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第63集)
劉老師復講於2018年05月22日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
今天是5月22日,農曆四月初八,這是一個什麼日子啊?我想大家會異口同聲地回答「浴佛節」。對了,今天是浴佛節,我在這裡祝各位同修:浴佛節快樂!
大家也可能看得出來,劉老師今天很歡喜。是的,我確實很歡喜,因為浴佛節嘛。另外,我自己覺得,我今天可能比每天都漂亮,因為我對著鏡頭,我能看到我自己。我覺得就好像有人給我化了妝一樣。為什麼呢?不是這樣說嘛,「人逢喜事精神爽」,我真的有一件喜事要向同修們報告,和大家一起分享。
今天早晨我們在繞佛的時候,四點半鐘,看見了佛放光現瑞,準確一點說,我沒有看到佛,但是佛放的光、現的瑞相我看到了。我為什麼這麼歡喜呢?就是因為這件事情。
今天早晨,我所看到的放光現瑞,是這麼多年,我從來沒有見到過的。當時我們繞佛的九位同修,人人都見到了,大家都生大歡喜心。今天早晨用餐之後,大家談論的一個中心話題,就是這個。這個放光、現瑞,我沒有見過,我覺得它是我見過的最殊勝、最壯觀的一次放光現瑞。那種美不勝收,無以言表!就是用語言形容不出來,真是這樣的。所以,今天在佛的歡喜日,因為諸佛歡喜我歡喜嘛,我想我們的許許多多同修都是同樣歡喜的。
下面,我們開始講今天的經文。今天我們學習第四十一品經文,這品經文的題目是:
【惑盡見佛第四十一】
這一品經文是講生在邊地的眾生,一定要把惑斷盡了,就是把那個疑和惑斷盡了,才能夠花開見佛。這一品經文講的中心意思就是這個。
我們看下面的一段經文:
【譬如轉輪聖王。有七寶獄。王子得罪。禁閉其中。層樓綺殿。寶帳金床。欄窗榻座。妙飾奇珍。飲食衣服。如轉輪王。而以金鎖。系其兩足。諸小王子。寧樂此不。慈氏白言。不也。世尊。彼幽縶時。心不自在。但以種種方便。欲求出離。求諸近臣。終不從心。輪王歡喜。方得解脫。】
有兩個詞語:
〔綺殿〕指裝飾華麗的宮殿。
〔幽縶〕就是囚禁的意思。
這一段經文用白話翻譯來說,比如轉輪聖王他有七寶所造成的牢獄,王子犯罪就囚禁在其中,這個牢獄裡有重樓、有宮殿,都裝飾得非常華麗。那裡面還有金床和寶帳,以及欄窗榻座,都是珍妙奇特的眾寶裝飾而成的。衣服飲食等物質生活的享受,都與轉輪王一樣。所不同的是什麼呢?是用金子做的腳鐐,把他的雙腳鎖起來。這些小王子難道還喜歡住在裡面嗎?彌勒菩薩回答說,不會的,世尊。他們被囚禁的時候,失去了自由,心不自在,只想用種種的方法,求得出離這個七寶獄。他求助於輪王身邊的大臣,終究未能如願,等到輪王心裡高興的時候,才能夠得到解脫。
這一品經文,是緊接著前一品經文來的。世尊在這裡,是用比喻來給我們說明,讓我們能更容易地體會到。
我們看具體的經文,先看這幾句:
〖轉輪聖王〗
這「轉輪聖王」是指誰?是世間的大聖人、大福德之人。世間人有福,他才出現。
福從哪裡來的呢?福從修中來。如果世間的大多數人都知道修善,都知道積德,這個世間人就是有福的,所以才能出現聖賢、聖王,乃至於互為因果。
大家知道,我們中國是一個出聖賢、出聖王的國度。一個國家出現了聖賢的領導人,他施政總是念念考慮到老百姓的幸福。我們現在就有這種切身的體會,比如說,現任的領袖,是為人民謀幸福的人民領袖。他一個人修福,給全國人民帶來了福報,全國人民都在享他的福報。轉輪聖王出現在世間,他是以十善業道教化眾生,把十善業道做為治國平天下的準則。自己奉行十善業道,也勸勉全國人民皆修十善業道,這個事業是聖賢的事業。
