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無量壽經》屬圓頓教,且為頓中之頓,圓中之圓


時間:2014/10/26 作者:至誠感通

「以上判教雖有不同,但頓漸二教,諸家同攝。」這底下還有二教,二教就是頓跟漸,我們看註解。「二教。以上判教雖有不同,但頓漸二教,諸家同攝」,都承認,都認為學習有頓根、有漸根。頓根是利根,非常聰明,他學習的進度很快;漸根是普通根性,要按部就班的學習,從國小、中學、大學。可是有很多根很利的,國小念個三、四年級,他就可以念研究所,他中學、大學都不需要念,真有這種人,太少了。「天台、賢首兩家,亦皆以漸頓而分四教五教。《五教章》云:或分為二」,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教相分為兩類,就是漸、頓。「以始終二教,所有解行,並在言說,階位次第,因果相乘,從微至著,通名為漸。」就是依照修學進度慢慢向上提升,這叫漸。「言說頓絕,理性頓顯,解行頓成,一念不生即是佛」,這是頓教。凡夫成佛,在理論上講是頓,過去章嘉大師告訴我,放下便是。你放不下!放下什麼?《華嚴經》上所說的妄想分別執著。大乘教裡面,名相不一樣,大乘教一般都說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說這三大類。《華嚴》所說的,妄想就是無明煩惱,分別就是塵沙煩惱,執著就是見思煩惱,這三大類的煩惱一下放下,就成佛了,這叫頓。我一下放不了,我每天放一點,每個月放一點,那叫漸教,慢慢來。漸,一切眾生都有分;那個頓不是一切眾生都有分,極少數的人有分。

我們以禪宗為例子,在一句話之下,三個統統都放下,在中國典籍記載裡頭只有惠能大師一個人。學了三年五載放下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有不少人,也不太多,像永嘉大師他們這個就是屬於這一類的,三、五年就成功。還有十幾年、二十幾年、三十幾年,四、五十年放下的也有,都是了不起的人,為什麼?一生當中成就了。宗門典籍裡面所記載的,《五燈會元》一千七百人,《景德傳燈錄》也是記載這些事情的。我們再合天台、賢首、法相、三論這些教下,大開圓解的,應該超過三千人。比起念佛修淨土,這叫難行道!他們那樣的根性人行,我們學那個法門,一生不會成就。這兩個一比你就曉得,淨土法門念佛往生不可思議,簡單容易,成就比他們還殊勝。淨土是煩惱不斷,自己沒有了,業障不要消,自然沒有了。什麼原因?念頭轉了。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分別執著都沒有。記住,一切分別執著都沒有,你才能轉得了境界,只要有分別、有執著就不行了。我對世間法不分別、不執著,我對於研究經教還要分別執著也不行。不是叫你換對象,是叫你把分別執著放下。不是說你分別執著對象放下,不是的,對象放不放下沒關係,要把能分別、能執著的放下,你就對了;能起心、能動念的放下,這阿賴耶。淨宗之妙就妙在方法上,這個方法太妙了、太好了。

這個方法從理上講,是釋迦牟尼佛常說的一句話,「一切法從心想生」。我的心不想這樁事情,這就放下;想這樁事情,沒放下。不能想,不能想又不能不想,妄想太多,這個不想,那個又冒出來了,這是事實真相。所以佛教我們的方法,只想阿彌陀佛,妙絕了。想阿彌陀佛怎麼辦?想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去。你只要有想,一定有個目標、有個方向。你想貪名、貪利,在這個社會上有地位、有財富、有權力,我要支配別人,我要擁有一切,這都是想。這個想的果報在哪裡?如果是善心,在天堂,如果是惡念,在地獄,從心想生!心想是因,後頭有果報,不能不負責任,不能不謹慎。我一個念頭專想阿彌陀佛,果報在極樂世界,六道裡頭哪一道都找不到阿彌陀佛,沒有。念念只跟阿彌陀佛相應,不與一切法相應,你必定生淨土;你生到淨土,必定一生成佛,就這麼個道理。我們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要明白,把這樁事情當作我這一生唯一的一樁大事。如果這樁事情錯了,你耽誤了,你就要知道,你還要搞六道輪迴;如果要搞六道輪迴,三途有分。人天兩道很難,與倫常不相應,得不到人身,與十善業道不相應,得不到人身。十善業道,人天因,六道裡頭人道、天道的因,上品十善生天,中品十善人道,下品十善修羅、羅剎,這些不能不知道。

