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明一法師:供齋普佛做佛事


時間:2013/10/13 作者:明華居士

看了日記《空花佛事切實做》,講了寺院是如何對待做佛事的。講了老和尚、大和尚們這些成就了的人是如何做佛事的,甚至個人感覺他們做佛事到了固執地、精嚴地、去做的情景。我們這些還沒有成就,業障重重的人更加要好好、認真、努力、精進地去做各種各樣的佛事。

我們不要忽視和輕視佛事,尤其是我們學禪的人。我們更加需要多做、認真做、精嚴做、切實做佛事。不要像看到《六祖壇經》裡面說的:「一付臭骨頭,何處立功過」一樣,就說修行不要打坐了。應該知道,這些話是對什麼人,什麼情況下說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做佛事就應該像老和尚、大和尚一樣,認真到固執的地步。難道他們不知道建的是水月道場;做的是空花佛事;度的是幻化眾生;成的是夢中佛果?所以,我們要知道他門說什麼話?對誰說?目的是什麼?千萬不要對錯號,入錯座。否則我們就慘了。

最後,我們對一些佛事做一些解釋。因為很多人不了解甚至懷疑做佛事的功用。不光是在家人這樣,就連我們一些出家人都很含糊這個問題。比如我們最常見到的隨早晚課的普佛佛事,這個佛事是我們為齋主或者叫功德主做得最得最多的一種佛事,這和供齋佛事一樣多。

供齋的佛事很多人比較明白,因為供養宣傳的比較多而又有力。所以,大家對於供齋就會有所了解,大概知道是怎麼一回事。當然要說自己完全清楚做佛事的一切是不可能的,就像第一議諦是不可說的一樣。但是,我們可以用比喻等等來描述這些事情的一點點,這樣大家就會對做佛事有一點點的印象。

我自己常常就把供齋比喻為請客吃飯。因為現代社會請客吃飯是經常的事情,大家通過請客吃飯有很多的利益。比如緊密了客人與主人的關係;維護了客人與主人的利益;認識了很多新的客人,混個臉熟將來好辦事;和諧客人與主人的矛盾;融洽客人與主人的分歧……

供齋的功能也是如此,能夠緊密我們與大眾的關係,尤其是我們與諸佛菩薩、諸大羅漢等等的關係;通過他們的認同,我們可以達到祈願、消災,緊密自他關係;和諧自他矛盾;融洽自他分歧等等作用。使得我們的障礙減少,助道增多,在自己的工作、生活、學習與修行的道路更加通暢。

當然我們請客不是一請就能把客人請來的。我們要看客人的情況;要看客人的意願;要看客人的時間;要看……所以,我們要把請客這件事情做得莊嚴切實;要認真細緻地去做;要努力常常去做;要……這樣,客人就會有機會到來。所以,空花佛事要大做特做,還要精嚴切實地去做。

隨早課的普佛也差不多,與供齋不同的是目標更加明確。供齋可以是有事情了再來供養,也可以沒有事情先打基礎。而普佛往往是有事情了再來懺悔與供養,所以說他的目標更加明確。因為自己的能力有限,所以就請別人、法師,甚至是諸佛菩薩等等來證明自己的懺悔與供養。

同樣,這樣的佛事也不見得你一懺悔與供養人家就接受了,也同樣要看你的誠意與事實。所以,這樣的佛事就更加要求精嚴與切實,每一個環節都要認真仔細,不能有絲毫的錯誤。比如法器沒有敲打好,護法龍天就會不高興,那麼這場佛事的效果就一定會有所差距。

同樣,這樣的佛事要看被你懺悔的對象意願如何?是否有時間?是否願意接受你的懺悔與供養?否則你的災難或者說只障礙消除得就有限。當然最最主要的要看,被請來來做證明的人是否能夠到達,他們的能力是否能讓他接受懺悔與供養等等,因素非常之多。

所以,我們不要指望一次就能達到目的,不要指望所有的懺悔與供養都會馬上生效。正是因為各種的因素很難確切,所以,我們更加要多做。只有多做,不斷地做這樣才會有機會達成懺悔與供養的目的。如果我們不去做的話,我們就連機會也沒有,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後面敬請關注《超度佛事大家做》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