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信願法師:懷感大師開示命終之人,偏教念佛不教余善(二)


時間:2018/3/9 作者:信願法師專頁

【學佛隨緣開示】懷感大師開示命終之人,偏教念佛不教余善(二)

懷感大師《釋淨土群疑論》云:

「問曰:何意往生法門,非唯一法,垂終之日,偏令念佛,不教余善,有何義耶?釋曰:命終之人,偏教念佛,以此七義勝,不教余法,七義者何?一勝,二少,三易,四滅,五緣,六迎,七生。

一、言勝者,一切凡聖,若人若法,無過於佛,最尊最勝。二障斷盡,萬德周圓,自覺覺他,覺行窮滿,悲愍眾生。過踰一子,是諸有情,大皈依處,為洲為渚,是救是歸,故須至誠稱念佛。

二、少者,諸修善中,唯此念佛,言辭最少。余諸法門,悉皆多也。臨終之日,命在斯頃,豈能更修余多法也。

三、易者,於諸修行法門之中,唯此念佛,最易修習。將終之際,百苦纏身,氣力衰微,萬事俱舍,勸令念佛,猶恐不成,更說余門,誠難習學,簡斯易法,教彼令修也。

四、滅者,此專念佛,言約易修,一念至誠,即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愆,永絕娑婆三途苦報也。

五、緣者,阿彌陀佛曠遠劫已來,共眾生結緣極重,有於供養、見聞、隨喜,同行等緣,乘此宿因,一心稱念,尋聲則救,永絕五燒也。

六、迎者,以念佛罪垢滅除,阿彌陀佛乘本誓願,與諸聖眾,親自來迎,余法不然,故須念佛也。

七、生者,如彼願言: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也。

以斯七義,勝諸法門,故勸眾生終時念佛也。」

好!先看第一義,「一、言勝者,一切凡聖,若人若法,無過於佛,最尊最勝,二障斷盡,萬德周圓,自覺覺他,覺行窮滿,悲愍眾生,過踰一子,是諸有情,大皈依處,為洲為渚,是救是歸,故須至誠稱念佛。」

第一是殊勝,一切凡聖不論是就人而言,或是就法而言無過於佛。就人而言佛是十法界最尊最勝,就法而言,一切世出世間之法,佛法是最為殊勝。所以當然念佛的聖號是殊勝,念菩薩的聖號,回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也可以往生。佛與菩薩的聖號作一個比較,菩薩的聖號功德是有盡,佛的聖號功德是無盡,菩薩聖號的功德是有上,佛名號的功德是無上,所以當然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是殊勝。何況阿彌陀佛的名號是有萬善萬行一切功德,是法藏菩薩修諸六度萬行,圓滿無為的功德,無上的功德,真實的功德。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擁有萬善萬行的名號功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當然成就菩提,當然最為殊勝。佛是一個在因地菩薩行的修持,他已經斷盡了一切的煩惱,二障斷盡了,萬德圓備了,三覺圓滿了,這樣的聖者就是佛陀。我們雖然在凡夫因地有二障,萬德還未圓滿,三覺也還未圓滿,我們可以藉由稱念,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斷盡二障,圓滿萬德,圓滿三覺就是如此。

「悲愍眾生,過踰一子」,是說佛大慈大悲的心懷,佛的慈悲心對眾生的悲愍,猶如父母憐憫一子,一子是指獨子。父母若只有一個兒子,獨子一定非常的疼愛,諸佛如來悲愍眾生的心,超過父母憐愛唯一獨子,這是我們凡情體會之後一定會感動的,所以為什麼要念佛的聖號?因為佛的慈悲心,是我們的歸命之處。為什麼我們念佛,無法證悟念佛三昧,阿彌陀佛仍然會救度我們?因為佛的慈悲心,對念佛能夠進入禪定的人,或者念佛不能進入禪定的人,阿彌陀佛都是平等慈悲的救度。

「是諸有情,大皈依處」,我們眾生要皈依在什麼地方?佛!念佛就是皈依佛,進入三寶門中,一定會先皈依三寶,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寶是我們黑暗的明燈,猶如一盞燈火,指引我們邁向光明之處,化黑暗為光明,轉痛苦為快樂,所以當然皈依三寶啊。

「為洲為渚」這句話是指,佛可以作我們眾生的皈依,使我們稱念佛的聖號得到涅槃,「洲」與「渚」這兩字,本意是指水中的陸地,水中有陸地,只要登上陸地,就不會溺死在水中。意思就是佛是我們生生世世,在六道生死大海歸命之處。我們只要歸命佛,念南無阿彌陀佛的聖號,就不會繼續沉死在生死大海,是救是歸,我們要如何皈依佛被佛救度?念佛的聖號。

所以這段話,最後說一句結論的話,「故須至誠稱念佛」,須就是必須,有想要超越生死必須念佛,有想要跳脫苦海必須念佛,有想要斷除二障必須念佛,有想要萬德周圓必須念佛,有想要三覺圓滿必須念佛。要如何念?至誠稱念。

諸位!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要用什麼心稱念?在這裡懷感大師說的很清楚,至誠稱念。這就是為什麼臨終的時候,必須念阿彌陀佛的聖號,第一點的原因因為殊勝。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