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八十八頁:
玄義【八、的指即有念心得入無念者。】
這是講這部經的第八個因緣。佛法最高的境界是無念,『無念』就是佛經上常常講的正念。無念是無什麼念?無邪念,無邪念就叫做正念。邪與正界限在哪裡?這是我們一定要搞清楚的。六祖給我們說得好,「本來無一物」,本來無一物就是無念。可見得只要起了一念,這一念就是無明。富樓那尊者在楞嚴會上向釋迦牟尼佛提出一個問題:無明從哪裡來的?無明是怎麼來的?這是個大問題。佛只講了四個字,就把這個問題解釋得清清楚楚。佛講:「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無明的根本。無明就是從知見立知上來的。知見就是《法華經》上講的「佛之知見」。我們每個人都是佛,《華嚴》、《圓覺》上,佛講得很清楚,「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既然本來成佛,哪一個人的知見不是佛知佛見?在知見裡頭再建立知見,這就是無明,無明就是這個因素起來的。
這個意思不太容易會過來,我們舉一個例子。我手上這一搖,諸位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就是佛之知見。你要是一分別,法師手上拿書籤在那裡搖,這就叫知見立知,這就是無明本。可見得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的時候,看得清楚、聽得清楚、嘗得清楚,樣樣都清楚,這裡面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這個時候是佛知佛見,跟如來的知見沒有兩樣。凡夫都是自作聰明,偏偏在這些名相上加了好多名詞,老子都懂得「名可名,非常名」,那個名是假的,現在人把假名當作真的,把真的事實真相忘掉了,這就叫無明。有無明,就生無量無邊的煩惱。
佛與眾生不一樣的地方,佛沒有無明,凡夫有無明。如何把我們的無明去掉?無明沒有了,我們就成佛了。無明完全沒有了,那就是佛;破掉幾分,還沒有破得乾淨,這叫菩薩。佛菩薩與凡夫差別就是在這個地方。我們起無明,不是現在才起來的,不是這一生才起來的,多生多劫就被無明蓋覆了真性,所以六道輪迴生死死生永遠不能出離。現在講無明,我們反而容易懂,講到無念、講到本性,我們反而不懂。學佛就是要恢復本性,就是要恢復到無念,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一個法門是例外的,全是修的這個。
今天我們用念佛的方法,念佛是有念心,我們有念佛的這個心,就用這個方法,有念的心證入無念的真性,無念就是真如本性。第八因緣要討論這樁事情。你明白這個道理,你才曉得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議。禪宗參禪可以明心見性,密宗持咒可以即身成佛;無念就是明心見性,無念就是即身成佛。我們現在不要參究,也不要持咒,就明心見性,就即身成佛,用什麼方法?就是用有念心。我們再看底下大師給我們的開示:
玄義【心本無念。】
這個『心』就是真心,真心本來『無念』,就是六祖所說的「本來無一物」。只要你有念,都叫妄念。為什麼都叫妄念?因為真心裡頭沒有念,所以有念都是妄!再跟各位說,有念就有煩惱,有念就有障礙。《華嚴經》裡面講的:事無礙、理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他為什麼一切都沒有障礙?因為他無念;無念,他的真性完全顯露。所以,真心之中本來沒有妄念。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面說得很清楚,「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本覺就是無念,無念才覺;有念就不覺,不覺就是無明。實際上,馬鳴菩薩這兩句話的意思和《楞嚴經》上佛所說的知見立知是一樣的意思,兩種說法一樁事情。這樣說起來,我們起心動念來念阿彌陀佛,是不是也是個妄念?我們真如本性裡面絕對沒有一個阿彌陀佛,如果有個阿彌陀佛,六祖那個話就講不通,本來無一物,誰說無一物?有一個阿彌陀佛。所以要曉得,真如本性裡頭阿彌陀佛也沒有。
玄義【念起即乖。】
『乖』就是違背,違背了真性,也就是說你真性上起了無明,只要有念就起了無明。
玄義【而眾生無始以來,妄想慣習,未易卒遣。】
無始劫以來,你就迷了,你就起了妄念,生生世世你沒有辦法恢復。妄念成了一種習慣,你想不打妄念都不行,而且妄念一天到晚從來不中斷,連睡覺都不老實,還要作夢。作夢就是起妄念,不起妄念就不作夢。所以,妄念很不容易把它打掉,『遣』就是遣掉。
玄義【今教念佛。】
『教』就是教給你,教給你念佛這個方法。這是什麼方法?
