》第二。辨體。大乘經皆以實相為正體。吾人現前一念心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非過去。非現在。非未來。非青黃赤白。長短方圓。非香。非味。非觸。非法。覓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言其無。具造百界千如。而不可言其有。離一切緣慮分別。語言文字相。而緣慮分別。語言文字。非離此別有自性。要之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故無相。即故無不相。不得已強名實相。實相之體。非寂非照。而復寂而恆照。照而恆寂。照而寂。強名常寂光土。寂而照。強名清淨法身。又照寂強名法身。寂照強名報身。又性德寂照名法身。修德寂照名報身。又修德照寂名受用身。修德寂照名應化身。寂照不二。身土不二。性修不二。真應不二。無非實相。實相無二。亦無不二。是故舉體作依作正。作法作報。作自作他。乃至能讀所說。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贊所贊。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

佛說此經根據什麼理論與事實說的,要先明了,然後才能真正產生信心,依教奉行。大乘經皆以實相為體,實相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是自己,宇宙是生活環境。大乘經對我們是如何的重要,不能不明白自己的生活環境。不明即迷惑,迷必顛倒,以真為假,以邪當正,以惡當善。因而處世待人接物以及思想觀念上均發生錯誤。大乘經指導我們一條正確修行之路是其殊勝處。

『吾人現前一念心性,不在內,不在外』。這一段話是很難懂,而確是事實真相,簡單扼要的說出來了。實相,哲學家稱之為本體。佛在大乘經中解釋說,從體上講『無相』。宇宙萬法如何生的?世界如何來的?動植物如何有的?都是由一個根源生出來的,這個根源即是本體。古今中外哲學家宗教家均探討本體問題而未得到結論,有所謂一元論、二元論、多元論,唯心、唯識諸說,佛在三千年前已在大乘經中說出來了。佛說萬有的本體是心,天地萬物皆由它變現出來的。能變的是一個,所變的無量無邊,這就是大乘經講的真如本性。楞嚴經阿難找真心找了七個地方,佛皆說不對。這個真心無形象,無色彩,非過現未,非香味觸法。但它是有,不是無。佛法常用一個『空』字形容它。空不是什麼都沒有,心經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講現象,空講本體。空是能變,色是所變。諸位都有作夢的經驗,夢中境界,一定有一個能現夢境的東西,比作心性,夢中現的境界是色相,是由能現的體變現出來的。色相是假的,能變的是真的。所以心叫真心,性叫本性。相是假的會變的,能現相的體是真的,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它變現出來的,所以禪家有一句話:『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

我們現在是在迷,一天到晚胡思亂想,造業受報,感受六道輪迴,全是自心變現出來的,離開心性無有一法可得。吾人現前一念心性與諸佛如來無二無別,但第二念就錯了。第一念是本性,第二念是妄想執著。如能把一念保持著就成佛了。第一念沒有分別執著,對外面萬法都是平等的,沒有善惡、是非、邪正、真妄、利害,此之謂一真法界。第二念分別執著就起來了。譬如我拿著一件東西在手上,你第一眼看見,很清楚,但你第二念想想這個東西叫什麼名字,它本來沒有名字,名字是旁人給它起的,是假名,叫一張紙,白色的,就是起了分別執著。從此引起貪嗔痴慢。我們不能保持第一念不變,遇到任何境界立刻就迷,而且迷上加迷,輪轉六道,無有出期,此乃佛法的根本理論,不可不知。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器會變,金不會變。相會變,體不會變。心性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可惜我們的妄念一個接一個,永無休止,因此見到的相是妄相。如果有一天真正得到一心,就真見到實相。實相是一切法不生不滅,佛經中稱為『無生法忍』。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