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佛教故事

古來大德們的念佛訣竅


時間:2010/2/27 作者:楊

異彩紛呈,寶貴借鑑!——古來大德們的念佛訣竅 善導大師——長跪念佛,力竭方休,隆冬亦須流汗 唐代善導大師,蓮宗二祖也。因見道綽禪師淨土九品道場,喜曰:「此真入佛津要,修余行業,迂僻難成,唯此法門,速超生死。」於是,精勤禮念。旋至京師(今西安),激發四眾。 每入室長跪念佛,非力竭不休。雖寒冬亦須流汗,以表至誠。常念佛一聲,有一光明從其口出,十至百千,光亦如之,人皆能見。出則演說淨土法門,無暫時不為利生事。三十餘年,未嘗睡眠,除沐浴外,從不脫衣,護持戒品,纖毫不犯,絕意名利,離諸戲笑。每自獨行,不與人共,恐談世事,妨修道業。 三衣瓶缽,躬自持洗,好食供眾,粗惡自奉,乳酪醍醐,皆不飲啖。所有襯施,用寫阿彌陀經十餘萬卷,畫西方聖境三百餘壁,修營塔寺,然燈續明,終歲不絕。 道俗從化者眾,有誦彌陀經十萬至五十萬遍,日課佛名一萬至十萬者,其間得三昧,生淨土者,不可勝紀。 (預知時至)忽謂人曰:「此身可厭,吾將西歸。」 乃登寺前柳樹,向西祝曰:「願佛接我,菩薩助我,令我不失正念,得生安養。」端身立化。 (《佛祖統紀》) 【按】善導大師,系阿彌陀佛化身,為念佛示範,廣度眾生。願即效法,絕意名利,念佛不休。 釋懷感 暗室厲聲念佛 釋懷感,初習「法相宗」,後遇善導大師,教以虔誠念佛,三年便證念佛三昧。 著《淨土決疑論》,教人暗室念佛,閉了光源,厲聲大念。 他認為:修行的人,要斷絕視聽,心舍俗緣,擒住亂心,注想於佛,易得三昧。 《大集日藏經》云:「大念見大佛,小念見小佛——大聲稱佛,則見大佛,三昧易成;小聲稱念,遂多馳散。」釋道綽 豆兒念佛 唐代的釋道綽大師,十四歲出家,初習經論,事瓚禪師學禪。後見曇鸞師碑,讀畢大生嚮往,從此崇淨業。 坐常向西,六時禮敬,口稱佛名,日以七萬為度。當用痲豆而為數量,一稱名,便度一粒。天天如此,積數百萬斛。 各地望風成習,後世效法的人,不可勝數。 江公望 擊舌應心念佛 宋代司諫(官名)江公望居士,少年登第,名著當時。 酷好宗門,蔬食葛衣,砥節勵行。晚年專修淨業,悟入念佛三昧。 作《念佛方法》文,刻石流布。 文中說:「稱念阿彌陀佛,有巧方便,無用動口,不出音聲,微以舌根,敲擊前齒,心念隨應,音聲歷然,聲不越竅,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舌既行聲;耳還自聽,心念心聽。乃至營辦家事,種種作務,亦白不相妨礙。」 此舌根擊齒念法,屬於默然持名。 68歲攜子出家,從不倒單,念佛必高聲,預知時至。近代正誠大師,姓朱,江西弋陽人。 家貧,常念佛求生西方,俟奉養無依外親喪葬畢,已六十八歲,始克攜子出家,修持益力,在山十三年,從不倒單。 凡念佛必高聲,常念至通身流汗而後止。 人嫌其噪,每呵之。同戒常勸小聲,免討人厭,(他)雖念笑稱是(答應),至念時依然高聲而不自覺。常在寺旁松下念佛,或對山靜坐,每見佛像立山頂,呼人看,則(他人)不能見也。 忽自知時至,說偈,端坐念佛而化。 (《淨土聖賢錄》三編) 【按】因念佛心專,已至一心境界,故念時只知唯佛是念,更無別念,聲之大小,噪人與否,皆不知也。 釋中峰 「三時繫念」念佛 元朝釋中峰 明本禪師,禪淨雙修。 嘗言:禪者,淨上之禪,淨土者,禪之淨土。有淨土詩一○八首行於世。 