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麥彭仁波切:交友忠告淡淡相交得久長


時間:2014/9/3 作者:佛恩難報

麥彭仁波切在一些教言當曾說:很多人開始都是沒有觀察,剛交往的時候非常親密、互相相當執著,但到最後不一定非常好,這種朋友叫作不穩重的朋友;但是如果剛開始的時候很難交往,但慢慢的關係就相當好,而且這種關係經過很長時間也沒有什麼改變,這就是穩重的朋友。真正「君子之交」並不是一天兩天親熱得不得了,表面上可能看不出來他們之間的親密的關係,但實際上人與人之間的交情、情誼非常深。

有些人剛開始認識時,感情非常衝動,到哪裡去都好像是兩人的腸子粘在一起一樣,一直形影不離。但好景不長,到最後就互相排斥、誹謗,許多不太穩重的人就有這樣的現象。這個主要的根源就是自心沒有調整、我執分別念非常重但是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短時間內一定會破滅的。即使你對他的印象非常好,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這麼好的人了,這種心態也不一定長久。因此,務必要把握自己的心態,不要過於執著,否則後果不堪構想。我們藏地有一種說法是:「夏天特別熱的時候,馬上會下冰雹;兩個人關係特別好的時候,很快會出現紛爭。」但好景不長,到最後就互相排斥、誹謗,許多不太穩重的人就有這樣的現象。這個主要的根源就是自心沒有調整、我執分別念非常重。

世間當中,任何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其實有一種穩重規律。

麥彭仁波切在一些教言當中也說:剛開始的時候非常親密、互相相當執著,但到最後不一定非常好,這種朋友叫作不穩重的朋友;但是如果剛開始的時候很難交往,但慢慢的關係就相當好,而且這種關係經過很長時間也沒有什麼改變,這就是穩重的朋友。所以,我們要尋找,不管是金剛道友還是世間的男女朋友,一定要先觀察對方,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沒有經過觀察,遇到了就馬上去依止(上師),把他當作最知心的朋友,到最後心裡所想的這個人跟本質上的這個人有一定的差別,當初心裡把他刻化塑造成特別美好的一個對境「這個人是世界上最好最可愛的人,他應該不會引誘我、不會欺騙我」,然後將自己所有希望、一切的一切都交付於他。這只是你分別念的朋友,並不是實際上的朋友。當然,你自己心裡的影像、這種幻覺對你個人來講是很好,但最後,你真正外面的這個朋友和你心裡的刻化有一定的偏差。現在社會當中,很多人開始都是沒有觀察,到了最後,你認為他是很好的,但他不符合你的心態(心裡所塑造)的時候,就互相排斥、產生痛苦,其實這是非常不合理的。

在歷史上也有這樣一個故事:以前在唐朝貞觀年間,有個叫薛仁貴的,當時他落難時,王茂生夫婦對他特別好,後來因為薛仁貴的才華和為人處事相當好,李世民非常重用他。他跟隨李世民御駕東征,因平遼功勞特別大,被封為「平遼王」,一登龍門身價百倍。當時許多人前來賀禮,薛仁貴一概拒絕,沒有接受任何人的賀禮,但王茂生也送來「美酒兩壇」,薛仁貴收下了老朋友的禮物,打開一看,其實不是美酒,而是水。負責啟封的執事官嚇得面如土色,非常生氣:「此人如此大膽竟敢戲弄王爺!請王爺重重懲罰他。」但是薛仁貴說,自己在最貧窮困苦落魄的時候,如果沒有王茂生夫婦的幫助,就不可能有我今天的榮華富貴,我知道王茂生貧寒,送清水也是他的一番美意,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所以,從那時起,「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話就流傳下來。不管怎麼樣,的確世間當中有些「君子之交」並不是一天兩天親熱得不得了,表面上可能看不出來他們之間的親密的關係,不一定看得出來,但實際上人與人之間的交情、情誼非常深。

道友與道友之間,即使心裡非常要好,行為上也要不親不疏,這樣的結果應該會很好。

要和顏悅色、以欣喜的姿態令他們高興,但要注意的是,彼此之間不能過於親密,如果非要朝夕相處、形影不離,一分一秒也不願分開,這是不合理的。

有人說:「某某人特別特別好,我覺得這個人是世間第一的。」當時我就說:「前面的路還長著呢,不要太早下定論,今天是陽光明媚,但過段時間會不會陰天也不好說。就算你心裡這樣想,口上也暫時不要說,藏在心的倉庫里,鑰匙由自己帶著。」意思是告訴他,不要到處宣揚自己和某人關係如何好,畢竟最後會怎麼樣也很難說。現在的社會這麼複雜,再加上心若沒有一定的修證和正知正念攝持,今天的心態,明天不一定還會存在。所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好是「淡淡相交得久長」。