關於輪王,我們前面已經講過。佛經上講有金輪王,有銀輪王,有銅輪王,有鐵輪王,前面已經詳細介紹過了。在這裡就不再重複了。
今天在我們這個地球上,還沒有出現過輪王,從歷史上看,自古至今,還沒有一個帝王能夠統治全世界。我們只有在佛經中見到過,在我們世間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轉輪聖王。這就說明地球上的眾生,修的福報不夠。
佛在這裡是給我們做個比喻,轉輪王〖有七寶獄〗
這個牢獄是用七寶造成的。
〖王子得罪〗
就是王子犯了罪,要把他囚禁起來,就關在這個七寶獄中。
七寶獄裡所有的一切物質上的設施、享受,跟轉輪王差不多。在這裡,是把這個七寶獄,比作極樂世界的「邊地」,就是我們上面講的「邊地疑城」。「七寶獄」是比喻邊地疑城。把犯罪的王子,比作是帶著疑惑心、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也就是往生到邊地疑城的人,用這個比喻他們的不自在。因為用金鎖系其兩足,就是手銬、腳鐐,雖然是金子做的,他戴上以後,他也不自在,他心裡不舒服。
〖諸小王子。寧樂此不。〗
獄中的小王子們,喜不喜歡這種生活呢?當然不喜歡。這是比喻帶著疑惑心,往生邊地疑城的人。
〖慈氏白言。不也。世尊。彼幽縶時。心不自在。〗
彌勒菩薩對世尊說,小王子們犯了罪,被關在牢獄裡,雖然他們的享受很好,但是心裡總是不自在,因為他們失去了自由。
〖但以種種方便。欲求出離。求諸近臣。終不從心。輪王歡喜。方得解脫。〗
小王子們當然希望早點出來,恢復自由,但是,近臣沒有權力開釋他們。
大家想,這個「近臣」是誰呢?
「近臣」也是個比喻,比喻你向外求,你求佛、求菩薩,求誰都不行。把這些佛、菩薩比喻成近臣。
「輪王」,也是比喻,是比喻你自己的心。
「近臣」是比喻你向外求。告訴你,求佛、求菩薩都不行。怎麼辦呢?只有你的心真正懺悔,你就出邊地了。帶著疑惑心往生的人,他們不見三寶,不聞經法,不得自在,完全是因為自己的業障,必須自己真正懺悔,才能解脫。
生到邊地的人,就像這裡所說的這個比喻是一樣的。
再看下面的經文:
【佛告彌勒。此諸眾生。亦復如是。若有墮於疑悔。希求佛智。至廣大智。於自善根。不能生信。由聞佛名。起信心故。雖生彼國。於蓮華中。不得出現。彼處華胎。猶如園苑宮殿之想。何以故。彼中清淨。無諸穢惡。然於五百歲中。不見三寶。不得供養奉事諸佛。遠離一切殊勝善根。以此為苦。不生欣樂。】
這一段經文比較長,我們看看這幾個詞語:
〔廣大智〕就是指前面經文裡所說過的「四智」。
〔一切殊勝善根〕指供佛、聞法等善根。
我們仍然用白話文給上面一段經文翻譯一遍:
佛告訴彌勒菩薩,這一類往生到邊地疑城的眾生,就像王子一樣。因為他們生到了邊地,他們就感到後悔了。他們知道自己為什麼生到邊地的原因了,是因為疑惑而導致他們生到了邊地。他們現在呢,因為還念念想能往生極樂世界,現在雖然往生到邊地了,他們還希望從邊地解脫出去,這是他們的願望。
為什麼他們有疑惑能往生呢?
是因為他們相信有極樂世界,他們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們能夠念佛,就是說,他們信、願、行三資糧具足了。雖然是因為疑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邊地,不能立刻見佛聞法,他們要在花胎裡面生活。
在花胎裡面生活就像什麼呢?
