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觀世音菩薩貴姓 一般習慣,一個人與另一個人才見面,先要問一句『先生貴姓?』 這裡,說一下觀世音菩薩本跡,也就等於我們問人貴姓的意思。所以要說他老人家的來歷。 觀世音菩薩是譯義。佛經中,佛菩薩很多都是沒有姓的,當時也就少注意到這個。其實姓什麼,還沒多大相干。這裡說貴姓,即是說來歷。 觀世音菩薩成佛,還在釋迦牟尼佛以前,他是古佛正法明如來,為了慈悲救度眾生心切,特地示現降作菩薩。在佛法上講,大家都知道: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翻成中國話,意思就是『覺悟了的有情』,覺悟了的人。這裡要分別一下:菩薩是大乘的聖賢,中間有十地,即一地一地的階級。修到圓滿覺悟,徹證法身(即理性最高提煉—佛),便成佛。觀世音菩薩不是這種菩薩,他是自己發願降作菩薩,到世界上來救苦救難的,故叫做『倒駕慈航』,又叫做『法身大士應化』。楞嚴經上說過:『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是說這世界上的人,耳根最利,一切好的壞的,耳能領受,意善分別。一切苦難中眾生的聲音,在他的心眼中,都一一照得到,都一一隨著這聲音去救度。如同太陽月亮在天上,他並沒有跟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後面走,可是在山裡得的人覺得他向山里走,在城裡的人覺得他向城裡走。菩薩也是這樣,一念分身無邊法界,救度苦難。本來佛經上講:倒駕慈航的大菩薩倒還有,獨有他和這世界上的眾生最有緣,所以到處救苦救難;尤其在中國,自來就有『家家觀世音』的話,供奉他的人很多。 2、是不是神奇莫測 我還記得兒童時代,很注意我祖父供的香龕上刻著的立匾上有『南無大慈大悲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這幾個字,一面覺得有趣,一面又覺得為什麼有『廣大靈感』四個字呢?稀奇。 我的學生們(要聲明:我從未在佛門中作過人師,因為自己在佛法方面還是一個『票友』。既不是法師,也不是居士。因為我沒有行持。這裡所謂的學生,是我曾教授過的幾個大學生,並不是皈依弟子,莫誤會,因為我過去主講哲學系,有時愛講到印度哲學—尤其佛學。他們常常說到:佛學道理,倒是可以批判地吸收它,好也倒好。只是什麼靈感一類的話,使人未免有些看不起。在他們的心理上,這『稀奇』兩字成了絆腳石了。有一次,我笑著叫其中一個人的名字,他答應一聲。我說:『我叫你,你就答應。這也就是靈感作用,你有我也有,有什麼稀奇呢?』他默然。 說到觀世音菩薩專在苦難世界裡救度人的事實,有些地方看來好像是『神奇莫測』的樣子。不是的。打穿後壁來說:佛法本是家常茶飯。為什麼?就為了我們上面已經說過了的本有的理性的問題,只怪我們迷而不覺。又如金在礦中,夾有土沙,還沒有提煉出來的。如古德有問學人的話『誰在穿衣吃飯?』我們卻不知道了。如真知道的話,理性已被你看到了,這裡也就懂得成佛的道理。神通妙用,是人人本來有的;所以說運水搬柴,都是神通妙用,但必須在已經真正的解到了,行到了之後才能實地證得到。我們凡夫毫無修持工夫,當然沒有什麼神通。這神通雖然人人本有,但為了種種煩惱習氣所障,不能顯露出來。比如:走路做事,為人人本具的本能,但病人為了病痛所障,困臥不能起床,手足都動不得。看見那能走路的和能動的輕捷,是多麼地羨慕,但康健的人拿自己的輕捷卻看成是很尋常的事。所以永嘉祖師證道歌說:『但得本,莫愁末』;見性是本,神通是末,這就是『凈極光通』的話。神通就是光。所以,最高的祖師們,有神通不肯用,有一句話好得很:『吹毛用了還須磨』。至於,佛菩薩為了要度生的方便,不能不偶然運用。瑜伽師地論上廣說這些道理。菩薩修到八地便證無邊身陀羅尼;觀世音菩薩是八地以上,而且是古佛應化,他的尋聲救苦種種的廣大靈感,用不著說是沒有問題的了。 