全知無垢光尊者在《三十忠告論》中說:「村落寺院以及深山等,雖住何處不應交親友,於誰相觸不怨亦不親,穩重自主即是吾忠告。」不管住在城市、寺院、寂靜深山,無論處於什麼環境中,都不要結交特別親密的朋友,與任何人交往不要太親熱,也不要太疏遠,更不要有嗔恨心,應當穩重自持,自己主宰自己,這就是無垢光尊者的忠告。現在的心理學家和人類學家也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能過於親密,過於親密勢必導致最後的分離。因此在西方國家中,縱然是朝夕相處的一家人,也會保持一定的距離,不是吃、住、睡非要在一起。因為每個人前世的業力不同,今生的性格愛好也不同,沒有深交時,覺得對方一切都隨順自己,言行舉止隨自己而轉,實際上是不一定的。在逐漸交往的過程中,不可能不發生矛盾,而這些矛盾的來源,就是各自有不同的方向。很多世間男女也是這樣,最初關係非常好,後來為了工作、家庭,甚至做飯的問題上,也是意見不一致,經常吵吵鬧鬧,在爭論過程中,一句看似非常平常的話,結果深深刺傷了對方,對方一輩子記在心裡,最後彼此的關係就像水泡一樣,在陽光照射下毀於一旦。這種現象在當今社會中,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佛教的這些殊勝教言,大家應該好好思維,真正地利用起來。

莊子、孔子等古代聖賢,在為人處事方面,還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借鑑。在他們那個年代,雖然經濟不是特別發達,各方麵條件不一定具足,不像現在的社會一樣,今天你請客、明天我請客,或者幾個人的關係整天攪在一起,但人們的心態非常調和,自己是屬於自己的,心處於平平淡淡的狀態中,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極少。

而現在完全不是這樣,今天對這個人非常好就請客敬酒,不能喝酒就敬百事可樂:「祝願你一切順利、吉祥如意。」沒有過兩天,互相怒目相視,見面連招呼都不打了。包括上師與居士之間、居士與居士之間也是這樣。當然,你自己有錢的話,我也不阻礙你的這種活動,有些居士特別特別喜歡請客,今天請這個客、明天請那個客,過一段時間,跟這個鬧矛盾、跟那個鬧矛盾,今天讚嘆這個人,明天當著他的面就開始詆毀,這種現象不斷在發生、不斷在上演。原因是什麼呢?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沒有處理好,根本不懂這樣的教言,如果懂了這樣的教言,哪怕是你跟同行道友呆多少年,我覺得也不會有什麼矛盾。

作為佛教徒應該有顆感恩的心,在相處矛盾時也可以回憶你沒有學佛之前哪些人對你怎麼樣的、學了佛以後怎麼樣、學佛過程當中別人對你怎麼樣的,那我能報答恩德儘量報答恩德,如果實在不能報恩,也要有一種感恩心。我們有些人以後可能還是有美好的前程,各方面超越以前的親朋好友,有些不一定有這樣的能力,有些也是前世的因緣所致。但不管怎麼樣,你以後的人生之路上面,最好凡是對你有恩的這些人應該特別給予關心、關注,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有些佛教徒喜歡跟很高的一些境界、口號加在一起,「一切都不執著」、「一切都是放下」、「解脫」、「灑脫」,借用特別美好的幾個詞,然後所有的關係、感情全部都放棄。當然有些原則上的,比如你受了一些清淨的戒律,該放棄的有些感情、該放棄的有些事情,不得不放,這個該放的時候應該放。但是所有的人情,確實也是,作為有些修行人,一定不能放棄。如果放棄,就像《薩迦格言》和《二規教言論》裡面所講的一樣,自己也像屍體一樣,不懂報恩知恩的人,所有的天尊護法神也會放棄、置之不理的,這樣的確也沒有必要。所以我們每個人,我都經常在生活當中,這也不是什麼因為我有感恩心或者我人格特別好,但是自己以前貧窮、困難的時候有人幫忙,那一直在記憶當中忘不了。

在人生過程當中,我們每個道友可能包括國小大學的一些同學或者你家裡的親朋好友或者你的鄰居、你以前的同事,這些人,有人對你特別好,那麼至少也跟他說一聲感恩;或者有人可能對你特別不好,各方面都欺負你、拋棄你,在這方面也有很多,但作為學習大乘佛教的人不應該記在心裏面,這些事儘量忘掉。這是我們起碼的做人的基本原則。不好的行為全部都是分別妄念所造的。(參考書目:修心利刃輪三十忠告論)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