就像處在園苑宮殿之中,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在蓮花內那個環境是清淨的,是沒有污染的,也沒有任何惡事,處在非常清淨、安樂的環境中,就像前面比喻中的王子處在七寶牢獄中一樣。但他們在那裡,要停留像世間五百歲那麼長的時間,不能得見阿彌陀佛,聽不到佛的說法,也見不到九品往生的菩薩聖眾。所以也不能供養奉事諸佛,還無緣修習一切善根。
上面所說的這些,就是他們的苦。對邊地的生活,不會感到欣喜快樂。這就是上面這一大段經文的白話意思。
我們具體再來解釋解釋。
看下面這一段:
〖若有墮於疑悔。希求佛智。至廣大智。於自善根。不能生信。由聞佛名。起信心故。雖生彼國。於蓮華中。不得出現。〗
這一段經文是告訴我們,他們是因有疑惑,雖然有疑惑,他們還相信罪福,還深信西方淨土,還能具足信、願、行三個條件,所以他們也能往生。這種人也相當難得,也非常可貴。
往生淨土,不過是耽誤五百年的時光而已。五百年之後,他一樣可以見佛聞法,不退成佛,這依然是非常殊勝的。
我們大家聽到這裡可以想一想,佛菩薩多麼慈悲!老法師多麼慈悲,把這個給我們講得清清楚楚!就是我們不要瞧不起往生邊地疑城的人,他們能夠往生邊地疑城,已經很了不起了。只不過是要耽誤五百年的時間,五百年之中他們把疑惑斷盡了,立刻就花開見佛了。這也很了不起的殊勝。
〖彼處華胎。猶如園苑宮殿之想。何以故。彼中清淨。無諸穢惡。〗
在這裡佛告訴我們,他們在蓮花里的生活狀況,就像輪王的七寶獄,忉利天、夜摩天的宮殿一樣。他所居住的環境的確是淨土,跟西方極樂世界毫無差別,跟九品往生的人生活環境完全一樣。但是有一條區別,只是不見佛、不聞法,其他的受用沒有兩樣。
〖然於五百歲中。不見三寶。不得供養奉事諸佛。遠離一切殊勝善根。以此為苦。不生欣樂。〗
他們的苦處就是在這裡。
「不生欣樂」就是法喜生不出來。
不像九品往生的人,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花開見佛,立刻能見佛聞法。理一心往生西方極樂淨土,是往生到實報莊嚴土,見的是阿彌陀佛的報身;事一心不亂,往生到方便有餘土,見到的是阿彌陀佛的應身;功夫成片,往生凡聖同居土,見到的是阿彌陀佛的化身,皆能見佛聞法。唯獨在邊地,連佛的化身也見不到,必須是真正懺悔,才能見到三寶,才能見到阿彌陀佛。
看下面經文:
【若此眾生。識其罪本。深自悔責。求離彼處。往昔世中。過失盡已。然後乃出。即得往詣無量壽所。聽聞經法。久久亦當開解歡喜。亦得遍供無數無量諸佛。修諸功德。】
看下面三個詞語:
〔罪本〕指前面所說的兩種疑惑。
〔悔責〕是懺悔、責備自己。
〔過失〕也是指疑惑心。
這一段經文的白話意思是:
這些往生到邊地的眾生,如果知道了往生邊地的原因,他們會深深懺悔責備自己的過失,要求出離邊地疑城。由於有懺悔的力量,等到過去世的疑惑全部斷盡了,然後才能夠出離邊地。從邊地出來,即可以前往親近阿彌陀佛,聽佛講經說法。這些從邊地疑城出來的眾生,雖然聽佛講經說法,但是必須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薰習,才能了解、體悟佛的說法。因為他們已經間斷了一段時間嘛,沒有見佛、沒有聞法,所以他們出來以後,得經過一段時間的薰習,才能夠了解、體悟佛的說法。心生歡喜,這個時候他們就有能力遍供無量無邊無數諸佛,就能夠修習種種功德了。下面具體看這幾句經文:
〖若此眾生。識其罪本。深自悔責。求離彼處。往昔世中。過失盡已。然後乃出。〗
這就好像「輪王歡喜。方得解脫」。這個「輪王」是比喻自性。真正覺悟、知道自己錯了,改過自新就見到三寶了。可見西方這些菩薩們,不是不加持你,真的是你自己的障礙。
