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對現代人的啟示
尊敬的李總務,諸位法師,諸位大德,諸位同學,大家晚上好。
這一次的法會,李總務要我把學習《華嚴經》這麼多年了,希望我在此地做個學習的報告,講題是「《華嚴經》對現代人的啟示」。我們今天跟明天兩場有四個小時,我就簡單跟大家做個報告。在沒有做報告之前,我先要跟同學們說的,佛法在現代的社會,不僅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乃至於在聯合國,社會大眾對我們的誤會很深。這種誤會不能怪別人,只能說怪我們學佛的四眾同學沒學得好。實在說,我在年輕時候最排斥佛教,總認為佛教是搞迷信的,所以也就沒有意願去接觸。
我在二十六歲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非常難得,他替我講一部「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講的是佛經哲學。我就非常驚訝,我說佛教是迷信,怎麼會是哲學?他告訴我,佛是大哲學家,佛是聖哲!他說你不知道,佛經是全世界哲學裡面的最高峰,高等哲學,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被他這些話教導,對佛教重新做個認識。他很愛護我們年輕人,好像方先生大概大我三十歲的樣子。告訴我,學佛一定要去讀佛經,它的精華都在經典裡面,尤其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我以後知道他老人家的晚年全部精神都在《華嚴》上。我們在台灣所看到的,他在台大他所開的課是「魏晉佛學」、「隋唐佛學」、「大乘佛學」;從台灣大學退休之後,輔仁大學邀請他在輔仁講「華嚴哲學」。這是我所曉得的,他最後的晚年二十多年,在學校裡面講學沒有離開佛學。雖然那個時候他並沒有皈依,他對於佛學的愛好、對於佛學的學習以及弘揚,真是不遺餘力。他是我學佛的接引人,我有三個老師,這是接引我入佛門的,讓我對佛教有認識。第二位老師是章嘉大師,我跟他老人家三年,他是幫助我奠定學佛的基礎。學佛的基礎不是別的,是戒律,這個比什麼都重要。
我這種年齡,童年的時候住在鄉村,我十歲離開家鄉,離開農村。那個時候我們家鄉比較閉塞,閉塞有閉塞的好處,所以傳統的學術還能保留。農村裡面私塾很多,我們的親職教育、私塾教育,所接受的是倫理道德。那個時候家鄉都有城隍廟,我母親一年總會到城隍廟去上幾次香,帶著我們去。城隍廟裡面的閻王殿是用泥塑的,十殿閻王。去看閻王殿,母親就告訴我,你看做這種壞事,是地獄的果報。印象非常深刻。中國古人所謂「三歲看八十,七歲看終身」,在家鄉那個十年產生了相當的效果。那就是這一生當中,在這個花花世界沒有被染污,還能保持住赤子之心。這就是一生,就是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
以後接觸了佛法之後,翻開經卷確實產生了一種無比的愛好。所以學佛真要成就,我常常說,好學比什麼都重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是個原則,能不能成就,關鍵在好學,所以好學是我們成敗的決定的因素。為什麼你不好學?佛法的法味你沒有嘗到。障礙佛法的法味是什麼?我們這個講題裡面會講到。你必須把你的障礙排除,你才嘗到佛法的法味,你才會認真的學習,帶給你這一生無比幸福的受用。
有了基礎之後,很難得,章嘉大師圓寂,我以後就跟李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所以佛教的成長是在台中的十年,真的是根深蒂固。他教學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十年我只學了五部經。第一部學的是《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二部學的是《阿彌陀經》,第三部學的是《普賢行願品》一卷,第四部是《金剛經》,第五部是學了一部大經《楞嚴經》。我學佛的根基就五部經,不多,十年的時間。可是我們體會到古德所講的「一經通,一切經通」。《華嚴》我沒學過,《妙法蓮花經》也沒學過,可是我都講過了,所以觸類旁通。
不但你能夠通佛法的十個宗派一切法門,同時這些年來,我在世界接觸許多的宗教,跟他們交往,他們的經典都能貫通。所以我講《新舊約》,我講《古蘭經》,我講天主教的《玫瑰經》,都獲得這些宗教領導人、傳教師、他們信徒的讚嘆。世出世間法都能夠通達,這什麼原因?佛法講的是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世出世間法都離不開智慧,都是從你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智慧開了,問題就能解決。秘訣在此地,我提出來供給同學們做個參考。
現在我們看講義,我印的是大綱,我不知道有沒有分發給同學們。第一段是講「啟示」。最重要的,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我們要肯定。記住,一切眾生,不但是人,人是眾生,畜生也是眾生,鬼神也是眾生,諸天也是眾生,所以九法界眾生本來是佛。又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兩點的啟示非常重要。
智慧是自己有的,無量的智慧,德能,德就是能力,德能,相是相好。從智慧上來說,我想很多同學都念過,「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這就說明一切眾生在智慧這方面,還包括如來果地上的德能,沒有差別,一樣的。德,德就是善法,普賢的十願,文殊的十行,我們今天人講愛心、耐心、寬恕、體諒、關懷、明理、合作,所有一切善德都是你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相好,第一個身體健康,你看釋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應化身。真正的報身,「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這是從你身。然後我們再說,你的家庭美滿,社會、國家、世界、宇宙,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我們在往生經裡面看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相好。這個統統是我們自性裡頭本來有的,有沒有失掉?沒有,完全沒有失掉。
後頭這句話我們要注意到,「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妄想是迷,佛是覺,覺了,沒有一樣不美好,我們學佛不是學別的,只是求覺悟。迷了之後,第一個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妄想,妄想起來之後,一定接著就分別,由分別再起執著。妄想分別執著雖是有次第,但是速度太快了,似乎是同時起來,實際上它是有次第的。這一迷就把我們原有的德行產生變化了,德行變什麼?變成惡業,對立、疑慮、恐懼、憤怒、怨恨、貪婪、傲慢、自大。諸位要曉得,這全都沒有!你迷了的時候,把你的德行,如來智慧德相,智慧變成煩惱。你看經上常講「煩惱即菩提」,覺了,煩惱是菩提;迷了的時候,菩提是煩惱。所以這是覺迷。佛法的教學沒有別的,就是教人覺悟。
德行變了,迷了的時候給變了,相好也就隨著變,相好變成什麼?我們現在身體體弱多病,家庭不和,這是講到我們切身最小的。從家庭之外,人為的災難,戰爭,彼此互相殺害,人吃動物,動物吃人;再有天災,水災、火災、風災、地震。這些不好的相,都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面變現出來的。所以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肯定,要肯定一切眾生確實是佛。現在雖然他迷了,還是佛,只是帶了迷惑的佛而已,所以不能不尊敬。普賢菩薩教我們禮敬諸佛、稱讚如來,所以你要認識佛。佛在哪裡? 佛就是一切眾生。
這個迷惑,妄想分別執著,要知道它是虛妄的,它不是真實的。所以我們曾經做了個光碟,「凡聖迷悟示意圖」。我們把現代科學家告訴我們的三種原色,黃色的,這張是黃色的,藍色的、紅色的,這三種原色。我們把黃色的代表妄想,先有妄想,從妄想再起分別,由分別再起執著,這就是三層。我這樣子看也能看到外面,模模糊糊。你就想,這裡重要的你要體會到,妄想分別執著有沒有傷害我的眼睛?沒有。眼睛代表我們的本性,佛性。有沒有傷害外面的境界?外面境界是法相,內是法性,外是法相,統統沒有交涉,既不妨礙法性,也沒有障礙法相。所以這是個抽象的概念,不是真實的。佛跟我們講,你把執著放下那就清楚多了,就好像戴了太陽眼鏡一樣,清楚多了,這是阿羅漢。再把分別放下,那就是一層,我們看得就很清楚,非常清楚了,這是菩薩。再把妄想放下,本來是佛,什麼障礙都沒有了。
這個示意圖裡頭最重要的就是告訴我們一個訊息,所有一切虛妄是假的,不是真的。所有從虛妄產生的這些錯誤的觀念,就是惡的這些念頭、惡的這些行為,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把一真法界變成了十法界,變成了六道, 變成三途,還是假的。你看《金剛經》上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個我們念了幾十年了。我告訴諸位同學,我學佛今年是五十五年了,快過年了,過年五十六年了,我差不多是到學了四十年才真正懂這句話。對於夫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差不多也是四十年之後,才懂得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才真正懂得。為什麼?你自己不契入境界不知道!只是模模糊糊的,好像是懂得,其實沒有體會到。自己契入才能體會得到,所謂是佛家講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才真正體會到。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
