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佛教知識

楞嚴經大意


時間:2009/4/4 作者:清淨居士

楞嚴經之宇宙觀楞嚴經從人的本身分析,解釋了佛法的第一義諦之後,又從世界的角度來進一步解釋,佛法的根本真理。而世界又分兩部分:物質世界和有情世界。楞嚴經中所講的七大:地、火、水、風、空、見和識,就包括了世界的這兩大部分。這是楞嚴經的特色,因為,其他經典只言四大,惟獨此經說為七大。 楞嚴經講到,此七大之自性不變。從世諦來講,因緣和合,而生萬物,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形狀大小,不同色彩的物質世界,和合諸緣以成相,變化生滅,代謝無常,生生死死,如旋火輪,永無休止。但是從第一義諦來講,如來藏清淨本然,不變不生不滅,故以如水成冰,冰還成水為喻,以示七大之性,隨緣不變。 一.地火水風空五大種性1.固體的地大種性:地、水、火、風四大的相和相應,形成了世間種種不同事物,種種變化。如果四大沒有相合相應,那么它們也就不能與其它種種物質和合相應,而發生作用,就像虛空不能與種種物質和合相應。如果四大和合相應一起發生變化,它們從始至終都在相續生成,相生相滅,生起滅去,滅去生起,生生滅滅此起彼落,像火輪一樣旋轉,沒有瞬時暫停。就像水結成冰,冰又化成水,如此循環往復。粗重的是大地,微細的是塵埃。從這些塵埃之中的極微細塵埃,還可以分析出更極細微的塵埃,如此仔細觀察分析,可以看到一些極其細微的塵埃,經中稱之為“鄰虛”,從鄰虛再分析,就最終達到空無。這就是真正的虛空了。如果從這些極其細微鄰虛,最終可以分析到虛空,應當知道虛空可以產生種種色相。這些微塵所顯示出的虛空,是用幾個微塵和合產生出來?如果色塵和合相應,所產生的只能是色塵的和合,而不會是虛空。如果虛空和合相應,產生的只能是虛空的和合,而不會是色塵。於如來藏中,一切色塵之本性,即是空性,一切空性之本真,即可顯出色塵,如來藏本體清淨,可出現一切物質世界,這些隨著眾生的識心而現示,隨眾生的認知限度而示現,依眾生的身、口、意三業欲求,而生示現。但世間之人不知道這些道理,錯認為它們是因緣和合而生。這些都是眾生識心分別計度的結果,而不會具有真實義。 2.熱能的火大種性:火性沒有自己的本性,它寄生於種種事物上面。如果火性是因和合而有,那么,當你拿鏡子對著太陽取火時,火是從鏡子生起來,還是從手中艾草生起來,或者是從太陽中生起來?如果火是從太陽中生起,那么它既能燃燒你手中的艾草,也可以燃燒其它的東西,如林地里的樹木。如果火是從鏡子中生起,那就不需要太陽,鏡子自然可以燃起艾草,可是鏡子為甚么不燒你的手?但是鏡子並沒有熱起來,也沒有融化。如果火是從艾草里生起,那么鏡子和太陽都不需要了。再仔細觀察,鏡子在手裡,太陽在天上,艾草在這地方生,火到底是從哪裡來?太陽和鏡子相距如此之遠,如果沒有和合相應,火是無從生起的。在如來藏中,火的本性是空性,空性又可以隨緣顯出火的作用,這些都是隨著眾生的識心而示現,與眾生的認知限度相應。這個清淨本然之性從一切世間事物中生起,遍布世間一切事物,它沒有固定處所。世間的人們迷悟無知,以為火性是因緣和合而生,這都是識心分別計度的結果,都無真實義。 3.液體的水大種性:水性是流動不停的,它的流動和停止沒有一定不變的規律。就像大幻師求取月亮之精,用之和成幻藥的情形。