在這裡,雖然是說往生邊地的眾生,實際是佛在教誡我們念佛求生淨土的人,決定不能有絲毫的疑惑。這個引申的意思我們要明了,這雖然在說邊地往生的眾生,實際上是佛在教誡我們念佛求生淨土的人,決定不能有絲毫的疑惑。
〖即得往詣無量壽所。聽聞經法。久久亦當開解歡喜。亦得遍供無數無量諸佛。修諸功德。〗
這段經文是說,當他們懺悔之後,就能夠見到佛,就能夠聞法,也能開悟,也能得真正的法喜。
這裡的「開解」,就是開悟的意思。也能跟九品往生的菩薩們一樣,可以每天供養一切諸佛如來,修習功德。
看下面一段經文:
【汝阿逸多。當知疑惑。於諸菩薩為大損害。為失大利。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
看下面這個詞語:
〔明信〕是明了深信,沒有疑惑。
這段經文的意思很簡單,是佛告訴彌勒菩薩,應當知道這兩種疑惑,給菩薩們帶來的損害很大。只要有懷疑,這種一生不退成佛的殊勝利益就得不到了。所以應該明了、深信諸佛的無上智慧。一句話,就是告訴我們,不要有疑惑心。
看具體的經文:
〖汝阿逸多〗
「阿逸多」是彌勒菩薩的名字。
凡是經上佛叫諸菩薩的名字,下面的開示都非常重要,叫名字是提醒他注意了,也就是在提醒我們注意。
〖當知疑惑。於諸菩薩為大損害。為失大利。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
這一句經文,在《無量壽經》裡非常重要。因為這部經,是諸佛如來所稱的「難信之法」。
什麼樣的人難信?菩薩難信,二乘難信。反而我們普通的六道凡夫倒容易相信。為什麼說這些人難信呢?
因為這些人是高級知識分子,他們所知障很重。他們知道的太多,西方極樂世界的境況,他們沒有見過,也沒有聽說過,所以乍聽之下呢,他不能夠接受。十方世界都沒有這種事情,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能有這樣的事情呢?這平等的法界真是奇怪。等覺菩薩跟六道眾生,依信、願、行,一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受同等的待遇,這樣的事怎麼能夠讓人相信呢。
所以這裡告訴我們,菩薩不信,二乘不信。因為不信,他們不會修習這個法門,這樣就錯過了一生成佛的機會。由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疑惑。於諸菩薩」,真正造成非常大的損害。什麼非常大的損害?錯過了一生成佛的機緣。你說這個損失大不大?因為「圓證三不退」是最大的利益。一生圓滿成佛,是菩薩們念念希求的。現在遇到了,又當面錯過了,這個機會失去的真是太可惜了!這個損失真是太大了!
所以佛在這裡勸告我們「應當明信」。
注意,這個「明信」就是不迷信,是對於事實真相真的明白,我們才能生起清淨、堅定的信心。
這部經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的,阿彌陀佛、觀音、勢至等諸上善人在法會裡,為我們現身說法,現身作證。十方無量無邊的諸佛如來、菩薩,讚嘆、勸勉我們信受這個法門。我們的機緣是太殊勝了!
大家想一想我剛才講的,如果我再給歸納一下,這三條你都遇到了,你說你幸運不幸運!
哪三條呢?
第一條,這部《無量壽經》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的。
第二條,阿彌陀佛、觀音、勢至等諸上善人,在法會裡現身為我們作證。
第三條,十方無量無邊的諸佛如來、菩薩都讚嘆、勸勉我們信受這個法門。
這三條我們都碰上了,你知不知道珍惜?世尊的一代時教,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中,一切法會裡從沒有見過,哪有這麼殊勝!