古印度稱通達明了宇宙萬法實相的,這個人就稱他作佛、稱他作菩薩、稱他作阿羅漢。中國古人也有類似的說法,通明宇宙萬物,稱為聖、稱為賢、稱為君子。兩個裡面差別就是印度有實相,中國沒有講實相,都稱之為聖哲。我們對「佛」這個字的意思要搞清楚,什麼是佛?通達明了宇宙萬物的真相,完全通達明了,這是佛;雖通達並不完全明了,這是菩薩、是阿羅漢。所以,菩薩、阿羅漢還是在學習,到圓滿則稱之為佛。在教學,儒家跟我們講「本性本善」,外國宗教經典裡面講「太初有道」,中國道家講「太一」。我們看本善、看道、看太一,都是講到宇宙的本體,講到了真正的根本。
諸法實相是什麼?確實佛講得很清楚,講得很明白,在《華嚴經》裡面,佛跟我們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是定的,識是動的,所以佛法的修行,修什麼?修禪定,這個不能不知道。八萬四千法門就是說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門徑,所修的統統是禪定。禪定,梵語稱為三昧,所以八萬四千三昧。我們淨宗採取的方法,特別是我們採取的方法,我們是根據《無量壽經》、根據《阿彌陀經》,根據這兩部經,採用的是持名念佛,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要是得到禪定了,就叫做念佛三昧。三昧境界完全相同,用的方法不一樣,再加上一個名詞,其實三昧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八萬四千種。在四弘誓願裡面講,「法門無量誓願學」,那就不止八萬四千種。
所以要曉得,佛門修行的樞紐是什麼?是修定。怎樣才能得定?因戒得定,所以戒律非常重要。戒律最重要的精神,章嘉大師,我第一天跟他見面,他就教給我「看破、放下」。我也很聽話,第一次見面,他老人家非常慈悲告訴我,他是講「看得破、放得下」。六個字,要我認真的去做六年,做這個功夫,做看破放下的功夫。我也很聽話,真的做了六年,六年確實就有感應。一直做到現在,我都沒有離開老人的教誨,就做了五十五年。五十五年效果是什麼?我可以跟同學們報告,是「有求必應,心想事成」。你們都很期望,你只把章嘉大師這六個字型會到,認真去做,不要害怕,真的是如此。身上一無所有,可是真的心想事成,有求必應。
道理是什麼?道理是性德的流露,我們自性裡面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不是從外頭求來的,是自性裡面透露出來的。現在一般人為什麼透不出來? 因為你的妄想分別執著太重,就把你障礙住了,像我剛才表演的這個,你就明了了。你是把自性的智慧德相障礙住了,透不出來。透不出來很痛苦!你們想法、看法錯誤了,說法、做法也錯誤了,把自己的德能、相好都扭曲了。智慧變成煩惱,德行變成惡業,相好變成六道三途的苦報。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我們不能不知道。知道之後你就曉得,我們應該如何反璞歸真、回歸自性,你才能得大自在。
我修行,寫了二十個字,這二十個字是二十年前寫的,我自己一生所修的就是這二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心,菩提心;在日常生活當中,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這是我學佛三十多年總結的,人家問我,你怎麼修的?我總結就二十個字。現在這二十個字差不多二十年了,愈體會愈深刻,愈體會愈真實,照這個去做決定沒有過失,我們走的是聖賢的道路。
心一定要靜下來,心為什麼靜不下來?放不下!一切都放下,你心是定的。識是動的,你看法相宗的修行,他們所標榜的「轉識成智」,轉識成智要用我們的話來講, 就是轉動為靜,不就這個意思嗎?智是靜的,心動沒有智慧,心要動的時候,那個智慧我們佛門講叫「世智辯聰」,不是真智慧;真智慧是從清淨平等心裏面生的。
我們現在細心去觀察,現在這個社會,特別是年輕人,我到澳洲,澳洲大學來找我,我們建立了關係,也接受大學的聘請擔任教授,到學校去上了幾堂課之後,我再不想去了。什麼原因?學生沒有耐心,比我們佛門的聽眾差太遠了。你看看我們今天在此地講兩個小時,這上課一樣,大家都能專心在這兒聽兩個小時。現在大學課堂裡頭,學生的耐心只有十五分鐘,十五分鐘之後心不在焉,眼睛就到外面亂看,這怎麼行?心浮氣躁,他能學到什麼?不是我們不願意教,他接受不了。所以我也就不要浪費這些精神、時間。我們各人學各人的,我也不難為他,也不要他受我的拘束,彼此得大自在,這就好了。
所以看到真是很難過。我跟校長講,你到我們學院看看我們的上課,我們一天幾個鐘點課,你看學生專心,這點就比現在學校的學生強多了。我們看到這個現象感到是憂心忡忡,底下這一代怎麼辦?真是令人擔憂的一樁事情,時間並不長,二十年之後這個社會怎麼辦?二十年,大概我等不到二十年,我再頂多不會超過十年我就往生了,下一代我看不到了。
所以心要靜,心不能夠讓它動,人要有智慧,不要有妄想。有很多人問我,他說如果我們不想,那能辦事嗎?甚至於法師,學講經的法師,「法師,我要不天天用腦筋,天天去研究,我上台能講嗎?」這個話問得好像是有道理,其實沒有道理。怎麼說沒道理?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給我們作了很好的示範,他十九歲出家, 三十歲成道,十九歲到三十歲,我們中國算虛歲,連頭帶尾十二年。十二年,十二是個圓滿的數字,你看他十二年到處參學,當時印度各個宗派那些高人、學者、專家,他都曾經去拜訪過,都去請教過,不能解決問題。這才回到恆河邊上,在菩提樹下統統放下。這一放下,智慧開了,夜睹明星,大徹大悟。這就是我剛才跟諸位說的,他那十二年參學是帶著這個玩意參學。所以參訪那麼多,沒有辦法,解決不了問題。到最後菩提樹下,把這個放下,不要了,沒有想到,這一放下就通了,就叫成佛了。
放下了妄想分別執著,世出世間法全通了。從三十歲開始教學,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一個人所問的難倒了釋迦牟尼佛,沒有一個!都能夠回答,都能幫助解決問題,世出世間疑難雜症到他那裡全解決了。這是智慧,自性本有的智慧,不是學來的。所以釋迦牟尼佛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我們學佛要跟他學。
第二個,在中國,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諸位知道。惠能大師大徹大悟,那就是成佛,跟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就是成佛。他多大年歲?二十四歲!他不認識字,他學了多少經?你們看《六祖壇經》上記載,只聽五祖講《金剛經》,我的估計頂多兩個小時,不到三個小時。而五祖是講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豁然大悟。那以後就不要講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經全通了,不但佛法通了,世間法也都通。他為什麼通?沒有別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
你要曉得,東西方這兩位佛給我們做了示現,給我們做了榜樣。只要你不肯放下,你學無量劫你都學不通,放下就是!成佛不難,凡聖就是一念之差,問題就是你肯不肯放下。你肯放下,原來就是!禪宗徹悟的人,徹悟之後說一句很感嘆的話,「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踏破鐵鞋無覓處,就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參學十二年;得來全不費工夫,在菩提樹下一坐,徹底放下,立刻就得來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希望同學們,你要是真的想在這一生成就,你要記住這些重要的教誨,這都是佛祖給我們的啟示。所以心不能動,別人動,我不能動;社會動,我不動;天下動,我不動。不動,你才能看得清楚、看得明了。
我到澳洲,好像到澳洲的第二年,格里菲斯大學的校長聽我講演。完了之後,他請我在他辦公室里喝茶,問我一句話,那個時候我講經教學四十三年,今年是四十八年,五年前。他問我一句話,他說法師,你這四十三年當中,有沒有人問過你問題,你答不出來的?我告訴他,好像沒有!他說你才是真正的好校長。大概好像隔了沒有多久,他就送我博士學位,聘請我做他們學校教授。沒有別的,我並不是智慧比別人高、書念得比別人多,不是的,我放下的比人多。
所以九一一事件之後,學校邀請我參與國際和平工作。我參加了九次國際會議,其中六次是聯合國主導的,我有六次做主題講演。跟這些人往來,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平,不難,很容易!我們先祖,五千年的老祖宗教導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話是格言。只要你遇到困難,行不通了,困難不在外面,在自己。你從自己內心裏面去找,你才能解決問題、化解問題;你從外面去找,你永遠不能解決問題。我從事國際和平工作都是用這個原則來做,做得也很有效果。問題不在外面,在內心。
第一個,就是要把自己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的對立要化解。你要化解衝突,先化解自己內心的衝突,這衝突不在外面,內心沒有衝突了,你才有能力化解外面的衝突,你才真正能看得出。內心對一切人事物沒有對立、沒有疑慮、沒有懷疑、沒有顧慮、沒有矛盾,當然不會有衝突。別人跟我有衝突,我不能跟他有衝突,這太重要了;別人跟我有對立,我不可以跟他有對立。他有衝突、有對立,他自己劃圈圈,我沒有的時候,我像個大海一樣。他是大海的一個水泡,我包他,他不能包容我,我了解他,他不了解我。這個道理非常重要,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宇宙是一體,一個法性,不但是一個法性,是一個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所以你要肯定宇宙是一體。一切眾生跟自己,就像我這個身體是個宇宙,身體是自己,一切眾生是什麼?一切眾生是我身上的細胞,你怎麼能跟他對立?一切的族群是我們身上的器官,怎麼可以對立?他不知道,他迷了,他搞對立;我們覺悟就不再對立了,不再對立,才能把這些對立化解,用真誠心去感動他。在外國人講愛心,真誠的愛心,佛法是真誠的慈悲,真能化解。懂得這個原理原則,化解國際的糾紛就一點困難都沒有。