這些幻師在月光皎潔之夜,手拿器具來求月精之水。這水是從他們手中的珠子生出,還是從空中生出,還是從月亮那裡生出?如果水是從月亮生出,那么月光所照之處,都應有水流出,但事實不然。如果水是從珠子裡流出,那么這個珠子裡就應當常常有水,為甚么又要在月夜求月精之水呢?如果水是從虛空中生出,那么虛空無涯,水也應當無涯,從天到地,都是水浪滔滔。再仔細觀察,月亮高懸天空,珠子在手裡,珠子裡的水用盤子盛著,水從那裡來?月亮和珠子相距如此之遠,不能相應也不能相和,這月精之水無從生出。於如來藏中,水的本性是空,空的本性生出水,它們本來清淨,只是隨順眾生的識心而示現。世間的人們迷悟無知,以為水是因緣和合而生,這些都是識心分別計度的結果,沒有真實義意。 4.氣體的風大種性:風性沒有固定的自體,動靜無常。當你整理衣服時,衣角振動,就影響到旁人,於是旁邊的人就會感到有風吹拂到臉上。(扇子)那么風是從衣角處生出呢,還是從虛空中生出的,或者是從別人臉上生出?如果風是從衣角處產生,那么你披戴的就是風,衣服就應當飄動離開你的身體。如果風是從虛空中生,那么你的衣服不動時,為甚么沒有風來拂面呢?空性是常在的,那么風也應該是常在的。如果虛空有生有滅,那又叫甚么虛空?如果風是從別人臉上生出來,那么從別人臉上生起的風,也會吹拂到你,但是你自己整理衣服,怎么反而吹拂到別人呢?詳細觀察,整理衣服是你自己,被風吹拂的是別人的臉,而虛空間依然寂靜不動,並沒有風在其間流動,也沒有甚么地方產生風。風和虛空的性質是相隔的,沒有和合,也沒有相應,就不應有風生出。於如來藏中,風的真性是空,空的真性是風性,它們本然清淨,充滿世間,隨著眾生的識心而示現。世間的人們迷悟無知,認為它是由因緣和合而生,都是識心分別計度的結果,都沒有真實義意。 5.虛空的空大種性:空性是有形象的,由色相而顯發出來。譬如挖出,挖出一尺深的土時,井裡面就有一尺深的虛空,挖出一丈深的土時,井裡就會有一丈深的虛空,井中的虛空隨著挖出土的多少而定。那么這個虛空是從土裡生出的,還是從挖掘生出的?如果這個虛空是自己生出,那么,在沒有掘井之前,為甚么這裡只有一片空地?如果這虛空是從土這裡生出,那么,土挖出來時,就應看到虛空進去。如果挖土出來時沒有虛空進去,為甚么要說虛空是從土裡生出的?如果這個虛空是從挖掘生出,那么挖掘出來的就應當是空,而不應該是土。如果這個虛空不是從挖掘生出,那么為甚么又能看到井中的虛空呢?再仔細觀察,挖掘是人手的動作,土是從地里挖出來,挖掘和虛空一實一虛,互相不能有所作用,既不相和也不相應。這個虛空之性是圓滿遍布的,是本然不動搖的。 應當知道,地、火、水、風與空,就叫做五大。它們的真性是圓融無礙的,都是從如來真性的而顯示,本然沒有生滅。由於心迷昏昧,不知道地、水、火、風四大本來都是如來自性。應知道,於如來藏中,覺知的真性是真空,空的真性即是真覺,他們是本來清淨的,充滿一切世間,順眾生的認識心而顯示。就像一口井的虛空一樣,生出一口井來,十方虛空也就生成了十方世界。這虛空是沒有一定地方的。它只是由眾生的欲求業力而發生。世間的人們迷悟不知,以為它是因緣和合而生,其實都是識心分別計度的結果,沒有真實義意。 二.心意識精神領域透視6.見覺的作用:能見能覺的作用並沒有獨立的知性,它是因色和空而有的。比如,早上看到光明,晚上看到黑暗,半夜時來看,有月就有光亮,無月就是黑暗。這明和暗,都是從所見之中分別而有的。