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孔子後裔中的少數民族有宗教信仰也傳家風


時間:2015/1/9 作者:如是

孔子後裔中的少數民族有宗教信仰也傳家風

你知道孔子後裔中除了漢族,還有回族、藏族、壯族等14個少數民族嗎?在歷史長河的推動中,有些孔家後人因為某些原因搖身一變成為少數民族,擁有了不同的民族身份甚至宗教信仰,但在漫長的歲月里,卻始終如一地以身為孔家後人而驕傲。

漢回通婚產生了回族後裔

1998年,《孔子世家譜》第五次大修,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續修工作的正式啟動。此次續修歷時11年,耗資千萬元,收錄孔氏族人200萬餘人。與過去的續修相比,女性族人、少數民族和外籍孔子後裔首次被錄入世家譜。

曾參與此次續修編輯工作的孔憲寧,也是孔子後裔。「續修工作協會的工作人員奔赴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儘可能全面地尋找孔子後人。」孔憲寧說,雖然此前也曾聽說過孔子後人中有少數民族,但直到他們對全國各地的登記表進行整理後才驚訝地發現,孔子後裔居然涉及14個少數民族。

2008年,甘肅省永靖縣公安局在一次調查中發現,當地的回族人口中,不少是孔子後裔。當地政協副主席孔令奎說:「按照孔氏家譜推算,我是孔子的第七十六代孫。」而身為回族的他信仰的是伊斯蘭教。

一時間,「孔子後裔是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說法得到了明確的考証。

武威市孔子後裔聯誼會秘書長孔祥榮解釋說:「甘肅地區回族孔子後裔的形成,主要源於孔子第五十八世孫孔公佑第四子孔彥嶸的家庭原因。」

原來,約在1480年,孔子的第五十九代孫孔彥嶸娶了一名回族女子,名叫馬甲尕,夫妻兩人生育了三個兒子。馬甲尕要求一個兒子加入回族,並且信仰伊斯蘭教。「她縫製了一頂穆斯林戴的白布帽子,三兒子年幼好奇,很願意戴,於是順從母親的意願成了穆斯林。」

除了回族之外,藏族、壯族、苗族、滿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中的孔子後裔,也都因第五次家譜續修,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他們當中,有的是因為通婚而改變民族,有的是長期生活在少數民族地區,生活習性漸漸轉變,順勢改變了民族。

當然,也有一些人是因為民族政策而導致民族的改變。孔憲寧說,續修過程中,一些壯族的孔子後裔趕來,希望能夠進入族譜。「詢問後得知,是因為上世紀50年代的國家民族政策,廣西當地的原住民全部變為壯族,所以孔子後裔中又多了一個壯族。」

躲避民族衝突巧遇藏族活佛

但是,並不是每支少數民族後裔的改變,都這般順理成章。位於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的一支藏族孔子後裔,就是在民族衝突中,為了生存而成為藏族的。

今年82歲高齡的孔憲裕不僅是孔子第七十二代孫,還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藏族人。教師出身的他告訴記者,數百年來,他的家族從未中斷過對家譜的續編,「我們的祖上最早是從唐朝移居到甘肅來做官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家族不斷壯大,在甘肅生活的孔家人慢慢向周圍地區擴散,其中一部分到青海門源縣定居下來。孔憲裕打開自己整理過的一份資料,其中顯示,此時已經到了清朝乾隆年間。

門源縣,自古是漢、回、藏、土等多民族雜居的地區,尤其是漢族與回族之間千百年來都有衝突。「由於歷史過於悠久,缺乏考究,也沒人能說清楚兩個民族之間的糾紛究竟因何而生。」孔憲裕說,在衝突中,他的太爺爺一家受到牽連,為了避禍,帶著一家老小開始了長達兩年多的遷徙。

也許是上天註定要讓孔家的這一支後人和藏族聯繫在一起。「太爺爺有一次在前往天祝賣茶葉的路上,見到前面有位牽著調馬的僧人。」所謂「調馬」,就是剛剛調養出來的馬匹。孔憲裕的太爺爺上前追問僧人為何不騎馬趕路,得知是調馬後,便提議讓僧人騎自己的馬。孔憲裕說:「在趕路的途中,調馬因為受驚,還將太爺爺從馬背上摔下來。」

