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人文真善美:不求回報的付出最快樂


時間:2014/8/22 作者:信願居士

人文真善美:不求回報的付出最快樂

不滿五歲的胡希辰,因為會寫的字有限,他在學習單上按自己的想像畫了圖,誰都看不懂。(攝影者:施忠賢)

“只要輕輕點亮星星,就會變成小天使。”慈濟志工會怎樣努力,來點亮二十幾顆小星星,讓他們成長為充滿愛心的小天使呢?慈濟於福建廈門舉辦的第四次小小講堂,7月27日在湖裡靜思書軒舉行,本次的主題是“行善”,通過故事分享與啟發,讓小朋友知道付出是不需要求回報的。

行善不求回報有福就快樂

孩子們熱切的期盼中,《唐朝小栗子》又和大家見面了。本次故事講述小栗子和同學們怎樣熱心幫助蔣大言的故事。

接受幫助的蔣大言總想著怎么回報,老師啟發他說:“小栗子餵了野雞,他想野雞回報嗎?”不是呀!蔣大言明白了,小栗子幫助人是不求回報的。他也要像小栗子一樣,行善不求回報。

故事結束了,司儀梁玉玲提問大家有關故事內容的問題,林為一、廉子婕等小朋友都把手舉得高高,還回答得很正確。當問到小栗子付出不求回報時,心情怎樣?小朋友爭先恐後地說:“很開心。”、“很快樂。”

“小朋友有沒有幫助過別人呢?”小朋友們紛紛舉手,祁若曦小朋友說,有的小朋友不懂做作業,她會講給她聽。六歲半的廉子婕小朋友說:“我幫同學撿起地上的珠子。”十歲的的楊可馨急忙說:“我有幫媽媽洗碗。”

人文真善美:不求回報的付出最快樂

《唐朝小栗子》影片中,講述小栗子和同學熱心幫助其他小朋友的故事。(攝影者:施忠賢)

梁玉玲又問:“幫了別人開心嗎?”“開心!”小朋友們大聲回答。“以後要不要經常幫助別人呢?”“要!”梁玉玲對小朋友的回答很歡喜,她仿佛看到善良的種子已播進了孩子們純潔的心田。

融入群體助人因愛變得快樂

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最容易親近大自然,親近小動物,所以小烏龜諾門從不快樂變得快樂的故事,一下就吸引了孩子們。

小烏龜諾門不快樂的原因,是因為它心中沒有愛,遠離夥伴們。當天使給牠插上翅膀,諾門像天使一樣去幫助別人時,牠得到了大家的愛,並融進快樂的群體,從此成為一個快樂的小烏龜。

故事講完,當幕後配音的志工陳美德和蘇文聰被請到台前時,小朋友們高興地鼓起掌來,林為一小朋友對蘇文聰說:“聽你的聲音,以為你長得很帥。”蘇文聰風趣地苦著臉說:“那就是我長得不怎么樣囖。”廉子婕大聲地對他說:“我以為是一個年輕的叔叔在說話哩。”“那我很悲哀喲。”蘇文聰說完便開懷大笑,他被孩子們的天真逗樂了,也因為能為孩子們付出而歡喜開心。

補強文化教育行為得體有禮

人文真善美:不求回報的付出最快樂

通過歡樂的說故事與心得分享,讓每次的主題在潛移默化中傳達給小朋友。(攝影者:施忠賢)

林宏康的媽媽王曉雲非常感恩慈濟志工的付出,她認為“小小講堂”的活動,從內容到形式都體現了慈濟志工的良苦用心,在溫暖和諧的氛圍中,孩子們非常快樂地體驗著愛與善。王曉雲說:“所以我很愛帶孩子來‘小小講堂’。”

反應敏捷又活潑大膽的張海濤,被爸爸張啟福定義為活潑過頭、調皮失控,來到小小講堂學習幾次之後,有些變化,比方對大人懂得稱呼有禮貌一些,聽話一點,有時還懂得約束一下自己的行為。

責任心很強的胡小明是胡希辰的爸爸,他看到社會上很大一部份九○後、○○後的孩子都不懂感恩,認為父母為他們的一切付出都是應該的。胡小明認為這些孩子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父母與社會對他們的道德教育缺失,如:感恩、仁愛、行善、孝順等寶貴的傳統道德被遺忘了,所以胡小明帶孩子到慈濟的“小小講堂”,希望可以彌補這些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

寓教娛樂的小小講堂,通過歡樂的說故事與心得分享,讓每次的主題在潛移默化中傳達給小朋友,讓他們能在快樂的環境中學習成長。

(文:余凱福建廈門報導2014/07/27)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