這個見覺到底與明、暗、虛空是一體,還是不是一體的?它們是相同的,還是不相同的,它們相異的,還是相同的?如果見覺與明暗、虛空原是一體,那么,明暗二相都會消失。因為,在暗時就不會有明,明時就不會有暗。如果見覺與暗是一體,有明時見覺就會消失。如果見覺與明是一體,有暗時見覺就會消失。見覺消失了,還有甚么見明和見暗呢?如果明和暗各自不同,而見覺又沒有生滅,那么它們怎能會合為一體呢?如果見覺與明暗不是一體,那么,離開明暗、虛空等等,那裡還有見覺?離開明暗和虛空,見覺就如龜毛兔角一樣的東西,都是空無所有。明和暗本來不同,怎么說見覺使它們相同?見覺離開了這三件事物就是空無,所以見覺與它們不異?虛空和見覺本來沒有界限可以將其分開,因此見覺和虛空非不同。不論是見到明還是見到暗,見覺的本性並沒有改動,所以見覺和明暗非同。仔細觀察,光明從太陽來,暗黑從夜色生,通達屬虛空,障礙屬大地,這個見覺又是從哪生的呢?見覺是有知有覺,虛空是無知無覺,這兩者是不可能相和相合的,所以見覺不可能是沒有來源而自己產生。如果見覺有所聞知,則這個聞知的真性是圓融遍在的,本然不動搖。 所以應當知道,見覺與無邊不動搖的虛空,加上動搖的地、水、火、風等,合為六大。這六大的真性圓融遍在,都是如來自性,本來沒有生滅。眾生沉淪在迷悟之中,所以未能悟解此見聞覺知,本來都是如來自性的妙用。應當觀察這些見聞覺知,是生還是滅?是同還是異?是非生非滅嗎?還是非同非異?眾生不知道,於如來藏中,本體的見覺即是妙明的本覺,精真的覺見,亦可轉為妙明的作用,它們本來清淨,布滿世間,隨眾生的識心而示現。正如從一見根即能見全體法界,在耳能聽,在鼻能嗅,在舌能嘗,在身能觸,在意能思,綜合名為心靈,又能感覺各種身心內外的作用,都是遍照一切法界,充滿十方無盡虛空世界。所以它沒有固定的地方,只是順著眾生的業力而發生作用。世間的人們迷悟無知,以為它是因緣和合而生,這些都是識心分別計度的結果,而其究竟真理,非是語言所能表達。 7.意識的作用:識性是沒有根源的,它是因為六根(眼、耳、鼻、舌、身和意)與六塵(色、聲、香、味、觸和法)的妄起而發生作用。看看眼前的人與物,目光所及之處,歷歷遍照,就像在鏡中觀物,並沒有分別。可是,你的識性卻從這當中一一分別,從而你可以分別出,這是人,這是物。由於這個識,你能瞭然知解種種事物。 但它是從見而生出,還是從外界的物相生出,或者是從虛空中生出,或是無因自生?如果識性是從觀見之中生起,那么,如果沒有明暗,沒有色空,也就沒有觀見,沒有見,識性從何而生? 如果識性是外界的物相中生起,那么,這個識性既不是從觀見中生出,它就不能見到明,也不能見到暗,明暗都見,也就沒有色相與虛空,如果沒有這些外相,識性又從哪裡生起? 如果識性從虛空中生,那么,沒有外界之相就沒有觀見,沒有觀見,就無從辨別,也就不能了知明、暗、色、空等物相。沒有物相,也就沒有種種所緣之物。那么見聞覺知也就沒有地方安立。離開觀見和外物,虛空就等於空無,如是即使有物存在,也不同於一般事物,縱然有識性生起,又怎樣才能將它分別安立起來呢?如果識性是無因而生,那么,為甚么不會在白天看到月亮呢? 詳細審視,觀見依於眼睛而生起作用,色相都是目前的現象,可以指出相狀和形相,沒有現相就是空無。這樣再來審查,這個識性是從哪裡生出來?意識的作用是活動的,而能見的功能是澄清的,所以他們是不能相和,不能相合,見聞覺知也是如此。因此識性並無其依緣之處,它無從自己發生啟動。 