去年,我在吉隆坡也有這樣大型的講演兩次。白天的時間,我有個機緣去訪問馬哈迪長老,這是他們的前首相。雖然他現在退下來了,但是對於社會的安定和平、化解衝突非常關心。他問我這個問題,他說化解衝突、落實安定和平,能做得到嗎?我回答他,只要把四樁事情做成功,就落實了。他說哪四樁?我說第一個,國家跟國家和睦相處、平等對待;第二個,派系跟派系;第三個,族群跟族群;第四個,宗教跟宗教。都要做到和睦相處、平等對待,天下太平,什麼事都沒有了。他聽了之後也愣住了,我接著說,這四樁事情都非常棘手,很不容易做,他點頭。我說如果從宗教下手比較容易,宗教能團結,肯定影響政治、影響族群、影響派系。他肯定,他說這個有道理。
所以第二天他就打聽我的地址,寫信給我,邀請我參加年底他的「世界論壇」,十二月我也參加了,我們四天在一起聚會來討論這些問題。不是不能解決!新加坡宗教團結是全世界最好的一個範例,是個典範。他雖然是從政治上退下來,他是回教的領袖,而且是國際回教的領袖。他身體還不錯,他大我一歲,我說你至少可以再乾十年,十年為世界和平工作,很難得!必須從內心、從自己化解,問題不在外面,從裡面化解,你就覺得很容易;你要從外面找,永遠找不到,那就苦不堪言。這是我從事於國際和平,給大家轉變一個方向。
中國古聖先賢用的是教學為先,「建國君民,修身為本,教學為先」,我在國際上提倡這十二個字。人民能教得好嗎?教得好,我在湯池做了實驗。真沒有想到,三個月,地方人民風氣就一百八十度的轉過來,讓我們這些教的人刮目相看。我原先認為要三年才能收到效果,沒有想到三個月,怎麼人民是這麼好教!把人民的良心喚醒,喚出來。這樁事情我要向聯合國報告,希望全世界能看到,我們對於化解衝突、促進安定和平的信心,可以重新建立起來。所以去年七月,聯合國就通知我,希望我參與主辦十月份的這個活動。我接到通知非常歡喜,我們湯池的成果可以到聯合國去展覽,可以介紹給一百九十二個國家的大使,不可思議!好像都是佛菩薩在安排的。
這個工作做成功了,我目標達到了。無非是讓聯合國參與和平工作的這些專家學者們,讓他們能夠重新建立信心,走一個新的方向、新的道路,我就可以退出了。所以我們的中心交給政府,政府建議希望有大學來接收。所以安徽大學的校長來跟我討論這個問題,我們第一回合談得很好,準備在三、四月間,我們第二個回合再來談判,就有具體的方案出來了。他們大學有個「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所」,由這個研究所來接辦,把我們的中心當成他們的傳統文化的實驗點,實驗的中心,湯池可以永遠辦下去。一定要做到這個鎮是鄉鎮的好榜樣,是世界上一個所謂和諧社會、禮義之邦的示範點,這樣逐漸把它擴大推廣,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這不是一句口號, 只要大家認真努力,能做得到。所以真正的事業,無論世間出世間都要從清淨心、真實智慧當中去做。
「識變」,能現能變的是心,是真心,所現的是法性土。大乘經教裡面講的身土不二,所以華藏世界是法性土,極樂世界是法性土,就是我們常常講的一切諸佛的報土,實報莊嚴土是法性土。如果是用識去變,一念不覺,迷失了自性,就變成阿賴耶。阿賴耶就是識,識會變,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變成三途。識變,佛講得很清楚,他跟我們講識有四分,諸位同學有佛學基礎的都能聽得懂,所謂自證分、見分、相分、證自證分。這個一定要清楚,這是屬於佛經裡面的哲學,佛經裡面的常識。
「自證分」就是法性,就是宇宙萬有的本體,就是真如、真心。「見分」就是佛在《華嚴》上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見分是德,「相分」是相,智慧是什麼?智慧是「證自證分」,四分的證自證分是智慧。你這一看就很清楚、很明白了。所以,見分是德、是精神、是心法;相分是物質、是色法。這你就曉得,真性裡面不但沒有物質,連精神也沒有;精神是識變的,如果沒有識的話,那一分也沒有。證自證分就是我們講的佛性,佛家常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是證自證分,也就是我們常講的悟性;悟性是屬於證自證分,覺性、本覺、本善都是屬於證自證分。這個我們要把它認識清楚、認識明了,你才真正搞得清楚。
精神跟物質就變出十法界依正莊嚴,我們一般講現相,這個現相是所變的。十法界依正莊嚴苦樂不一樣,智愚不相同,那是什麼原因?那就是你的妄想分別執著厚薄不相同。妄想分別執著只有一重的,像我剛才跟諸位比的一張,你看妄想是一張,分別是一張,執著是一張,這三張叫一重,這個淺,我們模模糊糊還可以看得清楚。如果是兩重,六張,那外面就看不到了。再三重四重、五重六重,那你根本看不到外面境界,那就真的像瞎子一樣。所以十法界,你可以從這裡看,十法界最高的, 佛法界一重,菩薩法界兩重,聲聞法界三重,到我們人法界就很痲煩了,六重。
所以,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佛在經上說得非常好,你可不能相信你自己。為什麼?我們的想法是邪知邪見,我們的看法是邪見,我們的想法是邪思。難道我們沒有智慧嗎?我們的智慧不是直接的,不是現量境界,科學家的智慧是從比量。現在的科學家也很了不起,我們看了他們的報告,不能不佩服。他們是從科學實驗裡面得到的結論,高深的是從數學裡面推演出來的。近代的科學家已經知道時間跟空間不是真的,物質不存在,這都是很難得!說時間跟空間都有極限,達到極限的時候, 時間跟空間合成一個。這些說法跟佛經典上愈來愈接近。時間跟空間在《百法》裡面列入不相應行法,不相應行法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抽象概念,不是真的,沒有事實。佛在三千年前為我們說出宇宙人生的真相,現在科學家逐漸跟佛所說的愈來愈接近。
經裡面有樁事情,我們總是懷疑,總是很難體會,那就是經上講的「芥子納須彌,須彌納芥子」。《華嚴經》講得更小,一微塵裡面有世界,世界並沒有縮小,微塵也沒有放大。誰能夠到微塵世界裡面去參訪?普賢菩薩,這是我們在《華嚴經》上讀到的。這樁事情也被科學家發現了,這是在一九八二年,大概二十五年前,法國的科學家跟英國的科學家,法國科學家發現,英國科學家證實。他發現什麼?發現宇宙是個不可分割的一體,整個宇宙。這就像我們佛經上講的法性,法性跟法相不可分割;再小的一個現相,裡面決定包含著整個宇宙圓滿的訊息,這就是微塵裡面含攝世界。
他們做了個實驗,我們現在的空間,諸位曉得是三維空間,他們用兩個三維空間的儀器,合起來就變成六維空間來攝影。這個攝影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立體電影,用這個方法來攝影。攝影的時候照出一張人的照片,這就是多維空間這種技術,現在科學可以做得到,照成這張照片。這個照片要從雷射光裡面用雷射光去照,像就能現前,一個人的照片。把這張照片撕成兩半,你再去看這個照片,每一半裡頭還是完整的,就變成兩張,都是完整的。再把這個照片撕成碎片,撕成很小的碎片,每一個碎片去看都是完整的,出現這個境界。這是給我們透出一個訊息,就是小中有大,完整的,一微塵裡面有完整的宇宙,他們叫做全息攝影相片。給我們《華嚴經》微塵裡面有世界帶來一個訊息,他沒有像《華嚴》講得這麼清楚。
所以他們相信宇宙之間一定有更高的維次,從高維次看到我們現在這個三度空間是什麼?《金剛經》講的「夢幻泡影」。所以他說我們的宇宙實際上全是假的,全是高維次投射的影像,決定不是真的。這些科學家實在是很惋惜沒有能夠讀佛經,如果他接觸到佛經、接觸到《華嚴》,我相信對他們研究的提升會有很大的幅度,他沒有得到《華嚴》裡面的這些資訊、這些啟示。這是簡單說明諸法實相,真相。
在真相裡面,我們肯定宇宙是一體,萬物是一體。知道一體之後,我們對人的態度就不一樣了,不管是對人、對一切萬物就不相同了,因為我們肯定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在生活上來講,今天還有同學告訴我,他們在山上自己種菜,這個菜籽、種子已經擺了兩年多,兩年多大概都不會再長東西了。用自己的念力,「它一定會長」,用這個信念,把它種下去之後,果然長出來,把這個收成今天還帶來送給我吃。菜籽放在那個地方兩年多,這是佛經上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證明了。所以,念力能改變一切。你們如果明白這個道理,你們就知道,念佛決定成佛,念力改變一切,念菩薩決定成菩薩。可不能夠念貪瞋痴,念貪婪一定是餓鬼,念瞋恚一定是地獄,念愚痴一定是畜生。你去想這個道理,一切法從心想生!
所以世出世間的聖人都教我們,我們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來學習的,我們有功課,功課就是聖賢的教誨。我們的習氣,習氣就是我們的毛病,我們一定要把毛病捨棄掉,聖賢的教誨好好的來學習。譬如我們剛才所說的一切的善行,現在世間人一般所講的愛心要學習,要把我們的愛心擴大。所以中國的教育,我們今天在全世界都宣揚。我們這次在巴黎活動之後,我到倫敦去訪問劍橋大學,訪問倫敦大學,去年曾經訪問牛津大學。今年這兩個學校預先有接洽,我都給他們上了一堂課, 他們漢學院的學生,漢學系的,他們的教授、學生。也都很難得,確實很用功、很認真的在學習。但是中國現在缺乏大師級的教授,所以對他們的學習也帶來了困難,這使我們感觸很深。
中國的教育一定要認識清楚,現在真的認識清楚的人不多。中國教育,我們籠統的來說,是道德的教育。什麼是道?法性是道,隨順法性是德。法性不好懂,我們換句話說,法性就是大自然,自然的規律,自然的運行。像我們在這個世間,一年春夏秋冬,在新加坡春夏秋冬不分明,到溫帶地區,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那是大自然的運作。隨順大自然,那你就是健康的,這是德,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隨順自然。在人倫上,倫理是道,是自然的。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不是哪個發明的,不是哪個人創造的,它是自然而然的,不但人有,畜生道裡頭也有,所以這是道。
如何隨順?隨順是德。所以中國的教育是從道德裡面產生的。它的原點就是「父子有親」,親愛!中國教育的目的,第一個目的,就是希望這種親愛在一生當中永恆保持而不喪失,這第一個目標。第二個目標是把父子這種親愛發揚光大,愛你的家庭、愛你的家族、愛你的鄰里鄉黨、愛你的社會、愛你的國家,到最後就是《弟子規》上講的「凡是人,皆須愛」,那就超越國家、種族、宗教的界限,只要是人都要真誠的去愛他。你愛他,你就不會害他;你愛他,你就能夠寬恕他,他有過失,你能寬恕他;你愛他,你就能夠諒解他,這個重要!
