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佛教問答

信願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之第十八願念佛往生願(四)


時間:2018/6/14 作者:信願法師專頁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精解】第十八願:念佛往生願(四)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問: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是永除或暫除?

答:是暫除,非永除。此經雲「超發無上殊勝之願」,又雲「我建超世願」,又雲「拔諸生死勤苦之本」,豈永除逆謗乎?此是理證。又五惡文明第五惡云:「不信先聖諸佛經法,不信行道可得度世,不信死後神明更生,不信作善得善為惡得惡,欲殺真人,斗亂眾僧,欲害父母等。」然流通分言:「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聞信名號得大利,豈簡別惡人乎?此是文證。

問:此願言五逆、謗法,不得生;《觀經》下品下生,簡謗法,攝五逆者,有何意?

答:此義仰就抑止門中解,五逆、謗法者,其障極重,眾生若造,直入阿鼻地獄,歷劫受苦,充滿恐懼,無由可出。如來悲憫,恐其造斯二過,方便止言:「不得往生」,非是造五逆、謗法者不予救度。而下品下生,取五逆、除謗法者,因其五逆已作,不可舍令流轉,是故彌陀還發大悲,攝取往生。然謗法之罪未為,又方便止言:「若起謗法,即不得生」,此就未造業而解;若造,還攝得生。雖得生彼,華合徑於多劫。此等罪人,在華內時,有三種障:一者不得見佛及諸聖眾,二者不得聞正法,三者不得歷事供養。除此以外更無諸苦。《經》言:「猶如比丘,入三禪之樂。」應知,雖在華中多劫不開,可不勝阿鼻地獄之中,長時永劫,受諸苦痛也。

問:造五逆、謗法若也得救,彌陀豈非縱容包庇罪犯?

答:非也!彌陀是寬恕眾生,佛心是悲愍之心,眾生墮地獄受苦,尚且代其受刑,豈忍眾生因造業而墮落?因此,彌陀成就無量光明,為消除眾生之煩惱黑暗,使其光明;彌陀成就無量壽命,為消滅眾生的生死短命,使其永生;彌陀成就極樂依正,為救度眾生回歸故里,使其不再逢緣造惡。故彌陀對造五逆、謗法者救度之本意是:讓你體會如來慈悲,自然改惡向善;讓你領悟如來願心,自然感恩念佛。故誓言「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之本意乃希望十方逆惡凡夫斷惡修善呀!譬如一個殺人放火、十惡不赦之匪徒,被警察捉拿,但因拒捕,與警察發生槍戰,不幸中彈重傷,生命垂危,被緊急送往醫院,若不急救,即會喪命。倘若你是醫生,救人是你的天職,請問:你會因他是十惡不赦之人而不救他嗎?你救他是希望他改過向善,還是繼續為非做歹?答案是任人皆知。彌陀如來就是救世的大醫王,醫生對惡人尚且救治,何況是慈悲的佛陀?醫生救治眾生之身命,尚且不論善惡;彌陀救度眾生之慧命,怎會分別善惡?醫生尚且希望匪徒改惡向善,彌陀豈有不期待眾生斷惡修善之理?故彌陀本願不違斷惡修善之七佛通誡,不可錯會。

問:因本願不嫌惡人,故人好造惡業,如何?

答:佛雖不捨惡人,然好造惡業者,非佛弟子。一切佛法無不制惡;然愚痴凡夫,雖欲制惡而未必能制,故勸念佛以滅其罪。若謂自身難制,佛加罪咎者,甚為謬誤也。我身不能止惡,故彌陀慈悲不捨,消滅此罪,前來迎接。所言唯造惡業者,皆非佛法所談也;如父母於一切子女,悉皆平等慈愛,而子女之中有善有惡;雖平等慈愛,然於行惡之子,則怒目杖責以誡之。聞佛之慈悲廣大,而欲造罪者,亦漏於佛之慈悲也。若知惡人亦不捨之本願,則於佛之知見,愈覺自己之可悲、可恥,反而不造惡。若謂有父母之慈悲,而於父母之前行惡者,父母歡喜乎?雖不捨而嘆,雖哀愍而憎,佛亦如是。

問:成就文言:「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往生如此容易?

答:佛之言說為聖言量,如實而說,不異語,不誑語,既言「聞信名號,即得往生」,何可置疑?《龍舒淨土文》云:「淨土傳云:『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二菩薩,乘大願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引眾生,上大願船,送至西方,如肯往者,無不得生也。』觀此則是佛與菩薩,憫念眾生沉淪苦海,無由得出故,自以誓願威力,招誘人生淨土。如舟人招誘行人登舟,送至彼岸也。人唯恐不信耳,若信心肯往,雖有罪惡,亦無不得生。蓋佛不可以凡人比,凡人不為勢利,不與人交,非有益於己,不與人交,此所以為凡人也。賢人君子,已不如此,況於佛乎?蓋不慈悲不足為佛,不濟度眾生不足為佛,不有大威力不足為佛。為其慈悲故,見眾生沉於苦海而欲濟度;為其有大威力故,能遂濟度之心,成濟度之功,此所以為佛也。蓋信者,一念也。若人在生時,心念要去,身則隨去,心念欲住,身則隨住,是身常隨念,然猶有念欲去,而身被牽繫者。身壞時唯一念而已,一念到處,則無不到,是以一念在淨土,則必生淨土,況佛與菩薩又招引人往生乎?」由此可知,聽聞彌陀本願名號,一念信心歡喜,即得往生,有何可疑?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