玄義【是乃以毒攻毒。】。
用這麼一個方法。
玄義【用兵止兵。】
這是一個比喻,妄念能夠傷害我們的法身,能夠傷害我們的慧命,這就是毒。我們自己要曉得,一天到晚有這麼多的妄想、這麼多的妄念在,自己曉得這是病,病得很重!念佛就是用一念止一切妄念,這叫以毒攻毒。我們這一句阿彌陀佛也是毒、也是個妄念!如果一天到晚這個妄念只起一個,不錯!不至於起很多的妄念,所以把所有的妄念都打掉,只留這個妄念,以一念止一切妄念,念佛的理論就是如此。如果不用這個方法,你們想想還有什麼好的方法能把妄念斷掉?方法是有,所謂八萬四千法門,可以有八萬四千種,有無量無邊種。但是無量無邊種的方法裡面,講到最有效果、最容易斷妄念的,無過於念佛。
念佛,你要會念;止不了妄念,那就是不會念。會念的人,佛號能把妄念止住;只要你能把妄念止住,你的功夫就得力,往生就有把握。佛號止不住妄念,縱然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古人所謂「喊破喉嚨也枉然」,你還是六道生死輪迴。這是我們真正修念佛法門,真正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不可以不知道。怎麼才叫會念?不管什麼念頭,善念也好、妄念也好,念頭一起,馬上換成佛號,就用佛號代替了。換句話說,不起念則已,起念就是阿彌陀佛,這叫做會念。不會念的,早晚課誦念幾聲阿彌陀佛,除這個之外是盡打妄想,搞一些是非人我,這個不行!這就叫做功夫不得力。念佛的時候打妄想,聽經的時候也打妄想,這樣修行,搞一輩子都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這是實實在在的事情。
這個道場每一位同修,你學佛絕對不是從今天開始,絕對不是從這一生開始,你要是這一生才聞佛法,你在此地這一個半鐘點你坐不住!你能夠在此地聽《彌陀經》,正如同《金剛經》上所說的,你過去生中絕對不止三四五佛而種善根,你過去生中親近佛菩薩聞法修行已經是多生多劫,所以你才有這個因緣遇到這部經典。你在此地坐下來聽,聽得心裏面生歡喜心,不是容易事情。既然生生世世都是聞法聽經修行,為什麼沒有成就?就是你那個功夫沒有辦法把煩惱壓住。如果過去生中你念佛的功夫果然把煩惱壓住,你早就到西方世界作佛去了,你不會再到此地來。這是過去生中我們疏忽了,我們用功不得法,一句佛號沒能念得好。現在又遇到,遇到要覺悟,一定要把這句佛號念好。
有念心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憶佛念佛,我心裡想佛,我口裡念佛。無念就是無一切雜念,無一切妄念,這樣就成功了,最低限度你會往生凡聖同居土,就是功夫成片,這就是無雜念了。佛號確實能把這些妄想雜念壓住、伏住,當然功夫更好的,妄念就沒有了,斷了。妄想沒有了、斷掉了,這就叫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禪家裡面講的禪定,密宗裡面講的相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不止凡聖同居土,地位就高了,生方便有餘土。這些都在於我們自己平素用功。