所以中國五千年傳統的教育是什麼?愛的教育。從什麼時候教起?古聖先王是從懷孕的時候教起,胎教!在外國沒有這個名詞,中國有胎教,懷孕的時候。周朝的歷史上所記載的,周文王的母親懷他的時候,「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我們佛家講的身口意,她就實行;換句話說,做母親的情緒肯定影響胎兒。所以要保持著正面的、善好的情緒,影響她的胎兒。到胎兒出生的時候,父母、大人在嬰兒的面前,言行舉止全是正面的,全是善良的,不能有負面的東西讓他看到、讓他聽到、讓他接觸到。他長到三歲,就學了一千日,他天天在學,根就紮下去了,聖人的根。周家那個時代出了三個聖人,文王、武王、周公,孔子佩服到極處。所以後世中國人稱妻子為「太太」,「太太」從哪來的?就是從周家來的。周文王的祖母太姜,他的母親太任,他自己的夫人太姒,都是聖人,聖人的母親教養出聖人的兒女。
五倫裡面的「夫婦有別」,「別」就是不同的任務。先生的任務是維持家庭經濟生活,他要出去賺錢,因為一個家庭有兩樁大事情,一個是家庭生活,一個是教養後代。哪一個任務大?太太的任務大,你家裡頭有沒有後代,要靠太太。這個「後代」不是說有子孫,是後代有沒有聖人。所以中國講「無後為大」,那個「後」是聖人,聖人的兒女,是這個意思,不是說你家的兒女多。我們今天講的,你有沒有傳人,佛家講的是傳法的人,這個太重要了!如果沒有傳人,無論哪一行的事業,到最後成績都等於零,為什麼?你死了就完了。所以你一定要有傳人,代代相傳!你要培養你的傳人,這個比什麼都重要,不可以疏忽。
所以中國的婦女,一般人不曉得,你去念《印光大師文鈔》就知道。你看看印祖對中國婦女的評價,世界第一,沒有比婦女高過的。婦女如果要是不懂得這個道理的話,我們下一代就沒有賢人,這個社會就遭難了。每個做婦女的人,真正能夠好好的以德行教導她的兒女,天下太平。所以天下治亂之權在誰的手上?在婦女的手上。你說這個評價多高,這是對於中國的傳統、聖人的教學真正能體會到。印祖是出家人,但是他在沒有學佛的時候,儒學的根底很厚,他是從儒而入佛的,所以對於儒佛都是通家,非常的難得。
現在這個時代,師承沒有了,諸位要曉得,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世間沒有孝道,師道就沒有了。沒有怎麼辦?真正想學,效法古人,做古人的私淑弟子。在儒家,我們知道孟子是以孔子為老師,但是孔子已經不在世了,孔子的著作流傳在世間。他讀孔子的書,理解夫子的旨趣,依教奉行,他做得很好,比夫子當年在世的七十二賢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中國後人尊他為亞聖,夫子是至聖,孟子是亞聖。孟子跟夫子沒有見過面,他成功了。中國的私淑弟子是從他開始,他是第一個人。以後用這個方法成就的,在中國歷史上代代都有賢人。
我們佛門裡面以古德為老師的,我們淨土宗就有,第九代的祖師蕅益大師,他是私淑蓮池。他學淨土的時候,以蓮池大師為老師,蓮池大師已經往生,不在世了。蓮池大師的著作在世,讀蓮池大師的書,一家之言,跟一個人學,他學成功了。所以,蓮池大師是淨土宗第八代祖師,他是第九代,沒見過面。這些示範都是告訴我們,在今天這個社會,動亂的時代,真正要求學、真正要成就,只有靠自己。自己如果懂得方向、懂得目標,遵守古人的教誨,沒有一個不成就。
不必要拜師,好多人來拜我做老師,我說不可以,我不敢做人的老師。我介紹你一個老師,哪一位?阿彌陀佛,這個老師好,決定靠得住。我們大家都是依阿彌陀佛為老師,我們是同學。我年歲比你們大一點,學的時間比你們長一點,有時候可以幫助幫助大家。我們都是同學,這個身分在一起修學比什麼都好。道場,我跟同學說我沒有道場。澳洲建的道場,是從前韓館長在世收的這些悟字輩的同學們,我都稱同學。韓館長過世之後,他們沒有地方依止,我是不得已在澳洲建了個道場給他們,我不要,我沒有道場。所以有很多人要跟我出家,我說沒有法子。出家,除非你建個大廟,我有地方住,可以收容你。要不然我自己都沒有廟,沒地方住,你跟我出家住哪裡?都有問題。我一生學釋迦牟尼佛也學得不像,釋迦牟尼佛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我都沒有做到;不過一生講經教學,這一點做到了。再過幾天,明年了,明年我也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了。
所以人生在世要有個目標,不斷的提升自己。不要在乎別人對你的批評,不要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如果我們一在乎,你就要曉得,妄想分別執著就加深了,你就愈迷愈嚴重。而把別人對我們的批評、別人對我們的看法,當作警策自己、提升自己就對了。你們想想,釋迦牟尼佛在作菩薩的時候,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菩薩是用什麼樣心態來對這樁事情?這個恥辱太大了,不是普通的,不僅是羞辱,凌遲處死,用刀一片一片把你割死。釋迦牟尼佛沒有一絲毫怨恨心,不但沒有怨恨心,還有感恩的心,感恩什麼?修忍辱波羅蜜,這是最後的一個考試,這個考試通過了。沒有怨恨心,而且還發願,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真的,他成佛之後,憍陳如尊者就是那個時候的歌利王,頭一個度他。我們在經裡面看到的,世尊講過,他成佛原來是賢劫第五尊佛,在彌勒之後,彌勒在他前;結果他忍辱波羅蜜先成就,所以成佛提前了,在彌勒佛之前,彌勒佛變成他的接班人。你就曉得,我們要向釋迦牟尼佛學習。
任何對我們打擊的,我常常講,毀謗的也好,侮辱的也好,陷害的也好,這是來考試,我的功夫到底到什麼程度,你就明白了。如果心裡還有一點小小的難過,馬上要合掌念佛,我還不行,我還禁不起考驗,我怎麼一考就退了?到什麼時候這些事情遇到前面,真的如如不動,你就曉得及格了;如果再能生歡喜心、感恩心,你的分數就高了。樣樣都在考試,天天都在考試,你要天天都通過,你就會法喜充滿。為什麼?每天境界不一樣,煩惱天天輕,智慧天天長,將來到哪裡去,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功夫再加深一點,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沒有掛礙,這個叫了生死出三界。「了」是真正通達明了,跟佛、法身菩薩一樣,看一切眾生是自己的同體。縱然他造惡業,縱然他墮惡道,他迷我不迷,他所做的一切不影響我。你能夠不受外面環境的影響,不受人事的障礙,你的菩提道上就一帆風順了。
所以人家說障礙、破壞,那是因為你「有」,你愛名,人家都破壞你的名;你貪利,人家破壞你的利;你愛惜身,人家要你的命,你就害怕了。我什麼都沒有,他就無從用力。我記得好像是因果故事裡面有個小故事,也可能是真的。有個讀書人,很難得,膽量也不小,晚上有個吊死鬼進來,披頭散髮,舌頭很長。他看了之後如如不動:不錯,就是頭髮亂一點,舌頭長一點,不希奇、不希奇!這個吊死鬼看到他不害怕,他把頭拿下來擺在桌子上。他就說,有頭我都不怕,沒頭,那就更不必說了。這個吊死鬼就走了,搬著頭就走了,就離開了。過了半個月,他又到這個店裡來住,住的時候鬼又來了,鬼一來一看到他,扭頭就走。
這就是說明什麼?你不怕他的時候,他的伎倆就沒有了;你一害怕、一恐怖,那你真的是中了計,上他當了。這個我們都要學。我們財也不要、名也不要、利也不要,連身體也不要,記住《般若經》上講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我們的心量跟虛空法界一樣,我們的身體回歸到法身,法身是什麼?法身是大自然。什麼是我身?大自然是身,這個肉身是大自然里的一滴。這樁事情一定要在佛法裡頭去尋求、去了解,真了解,得受用可大了。
現在外國人對這樁事情也有相當的認識,但是跟佛法還有很大的差距,外國人現在相信靈魂不滅。我是同學送了我四本書,翻譯的,美國一個醫生魏斯,我到美國我也想找他來談談。他寫了四本書,四本書我都看過。他是學科學的,用催眠的方法給一般人治病,差不多一般醫療治不好的去找他,他用催眠讓這個人說出他的過去世、再過去世。曾經有個人能夠回顧到八十幾世,四千多年前,他能說出他當時是什麼身分,是什麼種族,什麼姓名,什麼樣生活方式,都能說得出來。所以他肯定人有輪迴,現在他們相信輪迴。
據統計,美國現在相信輪迴的人數差不多是百分之三十多,相信有天堂的幾乎有百分之九十幾,相信有因果報應的也有三分之一的樣子。所以知道殺生要償命,欠債要還錢,而且還要加一點利息。所以人占不到便宜,這個諸位要知道,人也不會吃虧,絕對不會吃虧,也占不到便宜。正是中國諺語所謂的「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你懂得因果的道理,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你自己才真正得到圓滿。所以自己的命運確實是自己創立的,這些事情佛經裡面講得最透徹、最清楚。諸法實相、真相,我們就介紹到此地。
底下一段講「正知正見」。先要建立正確的知、見解,這個比什麼都重要,然後你才會有正行,這是屬於思想的教育。我們首先舉永明大師的,這是我們淨土宗六祖所說的,他有段話,這段話是在《宗鏡錄》裡面的,我節出這麼一段。「真源湛寂,覺海澄清」,這兩句話是講我們的本性,儒家講的本性本善。「絕名相之端,無能所之跡」,這就是《老子》所說「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所以名跟相都沒有,相都沒有,哪來的名?相是幻相,名是假名,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對幻相、假名你就不執著了,你不執著就自在,你就能真正的能夠主宰自己,不是受外面的主宰。