漸教的意思懂了,再說頓教。「言說頓絕,理性頓顯,解行頓成。」他沒有階級,一聽就徹悟,徹底明白了。明白之後,妄想執著就放下了,解行頓成,立刻就成就。「一念不生」,這就成佛了。沒有一個妄念,連佛的念頭都沒有,為什麼?佛的念頭也是個妄念,自性裡頭沒有這個念頭,這個諸位一定要知道。以後在大乘教里聽到說「無佛無眾生」,你不要覺得奇怪,那是明心見性的人,真成佛了。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金剛經》上說的這個法,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放下了。放下不是不學,這個要懂,我們要學習。學習怎麼放下?學,明了之後不要放在心上,就叫放下。實在難,真難。所以這個法門就妙了,深妙無極。我們把什麼放在心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一切時、一切處,自己生活,獨自生活,跟大眾一起相處,心裡就是阿彌陀佛。

我要怎樣加強我的念佛,讓我的念佛達到究竟圓滿?方法有。你看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每個人都是阿彌陀佛,每樁事都是阿彌陀佛,一切萬物沒有一個不是阿彌陀佛,你念佛功德圓滿了。遍法界虛空界只有一個阿彌陀佛,你說你成不成佛?你決定成佛。道理就是世尊在《觀經》上所說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心裡頭是阿彌陀佛,是心是佛;我今天六根所接觸的境界全是阿彌陀佛,那是心作佛,你就真成佛了。這什麼教?頓教。我們有沒有圓頓的根性?有,一切根性我們都具足。我們的圓頓根性被迷失了,雖有不起作用。如果一旦覺悟,一旦起作用,就頓超了。他所表現的現象,我們用佛法說,五戒十善圓滿,三皈圓滿,菩薩六波羅蜜圓滿,普賢十願圓滿。為什麼?性德現前,佛的心、佛的樣子現前,這些德行是佛的樣子。

「我國隋代慧遠師判本經曰」,法師的德號跟我們初祖廬山慧遠完全相同,初祖出生在東晉時代,這一位慧遠法師是隋朝時代,相去大概一、二百年。所以,在佛門裡面稱他叫小慧遠,廬山東林寺淨土宗初祖則稱大慧遠。這是小慧遠,他叫慧遠法師。他有《無量壽經》的註解,叫《無量壽經義疏》,也叫《淨影疏》,他住的道場叫淨影寺,這是淨影寺的方丈。「判本經曰:今此經者,二藏之中,菩薩藏收」,它屬於菩薩藏,「為根熟人頓教法輪」。真頓教,為什麼?一生成就,只要你這一生念佛往生,就屬於頓。頓裡頭也有三輩九品,下下品也是頓,我這一生成就了,不要等到第二生。我們要努力,要真乾。「云何知頓?此經正為凡夫人中,厭畏生死,求正定者,教令發心,生於淨土。不從小大」,不從小乘,也不從大乘,所以它是頓教。明朝大佑法師判小本,大佑是幽溪大師,他的《彌陀經》註解叫《圓中鈔》,就他作的。《圓中鈔》裡頭判「漸頓分之,此屬頓教」。「我國諸師判本經大小二本,多同此說。故知,本經在頓漸二教中,為頓教所攝。」一生成就,這就是屬於頓。我們看到瑩珂法師,宋朝時候人,只念了三天三夜,他就往生了,頓教。念佛三年往生的那就不知道有多少人,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看到的,十之七八都三年往生,真快!哪一個法門能夠三年成就?唯獨此法。