一定要曉得理論,要懂得方法。這個方法就是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跟《華嚴經》講的一樣的事事無礙,就是叫你在生活裡面不要把這一句阿彌陀佛給忘掉了。有些人問:我念阿彌陀佛,在洗手間可不可以念?在浴室可不可以念?睡覺的時候可不可以念?有些人說:這些地方不能念。不能念,不就斷掉?不就有妨礙?諸位要曉得,佛號決定不中斷,中斷了你就會打妄想。像這些地方,我們常講恭敬心,恭敬心是我心念,口不出聲,默念。《印光大師文鈔》裡面說,在特殊情況要大聲念,人有病苦的時候,尤其婦女在生產的時候,要大聲念、高聲念。他說:大聲念、高聲念,不但生產沒有痛苦,而且速度還很快,母子都平安。這講得很有道理,佛法很通人情的。有些人不懂,這裡也不行,那裡也不能,不能就打妄想,打妄想就造罪業。佛大慈大悲,怎麼會叫你多造罪業?沒有這個道理的。所以要知道,這句佛號能保持愈長愈好,一天二十四小時不要叫它中斷了。睡眠睡熟了,忘掉了,那就沒辦法,一醒過來,馬上繼續念。
玄義【病癒寇平,則舍病體更無自身,即寇盜原吾赤子。】
『病癒寇平』,比喻妄想沒了,你用這個方法用熟了,妄念自自然然沒有了。當妄想沒有的時候,你才恍然大悟,原來妄就是真!怎麼妄是真呢?妄想還是真性起用,真性在作用,只是真性迷的時候作用。諸佛菩薩為我們講經說法,我們要問問他,他有沒有起念?他要沒有起念頭,他怎麼能給我們說這麼多道理出來?說出這麼多方法出來?他有沒有起念?給諸位說,他沒起念。沒有起念,為什麼能說得出這麼多法來?你們自己想一想,你從早到晚說話的時候,是不是心裡先想一想,我這個話應該怎麼說法,要起個草稿,有沒有?哪一個人說話的時候,一開口預先起個草稿,我第一句怎麼說法,第二個字用什麼?有沒有?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說話都不要打草稿!佛說話沒有起念。沒有起念,他怎麼說得出來?實在講,佛是無法可說。不僅是無有定法可說,佛是實實在在無法可說。他怎麼說出來呢?看到眾生迷了,他就說個覺。覺是對治迷的,迷是病,覺是藥。你貪,佛就說個無貪,你瞋恚,佛就說個無瞋。佛所說的一切法,都是因為眾生的煩惱習氣無明,全跟你講相對的、相反的,拿這個來對治你的無明煩惱習氣而已。佛自己本身什麼都沒有,因此佛這個說法是因眾生而說的,離開了眾生,佛心清淨,一句法也沒有;眾生病要是好了,佛也一句法沒有。所以佛的心裡沒有法,一法不立。
佛也未曾說過一句法,這是佛在《金剛經》上說得很清楚的。這就好比一個大夫一樣,一個大夫心裡頭沒有藥方,如果他心裡頭有個藥方,一定要害死許許多多人,為什麼?他自己心裡頭有個藥方,不管別人害什麼病,你要是吃這個藥吃好了,那你很幸運,你是照他藥方害病的;你要是吃死了,換句話說,你沒照他藥方害病,那他不負這個責任。大夫心裡頭沒有藥方,給你診斷的時候看看你有哪些毛病,給你開哪幾付藥,斟酌這個分量,人人不一樣的。
佛給我們說法就是給我們治病!所以佛在世的時候,只要有人見到佛了,把你的痛苦、把你的煩惱、把你的迷惑向佛一說,佛馬上給你一開示,你恍然大悟,就開悟了、就證果了。你看經上常常有這個事情。我們現在很不幸,佛不在世了。佛不在世,我們想學佛非常非常困難,好像我們一身的病,沒有大夫。大夫雖然不在,他從前給別人開的方子一大堆,就是三藏十二部經典。我們現在拿這個方子來治我們的病,你想想哪一付方子對我們的症?所以,依照什麼樣的經典修行都不能成就,原因就是那些方子不是為我開的,佛當年為別人開的。我今天跟他害的病不一樣,輕重也不相等,人家過去吃藥吃一錢病就好了,我們現在吃一斤也吃不好,為什麼?太重了。這些道理都要懂得,你自己才不會迷信。
但是佛也非常慈悲,知道他將來不住世的時候,有像法時期,還有末法時期,這些眾生非常可憐,煩惱習氣很重很重,特別留一個藥方給後世人,給末法時期的人,這個藥方就是《阿彌陀經》,就是念佛法門。很可惜,末法時期這些學佛的眾生偏偏輕視這個法門,沒瞧得起它,不肯用它,這不怪佛不慈悲,怪自己愚痴不肯聽話。佛普遍為一切未來的大眾授記,「正法時期,戒律成就」,依照戒律修行,可以證羅漢果;「像法時期,禪定成就」,依照戒律修行不能證果;「末法時期,淨土成就」,就是念佛求生淨土,換句話說,禪也不能成就了。末法時期參禪的人可以得禪定,不能見性。得禪定,將來最高的功夫也不過生四禪天而已,不能超越三界,不能了脫生死!這些話我們仔細想一想完全正確,一點都沒錯。
