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四十八大願第十講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慾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贊應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縫、搗染、浣濯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淨佛土,應時如願,於寶樹中皆悉照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於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淨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好,請看這六願。第三十七願——「皈依感動天人願」。這一願的表述是這樣的:如果我成佛的時候,「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這就表達十方所有的世界了,是沒有辦法數清楚的諸佛剎土,這些剎土有無量無邊的「諸天人民」——這都是指凡夫眾了,聞信我阿彌陀佛的名字,生起極大的恭敬心。這種恭敬、信仰心,用下面四句表達:「五體投地」,就是頭手足五個部分接觸地面的頂禮;「稽首作禮」,稽首代表這個頂禮還要稍停一段時間,這是最大的禮敬了;他聞到這個名號去頂禮,而且生起大歡喜,大喜遍涌身,衣毛為豎,熱淚盈眶,那種至信——信心的表達——是那樣的「歡喜」,生起好樂之心;這都是由於名號的功德,使這個善根發露了,就開始修六度——「菩薩行」。那這樣的念佛之人,就能得到一切「諸天世人」的「致敬」——就是能恭敬這樣的念佛人。如果這一願不能實現的話,就不取正覺。
我們來體會這一願,這是法藏菩薩對一切念佛人給予了一種人格上極大的尊嚴。要知道在他方世界的國土裡面,真正修道的人在一個淨土,或者道德水準比較高的國土當中,修行能受到大眾的這種恭敬。就好像魏晉南北朝時期那些超越、隱逸的人,能受到社會恭敬一樣。但是到了末法時期五濁的情態越來越深重的時候——一切眾生都把權勢、財富作為他人生價值目標猛利追求的時代,那麼這些精神的價值、道德的價值——修道,就會普遍地被社會邊緣化,修道的人還反而被人瞧不起——他還會嘲笑。就好像我們這個時代,你信佛,他就覺得很奇怪:「哎!你是不是受到了大的打擊了呀?你最近怎麼樣了?」好像你信佛學佛都是受到重大打擊,很消極,很迷信。如果要出家,他就更不可思議了:「這個頭腦有問題喔!」所以搞得很多學佛的人就不好意思,都不敢公開自己是學佛的——怕丟人。這就是感覺到:得不到尊重。
好,那這一點,法藏菩薩這一願給我們很好的一種底氣:我們不要怕宣布自己是學佛的、念佛的,你真正地去做到了「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你一定能得到他人的尊重。阿彌陀佛這個願,一定能夠兌現的。我們最近這一期《淨土》雜誌,登了一個居士寫的親身經歷的一個事情。就是他在高速公路出了車禍,那個車禍出得非常厲害,車滾了很長時間,整個車頭、車尾全都稀爛,唯有中間那個地方沒有擠壓。最後他們三個人包括那個司機,都沒有什麼事,倖存下來。搞的很多圍觀的警察都覺得太不可思議了:「怎麼一點傷都沒有受?!一般在這種情況下都會死亡的。」那個司機最後都很感謝這三個人,因為這三個人是佛教徒,一上車就開始念佛,特別是碰到這車禍,他們三個人都在念佛。那個司機非常感謝:「哎呀,這次我能夠倖存這條命,幸好他們三個信佛的人在我車上!」所以你只要真修實幹,有佛天的保佑。這次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也有很多這方面奇蹟——學佛的行人倖存下來,這些我們能夠提供出實證。大家就會恭敬這樣的念佛行人。
所以我們不要怕被邊緣化,就怕我們做的不如法。只要如法,對阿彌陀佛的名號有絕對的信心,「歡喜信樂,修菩薩行」——你只要能做到這一點,那就能得到世人的恭敬,更能得到天人的恭敬。為什麼呢?世間人的肉眼可能看不清楚,但是天人是看得很清楚的:你真正一個持戒念佛的淨業行人,身上就能發出很好的光——身光。這個天人、天眼包括鬼神,都能夠看得清楚。所以你的光很熾盛很明麗的話,他就自然地會對你恭敬。那一切不信佛、不修行的人,他心裡是很暗淡的——甚至很有毒的;這種毒惡、險惡的氣息出來,他的光肯定是黑的、灰暗的,帶有戾氣的。所以這些鬼神看到了,他就會瞧不起這樣的人,會輕慢這樣的人,或者是捉弄這樣的人。所以一個念佛行人,一定得到天神的恭敬和保佑。