這才是真正顯示出淨土念佛法門的殊勝之處。用一句話概括,這是「諸佛無上智慧」。
注意了,諸佛無上智慧,就是所有一切佛的無上智慧。這句話的意義非常深廣,我們說得具體一點,就是指這部經。
為什麼說是諸佛無上的智慧呢?我再把它歸納為三條。
第一條,極樂世界就是諸佛無上智慧。
第二條,信願持名就是諸佛無上智慧。
第三條,往生不退成佛就是諸佛無上智慧。
如果有人問你,什麼是諸佛無上智慧?你就把這三條說給他聽,就完全正確了。
看下面的經文:
【慈氏白言。云何此界一類眾生。雖亦修善。而不求生。佛告慈氏。此等眾生。智慧微淺。分別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樂。不求生彼。】
這一段經文白話解釋是:
彌勒菩薩向佛請問,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有一類眾生,他們雖然也肯修善,但是不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呢?這是彌勒菩薩向佛請法。佛告訴彌勒菩薩,這一類眾生由於智慧淺薄,分別極樂世界比不上天界,所以他們不喜歡求生極樂淨土。
我們具體地來解釋這一段經文:
〖慈氏白言。云何此界一類眾生。雖亦修善。而不求生。〗
各位同修,想想我們接觸到的同學、同修,就是彌勒菩薩所講的,還有很多人不相信。這些眾生也在修大乘佛法,也斷惡修善,但是他不相信淨土,不求生淨土,所以不能往生極樂世界。為什麼這樣?
佛給我們的答覆是:
〖佛告慈氏。此等眾生。智慧微淺。分別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樂。不求生彼。〗
這就是佛給我們的答案。
為什麼這些人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答案是這些人智慧少,他們有分別、有執著,這些人認為西方極樂世界,不如忉利天、不如夜摩天、不如兜率天、不如四禪天,他們不想求生淨土,不想去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彌勒菩薩向世尊提出的疑問,這個疑問一直到今天,乃至於佛法滅盡之日,恐怕永遠都存在。世尊極力讚嘆西方世界,乃千經萬論處處指歸,十方一切諸佛同聲讚嘆。為什麼還有許多人聽了,沒有動念求生西方淨土?這裡不僅是指一般眾生,甚至是佛門裡有修有證、有大成就的人,也沒有動念求往生。
佛告訴我們,總是「智慧微淺。分別西方。不及天界」
這是佛給我們的準確答案,三句話。
為什麼他不動念求往生?
一,「智慧微淺」;
二,「分別西方。不及天界」,他們認為天界比西方極樂世界好。
為什麼會有這麼樣的認識呢?
我們看看,先說天。天界,是指哪些說的?天是指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這三界一共是二十八層天。他們認為極樂世界不如天界。我們學佛人當中,也有人是求生天的。佛在這裡告訴我們,「智慧微淺」,確實是一點都沒錯。
究竟什麼是智慧?我們有同修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說難道這些阿羅漢、辟支佛、菩薩們都沒有智慧嗎?
佛告訴我們,智慧是有,但是不圓、不深、不廣。現在我們該聽明白了,他們有智慧,但是不圓、不深、不廣,他們沒有徹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這些人他們在定中能夠看到天界的情況,他們很清楚。但是對於西方極樂世界,他們的能力達不到,他們自己看不到西方極樂世界。他們對西方極樂世界的了解,也是聽佛說的,或者是在經上看到的,雖然他們對佛說的話非常相信,但是有一條,天界之樂這個事實,是他們親眼見的。而西方極樂世界,他們沒有親眼見過,因此他們就把佛說的殊勝莊嚴的西方世界疏忽了。
我們世間福報大的人、享樂的人,他們把念佛往生也忘了。所以學佛多半是修福,沒有真正發願求往生。以此類推,我們就明白了,菩薩不求往生是非常可能的。
這個理由,大家聽明白沒有?