如果識心本來無從生起,那么,應當了解,見聞、覺知等原來都是圓滿清靜的,它們的性能都是無從生起的。這樣,識心、覺見與虛空,以及地、水、火、風等,合在一起叫做七大種性,其體本來圓融自在,都是如來真性,本來無生無滅。眾生由於無知,不能悟解,見聞覺知,認知了別,這些原來都是如來自性真如的妙用。細心諦觀,六處的意識心,是同是異,是空是有,或不同不異,或是非空還是非有?於如來自性中,識心的真性即是本明真知,覺知妙明即是源於自性的真識,它們妙覺湛然不動,充滿一切十方世間,含吐十方虛空世界,它們沒有固定不動的處所,只是順著眾生的業力發生作用。世間之人們,迷悟無知,以為它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是自在如意的。這都是識心分別計度的結果,是一種語言的抽象理論,卻沒有真實義意。 三.物理世界物質的形成佛陀講完七大種性之後,富樓那從座中起立,問佛:“聽了佛所講的法要之後,我仍然存有疑惑。如果世間一切根塵,一切蘊、處、界,就是如來所說五蘊,六根、六塵、十二處、十八界這些都是如來自性,本然清淨,為甚么他們突然現出山河大地等等有為相,而且這些有為事物,生住異滅,次第遷流,不相逾越,終而復始? 另外,如來說地、水、火、風等本性圓融,充布法界,常住不動。如果說地性遍在,那么,甚么地方去容水呢?又如果說水性遍在,就不會有火生出。為甚么又說水和火都遍在於虛空,而不互相消滅?地性是障礙,空性是虛通,為甚么兩種本性都周遍法界? 這時,佛陀講到:今日如來在此楞嚴法會中,宣示了無上勝義,但聲聞修行者和未能明了空和無空的二空奧義之修行者們,以及所有回向上乘阿羅漢的修行者們,都能退達到成佛的唯一寂滅之境地,都能駐持在菩提道場,也能登上無上修行的道路。 佛說:世間一切本然清淨,為甚么會出現山河大地?如來說覺的真性是無上的明,是無上認知了別智慧,本真的覺亦是認知了別的無上靈明嗎? 富樓那說:我曾常聽聞佛宣說這個義諦。如來說:你所說的覺與明,是指覺的本性是無上認知了別智慧呢?還是無了別智慧的覺,即不明的覺,而我們則要去明了它,所以稱它為明覺? 富樓那說:如果這個覺性,本來就沒有明,那么覺也就無明了。 佛說:覺體並不是妄心所能明的,但覺體成了所明的物件,於是在妄想中又產生妄能。這樣一來,在本來無同異的覺體上,就分成了能所兩方面。於是能就成了主觀的自我,所成了客觀存在,客觀存在中,又產生了種種不同的現象和這些現象相對,從而產生了共同無異的虛空,在這個有和空相對之中,又產生了無同無異的眾生。 就在這樣相對的境界中,互相擾亂,如目瞪睛空,因勞而發狂花,勞久而產生的塵相,自相渾濁,由此引起塵勞煩惱,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是同,世界是異,這當中無同無異的眾生,是真正的有為法。 於是靜態的就形成虛空現象,虛空的體性都是相同的,而世界萬有形相,就各有不同。而這自性本體卻沒有同異之別,才是真正生起萬有現的法則。本具之覺性和光明虛空之對立,於是形成動搖,這樣就產生了風輪,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大氣層,由這個大氣層來支持整個世界。 由於虛空生出搖盪之狀態,由自性本體的光明,凝結而成立堅固的物質,於是有金屬性能的物質寶藏,成為大地的中心。所以大地的中心,有金輪性的堅固物體保持國土。