3、擺在我們面前的四個問題 a、嘸啥道理 不知道學佛的朋友看其它佛書之後不管怎樣,總覺的多少還在談道理;普門品一揭開,就像『嘸啥道理』,只是說些故事一樣,有什麼了不起?只問他:你懂不懂詩呢?好的詩,並不在談理;越好的詩越是平常的人事,現實的意境,很尋常的大眾語言,通過詩人的加工的藝術形態,便成了很好的詩。從詩里平常的事,平常的話,產生出偉大的哲學。詩並不談哲學,但哲學是多從詩里啟發來的。這在西洋和中國的文藝史稍研究過的人都知道。回過頭來說:普門品就是詩!它是拿海潮似的梵音來寫成偉大的凈化人生的詩篇。我問你:會讀詩的人讀詩,是在當成論理一類東西研究它呢?還是在性靈上理性上去領略韻味呢?這個搞通了,自然就不會說普門品『嘸啥道理』了。 但是,懂詩學的人並不多,上面那個拿詩來解釋的話,畢竟還不夠明了。那麼,我們不妨再看活生生的現實人事,就可以看出這個同樣的道理。比如:我們只有平心的經過冷靜熟慮之後,才知道父母愛兒女並不是完全如一般庸俗的解釋『養兒防老』,當成交換物質條件來做生意,如果全是為做生意才愛兒女的話,為什麼有許多父母為了兒女,自己什麼都可犧牲,甚至生命也可以不要了?假如沒有事實證明以上的話,豈不是空談理論了嗎?因此,教育我們的先生,要他把為人母親懷孕起,怎樣為兒苦,怎樣養育兒,許許多多劬勞經過,不怕痲煩地,世上懂得好歹的孩子們,誰不喜歡聽這些天倫之愛的事實呢?又如:一個學識很高的人,出門多年,一旦回到家裡來,他父母決不因為他學識高了就不向他談家常事故;相反地,越是聰明能幹的兒子,父母越疼愛的兒子,看見他回來了,接著他的手,笑得眼睛都流出淚來說:『兒啊,你回來了!』一五一十地向他談起自他離去之後,家裡情形怎麼樣;把前前後後的家務事,說了又說,說了又說,真說不完的樣子。生怕自己老了,一旦死了,許多家常事兒子不知道。還要向他說起哪一代祖宗怎樣,哪一代祖宗又怎樣。聰明懂事的兒子,並不覺得這是『討厭,太瑣碎!』倒反而覺得這裡有許多的學問夠我們去體驗哩! 法華經是佛說最高的一乘大經,『開權顯實』。其它各品說完了道理,所以在普門品內不再著重談理了。一樣一樣,說的都是活生生的現實,更見得妙法蓮華經的妙。 b、哪有閒心來搞這個 有許多朋友愛說:我忙生活都忙不了,哪有閒心來搞這個?其實,這話是不對的;再忙,就心裡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並不礙事,未必也辦不到(當然,要多念才有感應,念的方法,如:出聲念,不出聲念,高聲念,低聲念;隨人方便)?如果怕分心的話,在做完了事、沒有事的時候,又何嘗不能念呢? c、誰叫你不工作 信了觀世音菩薩,還不是要工作才有飯吃?是的,新時代社會每個人不管腦力工作也好,體力工作也好,沒有問題,工作才有飯吃。有人問:工作就工作好了,何必信這個菩薩?其實,菩薩保佑眾生方便很多,他幫助我們的力量,等於小孩子被父母劬勞養大;小孩子自己還不知道自己是怎樣地養大的,有時還感覺得是『我自己長大的呀!』父母儘管養大了我們,還是要叫我們自立去,自己工作去吃飯。我們長大了,看一看那無父無母的孤兒,死的死,病的病,才曉得當初父母對我們太好了。誰叫你信觀世音菩薩便不工作了?你又怎知道信了觀世音菩薩而去工作豈不更加一切順利呢? d、他拿飯給我吃嗎 信了觀世音菩薩,他便拿飯給我吃嗎?這一問,分深淺兩層答法: (1)深,真的拿飯給你吃,這要憑久修得到感應經驗之後才曉得。 (2)淺,比如一個人教你的技術,或介紹工作,他並沒有拿飯給你吃,但你吃的飯可以說是他給你的。那麼,何必信呢?這一問,恰好像有位朋友供了幾年觀世音聖像,有人笑他說:『這是偶像呀,供他有什麼用?你供他,不工作就可吃飯了嗎?』其實,並沒有深入看問題。我們可以問他:古今偉大的許多人物像,不是紙畫、木雕、銅鑄的偶像嗎?你擺著他做什麼?他能給你飯吃嗎?擺著他就可以不工作吃飯了嗎?還不是自己要工作才有飯吃?如果,說這是兩樣,這是為了紀念那一個的人格、道德、學問、事業,表示崇拜他,不是供他。其實,供養不是跟崇拜差不多的? 由這系列說起,當然有很多話說不完。說不完就以『完了』了結嗎?