念佛成就,念佛是不是明心見性?沒有。沒有,怎麼能算成就?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在我們娑婆世界,他出去了,像我們現在講的移民出去了,什麼身分?還是人的身分,並沒有證阿羅漢,也沒有證辟支佛,也不是菩薩,人的身分!人天的身分,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還是個人。經上講得很清楚,西方世界沒有三惡道,當然有人天兩道。所以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是人,如果比人高一級就是天,人天的身分從娑婆世界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麼回事情,這個方法實在太巧妙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圓證三不退,一生成佛,這個法門不可思議,妙不可言!
我們下星期此地辦大專講座,在七天當中我們把《彌陀經》給同學們介紹出來。要細細的來討論這個大事情,諸位要是真正明了了,你會對這個法門死心塌地來修學,你這一生決定成功。理論要懂得,方法要明了,你的信心才具足,你不懷疑了,功夫要不能間斷,那你就有決定的成就。將來要是有福報的話,我們建一個修行的道場,像這種講堂,這是接引,建立你的信心,勸你發願;真正修行,那是要念佛堂。進念佛堂這一句佛號就不間斷,像我上一次跟諸位講的精進佛七,精進佛七裡面只有一句名號:阿彌陀佛。
二六時中就是一句佛號,除了一句佛號什麼都沒有,沒有雜念!念一句「阿彌陀佛身金色」,還是個妄念,多了個妄念。所以精進佛七,精就是純而不雜,連「南無」都不要,「南無」都是夾雜在裡頭,就是一句阿彌陀佛。經上告訴我們執持名號,名號就四個字。二六時中不中斷,從前印光大師在靈岩山報國寺的時候,他們念佛堂就是這樣的,二六時中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時佛號不中斷。晚上怎麼辦?晚上大家輪流念,就是念佛堂決定有人在念佛,四個人一班輪流念,日夜不間斷,一年到頭不間斷,也沒有放假,這叫做修行的道場。
這個道場不講經,講經是夾雜,這道場不能講經的,也不能講開示的,講開示也是打閒岔,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如果有這樣一個道場,不知道幫助多少人成佛了,那是無量無邊的功德。現在為什麼沒有這個道場出現,你們曉不曉得?如果有這麼一個道場,沒人去!當然這個道場就不能出現,沒人去!你到那裡去住上三天就疲憊不堪,這地方不行,這地方一天到晚念佛,我受不了。你就不去了。像這樣修行的人,給諸位說,不是一般那個法會的道場,不是要信徒很多的道場,沒有。
你看我們淨土宗初祖晉朝慧遠大師,他是在中國第一個建佛教蓮社,東林蓮社,大家在一塊念佛共修,多少個人?一百二十三人,各個往生。小的道場,十幾個人,七、八個人,有志一同共修的,都能往生。我們看《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那一番開示,他們一共只有十二個人,十二個人各個往生。真正修行道場決定不攀緣,不是志同道合的,不能讓他進來,為什麼?他來打閒岔,來擾亂大家。那就是來破壞道場,所以這是決定不允許的。