「智慧微淺」
這個大家要記住,是他們不求往生的一個原因。
看下面經文:
【慈氏白言。此等眾生。虛妄分別。不求佛剎。何免輪迴。佛言。彼等所種善根。不能離相。不求佛慧。深著世樂。人間福報。雖復修福。求人天果。得報之時。一切豐足。而未能出三界獄中。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屬。欲相救免。邪見業王。未能舍離。常處輪迴而不自在。】
看〔邪見業王〕這個名詞:「邪見業」指邪知邪見、分別執著的業;「王」比喻主宰的意思。
上面這一段經文,用白話文來解釋是這樣的:
彌勒菩薩又向佛請問,這些分別西方不及天界的眾生,因為他們有虛妄分別,所以不願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他們怎麼樣才能脫離輪迴呢?佛這樣回答彌勒菩薩,這些人對所修的善根念念不忘,不求真實的智慧,貪圖世間的福報、享受,所以他們雖然修福,所求的卻是人天福報,得報的時候一切所需都能滿願,但是終究脫離不了三界牢獄。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屬,要想救他免卻輪迴,但是因為他邪知邪見、分別執著太重,主宰著他自己無法舍離,所以常在輪迴,不得自在。
先看下面五句經文:
〖慈氏白言。此等眾生。虛妄分別。不求佛剎。何免輪迴。〗
「此等眾生」是指學佛而不願意往生的人。這一類人靠自己的力量,超越輪迴很不容易。要想脫離三界六道,唯一的出路,就是念佛求生淨土。
〖佛言。彼等所種善根。不能離相。不求佛慧。深著世樂。人間福報。雖復修福。求人天果。得報之時。一切豐足。而未能出三界獄中。〗
佛真是慈悲到了極處,再一次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這些人不是沒有善根,如果他們沒有善根,就不可能聽到佛法,就不可能相信佛法,就不可能依照佛法修行。他們確實有善根。為什麼又說他善根微淺呢?因為他著相。
注意了,我們剛才前一段講的是「智慧微淺」,這一段講的是善根微淺。
這裡佛告訴我們,他們著相,不能離相。怎麼個不離相法呢?就是重視人間的福報,把真實的智慧疏忽了,他們「深著世樂」,他雖然修福,但求的是人天果報,能不能得到呢?能得到,但是出不了三界,出不了六道輪迴。
佛在這裡把「三界」比成牢獄,佛告訴我們,三界通苦啊。欲界什麼苦都有,什麼苦都要受;色界沒有苦苦,但有壞苦、行苦,他受的苦相對少一點;無色界沒有壞苦,但有行苦。所以佛在這裡告訴我們,三界通苦。就是三界沒有不苦的。
〖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屬。欲相救免。邪見業王。未能舍離。常處輪迴而不自在。〗
家親眷屬為他們做種種超度的佛事,有沒有效果?我們大家都經常遇得到,家親眷屬有往生的,我們去給他做超度佛事,有沒有效果呢?佛是這麼告訴我們的,效果不顯著。效果不顯著,原因在於他有執著。
「業王」是指誰?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說的靈魂。是他造業就必須要受報,他的知見不正,有分別、有執著、有妄想,怎麼樣超度也出不了三界。
這一段我們大家一定要聽明白,如果超度的時候,他一念覺悟了,把娑婆世界的業緣頓舍了,一念求生淨土,這個超度,能夠幫助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是要記住,超度是提醒他。他忽然覺悟,信願念佛,求生西方,即得感應。如果他對世間還很留戀,還捨不得放下,最高的,你能幫他從惡道超到善道。
上面這一段,不知道大家聽沒聽清楚?
看下面經文:
【汝見愚痴之人。不種善根。但以世智聰辯。增益邪心。云何出離生死大難。】
看兩個詞語:
〔邪心〕指邪知邪見。
〔生死大難〕指六道輪迴。
這幾句經文是說,你們看那些愚痴的人,他們不培植善根,只以世智聰辯來增長邪知邪見,這種人天天在造作惡業,又如何能出離生死苦海呢?
前面講的修福之人,修福不能出輪迴;這裡講的是不種善根、不肯修福的人,那就更不必說出三界輪迴了。
正如佛所說,「愚痴之人,不種善根」。我們要反思我們自己是不是佛所說的這種人。
世法的三善根是「無貪、無瞋、無痴」。佛希望我們認真地培植三善根。種三善根,就是培養三善根。
〖但以世智聰辯。增益邪心。〗
「邪心」是邪知邪見。對宇宙人生,他的想法看法都是錯誤的。
他想錯了、看錯了,而且他自以為正確。佛說,那怎麼能離開「生死大難」呢?!
看下面一段經文:
【復有眾生。雖種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別。情執深重。求出輪迴。終不能得。】
這一段經文是說:還有這樣一類眾生,雖然他們也在種善根,修大福報,持佛名號,但是他們對於做過的好事,念念不忘。我們很多同修都犯這個錯。就是他們對做過的好事,總是念念不忘,分別、執著的情執十分嚴重。這樣的人縱然有修,有心求出離輪迴,也不可能。大家看看,這個事情很嚴重啊!
