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劉余莉:誰是「先生」?


時間:2018/6/6 作者:阿彌陀佛平和

誰是「先生」?

《賈子》上記載著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很有意思。梁懷王對賈子說,現在人把能夠得到天地之道的人,稱為「先生」,這是為什麼呢?賈子就說,「先生」這個號是個泛稱,大可稱國君,中可稱卿大夫,下可稱一般的平民百姓。

如果為其正名的話,它不是「先生」而是「先醒」,即「先生」來自於「先醒」,即先覺醒。有的君主沒有學治國之道,終日茫然不明得失,不知道治亂存亡的根本原因,每天匆匆忙忙,就像喝醉了酒一樣。而賢明的君主好學不倦,勤於治國之道而不覺厭倦,因此,他很聰慧,較先明白治國之道。一旦治理國家,他就知道怎樣把國家治理好;國家還沒有混亂,他就知道國家混亂的原因;國家還沒有安定,他也知道如何使國家安定;國家沒有危亡,他也知道它危亡的根源何在。這樣的人稱為「先醒」,就是先覺悟、先覺醒。

世間的君主,有先醒者,有後醒者,有不醒者。下面就分別舉三個例子。

楚莊王與晉國交戰,大獲全勝。回來路過申侯的封地,申侯為他進奉飯食。但到了日中,楚莊王還沒有吃飯。申侯就來請罪。楚莊王嘆道:「這不是你的過失。我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君主是賢明的君主,又有賢師來輔佐的人,可以稱王;君主是中等的君主,又有良師來輔佐的人,可以稱霸;君主是下等的君主,他的群臣又沒有一個趕得上他的,這樣的人一定會滅亡。』現在我是下等的君主,而我的群臣又沒有人能比得上我。我也聽說過,『這個世間不會缺少賢德的人』,而天下有賢德的人,我卻得不到,像我這樣的人,生活在世上,還吃什麼飯呢?」這就是說,楚莊王雖然戰勝了晉國這樣的大國,他的道義都能夠使諸侯順從,但是他還想著怎麼樣得到賢良的人來輔佐自己,到了日中都忘記吃飯。這樣的人可稱得上是明君了,這被譽為「先醒者」。

宋昭公逃亡到了邊境,喟然嘆了一口氣說:「唉,我知道我所以滅亡的原因了。因為自從我稱王之後,我身邊事奉的人有數百人,無一不說我是聖明的君主。在內聽不到我的過失,在外也聽不到自己的過失,所以才淪落到了今天的地步。我今天有這樣的困境也是應該的。」此後,他洗心革面,白天學道,晚上講道,這樣勤學不厭。兩年之後,他的美名遠聞。宋人就把他迎回來,重新使他復國,終於成為一代賢君。死後,人們給他一個諡號,稱為「昭公」。這個例子就是說,他亡國後又醒悟存亡的原因,所以被稱為「後醒者」。

還有一個「不醒者」。從前虢國的國君驕縱放逸,而且自吹自擂,諂媚巴結的人都受到了重用,親屬也受到了重用,犯顏直諫的臣子都被誅殺放逐,致使政治一片混亂,整個國家的人都不服從他了。

後來,晉國就舉兵討伐他,虢君被迫出走。他逃到一個水澤地,說:「我渴了,想喝水。」他的車夫就給他敬獻了一杯清酒。過了一會兒他又說:「我餓了,想吃飯。」他的車夫又給他敬獻些肉干、乾糧等等。虢君就很高興地問:「從哪裡來的這些東西啊?」車夫就說:「我已經儲備很久了。」虢君就問:「你為何要儲備這些東西呢?」車夫說:「是為了國君您逃亡的時候,防備路上饑渴而準備的。」虢君就問:「你早知道我會有逃亡的這一天嗎?」車夫說:「我知道。」虢君說:「那你既然知道,為什麼不勸諫我呢?」車夫就說:「因為您喜歡聽諂媚巴結的話,而厭惡正直的話。如果我過去勸諫的話,恐怕早就沒命了。」虢君聽了之後勃然大怒。於是,車夫就趕緊謝罪,他說:「對不起,我的話確實有點言過其實。」虢君問他:「那我為什麼逃亡呢?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車夫說:「國君您不知道,您之所以逃亡,是因為您太賢明了。」虢君就說:「賢明是可以使人生存的,我卻落得逃亡的地步,是什麼原因呢?」車夫就說:「因為天下的君主都不賢德,只有君主您賢德,所以才會逃亡。」虢君聽了之後喜笑顏開,說:「唉,你看,是賢德使我落得了如此困苦的境地呀!」後來,他走到山中,又困又餓,很疲倦,枕著車夫的腿就睡著了。這個車夫趁他睡著時,把自己的腿撤走,用一個石塊代替,自己就離去了。而這個虢君就餓死在山中,最後被禽獸所吞食。這就是一個已經滅亡了還不醒悟存亡原因的人,這就是「不醒者」。

這幾個故事對比非常鮮明,告訴我們什麼叫「先醒」、「後醒」、「不醒」。這個車夫對虢君這樣的忠心,虢君逃亡時還跟著他一起逃亡,還為他準備了逃亡的清酒和乾糧,確實是忠心可嘉。在逃亡途中,車夫想勸諫君主,告訴他為何如此落魄,君主卻不願接受勸諫,仍喜歡聽逢迎巴結的假話。最後,這個車夫看他無可救藥,才不得不離他而去。所以說,並不是身邊沒有賢明的臣子,而是君主不賢明。只有賢君能夠任人唯賢,任用那些一心一意輔正他、可以犯顏直諫的人。

(摘自劉余莉老師《群書治要十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