我想有不少同學們看過一套光碟叫《山西小院》,這是北京同學送到香港給我看的。四十個人都得了絕症、癌症,醫生放棄治療,他們回到家裡去念《地藏經》、念佛,居然在三個月之後病就好了,再檢查,沒有了,就認為這是奇蹟。我看了之後,我也說了幾句話,這不是奇蹟,這是意念把自己的病轉好了。人為什麼會生病?佛跟我們說,我們裡面有三毒,貪瞋痴是三毒!你內有三毒,外面就有病菌相感,使你的細胞就變成了帶著病毒的細胞。如果你心地清淨、心地慈悲,就能把帶病毒的細胞恢復正常,就這麼個道理。清淨心不受感染,慈悲心能夠把病毒的細胞恢復正常,所以用意念,不要用藥物,你能恢復到健康的身體。念頭轉了,病就好了,是這麼個道理,這不是迷信。佛法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的心念不善,你就有很多苦要受;你的心地善良慈悲,自然離苦得樂。所以不要把這個身看得很重, 決定不能把得失、利害放在心上,這是很糟糕的事情,要了解真相。
下面講,「最初不覺,忽起動心,成業識之由」,這個業識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從哪裡來的?所謂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生三細,三細生六粗,愈迷愈嚴重。這個「最初不覺」,最初是什麼時候?初學的人也都問這個問題,我們在初學也是問這個問題,問了一輩子,到現在都解決不了。最初到底是哪一年?什麼時候開始的?實在講,佛經上已經給你很好的答案,你自己迷惑顛倒。佛經上什麼答案?「無始無明」,如果這四個字你懂得了,你就豁然大悟。什麼叫無始?沒有開始!哪有開始?最初就是無始,沒有開始。什麼時候開始?就是當下這一念,你這一念迷了,你這一念起心動念了,這叫無始無明。這一念放下,豁然大覺!所以無明分別執著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它要有開始,有增有斷,不就變成真的了嗎?怎麼能說是虛妄的?沒有開始。就是因為當下你起心動念,這就叫無始無明。
無明立刻就生起分別,立刻就生起執著,這三個是有先後次序,但是速度太快,那真是萬分之一秒、萬萬分之一秒,這三個都完成了,這叫迷。迷是一念,覺也是一念。我們搞佛經對這個問題「到底什麼時候迷的?到底什麼原因迷的?」好了,你這是古人講的,你到驢年也不會開悟。驢年什麼意思?沒這個年頭,十二生肖裡頭還有肖驢的嗎?有沒有屬驢的?沒有。這就是你參到驢年你也開悟不了,你的方向錯了,目標錯了。這是講阿賴耶識怎麼來的,阿賴耶識就是當下起心動念來的。
「為覺明之咎」,你本來是覺,本來是明,這一念起心動念,你的覺跟明都沒有了,覺明就變成無明了。「因明起照,見分俄興」,這個速度非常之快,見分是什麼?見分是精神。所以要知道,精神跟物質都不是真的。精神跟物質是同源,在真如自性裡頭,沒有見分,也沒有相分;換句話說,沒有精神,也沒有物質,心跟物都沒有,是無明變現出來的。「隨照立塵,相分安布」,這就是物質,物質怎麼出來的?物質是見分,要見,相就生出來,就變成物質。物質是非有非無,連現在科學都證實了,物質不是真的。相分起來了,「如鏡現像,頓起根身」,「根身」就是,中國人早就講了,靈魂,根身是靈魂。靈魂遇到緣,它就得一個身體,就住在一個身體裡面。「隨想,而世界成差」,世界成差就是世界的差別,小的是我們世界各國、族群、文化、生活方式、言語、文字不相同,有差別;大的差別就是宇宙,我們的星系,無數的這些星系,這大的差別。「從此遺真失性,罔知反本」,不知道回頭。這是教你要認識宇宙人生真相,永明大師說的話不多,講得很清楚。
「聖佛立教,旨在令眾返本歸元,破迷啟悟,離苦得樂,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是佛在經教裡頭教導我們的,我們首先要肯定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所以對一切眾生,你不能不尊敬,普賢十願就建立在這個基礎上。即使他是妖魔鬼怪、是畜生,我們都要稱他為菩薩。我在澳洲學院裡面,我們對於螞蟻、蟑螂、蒼蠅,都稱菩薩,恭恭敬敬的對待牠。牠有靈感跟我們合作,蚊子可以不咬我,我在那裡誦經,我請牠們一起來聽,很規矩,排列排在牆壁上。我誦完之後,請牠們出去,大部分出去,還有小部分還停在那裡,牠不咬我,很合作。你對牠好,牠也很感動,牠也會想著:你看他稱我作菩薩。真菩薩,不是假菩薩,真有靈性。所以無論動物、植物、礦物,統統是活的,不是死的,法性變的,都有見聞覺知,都有色聲香味。
「內證之法,豈在文詮,知解莫窮,見聞不及,貴在看破放下,了萬法由我,明妙覺在身,釋迦佛祖惠能禪師,為作見證。」前面我跟諸位介紹過了。「放下情執名羅漢,放下分別名菩薩,放下妄想即本來是佛。」首先我們要建立正知正見。明天我們就介紹「修學正行」,後面「菩薩學處」,那是講的相好,就是如來智慧德相, 正知正見是智慧;修學正行是德,菩薩學處是相好。我用這幾條來給諸位作介紹。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謝謝大家。
華嚴經對現代人的啟示2
淨空老法師講述2006/12/30新加坡博覽會中心第三廳
尊敬的李總務,諸位法師,諸位大德,諸位同學,大家晚上好。
昨天我們將《華嚴經》裡面的「正知正見」做了簡單的介紹,有正知見就有正行,有正行則就有殊勝的果報。今天我們要接著講菩薩行。在《華嚴經》裡面,毘盧遮那佛是代表本體,也就是代表著我們每個人本來是佛的佛性。性不是物質,所以它沒有形像,它也不是精神,所以你不能夠去思惟想像它。但是物質與精神都是從它變現出來的,這就是《華嚴》裡面所講的阿賴耶識的四分,把這個問題講得很清楚、很明白,也相當的簡單扼要。如果要細說,話就長了,法相宗的經論非常豐富,有六經十一論,特別是論典裡面做出了很詳細的研究。最重要的,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看到東西方的聖人,他們教學的方法很有默契,實在說,釋迦牟尼佛跟我們中國古聖先賢孔子、孟子沒有見過面,但是教學的理念方式幾乎完全相同。
儒家的教學,首先就告訴你「人性本善」,你看《三字經》上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佛的第一句就是「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本來是佛就是本性本善。現在我們的本性還是本善,決定沒有產生變化,這才叫真的;它有變化,那就不是真的,那就是假的。虛妄的它有變化,真的沒有變化,所以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不常不斷,《中觀論》上給我們講八個「不」,那都是形容本性本善,本來是佛。可是一念不覺,迷失了本性,這句話非常重要。大乘教裡面說這個因素是「真如不守自性」則「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從無明生三細相,那就是阿賴耶,從阿賴耶識生六粗,這樣演變就變成十法界依正莊嚴。
你要曉得,能現是性,這是真的,能變是識,識心能變,識就是虛妄的,就不是真的。既然識是個虛妄,能變是虛妄的,所變現的境界,十法界依正莊嚴它怎麼會是真的?特別是學大乘的,這個地方要很留意,要細心的去觀察、去體會。《般若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凡所有相包括十法界依正莊嚴。為什麼? 十法界是識變的,性現識變。從性那方面來講,是真的不是假的;從變上面來講,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個東西很不好懂,也不容易辨別。為什麼?真妄和合。真在哪裡?真在妄裡面。妄在哪裡?妄在真裡面。就像古大德用金跟器做比喻,這比得好,把金比作性,能現的性,把器比作所變的相,「以金作器,器器皆金」。
我曾經有一次,也是有這麼個緣分,我們同修經營一個珠寶公司,他的公司現在搬到杭州去了,做假首飾,假首飾是鍍金的,確實是用真金去鍍的。展覽室裡面,沒有我們這個廳大,大概有這個廳一半大,一半大就很可觀了。展出的樣品有兩萬多種,沒有一個是同樣的,你看起來是琳琅滿目,花樣不一樣。花樣不一樣是器,金器,質是一樣的,質是金;金是真的,器是假的。為什麼?器可以變化,他不喜歡,把它熔化另外再製造別的樣子,所以那是會變的。會變的是假的,不變的是真的,真在哪裡?真離不開假,假也離不開真,真妄不二,這個就難懂了。如果真妄是兩樁事情,好懂,真妄是一樁事情,真妄不二。你要細心從這個地方去體會。真妄在哪裡?都在自己這個身心,一念覺是真的,一念迷就是妄。一念覺,我們這個身,跟諸位說,法身,這身就是法身;一念迷的時候,這個身就是業報身,業報身跟法身不二。《華嚴經》講的「入不二法門」,你就開悟了。你還是說二法,你沒有悟,你在迷。
我們要問,我們這個心,心在六根門頭放光動地,那就是心在六根起六種不同的作用。六根就像器皿一樣,那我們的能量,心的能量就好像電流一樣。你看電,現在我們用電用得很普遍,電用在燈上,它就放光、就照明;用在錄影機上,它就錄相,就把你的影像、音聲都錄進去。不同的器它就起不同的作用,在電爐裡面,它就可以燒飯、可以煮茶,它起不同的作用。電是一個,不是兩個。我們的真心是一個,在眼睛它就有見,起見的作用,在耳就有聽的作用,在鼻就有嗅的作用,在舌就有嘗的作用,在身就有觸的作用,在意就有知的作用。所以器皿不一樣,它產生的作用不一樣。但是你要曉得它是一,能量是一,不是多。《華嚴》上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什麼時候我們入了不二法門,不二法就在面前,就在六根接觸六塵之處,這是正知正見。