「若依五教」,賢首宗的,「古今中外淨宗大德,莫不以本經實屬圓教也」。這部經實實在在裡面所講的,圓滿法輪。我們看註解。「以上乃就頓漸二教而判。若依賢首小、始、終、頓、圓五教,以判本經教相,古今中外淨宗諸大德,雖因機緣不同,而稍異其辭,而其實旨,莫不以本經不但實屬圓頓教,且為頓中之頓,圓中之圓。」這兩句講得好!禪是頓教,性宗是頓教,《華嚴》是圓教,《法華》是圓教,要跟這部經來比,這部經實實在在超越它們。為什麼?一生真成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入華嚴境界,就入法華境界。依照《華嚴》、《法華》,一生未必能入它的境界,這是真的。頓中之頓,圓中之圓,這八個字講得太好了。修學這個法門的,無論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用現在的話說,你受過教育、你不認識字統統可以修學,統統可以成就。而且成就的,因為你修的法門是一樣的,一向專念,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果報是一樣的,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是不是頓中之頓?是不是圓中之圓?確實!這個法門我們愈學愈清楚、愈明白,實在是太難得了。遇到這個法門,不能夠一心專注,當面錯過,這叫真可惜。當面錯過的人多,不是少數,怎麼錯過?他還有雜念,他還有妄想,他還有分別,他還有執著,不能一心專注。

我們看看《往生傳》裡面記載往生那些人,絕大多數他們的成功,我們總結一句話,都能做到專心、專注,一心專注,所以他成功了。把這個世間拉拉雜雜統統放下,與我不相干,我要不肯放下,就繼續搞六道輪迴;我要想到極樂世界就徹底放下,沒有別的。極樂世界很容易去,你帶著這邊的垃圾就去不成,人家那個地方是清淨國土,清淨平等覺,這個地方一切的染污都不能夠帶去。只帶著你的清淨心去,心淨則國土淨,你才能感應到淨土。你那個不清淨的心與淨土就不能感應,念再多的佛、做再多的好事都沒用。做所有的好事,那是將來得福報的增上緣,你往生不了極樂世界,你在六道裡頭無論在哪一道,你有福報。這些理事都要搞清楚、搞明白,才不至於破壞這一生無比殊勝的緣分。

「清代彭二林」,就是彭際清居士,他在《起信論》,這是《無量壽經起信論》,不是《大乘起信論》,是他作的,他說「無量壽經者,如來稱性之圓教」。他說這個經是圓教。彭居士是佛門的大德,通宗通教,顯密圓融,大善知識,這個人不是普通人,他是乾隆年間的人。日本道隱師,他的註解,《無量壽經》註解,叫《甄解》,《無量壽經甄解》,這是他的著作,「直判本經為本願一乘、頓極頓速、圓融圓滿之教」。「彼土大德,多同此說」,彼土是日本。日本的大德給《無量壽經》做註解有三十多家,中國過去大德給《無量壽經》做註解只有兩家,日本人對這個真下了功夫。「《大經釋》曰:天台、真言雖皆名頓教,然彼許斷惑證理,故猶是漸教也。」因為他們還講斷煩惱、證菩提,斷煩惱、證菩提那就是漸,不是頓。這個法門,不斷煩惱,煩惱自然沒有了,不消業障,業障也自然不見了,這才叫真正的頓。「明」,這是說明,「未斷惑凡夫,直出過三界者,偏是此教。故此教為頓中之頓」。這是講淨土。沒有斷煩惱的凡夫,直出,直接就超出,超出三界,不需要從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一層一層向上提升才超越,不需要,從人道直接就出去,就超越三界。就是淨宗法門,叫橫超三界。所以這個教,教學的方法是頓中之頓。