今天我們要想求得遠公大師那樣殊勝的法緣,不容易了。找一百多個人不容易!能找到十幾二十個人就不得了!十幾二十個人真正發願就是以求生西方淨土為目的,能有幾個護法,這生活道糧沒有問題。像這樣的道場,給諸位說,念上個三年就行了,就決定往生,你往生淨土的條件就具足了。這是大事,這是佛門最殊勝之事,有待我們同修大家發心共同努力。這個因緣不是普通的因緣,這是無比殊勝的因緣,只要我們有這個願,我相信這個道場遲早會出現的。
末後一句,這就是真妄不二、性相一如的意思。我們看註解:
疏【起信論云:心體離念。】。
『心』,這是講真性,『體』是本體。真心是一切萬法的本體,《華嚴》上佛跟我們講得很清楚,「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十法界依正莊嚴,「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的本體,的確它沒有念。
疏【而起念念佛,豈不反擾其心。】
這是假設一個問答,我們今天起心動念要念阿彌陀佛,心體是沒有念的,其實這個話我們要想一想,答案就在此地。假如我們心沒有念了,我們何必還要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不是增加妄念了嗎?現在因為我們的心裡頭那個妄念不斷,所以才要念阿彌陀佛。真的無念的話,那念這個佛號幹什麼?所以要懂得這個道理。「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這是講修因,將來證果的時候是「生而無生,無生而生」。《淨土生無生論》這部書,我們找一個機會好好的來研究討論。為什麼?你對西方世界你就不懷疑,你真正徹底明了了,曉得往生是一回什麼事情,搞得清清楚楚。這一次我從香港帶回《生無生論》的一部註解,非常好的註解,這是民國初年季聖一居士所寫的。這是民國初年一位很了不起的一位大德,他寫的東西深入淺出,比古人東西淺,寫得詳細。有機緣的時候,我們可以在一起共同來研究討論。
疏【佛藏經雲。】
《佛藏經》是經的名稱,《大藏經》裡有這麼一部經。
疏【無覺無觀,名為念佛。無想無語,是名念佛。而起念念佛,豈不反背於佛?】
根據經,《佛藏經》,根據論,這個意思都是我們不應該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這是正念,不起心不動念是真念佛。為什麼佛在這個經裡面叫我們起心動念去念佛?我們看底下說明就知道了。
疏【今謂滅諸覺觀,實相念佛,理則誠然。】
這是答覆前面兩個問題,依照前面所講的,在理論上講一點都不錯,前面講的這種境界,在念佛法門裡面是最高的境界。我們常講念佛有四大類,像我們現在提倡的「持名念佛」,我們一天到晚這一句阿彌陀佛不中斷,這是持名念佛,這是淨土中普遍提倡的。除這個之外,有「觀像念佛」,觀像念佛,那要有相當福報的人才行,為什麼?你很悠閒,不要工作,一天到晚有人伺候。你自己的佛堂四面都掛著阿彌陀佛的佛像,不管你走到哪裡,眼睛都看到佛像,讓佛像陪伴著你,使這佛的印象深深的落在你阿賴耶識裡頭,叫觀像念佛。你要是離開佛堂,佛像就看不到,你就忘掉了。你一天到晚不能離開佛堂,不能離開佛像,這要很悠閒的人,很有福報的人才行。不像持名念佛,一面工作一面可以念佛,沒有妨礙。
第三種念佛的方法比這個還要痲煩,那就是「觀想念佛」,雖然可以不必對著佛像,《十六觀經》裡面那個方法你要能觀成,觀不成沒用處。譬如第一觀「落日懸鼓」,你看著太陽下山,那是往西方,太陽下山的時候,紅紅的太陽,什麼才叫觀成?你觀成之後,不管你在什麼地方,你眼睛張開的時候,太陽就在你面前,眼睛閉著,太陽也現前,這才叫觀成。你張開眼睛,面前沒有太陽,你就沒有觀成。這個比觀像還要難。第二觀是「大海結冰」,見冰映徹,作琉璃想。觀成之後,如果你在我們這個講堂,我們現在看這個地是磨石子地,你看到的是翡翠琉璃地。如果你看到的跟我們一樣是磨石子地,你這觀沒有觀成,不容易,很難!所以《十六觀經》,那個理論我們可以研究,那個方法我們實在做不到,絕對不是普通人能做得成功的。