佛菩薩跟一切眾生,差別在哪裡?差別就在迷悟不一樣,諸佛菩薩覺而不迷,六道眾生迷而不覺,這樣說你容易懂。再說事實真相,覺迷不二,這個難懂,這又把我講糊塗了。跟你講真話,我們往往沒有法子理解,覺得深奧無比,實際上就是我們眼前的事實,這個確實不是短時間能夠契入的。所以這大乘教,理你能夠聽得懂、聽得明白,事不是自己的境界。知道一切都不二,可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還分我你他,還是起分別、還是起執著。為什麼?妄想分別執著的習氣太深了,那真的叫無量劫來你搞生死輪迴,生生世世,根深蒂固,所以你不容易放下,道理在此地。那怎麼辦?佛教導我們,慢慢的來。隨著眾生根性不相同,所以佛講八萬四千法門、講無量法門。方法、門道儘管多,原理原則是一個,原理原則是什麼?就是昨天我們跟諸位同學表演的,放下妄想、放下分別、放下執著,這是原理。八萬四千法門都離不開這個原則、這個原理,離開這個原理原則就不是佛法,佛法決定是遵循這個原則,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今天跟諸位講德、行、相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德是行為,德,「德遵普賢,行依文殊」,這《華嚴經》兩大菩薩代表的。普賢菩薩教導我們的綱領有十句,通常我們稱為普賢十願;文殊普賢教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也有十個綱領,稱為十波羅蜜,菩薩行。菩薩願、菩薩行都是我們的性德,都是自己本來具有的,所以我們修普賢德、修文殊行,就是回歸自性,這個要知道。這不是普賢菩薩他創造發明、他建立的,不是;普賢、文殊都是自己的性德的代表詞,不是在外面。
在中國大乘教裡頭,以四大菩薩做為學習的基本課程,第一位菩薩是地藏菩薩,地是比喻大地,藏是寶藏。你看凡是在地球上這一切生物離不開大地,大地生他,大地要供養他。以我們人來說,我們離不開地,我們所吃的、所用的一切都要仰賴大地,所以地有無盡的寶藏。佛用大地做比喻,地是心地,用大地比喻心地,心地的寶藏是什麼? 就是智慧德相。智慧德相不能在外面求,要從自己自性裡面去求,自性裡面有智慧、有德行、有相好。具體展示的,那就是華藏世界、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毘盧遮那的華藏世界,你就看到福報的莊嚴。這不是修來的,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
毘盧遮那是誰?毘盧遮那是自己的法身,這個名號是從梵文音譯過來的,意思是「遍一切處」。法身遍一切處,沒有形像,剛才跟諸位說了,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 遍一切處是自己的法身。這也很不好懂。現在人看電視看得多,電視的螢光幕,我們可以把螢光幕代表那就是法身,它裡頭什麼都沒有,能現一切相。什麼都沒有是真的,能現一切相是假的,為什麼?那個相有生有滅,螢光幕不生不滅。從這個地方慢慢去體會。所以現相,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法身。
從體起用,用是菩薩做代表,用,一個是智慧,一個是德能。在《華嚴經》裡面,文殊代表智慧,普賢代表德能、德用。德、行又是不二,你可不能把它分開,它是一不是二。普賢德裡面,這裡一共說了十項,十個條目,每一條目具足其他九個德目,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不但具足九個德目,同時還具足文殊菩薩的十波羅蜜,我們通常講十度。十度裡面每一條同時具足其他的九度,也具足普賢菩薩的十願,這個不能不知道,所謂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什麼人才能做得到?法身菩薩,法身菩薩圓滿做到了。我們現在很認真努力去學習,學法身菩薩,儘量的去做,這就是回歸自性的一個方向,方向正確、目標正確了,努力去做。
如果你要想快速的成長、快速的成就,你一定要依照佛陀的教誨,先放下執著,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不執著,學隨緣。不執著,沒有一樣不好,樣樣都好;一執著痲煩就大了,你就有分別,加深了分別,也加重了妄想,這個事情就很痲煩。先從放下執著,執著放下之後,那你六道就出去了。諸位要曉得,執著不放下出不了六道輪迴,執著放下六道就沒有了;他還有四聖法界, 聲聞、緣覺、菩薩、佛,在十法界裡頭,還有這個沒有離開。再要把分別放下,最後把妄想也放下,四聖法界也沒有了。所以告訴你,六凡四聖都不是真的,《金剛經》上把它比喻作「夢幻泡影」。現在外國科學家他們的說法,他說那是更高維次空間的投影,是幻相,絕對不是真的。這個說法也說得很好,說得很貼近了,但是他沒有見到真相,為什麼見不到?因為他妄想分別執著沒放下,所以他能夠體會到這個境界,而不能夠契入。
普賢德第一句,「禮敬諸佛」。這個裡面最重要的,就是你要懂得什麼是「諸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一個眾生不恭敬,就是對佛不敬。《華嚴經》裡面告訴我們,「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句話怎麼講?情是有情眾生,他有佛性,他本來是佛;無情的眾生,桌椅板凳是無情眾生,這是無情,它有法性。法性跟佛性同一個性,所以桌椅板凳也是諸佛,這句話難懂。我早年學佛,星雲法師建佛光山,辦了個東方佛教學院,請我去做教務主任。我們一群老師,有出家有在家的,在家的包括唐一玄、方倫,對佛法都有相當的造詣,這一句解不開,「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怎麼個講法?有情好講,無情怎麼講法,總是講不透。佛法講存疑,所謂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我講經講了這麼多年,也講不透徹,知道有這麼回事情,誰相信?自己都半信半疑。
一直到前年,我參加日本岡山的一個會議,聯合國在那邊主辦的,會後我到東京去訪問江本勝博士,去親自看他做的水實驗才恍然大悟。無情眾生,我們說它是無情, 它是有機的,它不是死的。水是礦物,這個諸位都知道。他做了十幾年的實驗,發現水它能看文字,譬如寫個「愛」字,不管寫哪一國的「愛」字它都懂;不像我們,我們不懂外國文,水懂。它能聽音樂,它能懂得人的意思,我們一個善的意念給它,它知道,不善的念頭它也知道。無情同圓種智是真的,不是假的。礦物,我們今天講礦物,水是礦物,無情,它有見聞覺知。為什麼?見聞覺知是性德,唯心所現,自性現的,性裡頭有見聞覺知,性裡面還有色聲香味。江本博士這麼多年來只測驗出色,色相看到了,我告訴他還有音聲,還有味道,還有香味,你要繼續去努力。你能把色聲香味都測驗出來,你成功了,你把《華嚴》境界證實了,同圓種智。
所以我們對於所有一切物質,我們講的礦物,用什麼心情對待?它是諸佛如來,你可不能輕視。見到有情我們禮敬,見到無情也要禮敬。禮廣義的講是禮遇,敬是敬重。對於桌椅板凳,我們怎樣對它禮敬?絕對不是每天見到它就頂禮三拜,那你就變傻了,哪有這種道理!你把它擺得整整齊齊,把它擦得乾乾淨淨,這就是對它的禮敬,不可以用輕慢心對它,因為它是法性。而禮敬正是我們的性德,我們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物決定沒有分別,決定沒有執著。我們對佛禮敬,我們對妖魔鬼怪還是禮敬,為什麼?他本來是佛。你從性上去看,他跟諸佛沒有兩樣,你不要去看他的相,你從性上去看。所謂是見性不著相,你就回歸自性;你要是著相,你就見不到性,你就迷了。著相是什麼?這是好人,那是壞人;這是佛菩薩,那是妖魔鬼怪,你就起了分別,就起了執著。你起分別執著,他有沒有受影響?給諸位說,他沒有受影響。誰受影響?自己受了影響,自己害了自己。這個道理你不能不知道。
明白之後,那我們就能談得上修行,把自己所有一切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這叫做修行。所以修行兩個字現在一般人都不懂了,再加兩個字進去,「修正行為」,我們的行為有錯誤,修正。六祖在《壇經》裡面講得很好,他講得很具體。十惡,十惡是錯誤的行為,十善是自性的,是正確的,十惡是錯誤的。八邪是錯誤的,八邪反過來就是八正,那就正確。後面還說了十幾種不善的習氣,這些統統都要把它去掉,都要放下。放下之後,慢慢的你就回歸自性,到最後你就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人生在世,現在連外國人都知道,你在這個世界幹什麼?是來學習的。學什麼?要把惡放下,一切不是性德的東西統統放下。性德裡面的本善本淨,我們講純善純淨, 你好好的要去學習。你要是修學成績及格了,下一次就不到這地方來,升級了!你就生到天上去,生到欲界天。能夠再把欲放下之後,你就生色界天,色界天再提升就無色界天,無色界天再往上提升就是阿羅漢,你節節往上升。如果這一生沒有學好,沒有學好怎麼樣?留級。留級是你來生還到人間繼續要學習。如果你在人間要做了很多不善,降級,跟念書一樣降級,降級就降到三途去了,那個痲煩就大了。所以一切眾生輪迴在六道乾的是什麼?是學習。非常難得,許許多多的諸佛如來、菩薩、緣覺、阿羅漢示現在這個世間教導我們。他們是來做義工的,不要我們交學費,只要我們肯學,無一不是認真的教誨。他們給我們做的榜樣,完全沒有惡念、沒有惡行,沒有一切不善,身教。我們學佛要跟誰學?要跟釋迦牟尼佛學,所以老師就重要了。
我很幸運,就是學佛遇到三個好老師,第一個老師他不是佛教徒,是一位學者,大學教授。告訴我,佛是大哲學家,佛是聖哲,佛經哲學是全世界的高等哲學,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老師接引我入佛門。入佛門之後,第一個指導我的是章嘉大師,章嘉大師教我看破、放下,教我捨得,施捨,一定要在這上下功夫。指導我讀經,讀什麼經?讀《釋迦譜》、《釋迦方誌》。這兩部書在當時,那是五十五年前,在台灣買不到的,《大藏經》裡頭有。我們到善導寺借《大藏經》來抄,《大藏經》不能出門,所以星期假日就到寺廟裡面去抄經。這個指導是正確的,為什麼?你要學佛,首先你要認識釋迦牟尼佛,你對釋迦牟尼佛一無所知,你怎麼學法?然後我們才真正在釋迦牟尼佛傳記,這兩部傳記是唐朝人寫的,才知道佛陀的偉大!