好,請看三十八願。三十八願是「妙服自然在身願」,這個「妙服」就是指比丘披的袈裟。如果我成佛的時候,往生到我剎土中的天人,他們如果想要得到衣服,衣服就隨著他的念頭馬上披到了他的身上。這種自在如意,就好像釋迦牟尼佛在世有一善來比丘,宿世的善根深厚,他求出家不需要經過登壇受白四羯磨這樣的一個儀軌:佛就說一句「善來比丘」,這一說,自然袈裟就披在他的身上,鬚髮就自然脫落,缽就在他手上——一個很清靜很如法的比丘形象。所以這些都是很不可思議的,自然而然這個袈裟就披在他身上。佛陀在世的時候,一些比丘他的宿世善根:有時候他從娘胎里一出來就披著袈裟的。「妙服自然在身」,用這個來比況極樂世界的天人,就像這個善來比丘,一說完,袈裟自然披在身上一樣。
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的天人穿的衣服,不需要經過織布,不需要裁縫來做衣服,也不需要去染色,也不需要穿髒了去洗衣服:這些過程都沒有。你看這個極樂天人,他的衣服都是七寶的:想要黃金的衣服,黃金的衣服披到身上;想要琉璃的衣服,琉璃的衣服披在身上……他那個衣服是七寶的,但又是非常柔軟的,又有光和色的。你想要什麼款式就什麼款式:想要寬一點、窄一點、合體一點,它都隨你的心愿有不同的款式出來。而且西方極樂世界穿的衣服不會髒。我們為什麼穿衣服會髒呢?外面有很多的灰塵,我們裡面又不乾淨,會流臭汗、污垢,所以隔幾天不洗衣服就不行。那西方極樂世界,外面環境它沒有垢染;裡面他又是金剛那羅延身,不會流臭汗,沒有八萬四千屍蟲。你說他的衣服哪裡會髒呢?它不會髒。某種材質的衣服披在身上,隔段時間他想換一下——換一件其他珍寶的衣服、其他款式的衣服,他念頭一動就會原來的衣服沒有了,新的衣服又披在身上了。
好,那這就是我們一般的人講資生用具。資生用具這裡表達的是衣服,實際上是包含著他的飲食、他的房屋、他的臥具——都包含在裡面的。所以不僅衣服應念而至,他的飲食也是應念即至。想要吃飯的時候,「七寶缽器自然在前」,「百味飲食自然盈滿」——就現前。這時候意念上領略一下,感覺到身體的氣力充盈了,感覺到「我用餐完畢了」,馬上七寶缽器、百味飲食就自然沒有了。這裡也不需要去做菜,弄飯,也不需要去洗碗,擦桌子。你看多麼自在,這就是心能轉物:能量變質量、質量變能量的大自在的境界。好,那飲食是這樣,宮殿也是這樣。就是他居住的宮殿、舍宅,想要什麼材質的宮殿,就現前。要黃金的宮殿、白銀的宮殿、水晶殿,或者是幾種珍寶合成的宮殿,或者是無量珍寶合成的宮殿,自然現前。想在地面就在地面——那麼功夫深一點的,想到虛空就能升到虛空,想要這個宮殿大一點就大一點,想要小一點就小一點。宮殿、住宅旁邊還有很多樹,還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我們世間那些富豪的什麼別墅,那跟極樂世界天人住的東西相比,都遠遠不及。
好,那這一願給我提供什麼呀?資生用具應念即至,這令我們非常神往。所以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是高道德的一個剎土,因為那邊沒有生存的壓力,想要什麼有什麼。現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為什麼道德水平每況愈下,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做不到應念而至。我們得點糧食——非常辛苦地耕種;我們得點衣服——也非常辛苦地來織;搞點房子住,一輩子要為銀行做房奴——要貸款:得到一點資生用具很難。隨著人口的增多,生存資源的越來越匱乏,這種相互的競爭加劇,這種福報就越來越低。於是為了獲得這些資生用具——因為這是眾生的外命,他離開這些,自身生活不下去,所以他一定要不擇手段地獲得這些所謂的生存資源。那在這個情況下,他就不擇手段了,就不講情面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成了狼與狼之間的關係啦。你看世間人為了一點利益,那種相互鬥爭的格局真是看著非常的害怕,無非就是為了這些吃喝住行、飲食男女的東西嘛!但是他處在這樣的一個狀態當中,由於生存資源太難得到了,他又必須得到。
這裡面競爭的殘酷性就來得非常的激烈,於是你跟他講道德,講退讓,那都是很難的。原來我在學校也講過一些《論語》課,那學生就公然來質疑我。他說:「老師,你講的這些倒不錯,但是這是一個市場競爭的時代,如果我們都像孔子《論語》所講的那個樣,那我怎麼活呢?那我不要跳樓嗎?」他就認為:你這套東西在競爭的時代是不可用的。因為他又沒有因果的觀念,因為現在的教育它就是吃不得虧,就是要得到、發展,它沒有謙讓的概念——我們傳統的國學有,現在很少有,所以這就是導致了我們道德水平日益低下的一個客觀因素。那從中看到,要改變這個狀況,在這個世界很難。西方極樂世界——法藏菩薩給我們施設的一個淨土,就是讓我們沒有任何生存上的壓力,於是人和人之間不在這個物質層面、享樂層面去競爭。西方極樂世界一切人都是在道業上相互歡喜,勸諫,幫助,這可就不是一個很好的剎土嗎?
——2009年8月始大安法師講於東林寺第二屆淨土文化進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