「又日溪師云:聖道諸教,理是圓融,益是隔偏,以其頓機難得也。」這下面還有。聖道,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經教,所教的一切修學方法,理是圓融的,利益不相等。為什麼?眾生根機不一樣。用佛的話來說,眾生的善根不一樣,福德不一樣,因緣不一樣,所以得的利益就有偏,不相同。真正頓機難得,真正頓機不一定是有學問、有聰明智慧,不一定。淨宗真正頓根的根機就是相信,迫切希望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這是淨宗的頓機。因為他這種修法,一般三年就成功了。參禪三年得定不容易,說三年開悟就更難,太少了。念佛三年往生的太多了!念佛不能成就,沒有別的,放不下,就這一句話。真放下,他就真成就了,為什麼放不下?對於這部經教認識不夠。如果真的認識,認清楚了,兩個世界都搞清楚了,我們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擺在你面前,你想到哪裡去?

雖然你發的大慈悲心、憐憫心,我要救苦難眾生,就像人掉到水裡面去,快淹死了,我要救他,下水去救他,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游泳,如果自己不是游泳高手,下水去了白送一條命。我們到極樂世界是去幹什麼?學本事,學救度一切苦難眾生的本事。我到那邊學成功了,再回來度眾生,不遲!眾生還在六道搞輪迴,我們來幫助他,不遲,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不到極樂世界,想度眾生,佛經上說的「無有是處」,沒這個道理。我們想學,學到圓滿,經教學圓滿也得極樂世界,經教太多、太深,我們在這個世間壽命有限,時間不多,沒有那麼多時間來學習。到極樂世界,第一個好處就是無量壽,壽命長久,有的是時間。又何況極樂世界修學的環境是最理想的環境,不但親近阿彌陀佛,而且能同時親近十方一切諸佛如來。自己沒有離開阿彌陀佛,分身去了,能分無量無邊身,同時親近無量無邊諸佛,供養修福,聞法開慧。到極樂世界,確確實實是福慧雙修,這個要知道。極樂世界沒有別的事情乾,就幹這樁事情,修福、修慧決定沒有中斷的時候,進步快,不會退轉,一生圓成佛道。

我們往下看,這都是講的天台、真言,真言是密宗。「日溪師云:聖道諸教,理是圓融,益是隔偏,以其頓機難得。是以教雖圓頓,望機自成漸。」我們學《華嚴》,學天台,就是學《法華》,它是圓教,我們自己不是圓教根性,不是圓人,是漸根的,我們去學圓教,教也變成漸教了。「淨土言圓頓者,於圓滿速疾利益。」不一樣,淨土的圓跟《華嚴》的圓不相同,《華嚴》對上上根圓,對中下根就不圓。淨土對所有根性都圓,上上根圓,下下根也圓,都能夠一生成就,這個道理我們要明白。底下說得更清楚了,「蓋指其他聖教,雖具圓融之理,但眾生根機粗淺,莫明其旨,無由躡解起行,而蒙法益」。根機淺的人,對這些大經深奧的理聽不懂,不能接受。我們生在這個時代,所幸運的是遇到近代,也不過三十年,量子力學家發現很多東西,跟佛經上講的是一樣,我們拿他那個一對照,懂了;沒有這個幫助,這個增上緣,我們很難理解。

我們對於彌勒菩薩的話,經典上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們的印象還是模糊,這信心不踏實。科學家他看到了,量子、粒子無緣無故的就蹦出來,一下就消失了。我聽到這個話,我就想起「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就懂了,就相信了。這三十年前沒人說!然後我們就能想到,古人讀到這個經他能信,善根福德比我們深厚,我們比不上他;因為我們還靠看到科學報告,這才恍然大悟。沒有看到這個報告,半信半疑,是真的嗎?佛是怎麼說出來的,這個道理我們懂,但是懂也不是真懂。佛怎麼說出來的?佛是從禪定當中見到的。甚深禪定,深到什麼程度我們也不知道,古大德這樣講的,我們相信古人不會騙我們。但是古人如果沒有真正開悟,他也沒見到,他也是聽說而已。必須自己真正開悟,真正見到,那就踏實了,這不容易,這太難太難!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注(第三十九集)2011/11/6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37-0039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