第四種就是『實相念佛』,就是此地講的,無念就是念,這是實相念佛。離一切諸相,這才叫實相,這就是「直心正念真如」,是這個境界。《起信論》跟《佛藏經》所講的是這個境界,是念佛法門最高的實相念佛。所以在理論上講沒錯。『理則誠然』,不錯!我們現在不行,我們沒這麼高的境界。
疏【但以心雖離念,而無明染心,念念相續。】
這就說我們現在境界,凡夫境界,理上講沒錯,事上不行!事上,我們的無明染污,染污就是貪瞋痴慢,就是無量無邊的煩惱。我們煩惱習氣斷不了,念念相續,一個妄想接著一個妄想,日夜都不斷,這個痲煩!底下舉個比喻:
疏【如七年之病。】
病得太久,身體衰弱,站不起來。
疏【久亂之民。】
時局不穩定,經過長期的戰亂。
疏【故曰慣習。】
所以我們現在起心動念一天到晚打妄想,變成了習慣,變成自自然然的,想斷也斷不了。
疏【茲欲勉強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動歸止,止更彌動。】
這就是說明凡夫妄念的起伏,我們想勉強的把它壓下去,壓不住,愈壓愈多。你不想清淨的時候,好像妄念還少,你要想靜一下,妄念特別多。你要不相信,可以試試看。你現在坐在這裡聽經,好像覺得沒有什麼妄念,如果叫你靜坐,叫你盤腿坐在那裡念佛念十分鐘,不曉得有多少妄念起來!這就是念佛想壓它,愈壓愈多。其實那麼多的妄念從哪裡來的?給諸位說,本來就有的。平常時候它雖有你沒注意,你沒有覺察到有那麼多,現在想把心靜一靜的時候,忽然發現了,原來妄念是這麼多。絕對不是我一想靜下來才有妄念,算了,靜坐不得,一靜坐妄念都來了,不靜坐還沒有。你要曉得,不靜坐的時候,妄念照常,就是你沒有覺察。你要是真正懂這個道理了,你就曉得靜坐好,為什麼?靜坐發現了,發現了更要靜坐,你只要能靜坐好好的念佛,這個妄念會慢慢減少,那就是你功夫得力了。你要是怕,我一坐下去有妄念,算了我就不坐了,你這個妄念永遠斷不了。所以,不能怕它。
疏【縱粗念暫息,細念猶存,便謂相應,錯謬非小。】
這幾句話我們要特別的注意,為什麼?現在有許多人粗心大意,得一點點小的境界就不得了,好像自己就成就了,這個錯了。尤其在現代這個社會,人都有投機取巧的心理,多存一個僥倖的心,希望不必用什麼功夫、用什麼苦行就可以能修行證果,都有一個貪便宜的心。諸位想想,修行證果哪能貪得到便宜?存這種心,這種心就不老實,這個心就不是個好心,怎麼能成得了佛?怎麼能成得了正果?這是我們要覺悟的。學佛一定要用真誠之心,不欺騙自己,不欺騙別人,要真、要誠,決定不能用僥倖的心理。
我在國外看到有許多學禪的、學密的,都是目空一切,瞧不起人。居然還有上師給他摩頂授記,說他已經明心見性,已經大徹大悟了。我到那裡去講經,這些人也來聽,聽完之後,也是趾高氣揚的到我面前來問我,好像要我給他印證一下,他是不是已經大徹大悟了。他來問我,我就告訴他:你沒悟。他就很生氣:我都授記了,我已經大徹大悟,你怎麼說我沒悟?你們諸位想想,他悟了沒有?他要悟了,還會發脾氣嗎?一發脾氣,當然就沒有開悟!這都是事實,馬上就叫他露原形。我就告訴他:如果你是真正大徹大悟,你不會來問我這個話了。你提出這個話來問我,我說:我還沒開悟,你怎麼會開悟?開悟的人心平氣和,哪裡會發脾氣?哪裡會瞪眼睛?從你不高興、瞪眼睛就證明你完全沒有開悟。換句話說,給你授記,那是欺騙你的,那是玩耍的,好像幼稚園小朋友一樣,給你戴上一個博士帽,你今天拿一個博士學位了,那是假的,社會上不承認的。