十九歲捨棄王位,捨棄榮華富貴,去過苦行僧的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給我們做的榜樣,求學十二年,十二年參訪過當時印度所有宗教裡面的大德,去接受他們的教誨,知道那些不能解決問題,什麼問題?生死問題,輪迴的問題。諸位要知道,輪迴是婆羅門教所說的,比佛教至少要早五千年。現在我們知道婆羅門教在全世界歷史是最久的,世界上公認他們有八千五百年的歷史,他自己說有一萬多年,這是我們可以相信的。佛教,中國人講三千年,外國人講兩千五百五十年。所以輪迴的學說是婆羅門講的。婆羅門為什麼說輪迴?婆羅門在甚深禪定裡面看到的。甚深禪定把空間維次突破了,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六道輪迴的狀況。雖然他知道六道輪迴,不知道六道輪迴是怎麼來的,也不知道六道輪迴的問題如何解決,到釋迦牟尼佛出世之後才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所以他們知道六道之當然,不知道所以然。釋迦牟尼佛出現之後,才把六道輪迴的因緣說出來,解決的方法說出來。
佛這十二年的參訪之後,覺得很不滿意,然後到菩提樹下去打坐, 萬緣放下,就是我們講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一放下之後,自性覺現前,豁然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這種示現就是教給我們,我們要怎樣達到究竟圓滿的境界,你學他。我們現在不也是參訪了不少年了嗎?比釋迦牟尼佛時間還長,他只十二年,我們有好幾個十二年;可是不如他的地方,我們沒放下,他放下就是。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我要附帶說一個我們中國禪宗六祖大師,這個人很了不起,他不要參訪十二年,他當時就徹底放下,放下就是!你為什麼不肯放下?你要不肯放下,你在這個世間可有苦頭吃,這個苦頭吃得很冤枉,為什麼?它不是真的,這是假的!所以你也生活得很辛苦,你很冤枉。
真的聰明,真的覺悟了,要學世尊,要學惠能,徹底放下,你就得大自在,你自性裡邊本來具足的智慧德相完全現前。要真乾!到那個時候,你對於天地萬物自然尊重、自然恭敬,性德流露。所以佛菩薩恭敬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不知道恭敬佛菩薩,佛菩薩怪不怪?不怪,如果佛菩薩要責怪,他也是眾生,他就不是佛菩薩。為什麼?佛菩薩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他怎麼會見怪你?他憐憫你,憐憫你在迷惑,憐憫你無知,還要想方設法幫助你回頭;到你回頭,你就知道禮敬。
禮敬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有情眾生、無情眾生,我們現在講有情眾生是動物,人是屬於動物,無情的眾生,植物跟礦物,沒有一樣他不恭敬的,這個我們要學。從哪裡學起?先從逆境、惡緣學起,這都有方法入門的,為什麼?逆緣是最不容易起恭敬的,惡人你也是最不容易起恭敬的。逆境、惡緣是要自己切身的,毀謗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你對他生不生氣? 生氣很正常,報復很正常,這是六道眾生。佛菩薩呢,佛菩薩他沒有執著,他沒有分別,那麼他的毀謗、他的侮辱、他的陷害對著我沒有接受。好像人家送禮來,我沒有收他的,沒收他怎麼樣?他自己拿回去了,我沒收他的,你不要接受!你念頭一動你就接受了;你不動念頭,沒有接受。所以你還是心平氣和,看他那個生氣的樣子,可憐憫者,佛經上講可憐憫者。如何幫助他恢復平靜?這是佛菩薩處事待人接物永遠保持心平氣和,心要平靜,不能有震動,這叫功夫,這叫修行。然後再對順境,順境善緣,好朋友,在佛門裡面好的護法,不生貪戀。
所以貪瞋痴從哪裡來?都是從境界引起來的,稱心如意的就起貪心,不如自己意思就生瞋恚心。所以一天到晚你在境界裡,六根接觸境界你生什麼?生煩惱,生貪瞋痴慢,這就錯了,這就永遠搞六道輪迴。你要學惠能,你看惠能大師見五祖的時候,告訴五祖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們要見五祖,一定說「弟子心中常生煩惱」。我沒有遇到一個人在我面前說常生智慧的,凡是來找我的人都是常生煩惱。功夫在這裡做,這叫真做功夫,這是真正學佛。佛不生煩惱,順境善緣沒有貪戀, 不起貪心,逆境惡緣不生瞋恚,當然更沒有報復。所以是一體觀,整個宇宙、一切眾生跟我一體,一體觀。所以心是平等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他怎麼不快樂!
我非常感激方東美先生,要不是他給我介紹,我哪裡知道這個世間還有這麼好的學問,有這麼好的法門,不知道!他老人家介紹,我這一生就跟他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很多同學跟我這麼多年,我受打擊、受挫折很多,我沒有一絲毫怨恨心,而且對於那些折磨我的人,給我難堪的人,我都感激,我是用感恩的心。為什麼要感恩?很多人問我,他侮辱你、他毀謗你,你為什麼感恩?我說我感恩有感恩的道理,應當感恩,他提升了我的境界,沒有他,我怎麼知道我忍辱的功夫到這個程度了?他來考我!他是我的老師,來考我。我多少次的考試,節節都通過,所以每一次考試,我的境界大幅度提升。不但智慧提升、德行提升,福報也提升,這你們大家都看到。如果我要是生氣,馬上就下降、就墮落了,那就到三途去了。所以這就是智慧,一個是智覺,一個是愚迷。
人不可以沒有智覺,人不可以有愚迷,那你才曉得經教重要。你要曉得,釋迦牟尼佛自從大徹大悟之後就開始教學,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休息。諸位要知道,世尊對大眾上課這是講經教學,對一個人兩個人談話也是講經教學。只要他一開口,說的話都是經,記錄下來都是經。四十九年沒中斷,四十九年沒休息,為什麼?就是教你要轉迷為悟。悟了之後,你自己會修行,修行不要人指導。你看看《大藏經》,釋迦牟尼佛沒有教人修行過,悟了之後,你自己就會了。八萬四千法門,你自己喜歡用哪個法門都行。所以你知道修什麼?放下而已,沒有別的,就是教你放下!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放下一切不善的念頭,放下一切不善的言語,放下一切不善的行為,你就成就了。那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佛所講的經教就是標準。
修學要從根修。這麼多年來,我們看到出家在家修學功夫不得力,比不上過去。原因是什麼?過去人他知道有根,他知道從哪裡修起,所以有根。所以他的成長很快速,成長有顯著的效果。我們這一代,我們的上一代,我們再上一代,至少我們有三代到五代把根本的修學失掉了,不知道。這個根本的修學,根本是做人。中國儒釋道三家代表了五千年的傳統,儒的根是《弟子規》,道的根是《太上感應篇》,佛的根是《十善業道經》。這三個根沒有,那就像花瓶裡面的花,再好看,幾天就枯死了,它不是活的。從前人修學,這三個根紮得穩,活的!
諸位都曉得,我們佛門裡面,入佛門五年學戒。五年學戒不是研究戒律,那個五年就是學三皈五戒、十善跟沙彌律儀,這是基礎教育。五年一定要把根紮住,你有德,這是德行的教育,然後再學經教, 那是學問,他才能長成。如果德行有虧欠,經教是不能成就的。佛家講得太多了,一切經裡頭佛都說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離開戒律什麼都不能成就。戒律的根在弟子規、在感應篇,所以感應篇跟弟子規又是我們佛門戒律的根本,這個比什麼都重要。所以同學們要想在這一生成就,千萬不能疏忽,如果疏忽這個根本,你就沒法子成就。一定要認真努力去學,別人學不學,你不要去管他,我自己認真學。不要說他們都沒有學,我學它幹什麼?他們往三途走,我也就跟上!你這不大錯了嗎? 要學好,不能學壞。
所以頭一個就是要對一切眾生、一切人要有個尊重的心,要有恭敬心,這比什麼都重要。你要是果然落實普賢十願,落實文殊十度,現在社會動亂大家都知道,全世界多少人在那個地方研究,祈求化解衝突、促進社會的安定和平。你只要把這二十條,普賢十願、文殊十度,你都能做到,你就能夠幫助這個世界化解衝突,就能幫助這個世界達到安定和平,輕而易舉,真叫不費吹灰之力,你就能做到。所以先成就自己的德行,你才能成就別人,才可以幫助別人。
我們團結宗教靠什麼?靠禮敬。過去我在新加坡,很多同學知道,我訪問其他宗教,我拜他們的神,我讀他們的經,他們很受感動,我沒有輕視、沒有歧視。他問我為什麼要拜他的神?我說我們的佛是你神的化身,他聽了很高興,我們才能談得攏來。我說我的佛比你的神大,談不來了,那怎麼能團結?我們的佛是你的神的化身, 在我們佛教說你的神是我們佛的化身。彼此是一樣的,應化身。所以我跟他們講,神只有一個,真神,真神高高在上,每個宗教裡面的創教人都是真神的化身。我原先以為我們還要辯論,結果都能接受,沒有遇到一個辯論的,聽了都點頭,都很有道理。那我們都是一家人,就不要再分彼此,這就團結起來了。所以禮敬比什麼都重要,對人一定要恭敬。