你為別人做了什麼好事,你總是念念不忘,這個影響你出輪迴呀。現在聽明白了,要引起重視了。
這一段經文是講,真正修福種善根的一類人,他的果報是在人天享福,出不了六道。為什麼呢?他們雖然積功累德,修善修福,但是著相,「取相分別」。
咱們舉一個我們現前社會的例子吧。
很多同修都講究做功德。比如說,修一座大廟,出了多少錢,叫什麼名字,都要刻在大柱子上,刻在樑上,甚至還要立一個功德碑以作紀念,讓人給他歌功頌德。這就是典型的著相,取相分別。佛家講的不著相,重在心上不著相。我們大家有多少心上不著相的?
看下面一段經文:
【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身心清淨。遠離分別。求生淨剎。趣佛菩提。當生佛剎。永得解脫。】
這一段經文是說:如果以無相的智慧,培植一切功德根本,專念阿彌陀佛聖號,身心決定能夠得到清淨,遠離妄想、分別、執著。這時你是心心念念,只求往生極樂世界,趣向無上菩提。能夠這樣的修學,一生當中決定往生成佛,永遠脫離六道輪迴的痛苦。
「無相智慧」,這個比較生一點。「無相」就是不執著,對世法、佛法都不執著。這不執著的心,就是我們所說的清淨心。由清淨心生起的智慧,就是無相智慧。
對於這個難信之法,你能相信就是無相智慧。你再能一心念佛,執持名號,這就是「植眾德本」。
阿彌陀佛的名號,稱為「萬德洪名」。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念念功德圓滿,事事功德圓滿,不分別、不執著,「遠離分別」。
一生只有一個願望,只有一個希求,就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只有這個願望是真的,其他的都是邪知邪見。
佛在這裡為我們做證明,也在這裡為我們授記,「當生佛剎。永得解脫。」
能這樣修的人,決定往生,決定一生成佛。
看到最後一段,大家是不是應該生歡喜心?為什麼呢?佛在這裡為我們做證明,也在這裡為我們授記,你就是其中的一分子。你該不該生歡喜心?
這一品經文就講完了。
下面看看幾個要點:
第一個要點,往生到邊地疑城的眾生,在他們沒有覺悟、沒有悔過之前,最長在相當人世間五百年的時間裡,不得見阿彌陀佛,聽不到佛的說法,也見不到九品往生的菩薩聖眾,不能供養奉事諸佛。這些是生邊地疑城眾生的苦。
第二個要點,生到邊地疑城的眾生,當他們知道了自己往生邊地的原因後,會深深懺悔自己的過失。當他們的疑惑斷盡了,就可以從邊地出來,親近阿彌陀佛了,聽經聞法,供養奉事諸佛。什麼時候出邊地?時間的早晚,是因眾生覺悟時間的早晚而定,但最長不會超過五百年。
第三個要點,什麼是諸佛無上智慧?
《無量壽經》是諸佛無上智慧。
極樂世界是諸佛無上智慧。
信願持名是諸佛無上智慧。
往生不退成佛是諸佛無上智慧。
第四個要點,彌勒菩薩向世尊提出疑問,為什麼世尊和十方一切諸佛同聲讚嘆阿彌陀佛,讚嘆西方極樂世界,還有許多人聽了,沒有動念求生極樂淨土?
實際上這個問題,是彌勒菩薩代眾生所問的。佛給我們的答案,是因為「智慧微淺」。
比如阿羅漢、辟支佛、菩薩們,他們智慧是有,但是不圓、不深、不廣,沒有徹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他們在定中能夠看到天界的情況,西方極樂世界,他們沒有能力看到。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層次不夠。因為天界之樂的事實,是他們親眼所見的,而西方極樂世界是他們聽佛說的,所以他們忽視了西方世界。包括菩薩在內,不發願求生淨土,是非常可能的。另一類雖然學佛,但不願求往生,這是因為善根微淺。這些人不是沒有善根,有善根,但是善根微淺。因為什麼?因為不能離相,重視世間的福報。求人天果報,能不能得到?能得到,但出不了三界,出不了六道輪迴。他們不知道,三界通苦的事實真相。
這一節課就交流到這裡。
感恩大家!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