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國寺山門報國寺,座落在古城蘇州人民路(舊名馬龍街)穿心街3號。空間位置十分優越,北鄰著名的怡園,東有雙塔,南有滄浪亭,處於鬧市僻靜處,頗有鬧中取靜,靜中取禪的意境。 一、報國寺概述 報國寺報國寺原在文廟西,始建於宋鹹淳年間,名報國禪院。元至元二十二年由湖道肅政廉訪使捐贈重建,普照任住持,一時禪風甚盛。明初禪院錄開元寺,景泰天順年間僧志學請於朝廷改院為寺,遂成叢林。成化年間住侍成釗大擴規模,殿宇、客寮、齋堂、庫房等計有數百間,占地47畝,成為巨剎。嘉靖萬曆年間東南擾亂,佛法逐衰,報國寺亦漸頹廢。萬曆末僧慧如苦行重興,茂林繼之,以慈悲心接物利人,以智慧力敷教弘化,專持阿彌陀佛名號,受法三千餘人,受戒萬餘人,飯僧數十萬人,是為報國寺最盛時期。 報國寺大雄殿清鹹豐後,佛教復衰,至光緒末,僧楚泉見寺日趨衰敗,發心重興,特赴京請頒藏經。楚泉離寺後,江蘇巡撫程德全聽信幕僚謊話,言報國寺有寺無僧,遂將全寺沒收改建植園。楚泉請經回蘇,寺已易主,只得借地安藏以待機緣。民國二年程德全罷官閒居,始研佛學而生信心,深悔當初毀寺之舉,乃於民國十年出資購穿心街原中軍衙署,重建報國寺,但規模較小,僅四畝有餘,延請楚泉住持。楚泉辭世,其徒明道繼任。民國十九年(1930年)二月,迎請高僧印光來寺掩關。印光法師居報國寺後,弘法利生聲名遠播,皈依者不下百萬,故昔日穿心街上人接不暇,頗具盛況。1936年中日關係緊張,印光法師應圓瑛法師、屈文六居士等懇請,破關而出,至滬說法, 懇切開示護國息災,後因妙真老和尚之請,移居靈岩山寺。明道歿後報國寺改作靈岩山寺下院。 報國寺東配殿1950年後寺廟被醫院和工廠借用,1958年成為民居,1992年秋,蘇州市佛協定請收回,創辦佛教文化事業,得政府支持,歸還房產。市佛協籌資三百餘萬元進行重修。修葺後的報國寺占地一千三百平方米,有山門、大殿、藏經樓、東西廂房、印公關房等主要建築,具有典型的江南寺廟風格,印公關房按原貌復修,藏經樓寬敞明亮。大殿為五開間,建築面積144平方米,氣勢宏偉。 蘇州報國寺內現設有蘇州佛教博物館、蘇州弘化社、蘇州佛博弘化藝術院、蘇州弘化社義診所等佛教文化、慈善機構。 報國寺西配殿內展覽二、印光法師與報國寺 在報國寺大殿西側,系佛教淨土宗近代著名高僧印光法師的關房。中國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副主席、江蘇省佛協會長、蘇州市佛協會長、靈岩山寺方丈明學大和尚題寫了「印公關房」匾額。 印光大師,諱聖量,別號常慚愧僧。陝西人,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十二月十三日生,21歲依道純和尚披剃。1940年農曆十一月初西逝,享年80歲。 報國寺西配殿內展覽1930年2月,印光法師從上海移居蘇州穿心街報國寺掩關,時年70歲。他足不出戶,潛心研究經藏。在閉關的七年間,編纂了佛教《四大名山(即普陀山、九華山、五台山、峨眉山)志》。這是一個甚大的筆墨工程,全靠大師一人手腦精進而成。刊行後,不僅當時僧俗各界一致稱頌,即於今日盛世修志,及繼承佛教文化優秀傳統亦不失為提供一參證善本。 印光法師提倡念佛不忘報國的思想,深受僧俗各界讚賞。他擇時契機弘法,到報國寺後即設立弘化社,並親理其事,印行《印光法師文鈔》、《淨土十要》和《淨土五經》等,在海內外佛教界有較大影響。1932年印光法師住報國寺不久,即書《一函遍復》公諸於報,猶如現時公開信,向僧俗各界詳述「淨土法門、三根普披、利純全收」之精要,以此為其閉關撰著之先聲。 大師謹守戒律,自奉極簡。每飯只粗菜一碗。吃完以饅頭將菜碗擦淨食之。或以開水盪洗飲之。在報國寺時。有一次因菜中用醬油稍好。將明道大師大加呵斥。責其虛消信施。言我等道力微薄。不足利人。即施主一粒米。亦無法消受。哪可更吃好菜。師自行如是,而勸人亦極嚴厲。見有客人食後,碗內剩飯粒者,必大呵曰:「汝有多麼大的福氣?竟如此糟蹋!」他不僅節儉,還經常布施。1935年陝西大災,他即令寄1000元助賑。1936年聞綏遠災情嚴重,他捐贈了3000元仍意猶未盡,又將書款1000元盡數捐獻。印光法師一生生活儉樸,言傳身教,格守不移。