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念佛人讀經是幹什麼的?收心的。念佛,心要不專一,佛號沒有感應。


時間:2018/5/1 作者:妙音居士

念佛人讀經是幹什麼的?收心的。念佛,心要不專一,佛號沒有感應。

「其中念吾名號,只能解作念佛洪名也」,洪名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這是宋譯本里所說的。「又《般舟經》曰,爾時阿彌陀佛語是菩薩言,欲來生我國者,常念我名,莫有休息,如是得來生我國土。」《般舟經》雖然不是專講極樂世界,它裡面有這段文字,介紹阿彌陀佛,接引眾生。所以經文有「爾時」,阿彌陀佛對這些菩薩們說,「欲來生我國者」,這是發願,發願求生西方淨土,具足了信願,行門就是底下這兩句,常念佛號,相續不斷,無有休息就是相續不斷。重要的是心裡不能斷,口裡面斷沒有關係,心裡不能斷,念茲在茲,心裡要常有阿彌陀佛。過去李老師常常教我們,念佛人,真正在這一生得往生的,一定要換心,老師教我們要換心。換什麼心?平常我們的心都留戀著五欲六塵,心裡都有這些東西。現在人所講的,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你心裡是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在心裡根深蒂固,不知不覺他就會起心動念。祖師講這是熟了,熟透了,隨時隨地它就冒出來;念佛不熟,常常忘掉,忘掉叫失念,不知不覺的念頭沒有了。初念佛的人都有這個現象,不要害怕。什麼原因?煩惱習氣太濃,時間太久,念佛太生疏,時間短,所以這句佛號壓不了煩惱。知道之後,時時刻刻提起。也會時時刻刻忘掉,忘掉,一下驚覺起來,趕緊佛號就接著,這樣就好。應該有個三年、五年,真控制住了,心裡真有佛號,除佛號之外,其他的都沒有了。

念佛加觀想也可以,觀想想佛,想佛是想你自己常常供的這尊佛。為什麼?你看習慣了,你天天看他,跟他很熟悉。臨終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就現這個相,為什麼?你跟他太熟了。所以我們專一,我們供佛像也不要供很多,供很多,臨終的時候,哪一個阿彌陀佛來接我?這個阿彌陀佛現了,那個阿彌陀佛怎麼沒看到?你這個妄念一動,佛就不見了。所以,像只能供一尊。現在方便,佛像供在家裡,你給他照一張照片,旅行的時候帶著照片就行了。是你家裡面所供的,你跟他很熟悉。處處都是要留意到專一,專一才產生效果,不能常常換。經讀一種,不要讀很多。念佛人讀經是幹什麼的?收心的。念佛,心要不專一,佛號沒有感應。平常心是散亂的,都是胡思亂想,怎麼樣收心?念一卷經,《彌陀經》念一卷,《無量壽經》念個幾品,第六品很好,四十八願,念一品,心定下來了,定下來之後念佛號,那才能相應。菩薩教導我們「淨念相繼」,淨是沒有懷疑、沒有夾雜。

真念佛的人,對這個世間一無所求,你有一樁事情有求就是打閒岔、就是夾雜。這個世間徹底放下,真正明了這個世間是虛幻不實的,《金剛經》上所說的「夢幻泡影」,不是真實的。不但六道是假的,十法界也是假的,至少我們要到一真法界,就是到實報莊嚴土,那叫一真法界。到那個地方的壽命叫無量壽,現在我們明了,無量壽不是假的,但是你要曉得它也不是真的,所以真假你就不要問它,就無量壽就好了;不是真無量壽,能證得真無量壽。實報土裡面修行,就住在那個地方,住多久?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之後,那就真無量壽,你證得妙覺圓滿的佛果,你不住在實報土,你又遷移,遷到常寂光去,回歸常寂光,證無量壽了。這是修行人、念佛人終極的目標,妙覺才是真正大圓滿。

所以這個去的方法一定要很熟很熟,我真相信,我相信佛不欺騙我。《金剛經》上所說的,「如來是真語者」,真不是假的;「實語者」,實則不虛;「如語者」,如就是跟事實完全相應。佛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句話是過分的,也沒有一句話是有欠缺的,沒有,說得是恰到好處,句句真實、事事真實。要相信佛菩薩不會騙人,騙人一定有目的,佛菩薩對我們一無所求,他證得大圓滿,無求於人。他教導我們完全是大慈大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來幫助我們,不附帶任何條件的。我們對他恭敬是我們感恩,不是他需要我們的,他沒有這個意思,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具足這些條件,自然就能生極樂世界。

下面說,「又《觀經》言,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妙法,教令念佛」,觀想念佛,「若不能念者,應稱佛號」,這是持名念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後,即得往生。」《觀經.下品下生章》,經上是這麼說的,「或有眾生」,也許有這樣的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具足種種不善。現在不是或有,現在可能是全有,這條對我們的開示就太重要了,給我們無比堅定的信心。五逆十惡都能往生,但是他至少要具三個條件,這一點很重要。臨命終時「遇善知識」,這是遇到念佛同修幫你助念,這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的,「為說妙法」,這妙法是什麼?勸你念佛往生淨土,這就是妙法。這是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你頭腦要很清楚,你能夠聽明白,聽了就相信,聽了就能發願,真想去,有這麼好的地方,我就去吧。這是第二個條件。第三個條件,跟著大家一起念佛。不能觀想,因為觀想心要細。你無法觀想不要緊,你就口念佛名。你看,「具足十念」,稱阿彌陀佛,這就行了,念念之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議!

