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蜜」一共有六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一共有六種。六種裡面哪一個是第一?「般若波羅蜜」第一。「般若」是什麼?是智慧。什麼是智慧?「離相」就是智慧,「著相」就迷惑了。《金剛經》講到這個地方,這個意思我們應當能體會到一些,「著相」就迷,「著相」你就有分別、就有妄想、就有執著,這就迷了。
清淨心中,一法不立。六祖惠能大師說得好,「本來無一物」,你要時時刻刻保持著心裡頭乾乾淨淨,「本來無一物」,那你就成佛、你就入《金剛經》的境界。這個境界,實在講就是《華嚴經》上「不思議解脫境界」,你就入了,「離相」就入,「著相」就不入。「般若」的意思是這個。
「波羅蜜」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到家」的意思,功夫做到最圓滿,我們中國人講「到家」。「布施」做到圓滿,就叫「布施波羅蜜」;「持戒」持到圓滿,就是「持戒波羅蜜」。
怎樣才叫做圓滿、才叫做到家?你做這個事情,心裡頭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就到家了。我修「布施」,心裡想著我今天做了多少好事,幫助多少人,你這個不叫「波羅蜜」,裡頭沒有「波羅蜜」。為什麼?「著相」修福。
「波羅蜜」這三個字就是「離相」,「離一切相」就是「波羅蜜」。「離一切相持戒」,就是「持戒波羅蜜」;「離一切相忍辱」,就是「忍辱波羅蜜」。如果裡面還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波羅蜜就」沒有了。你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乃至於「般若」,都沒有「波羅蜜」,修「布施」就是布施,修「持戒」就是持戒,這是修福,果報還是在六道輪迴裡面,在六道輪迴裡面享福報而已。人間、天上,乃至畜生、鬼神,有福報的不少。他那個福報從哪來的?就是修這五樣東西「著相」,乃至於修「般若」也是如此,「著相」就變成福報;如果「離一切相」,那叫「波羅蜜」,那才是究竟圓滿。
布施一塊錢、布施一分錢,如果心裡不「著相」,他這個福德是究竟圓滿的,那個福報有多大?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講都講不出來。為什麼那麼小的東西會得那麼大的福?他跟「性」融了,跟「真如本性」相融,「真如本性」沒有邊際。
你「著相」布施,你布施得再多,你今天布施一百萬、一千萬,那個福報很小很小,就那麼一點點。為什麼?他「不稱性」,他有界限,他有分別、有執著。有分別、有執著,就劃了界限,他所修的福沒有辦法突破他的界限,執著愈堅固,他的界限圈子就愈小;不管修多少福,他所得的就很小,小得很可憐,這個我們同學要知道。連兩個人在一起都不能相融,你就知道他有多大的福,他那個福就那麼一點點,不管他怎麼修,也就那麼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