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戒色最高境界:不戒而戒


時間:2018/9/4 作者:仁澤

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認為一個比較陽光的人和一個邪淫的人,他的區別在哪裡?」。

異想天開同學說:是氣質;自律同學說是:頹廢;29號同學說是眼神。小昭同學說是生活方式。兵同學說是精氣神。誰在敲門說是人生觀。各位同學答的都很好。這裡面我覺得小昭同學答的是最好的。剛才同學們答得確實都是存在的,但是一個邪淫的人和一個正常的人他們最大的區別我覺得其實是生活方式。

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什麼戒邪淫那麼困難和容易反覆。

我們一切行為,最初來自「心」簡單的說是:思想,想法,心念。邪淫的行為當然也來自思想,意淫就更不用說了。所以改變惡習,首先要改變思想。

「思想引發行為,行為產生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造就命運」

為什麼難戒,就是因為一種行為,長期重複的去做,已經形成習慣,性格,潛意識了,行為的量變已經產生了習慣的質變。一旦形成習慣,潛意識,這些是非常厲害的,也是最難擺脫的。不用別人提醒,一到某個時間段,或者外面的誘惑境界一現前,就會自然而然的去想,去說,去做。

改變一時的思想是簡單的,改變一天一周一月的思想也是不難的。要改變已經形成的習慣,性格,潛意識是非常不容易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很多人戒邪淫失敗,就是被自己的習慣,潛意識,習氣打敗的。

當初戒色初期也決心很大,毅力堅定,鬥志滿滿。但是一過某個時間段,或一遇某些不良外境,不用多思考,潛意識馬上就活躍了。一般情況下思想一被打敗,那行為很快也會跟著敗下來,即便當時未破戒,但是思想已經被污染了,心中又一直惦記著,行為也岌岌可危。

「一種習慣要用另一種習慣去改變」

想想當初為什麼會形成邪淫這種習慣。就是長時間,多次數的去邪淫,導致惡習形成習慣潛意識。宗教上說,還有往昔前世的習氣,前世的習氣加上這世的習氣,足見邪淫惡習是非常根深蒂固,難以去除。

行為習慣最初的源頭是思想,要改變習慣先改變思想。要從思想上徹底否定邪淫。古人說一日三省吾身,要時時刻刻反省自己的過錯。世界各大宗教都非常注重「懺悔」,人不可能沒有過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懺悔了以後決不再犯,才是真懺悔。

「改過之後,重新培養習慣」

一次捐100塊錢做慈善,是做了一件好事。如果一天捐1塊錢,連續捐100天,不僅是做了好事,還可能養成了一個好習慣。

行善初期,先不忙想著自己能做多大善事,先把行善這種習慣養起來。現在網路捐助很方便。早上捐一元,中午捐一元,下午捐一元,每天心中時時刻刻想著各種行善積德的事,連續三個月。一般三個月後,不用你去惦記,自然而然,習慣潛意識就會替你想到今天還有事沒做完,無形的力量提醒你去做。一個好的習慣是多少錢都買不過來的,這就是習慣的力量。

養成新習慣的方法很多,重點是多次數長時間的去做。

捐錢慈善只是一種善行,行善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人孝心強,愛孝養父母,有人義氣重,愛幫助朋友,有人喜歡關愛動物...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愛的行善方式,這些善心善行條條道路都是通向相同的目的地,當然有機會一切善法都要盡力去做。

戒色失敗的人,很多是被自己的習慣習氣打敗的。重點都關注在遠離不良誘惑,但是習慣習氣潛意識這些是無法躲避的,只能用新的習慣習氣去替換。戒色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消極的遠離不良環境,卻不去養成新的好習慣,一旦達到某一時間段,習氣潛意識襲來,非常普通的外境都可能成為破戒的因素。

當然戒色初期,遠離不良環境也非常重要。但是外界只是一個因素,重點還在自己的心。自己的心思想習慣潛意識,是無法躲避的。只有一個念頭打敗一個念頭,一個思想打敗一個思想,一個行為打敗一個行為,一個習慣打敗一個習慣。不停的形成新的習慣性格,才能打敗惡習。

很多戒色的人,都有急功近利的心態。想一下子,或者短期就徹底戒除。但是想想先不說前世,單單今世邪淫幾年十幾年或者更長時間,簡單的幾個月行善積德,就想徹底改變命運也是不現實的。不停的量變,才能達到質變,而且還要多次的質變,才能華麗的轉身,才能重新塑造新的人生命運。

戒色的最高境界,不是刻意的去戒,而是讓新的習慣潛意識,無形的也是非常強大的力量,主動的幫你戒除,從而達到不戒而戒的目的。

新的習慣一旦形成,新的性格新的命運也就慢慢產生了。最後根本不用刻意的去戒,自然而然的就戒掉了。

最後談談關於行善會不會有善報,中國傳統的「儒釋道」三家是如何說的。

易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易經非常肯定的表示出了積善必有餘慶)

孔子說:善不積,不足以成名。

(同理:善不積累到一定程度,是不足以滅除邪淫這種惡習)

《孟子》: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你給出去什麼,遲早要加倍收穫什麼)

《老子》: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聖人不積累物質財富,越為別人,自己越有。給別人多,自己越多。天道是利益一切而不損害,聖人是只講為別人付出,不爭求回報。)

佛家講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不一一舉例了。

所以大家大膽放心的去行善,遲早都會有回報,當然不求回報的無私奉獻效果更好。忘了自己,心中只有他人,這樣煩惱就少。欲望越少,人的心靈就越寧靜,智慧就會慢慢開啟了。

人生的目標造福社會,不管哪種善行,長時間多次數恆心堅持,都會戒除惡習,達到自利利他,不戒而戒的目的。

(轉載)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