不,坦白說:這些只要真正信,真正念,慢慢地結合著經驗,沒有不能了解的。相反,如果自己一點都沒有實踐過的話,再說多了也是廢話。 4、南瓜萎了怪東瓜 真正的人生智慧是要從痛苦中提煉的。觀世音菩薩的功德威力也是要信他的人,經過許多波折的憂患艱難才能知道。比如,一個孩子,好好地玩,大人站在一旁呵護他,他並不覺得被呵護;一旦跌倒了,大人才伸一支手去拉他起來,他這時候才知道是在呵護他。聰明的孩子啊!你們又何必要等到跌倒了之後,才懂得這個道理呢?等你要到這時候才懂得的話,已經多少吃了一些苦頭。所以,有智慧的人,不必等到自己病了才知道人生有病苦,你沒有看見過人生病嗎?不必等到自己快要死了,才懂得人生有死苦,你沒有看見過人死嗎?老實告訴你:信觀音得平安,平安就是福。平安就是感應的實驗,他在保佑你了。 有時,又不免懷疑:為什麼不信還好,信了反覺得環境一天不如一天的壞下去了?其實,環境的壞,與信菩薩不相干。比如:有一個人,上個月種南瓜,今天又下東瓜的種子下去;南瓜萎了,他在報怨著急:『為什麼我才種下東瓜,南瓜反萎了呢?』你說他這話有沒有道理?可不可笑!一般講來,培的福小,乃至不是真的在培福的,感應力小或沒有,就怪『菩薩不保佑我』,這是沒有道理的。況且,在感應和業界道理上講,還有重報輕受等的不同。比如說,什麼是重報輕受呢?如像有一個人欠了人的債帳,旁邊有一個很好的朋友幫他講人情,照顧他,該還一百元,只還五十元了事;這個作用,全是對方為了這好朋友從中照顧才答應了下來;這就是好朋友給我們的好處。菩薩照顧我們也是這樣;過去有好大的業果該受苦,都減輕了也不曉得。至於,小的業界,更不待說可以化有事為無事了。況且,久修實證的人,有時還要磨鍊。這在佛法上看是『逆緣加持』(就是用反面的方法保佑的意思)。要磨鍊過,才真能空得下去,才放得下,提得起;這還是深的一層,用不著多說。實際上,許多人拿環逆來作藉口的不過是上面說的『南瓜萎了怪東瓜』吧了。 再說,眾生苦,苦在沒有智慧,如像瞎眼的人,他提出的問題,多少還和事物不相干;比如:我發了一個願,想發大財吧,沒有發到,這是觀世音菩薩不靈,胡塗,太不理睬我了!我這樣誠心,還不給我!等到過些時候,看見許多拿金錢買罪受的人的苦楚,才恍然大悟:『喔!幸好當初不給我滿願哩!』這問題在哪?就在我們當時有限量的心量是覺照不到的。又如有一個小孩子想玩炸彈,那麼,愛他的父母拿炸彈給他玩嗎?不給他就哭,就鬧,就在地上滾起來,不但得不到,甚至得到打!你想,這打是愛他呢?還是害他呢? 如果,久修行用功的人,自然知道苦有好深,提煉得好深,智慧也才發掘得好深。這樣一來,苦也奈你奈何,而且對你有益。孟子說得好:『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就是這個意思。其實,一般有這樣程度的人還少得很。 5、你還不培福?在等什麼 普門品講的是『順緣加持』(就是正面的方法保佑的意思),趁得福更好培福。所以無盡意菩薩示範瓔珞等供養,觀世音菩薩又示範分作二分:一分供釋迦牟尼佛,一分供多寶佛塔。 佛法三藏十二部,說的話雖然很多,不出兩個字:(一)福,(二)智。的確,沒有智慧的福,是假的,有時因福成禍。所以叫做『惱害福』。所以依靠大智慧的佛,真真的福才會有。福從哪來?從功德來,所以又叫做福德。沒有福的智慧,一樣也是假的,用不出來;比如也知道布施的道理太好,可是就沒有布施的力量,怎麼辦呢?決沒有無福報的佛!尤其今天,修福最要緊,如果等到福盡時才來發心,已經晚了!這三界茫茫,無邊的生死業海,浪呀,浪呀,浪呀,衝來衝去,一剎時,不知將要衝到什麼樣的地方去,自已還不曉得哩! 有福時培福,這是落得便宜的現成人情。一方面福要隨智慧走,反之,耶穌說:『金錢買罪』。一個人拿錢去造惡業,或將來買罪受,自己還不知道。可是,上面說過,眾生本來缺乏智慧,怎麼能知道培福培得不錯呢?我們都是瞎子,只有跟著觀世音菩薩的悲光走,久久便會有眼睛,看出一切道理。這裡,我們慎重地說,要多多印送和弘揚這個普門品就是培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