受大師盛得之感化,皈依弟子遍於中外,德望崇高,譽滿東南,淨業門人鹹尊他為中國淨土宗第十三祖。印光法師卓錫報國寺七年,與錦帆路章太炎宅相近,國學佛學兩大師相鄰,一時傳為佳話。 蘇州報國寺按原貌修復的「印公關房」,3間,約60平方米。東間為叩關者休息處,中間為經堂書房,展現印光法師之修學法相及部分著作照片,西間為印光大師之臥室。關房天井的南牆上鑲嵌了印光大師手書的《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石刻。 蘇州報國寺內辟「印公關房」,這對如實地研究和了解印光大師,弘揚印光大師的佛學思想,能起到一點磚石的作用,也無疑將會對繼承和發揚佛教優良傳統,提高佛教文化品位產生更進一步的良好影響。 三、蘇州佛教博物館 設在穿心街3號報國寺內的蘇州佛教博物館,是蘇州市繼蘇博、革博、碑刻、戲曲、民俗、絲綢、園林、錢幣等博物館,也是江蘇省第一座宗教博物館。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蘇省佛協會長茗山法師為該館題寫館名。 蘇州佛教博物館共分八個部分,以實物、圖片、模型,輔以文字說明,展現蘇州佛教的歷史陣容和現實風貌,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弘揚和發展。第一部分:歷代寺院,展示了自三國吳以來歷代寺院的概貌,其間宋、明、清三代寺院分布圖,十五所寺院的照片和模型,還有虎丘雲岩寺塔和瑞光塔的出土文物資料。第二部分:佛像與經藏,展示了自唐代至今的各類佛像二十餘尊,其間介紹了吳縣保聖寺的唐塑羅漢和紫金庵的宋塑羅漢;經藏,展示了自唐以來的各種善本經書,其間有唐人寫經,宋代血經,明代金書《普門品》,清代《龍藏》,以及藏文經書,巴利文《貝葉經》等。第三部分:高僧大德,著重展示了自三國吳以來的十五位高僧和居士的生平和成就,其間有最早來蘇傳佛的三國時代高士支謙,東晉高僧支遁,晉代竺道生,唐代的寒山,宋代的紹隆,明代的唐寅、弘儲,近代的印光、章太炎等。還展示了雍正御筆、石濤畫作和虛谷對聯。第四部分:法物法器,著重展示了部分法器和披搭的衣物。第五部分:弘法利生事業,展示了弘揚佛法、佛教修持、慈善事業、友好交往等內容。第六部分:大殿佛像的供奉定式,展示了一尊二米高的玉佛和一尊四十八臂觀世音。第七部分:印公關房,以三十年代印公閉關舊貌復原,有叩關者休息室、經堂書房、起居室。第八部分:弘化社,以兩個房間,展示了各種經書,其中有三十年代弘化社印行的經書一批。 蘇州佛教博物館以其翔實的歷史資料,豐富的展覽內容,莊嚴肅穆的佛教氣氛,成為弘揚和宣傳祖國優秀傳統文化,服務於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的視窗。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刀述仁參觀後稱讚說:「用這樣的方式展示佛教文化,全國還是第一家,展覽以蘇州佛教歷史發展為主線,文化氣息很濃,表現形式很好。」江蘇省政協副主席張連珍來館參觀後,留下了「弘法利生」的題詞。蘇州佛教博物館,於1997年1月正式開館,屬於蘇州市佛教協會主辦的文化事業單位。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弘法法師兼任館長。該館每天免費開放。 蘇州市佛教協會為恢復印光大師當年閉關道場——報國寺,開闢蘇州佛教博物館約投資了四百餘萬元。蘇州報國寺(佛教博物館)為蘇州佛教界繼承、發揚印光大師弘化事業提供了新的契機和活動園地,也是蘇州佛教與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相適應的一個生動實例,同時也為古城蘇州增添了一處佛教勝地。2007年10月28日,原蘇州報國寺住持弘法法師以發出公開信的方式,辭去教內外一切職務,發心隱居靜修。2008年12月,根據蘇州市宗教事務局、蘇州市佛教協會的有關會議精神,蘇州報國寺明確為蘇州靈岩山寺下院,法人為靈岩山寺住持明學法師,弘化社事務亦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