我們念佛念到輕安的時候,身心愉快,煩惱少了,智慧長了,是不是真成就了?沒有,『粗念暫息,細念猶存』,細念還有,還沒斷!但是這兩句話,實在講不是對我們說的,我們說粗念暫息也息不了!這個話是對阿羅漢講的,對參禪得九次第定的人說的,不是對普通人說的。普通人沒這個資格,普通人像四禪八定那是粗念暫伏,不是息,息是斷掉了。石頭壓草壓到而已,石頭去掉又長出來了,那是講四禪八定。這個是講阿羅漢,也就是《楞嚴經》裡面所說的「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這是釋迦牟尼佛批評小乘阿羅漢的。可見得小乘阿羅漢已經斷見思煩惱,已經有能力超越三界,不再六道輪迴,他是什麼境界?就是那個境界。他的細念還存在,細念雖然存在,他自己都不知道,他要是知道了,他就會斷。
所以我們修行人第一點要知道自己、要認識自己,為什麼?曉得自己有病,自己才會找大夫去醫治。自己一身的病自己不知道,還以為自己很健康,他就不找大夫,他就不看病,他就沒有警覺心。所以首先要認識自己的病根、認識自己的病況,你才知道用什麼方法來對治,如何來救自己。阿羅漢到這個境界,他不知道還有細惑,因此他沒有上進的心,到這個地方他就終止,自己以為功德圓滿了;這是證偏真涅盤,他以為證大涅盤,不再往上求進步了。楞嚴會上,釋迦牟尼佛特別把他的境界說出來,你那個境界不是究竟境界,你的功夫只成就一半,還有一半你完全不了解,你要是認為這是相應了,這是錯誤,這個過錯很大,不小。
我們今天修行人,可以說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認識自己,自己一身的毛病不曉得,自己一身的過錯不承認。所以古德常說,聖人一身都是毛病,他稱為聖人;賢人毛病就少一點,凡夫根本就沒有毛病。為什麼根本沒有毛病?不知道,不曉得自己有毛病。賢人發現自己有一部分毛病,聖人對於毛病完全知道。知過則改,不知過他改個什麼?你要是告訴他「你有什麼過失」,他不承認,那你就曉得他是個平常人,他不是聖人,他不是菩薩。他要是聖人、他要是菩薩,他知道他一身的毛病。人貴知過,知過能改,不曉得自己毛病的人,不得了,無可救藥,佛沒辦法救他。自己知道自己過失的人,佛可以救他。
疏【既居凡地。】
這是講到我們現在,我們現在是凡夫。
疏【未能絕慮忘緣。】
『慮』就是念頭,我們心裡一個念頭起一個念頭滅。『緣』是外面的境界,物質環境,人事環境。外面有外緣來擾亂你,裡面這個心不斷的在那裡動,妄念不斷的在生滅,這是我們的病,佛菩薩為我們指出來。
疏【何不即緣慮而作修進。】
這就是教給我們一個對治的方法,就拿『緣慮』來進修。你看這個慮,不是妄念紛飛嗎?我們今天念阿彌陀佛,我們這個慮只慮一個,就是阿彌陀佛。緣,我們這個道場同參道友在一起。這就是緣慮,我們用這個緣慮就可以進修,這是就路還家的辦法。
疏【故以念還攻於念。】
『以念』就是以念阿彌陀佛這一念。『攻於念』就是攻一切的妄念,用這一念把所有的妄念都打掉。持名念佛,就是根據這麼一個理論而建立的。
疏【念一佛名,換彼百千萬億之雜念也。】
這是一句話給我們道破了,我們為什麼要念佛?還有一些人自以為聰明,瞧不起念佛法門,說這個念佛法門念了有什麼用?你要是恭敬阿彌陀佛,天天叫他,他不煩!你怎麼樣親愛他,他也討厭!譬如一個兒子叫爸爸,一天到晚他不停的是爸爸爸爸,爸爸不討厭他?他說:你一定要念佛,佛也會討厭你!我們一聽也滿有道理,所以就不念了。其實他不知道,念佛就是斷我們的妄念。我們想想,我們不念佛了,會不會有妄念?會有!會有妄念,不得了,妄念是六道生死的根本。我們用這句佛號等於是用藥一樣,打斷我們的妄念,跟一般人喊爸爸不一樣!諸位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往往這些學者們自以為高明,實際上他不了解,他自己也是一天到晚打妄想,他沒有辦法制止。我們今天得了一個方法,他還來毀謗、還來批評,那就是無量無邊的罪業。所以真正念佛人,人家說什麼都不要去聽,為什麼?你聽了,豈不是增長妄念?什麼問題也不必到處問人。問人,真正遇到高明人,他能給你解答問題;遇到不三不四的人,他反而給你帶來更多的困擾,你不問還好,愈問愈糟糕,問到最後,連佛都不相信了。