一行人抵達天祝的紅溝寺後,才得知這位僧人居然是紅溝寺的活佛。在交談中,活佛得知了孔家一行人的難處,便提出可以收留他們,但按照藏族傳統,必須入藏族才能獲得土地和草原。「也是巧了,我的太奶奶就是藏族人,於是一家人為了生存,就加入了藏族。」

「樂善好施」牌匾收了十幾塊

因為有了土地和草原,孔家在天祝很快就發展成了大戶。「我的爺爺孔廣衍後來又移居到了朵什鄉,並被那裡的活佛賜名鎖南。」孔憲裕說。

民國十六年,甘肅遭遇大旱,成千上萬的災民到處逃難。彼時的孔廣衍在朵什鄉已經是名門望族,存糧很多。「雖然入了藏族,但孔家千百年來的教誨,我爺爺一直沒有忘記。」孔憲裕說。

孔廣衍決定開倉放糧,救濟災民。這在當地引起轟動,武威、古浪、景泰的災民都蜂擁來到朵什鄉。災民越來越多,只管吃已經解決不了問題,孔廣衍又命家人將打糧食後堆積起的草垛掏空,供災民住在裡面。「我的三伯父是做藥材生意的,這期間還專門從庫房中取出許多藥材,給患病的災民治病。」種種善舉,讓孔廣衍一家被當地人稱作「孔善人」。

來年春天,躲過旱災的災民紛紛離開朵什鄉返回自己的家。臨行前,孔廣衍又給每家每戶發了青稞種子,供他們回家後從頭再來。

大災之後,當時的古浪縣縣長給孔廣衍送來一塊寫著「樂善好施」的牌匾,許多災民也自傳送來感謝的牌匾。孔憲裕回憶說,小時候家裡的牌匾有十幾塊,有的寫著「慈善貧民」,有的寫著「善德流芳」。「爺爺一直教育我們,災民、難民也是人,也有尊嚴,所以無論何時何地,就算給人家個饅頭,也要雙手遞過去以示尊重。」

說起自己家族數百年來在藏區的繁衍生息,孔憲裕十分自豪:「我們家祖祖輩輩沒人敢胡作非為,因為每一代人從小都被教育,即使你沒有大出息,也絕不能做有違道德的事情。」

「孔子思想和伊斯蘭教不衝突」

在青海西寧東關清真大寺擔任管委之一的孔令貞,是孔子的第七十六代孫。對於孔子的回族後裔在漢文化方面的學習,孔令貞說家族一直抓得比較緊。「我們特別注意修身養性,在道德和做人上不敢降低標準,最起碼不能給孔子丟臉。」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原則,這些被當地人稱為「孔回回」的孔氏穆斯林,不僅念經人很多,讀書人也不少。他們認為:「從根本上說,孔子的思想和伊斯蘭思想在大道上是一致的,一點也不衝突。」

孔令貞回憶,他的父親孔祥成讀過私塾,雖然不是西寧當地人,但人們買房寫契約都找他,「他寫的契約條款分明、用字正確、不偏不倚,當地人都信任他。」

在採訪中,孔祥榮說,「孔回回」雖然在宗教生活中信仰伊斯蘭教,但在家庭內部,仍按照孔家的傳統習慣,按行輩取名字,並且繼承了先祖孔子所倡導的尊老愛幼、家庭和睦、與鄰為善等美好家風。

孔憲寧告訴記者,孔子後裔中的少數民族,大多聚居在甘肅、陝西、新疆、雲南、四川和兩廣等地。在續修的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這些少數民族後裔對孔子的推崇一點不比漢民少。

「在雲南省建水縣一個非常偏僻的小鎮上,住著300戶被鄰村人稱為『彝族孔姓』的孔子後裔。」曾對當地進行過調查的一位續修工作者說,他們雖然住土房、穿戴彝族服飾,但家家戶戶都供奉著孔姓先人的牌位,每年開學伊始,這裡的學校都要誦讀孔子的經典著作。

當地有著僅次於曲阜孔廟和北京孔廟的建水孔廟,至今保存十分完整。此外,從該鎮在全縣名列前茅的教育水平可以看出,孔子的少數民族後裔千百年來都把孔家教誨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了下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