清朝乾隆年間,慈雲灌頂法師,這也是在那個時代的大德,通宗通教,顯密圓融,著作等身,他一生當中著作四十多種,日本《卍大藏經》裡面收了有二十多種。他老人家有《觀無量壽經》的註解,叫《觀經直指》,我們在早年,學習《觀無量壽經》讀過他這個註解。這裡頭有一句很重要的話,造作五逆十惡,具諸不善,極重的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教的、所說的這些經教都救不了你,祖師大德編的這些懺儀也救不了你,你說這個罪多重!灌頂法師說,最後還有一個方法能救你,什麼方法?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能救你。你就曉得這一句名號比誦經的功德大,比拜懺的功德大,什麼樣的懺儀都比不上這句佛號,這很多人不知道。你要是知道了,如果超度亡人,或者是超度祖先,做這些法會,去拜懺,不如念佛!同參道友集合起來,念一天佛的功德多大,這很多人不知道。懺儀當中佛號愈多愈好,你看看中峰禪師《三時繫念》裡面,念佛的時間占很長,他很有道理!中峰的開示太好了,真正能得冥陽兩利,聽他的開示會覺悟,這都是念佛求生淨土,與淨宗經教完全相應。念念中消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我們的罪業還是這麼重,由此可知,無始劫以來,我們造作的不善業太多了!佛要多念,就是消業障,而且非常殊勝,超過一切經懺。命終之後,即得往生。「由上經義可證,所云十念者,直是持名念佛也」,這是我們看到經上講的十念,確實就是指的執持名號,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

下面說,「古注經家」,古代注經的這些大德,「於此願文,亦有異解」,就是這第十八願,在這一願裡面有不同的解釋。「有曰此是攝上品願,有說下品非也」,這是有大德這樣說法,這個十念是講上品,有說下品,非也就是否定,他不是講下品,是上品的。「又有曰,此是上三品,此中十念,是依十法起十念,非是稱名十念。」這是前面問的,經上只說十念,沒有指稱名。前面給你所舉的經論,稱名講得通,不是沒有道理。這個地方又有人說,不是指稱名,這個十念往生是對於上根人講的,不是一般普通人講的。「所云依十法起十念,指彌勒所問十念」,那真的就不一樣,這個十念不是十句佛號,彌勒菩薩所問的十念,在《彌勒發問經》。「具足如是念,即得往生安養國土,凡有十念,何等為十」,這是接上品的。

我們看彌勒菩薩的開示,「一者,於一切眾生,常生慈心」。實在講,我們應當要學,好的都學,不好的我們都遠離,好的一定要學習,普賢菩薩教導我們「常隨佛學」。這些菩薩都是古佛乘願再來示現的,釋迦牟尼佛這一次在我們地球上示現成佛,《梵網經》上他自己講的,這是第八千次,你就曉得他常來。世尊如是,彌勒又何嘗不如是?觀音、勢至,哪一個不是古佛再來?這都不是假的,經上有證明。彌勒菩薩說「具足如是念,即得往生安養國土」,他說了十種。第一種,「於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包括範圍太廣了,首先要認識眾生兩個字,什麼叫眾生?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就叫眾生。那我們講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這範圍多大?第一個,自然現象是眾緣和合而生的。第二種,精神現象也是眾緣和合而生的,精神現象就包括我們今天所講的不同維次空間的眾生,我們肉眼看不見的,他們存在。現在我們看不到他的形體,肉體看不到,他精神存在。第三種,物質的現象,物質現象包括山河大地、花草樹木,都有靈性,它都是眾生,眾緣和合而生。

現在我們知道,所有一切物質現象全都是五蘊法,就是色受想行識統統具足。正報裡面,我們一個細胞,依報裡面就是山河大地、一粒塵沙,都是眾生,眾緣和合而生,你說這個範圍多大。我們面對著這三種現象,要生慈悲心,慈心是愛心,悲心是憐憫心。現在我們彼此都一樣,迷而不覺,共同生活在六道輪迴當中,看到他苦,就想到我也曾跟他一樣。它是畜生,我過去也曾經在畜生道待過;他是餓鬼,我也做過餓鬼;他墮地獄,我又何嘗沒有墮過地獄?見他苦,生憐憫心,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出離,幫助他的方法離不開經典的教誨。誦經的時候,應當知道將誦經的功德回向給山河大地、回向給法界眾生,念念不忘,這是第一個念。

「於一切眾生,不毀其行,若毀其行,終不往生」,為什麼?這還是第一願的後面。眾生他的行業無不是因緣果報,你要是破壞他的行業,你要負因果責任,都有報應的。那怎麼辦?決定不能干涉,只能勸導,不能干涉。你想想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面對一切眾生,他是什麼態度?完全隨緣,「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佛為我們的示現,我們要能體會、要能學到,佛跟大眾接觸,沒有自私自利、沒有名聞利養、沒有五欲六塵、沒有貪瞋痴慢;換句話說,他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起心、沒有動念,這個厲害!佛為大眾說法,這個眾生覺悟了,覺悟他的不善的業就消掉,善業就增長;這不是上上品人,上上品的根性,善惡業統統都消掉,那就沒事了。根性劣的執著有善,惡是錯誤的,惡要受不善的果報,他能夠斷惡修善。程度高的人,善惡二邊都離,他提升就更高,能夠超越六道;超越不了六道,才斷惡修善,遠離三惡道。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二一一集)2010/12/1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39-0211】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