第二個,「稱讚如來」。你看禮敬是諸佛,諸佛是平等的,這裡改了名字叫「如來」。如來跟佛不一樣,諸佛是從相上講的,如來是從性上講的。這個稱讚,他的思想言行與性相應,性是善的,純淨純善,我們就讚嘆,與性不相應的不讚嘆,決定不毀謗,這個道理要懂。你看五十三參裡面,勝熱婆羅門表現愚痴,甘露火王表現的是瞋恚,貪瞋痴,善財童子參訪有禮敬,沒有讚嘆,這就是菩薩做出樣子給我們看。我們只讚嘆善不說惡,絕不批評他的不善,這個一定要知道。所有一切不善你當然清楚,你要不清楚,你就沒有智慧了;你有智慧,辨別得很清楚,但是不讚嘆。贊善,我們中國人講隱惡揚善。這是第二個,所以他用「如來」,他不用 「諸佛」。
第三條,「廣修供養」。供養,不管他是善人、是惡人要平等供養,這裡頭沒有分,妖魔鬼怪我也供養。供養是結緣,緣結深的時候,你才有緣,才能夠幫助他,幫助他回頭是岸,幫助他改過自新,這個很重要。他不用「布施」,他用「供養」,最真誠恭敬的心去修布施,這就是供養。對上,對佛供養,縱然對一切眾生、對下人,也是用恭敬心,普賢德。
第四,「懺悔業障」。要知道自己無量劫來、今生起心動念都是業障,業所造成的障礙,障礙什麼?障礙你覺悟,這個重要。我為什麼不開悟?為什麼聽經聽不懂?為什麼看佛菩薩的示現看不懂?都是有障礙,障礙是業力造成的。我們說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心浮氣躁,這就是業障。你遇到真正的善知識,善知識沒有法子教你,為什麼?不能接受。心浮氣躁,世出世法都學不到東西。所以真正學習,心地真誠、心地清淨就能學到東西,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一個人常常能保持心平氣和,那是最容易受教的。真正善知識、佛菩薩找誰來教?一定找你。為什麼?你能接受,你的心清淨,你的氣平和,不是心浮氣躁。心浮氣躁學不到東西,這是很大的忌諱,我們不能不知道。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頭,保持心地清淨,離貪瞋痴,心就清淨,起貪瞋痴,心就不清淨,心就不平、就不淨。所以要懂得懺悔業障。
懺悔是我們修行裡頭最重要的一個項目,要怎樣才懺悔?後不再造。我二十六歲親近章嘉大師,那個時候,這些高人很會看人,看到我這個年輕人,那時候好像我認識章嘉大師,他老人家是六十五歲,我二十六歲,他大我三十九歲。看我這個年輕人怎麼樣?沒有福報,命很不好。沒有福報,貧窮下賤又短命,我的壽命超不過四十五歲,短命。但是我好學,我對老師有誠敬心,所以老師教我。沒有說得很明顯,到後來我就曉得,他教我那些方法就是改造命運;他沒有跟我說改造命運,只告訴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求智慧得智慧,求長壽得長壽,求福報得福報,他跟我這樣說法。
然後又告訴我,你要求的時候沒有感應,得不到,那什麼原因?你有業障。只要把業障懺除,你所求的一定現前。那我就問,怎樣把業障消除?他說第一個你要曉得什麼叫業障,然後才把業障懺除。業障怎麼懺除?後不再造。譬如殺生,殺生是惡業,你知道這是惡不是善,從此之後不再殺生,後不再造,這個業障你就除掉了。第二個,偷盜。偷盜是業障,是業,障礙你的智慧,障礙你的福德。偷盜的範圍太大、太廣了,你要到戒律裡面去看,只要不是人甘心情願,比如我們講供養,甘心情願供養你的,你用什麼方法去誘導他、去暗示他,叫他來供養,都是屬於偷盜,這範圍太大了。我們用不正常的心希望他來供養,全屬於偷盜,非常的微細。所以戒律條條要講清楚,要搞明白,你才知道怎樣修懺悔。業懺除掉的時候,障礙就沒有了,才能夠真正做到有求必應。
第五個,「隨喜功德」, 這個要修。隨喜是對什麼?對嫉妒、障礙。我們看到別人做好事,心裡就很難過,這是罪業,這就叫業障,應該怎麼樣?應該生歡喜心。不但生歡喜心,要促成他, 還要盡心盡力幫助他、成就他,這就對了。他的成就就是自己的成就,他有多大功德,我的功德跟他一樣大。就好像兩支蠟燭一樣,他的蠟燭是點亮的,我這個是黑的,我不能嫉妒他,把他的燈吹掉。我應該怎樣?我應該把我的蠟燭去借他的火也點亮,光就更大了,隨喜功德是在此地。如果你有嫉妒、有障礙,你的功德全沒有了,那真的是可憐!這是愚痴,不懂這個道理。所以隨喜功德就是破除嫉妒、障礙。
嫉妒是與生俱來的煩惱,你細細觀察,連嬰兒都有嫉妒心。兩個小孩不會說話,五、六個月會爬了,你擺一個糖果,兩個人就搶。那個沒有拿到的,他心裡就很難過, 他的表情就看到了,與生俱來的煩惱。所以佛教給我們要把這個煩惱斷掉,你要修隨喜功德,常生歡喜心。見到別人好事就跟自己做的一樣,他做得比我好,我就全心全力幫助他,這就對了。
第六,「請轉法錀」。請轉法錀功德很大,這是請法師、大德到這個地方來講經說法,來教學。我們這次在巴黎,我講演的主題就是「學習釋迦牟尼佛辦班教學」,我不用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不用講經說法,我用辦班教學;「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我用這個題目作主題講演。這個大家聽了容易明白, 要講講經說法,他聽不懂,就會產生誤會,什麼講經說法?釋迦牟尼佛確實是辦班教學,一生辦班教學;辦班三百多次,教學四十九年。所以佛教是教育,諸位要知道,佛教不是宗教。但是現在的佛教變成宗教了,我們要認識清楚,介紹的時候要講清楚、講明白,這是教育,不是宗教。所以任何宗教都可以來學習,它是智慧的教育,是慈悲的教育。這就是教育重要!
我們看到這個世界的動亂,我參加了九次國際和平會議,六次是聯合國主導的。我了解了聯合國從一九七0年開始,在世界上搞這些和平會議,每一年不知道開多少次,開了三十五年,世界愈開愈亂,開會的人信心都喪失掉了。我們為什麼到湯池?我去做個實驗,用一個小鎮來把我們中國傳統的這種教學,中國古人講的「建國君民,修身為本,教學為先」,我們在那裡做個試點。這個小鎮十二個村莊,居民四萬八千人,我們用《弟子規》來教,到每個人家裡面去教,每個村莊去教。沒想到,三個月,整個社會風氣一百八十度的扭轉,人的良心都喚醒了,我們教的這些老師非常感動。我原先預想的是三年才能看到效果,沒想到三個月就看到效果,人民居然是這麼好教的。我做這個就是介紹給聯合國的。
沒有想到,我們佛法講三寶加持,七月聯合國通知我,邀請我主辦這次的活動,不是協辦,邀請我主辦。主辦的時候,正好我們有兩個目標,第一個目標,把新加坡的九大宗教的團結介紹給聯合國;第二個目標,湯池小鎮的教學的成果在聯合國做一次展覽。教科文組織參加的國家地區是一百九十二個國家大使,所以推到聯合國裡面去了。新加坡九大宗教手牽手在聯合國總部大會堂為世界和平祈禱,得到全世界人的尊敬,這是新加坡無上的光榮。這個功德,諸位曉得,是居士林李林長他聯繫的,穿針引線,把宗教團結起來。聯合國成立六十年,不敢碰宗教,都認為宗教在一起一定會打架,一定會吵吵鬧鬧。沒有想到這次,這十個宗教上台這樣和睦,他們看了是跌破眼鏡。從他們的秘書長到各國的大使,對這次會議非常讚嘆。我們這次會議的內容、秩序,在聯合國曆年會議當中很少有,希有的,大家讚嘆。所以我在聯合國發言,新加坡帶動了宗教團結,希望新加坡再更進一步,帶動全世界的安定和平。
所以安定和平要靠教學,如果不用教學的方法,你沒有辦法做到。所以現在聯合國,我聽說明年,過兩天就是明年了,明年好像是一月二十幾號,聯合國跟印尼要召開一個會議,研究怎樣用遠程教學,就是用衛星電視的方法來從事於和平。這是我們起了作用,聯合國秘書長會到印尼去,這很難得。中國這個教學的方法起很大作用,中國五千年來,這個族群、這個國家長治久安靠什麼?靠教育。所以我們要重視倫理教育,重視道德教育,重視因果教育,重視宗教教育,才能夠真正把世界恢復到和平安定。
第七,「請佛住世」。真正的好老師,有德行、有學問的老師要把他留住,要請他長住在這個地方,才能夠教化一方。臨時請來,講一部經,講幾天,他就走了,他走了之後,怕我們所接受的東西保持不久,就會忘掉了。所以一定要請老師長住在這個地方。當然最好是要培養好老師,我特別在這次巴黎會議之後,我到英國去訪問,英國著名的學校,牛津、倫敦大學跟劍橋。我去訪問,也在學校做過講演,深深感覺到世界一級的這些教授、老師非常重要,我們應該如何協助來培養。我們的目標是多元文化,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族群裡面優秀的文化、好的宗教,我們是一視同仁,一樣的恭敬,一樣的我們全心全力來協助。使世界上有最好的師資,用網路、用衛星來教化全世界的人民。世界的安定和平、化解衝突不難做到!
我在這一段期間,接觸過許多國家領導人,我都跟他們很誠懇的談這些問題,包括美國的布希總統。我跟他們談的時候幾乎都能接受,都很歡喜,沒有對我批評,很不容易,有機會就是要進一步的再深談。他們如果能夠明白這個道理,把世界領導向和平,那真是無量無邊的功德。我們能夠看得到,能夠看到、能夠體會到,就應該全心全力幫助他們。
下面三條都是屬於回向, 「常隨佛學」就是回向菩提,「恆順眾生」是回向眾生;「普皆回向」是回向實際,實際就是真如本性。所以普賢十願,願只有七條,後面三條是回向。那就是我們修學的目標是為求智慧,不是求其他的,名聞利養我們都不求,我們求智慧,常隨佛學,求智慧。我們要幫助眾生,特別是幫助苦難眾生,要代眾生受苦。普皆回向是我們回向法性,我們所求的是明心見性,不求其他,決定不求世間名聞利養,這個要知道,這個才是跟如來修學的目標、方向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