他認為,末世眾生,性多荒怠,喜簡畏繁,而倡導「三時繫念」。 那就是:晨朝、日中、日沒三時,令行者不生苦感。隱含「有、空、中」三教義。繫念一處,想於西方。 釋宗本 「三字資糧」念佛 明代釋宗本禪師,年十五出家,徹悟性宗,專修淨土。 撰《歸元直指》一書,說「欲生淨土,須辦淨土資糧——信、願、行三字」。 有偈言: 從是西方進,迢迢十萬程; 資糧若具足,何愁去不成。 至於念佛規則,主張不受拘束。或高聲念、低聲念、流水念、頂禮念、攝心念、參究念、觀想念、輪珠念、行道念、住立念、靜坐念、默念、明念,千念萬念,皆同一念。 憨山 「以毒攻毒」念佛法 明代德清大師,晚號憨山老人,是禪淨相融的大德。 他認為:參禪要離想,念佛專在想。 以眾生久沉妄想中,離之實難。若將染患而變淨想,是以毒攻毒,轉換方法。 故,參究難悟,念佛易成。 若果為生死心切,移參究心而念佛,何患一生不了生死! 二六時中,單將一聲阿彌陀佛橫在胸中,念念不忘,心心不昧,把一切世事,都不思想。 若遇逆順喜怒煩惱境界,心不安時,就將這一聲佛,提起一逼,即見煩惱當下消滅。 若念佛消得煩惱,便可了得生死。 紫柏 夢中不斷念佛 明代的紫柏大師,認為: 真心念佛人,於歡喜煩惱中,必然念佛不間斷。是以煩惱、歡喜,都動他不得。 今人合眼睡時便忘了,如此念佛,念數十年也沒有用。 直須睡夢中念佛不斷,方有出苦分。若睡夢中不能念佛,一開眼時,直奔佛前,痛哭流涕(進行懺悔)。 如此做數十次,自然大昏睡中,佛聲即不斷了。 人生如覺,人死如夢。 夢中念佛的人,臨死自然不亂。 金山活佛(妙善禪師) 「誰念阿彌陀佛」 民國時期的金山活佛(妙善禪師),行、住、坐、臥,只有一句佛號。他經常徹夜在山上高聲唱佛…… 他念的佛號,與人不同。 古今專修淨土的人,都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 或「阿彌陀佛」,活佛他卻別致,他念佛是念「誰念南無阿彌陀佛」八個字。而且,他念這句佛號,還有一種腔調,有節拍、有音韻,並不是普通人念佛,口有喃喃。 說明白一點,他是(高聲)唱佛。他唱的那個調門,既不像梵唄,又不像寺廟叢林裡拜願的腔調,他是獨創一格。 他的唱法是:「誰……念……南……無……阿……彌……陀……佛……」 若用木魚、引磬合起來,是一錘木魚,兩錘引磬,恰恰是兩眼一板。 這是他領眾拜佛的明堂,拜一拜,就這樣唱一句。若是問人家念佛,就只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不過念的句子,還是有抑揚高低的聲音,假設他一個人唱佛,那就要帶上一大節尾巴:「誰……念……南……無……阿……彌……陀……佛……如……來……世尊……是活佛。」 他這樣的唱佛,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算得是活佛的「不二法門」。他唱的佛號,好聽極了! 活佛的嗓子,像洪鐘一樣響亮,每一個字唱出,都有旋律,其音幽雅,有如溪聲流水一般,餘韻不盡,使人聽了塵念頓消,身心輕快。 活佛的這一句「誰念南無阿彌陀佛」,帶給我們許多的啟示。 活佛的教化,是教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殺放生、吃素念佛,而他的門風也只有「老實念佛」四個字!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