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信願法師:使稱名之眾生往生者本願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者本誓也(一)


時間:2017/12/1 作者:信願法師專頁

【決定往生語錄】使稱名之眾生往生者本願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者本誓也(一)

第四十段文,是法然上人在《四條問答》這篇文所開示的法語。這個法語設了一個問答,這個問答是要分別本願與本誓的差別。《四條問答》這篇文雖然只有四條問答,但是將念佛的精要說出來,尤其是這個問答,在分別本願與本誓的不同,對我們有時候似是而非的錯誤知見觀念,有糾正的功能

法然上人《四條問答》:

【問:本願與本誓其差別如何?

答:使稱名之眾生往生者本願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者本誓也。故四十八願是法藏菩薩當時之本願,依此願成就而成為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之名號勝余佛之名號者,本願之故也。若不建立本願者,雖稱名號,不能破無明,不成為報土之生因,則與諸佛之名號相同,故阿彌陀佛誓言:「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為成就此願,經兆載永劫之修行,今已成佛,此大願業力附隨故,勝於諸佛之名號,若稱念者,依阿彌陀佛之願力,決定往生也。是故聞阿彌陀佛之本願,無疑住於應得往生之道理,而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者,應思決定往生也。

譬如身著香味所熏之衣,雖謂其源是彼香味,然而衣香熏身故,成為其人之香。本願熏力之香味熏於名號之衣,故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名號之衣熏身故,決定往生之人也。】

這段法語將本願與本誓的差別,說的非常的明白。因願文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兩句話唯有第十八願,所以第十八願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就是本誓,站在果地上來說就是本誓力也,其它使稱念阿彌陀佛名號的眾生往生,就是叫做本願,所以不難分別本願與本誓其差別如何,這是讓我們了解,本願與本誓在名相的不同。我們如果對每一個名相有很正確的認知,那在研究淨土的經論,往往就不會有文字障。在答之中,首先將本願與本誓做一個簡要的解釋,另外下面再說明本願使稱念的人往生報土的道理,也說出阿彌陀佛的佛號超勝諸佛的佛號,就是因為本願。

「使稱名之眾生往生者本願也」,我們是稱名者,阿彌陀佛的本願使我們稱名,才會往生極樂世界,所以一句話也可以使我們了解,往生極樂世界這件事,是佛的願力成就的,並不是我們自己念佛的工夫成就的。如果你說:「如果沒有我的念佛,也不能往生極樂世界。」這樣說也不是不對,只是於理比較不符常理,譬如喝白開水解渴,如果你說:「若是沒有我喝白開水的動作,我也不能解渴。」這樣說也不是不對,但是不符常理,是因為白開水有解渴的功能,才使你喝白開水能解渴,不是你喝白開水的工夫。雖然是你念佛才使你往生的,但是是因為你念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

把這樣的道理,再更深入的講下去,如果你要往生阿彌陀佛的清淨報土,念十方其他任何一佛的佛號,都不能往生阿彌陀佛的清淨報土,唯有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佛號,才能往生阿彌陀佛的清淨報土。因為要往生阿彌陀佛清淨報土的真因,法藏古佛以清淨心,稱性修行、全修在性,身口意三業修行,都是從真如本性流露而出,所完成的六度萬行點點滴滴的功德,都是無為的、無漏的、無上的,所以佛號六字南無阿彌陀佛,有往生阿彌陀佛清淨報土的無為功德、無漏功德、無上功德。

為什麼我們凡夫身口意三業造作的修行,縱然會日夜急走急作、如炙頭燃的身心力行,也不能往生阿彌陀佛的清淨報土?因為我們不是稱性起修,我們身口意三業的起行,不是從真如本性流露出來的,我們是意識心、生滅心、煩惱心在修行。我們修行會不會執著功德相?會!我們修行還沒有辦法修到跟空性相應、跟無住相應、跟無為相應,也就是我們的分別心、意識心、生滅心造作出來的,實在說不能稱為功德,所以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在《法寶壇經》才會告訴我們,「功德在法身當中,不在修福」。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跟我們說,我們身口意三業所作所行,「是雜毒之善,虛假之行」,這兩句話把凡夫的修行講的太精妙了。「雜毒之善」就是摻雜了貪瞋痴三毒煩惱。我們本願山彌陀講堂,以前有一位在家菩薩,他有一次拿了一筆錢,我印象是台幣十萬塊,要讓我印經典,但是他有一個條件,希望我把他的名字印在經書的最後面:三寶佛弟子某某某,樂捐十萬元,印贈經書,結緣大眾。請問:這樣有沒有做到布施的三輪體空?沒有!那這樣就沒有功德了,因為要做到三輪體空才相應真如、相應法身,才稱為功德。從有執著他名字的功德相,所以只可以說是福德,不可以說是功德,有福德沒有功德,道理就是這樣說。

使稱名的眾生往生者,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所以阿彌陀佛的本願,能夠使稱名的淨業行者,往生極樂世界。法然上人這一句話,已經很清楚的告訴我們,往生這一件事情,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成就的。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