堅硬的東西成為金寶,搖動的東西成為風力,風性空氣和固體的金性相互摩擦,於是有火光生起,而變化的本能。大地中心的物質寶藏,與光熱相成產生潤濕的本能。因此火性的光熱上蒸,故形成水輪,於是包圍十方世界。火性之光熱向上升騰,水性向下降落,它們相互發生,從而形成物資的世間。濕的成為大海,乾的成為陸地。如此情形,所以大海之中常常會有火光爆發,陸地上又有江河流注。如果水勢弱於火時,地殼就漸漸凝成,聚結成為高山,所以山石相擊時,能上生火光,當岩石融化了,就成為了水。土性之勢弱於水性時,就生長而成為草木,所以樹林草木被火燒以後,就會成為土質。所以當擠壓草木時,就會擠出水來。這種種事物相互為種因,而交相妄亂發生,由於這些因緣,世界也就相續相繼下來。 四.眾生世界生命的成因要想知道妄想是怎樣生起的,都是由於不明白自性本覺之妙明真心,而又要去解釋它,由於這一念的妄動,妄想就建立起來。當覺知的妄想一經建立,它所認知的理序也就成立了。由於這個因緣,聽覺不能超出聲音之外,視覺不能超出色相之處,色、聲、香、味、觸和法等六塵外物,只能由眼、耳、鼻、舌、身和意等六根來認知,於是種種見、聞、覺、知就被分別開來。但它們又因欲求思念的作用,業力相同的就相互糾纏,相樣的融合,相反的分離,如是分分合合變化無端。 見性遇到色相,就發生作用,在這種作用之不,色塵發生就產生了想念。所見不同時,互相間對立仇恨,想念相同時,色塵間就融合為愛欲,愛欲流行,結成種子,於是就結為胚胎。如此相互作用之下,於是有種種的因緣關係,從而產生種種胎生之人類和種物,除此之外,還有卵生之物、濕生之物、化生之物等共有四種。這些生物都是隨其業力之所感,相互吸引變化,而後產生。 卵生之種類,則想念的成分多,發生於勝妙境的妄念。而胎生之物,則情愛的成分最多,於欲樂境而發生。濕生之物,則感覺的成分最多,附於新的境界而生。化生之物,則分離變化的作用,厭離於舊的境界,而生憎恨。如此種種妄想之念,所有這種種形式的生命,都是相互變化,相互發生關係,所有生命的存在,都是以業力為動力。由於這種種因綠,眾生世界也就相續不斷地繼續下來。 由於貪慾的糾結,妄想生起,於是相互結合,而不願分離,如此,世間就有父母子孫相生相繼,不曾間斷。這樣一類眾生,是以貪慾為本。由於貪慾不止,所以愛戀滋生,這樣相繼不斷,那么,世間有種種生物,如胎生、卵生、濕生、化生等等。 眾生依持各自力量的強弱,相互間競爭吞食,這一類眾生,就是以貪殺為本。如人為食而殺羊,羊死後又轉生為人,人死後又轉生為羊身,如此生生死死,相互吞食殘殺,都是由於與生命俱來的種種惡業的力量,如輪迴旋轉,沒有窮盡,直到未來無際,永無休止。 有一類眾生,是以貪盜為業力的根本,於是在眾生間,你欠我的命,我還你的債,如此種種因緣,歷經百千劫的時間,都是在生生死死之中流轉。由於如此種種因緣,歷經百千劫的時間,都是在纏繞不清之中。以此貪殺、貪盜、貪淫立為根本,如此種種因緣,惡業果報相續相繼,而不停息。 這三種業力的作用,互相顛倒相續,都是正覺妙明的本性體中,所具有的知性之變態,由於了知自性的變態,於是有妄想的發生,由妄想的作用,而產生出山河大地等等。這些是妄想動能的作用,次第流轉,周而復始,流轉不息。楞嚴經線上讀誦地址:http://www.xuefo.net/nf/zxsj.asp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