疏【而妄從真起,波逐水生,即念即空,居然本體。】
『妄從真起』,這個妄就是講念佛,念佛也是個妄念。念佛雖然是個妄念,這個妄念要是離了真性,還沒這個妄念!所以妄念是從真性生起來的。就好像波,波是水生的,離了水,哪有波浪?把水比作真,把波比作妄,完全從理上講。『即念即空,居然本體』。即念即空,有兩個意思,這就講真妄不二。第一個意思是「念極而空」,就是你功夫念到純熟,妄念沒有了。妄念沒有了,這句佛號也沒有了,這就是經上講的一心不亂,這是理一心不亂的境界。所以念佛這個方法,可以念到像禪宗一樣得定,念到得定就是事一心不亂,成就念佛三昧;更高的可以破無明,可以證法身,可以見本性,那就是經上講的理一心不亂。就用這個方法,那就是念到「念極而空」。
第二個意思是從本體上來觀察,「念體本空」。真性裡頭本來無一物,你要能明白這個道理,你終日念佛終日無念。這個念佛就是不著相,雖然不著相,佛號不間斷,這樣念的方法高明,而且受用最大,這就是與般若相應,三輪體空,「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佛號斷不斷?決定不斷,二六時中佛號不斷,因為他曉得念跟無念沒有妨礙,理上無念,事上有念,理不礙事,事不礙理,理事無礙。這是很高的念法,非常有受用,很容易得到身心清淨,得到一心不亂,而且能把這個理論、這種受用帶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從早到晚穿衣吃飯待人接物,都可以做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那就是《華嚴經》上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現在這個生活就入解脫的境界,就得大自在。這是講到高級的!所以這個法門絕對不簡單。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念佛人對於《彌陀經疏鈔》跟《要解》,不能不深入的研究討論。為什麼?你要不深入的研究討論,這裡頭許多微妙的道理不曉得,真正的受用這就不知道。你要是不曉得這個理論方法境界,這一句阿彌陀佛念久了,會念疲倦、會念到厭煩,念到最後不愛念了。我念了多少年,什麼好處也沒有,什麼感應也沒有,算了,他就不念了。這個原因都是不懂理論,不曉得方法,不知道境界,古人講的盲修瞎練。你要是真正都明了,你念這佛號句句都生歡喜心,句句能提醒你精神,疲倦的時候,念幾聲阿彌陀佛,精神就來了;幾聲阿彌陀佛提不起精神,你這個念的就不如法。
我去年在舊金山講經,遇到一個從中國大陸到美國去的,聽說在少林寺學過武術,功夫相當高。他聽我講經,他在底下對同修們說:這個法師功夫高,高段的功夫。人家說:從什麼地方看?看他的精神、看他的氣色,他是個高段的高手。別人就來問我:法師,你練過武功嗎?我說:我沒有。他說你是高段的!到最後他來跟我談,談的時候問我為什麼,我念阿彌陀佛!他要修多少年才能修到這樣的境界,我只是念阿彌陀佛也不輸給他,確實如此。所以這一句阿彌陀佛是最好的營養!真的會念,長生不老!比你今天吃什麼補品都有效,比什麼樣靈藥仙丹都靈。你們不會念,有什麼法子?會念,你就能得到這個受用。所以這個經一定要認真的來研究討論。
疏【非於念外別得菩提。故云萬法虛偽,唯是一心,了悟自心,觸目菩提矣。】
這是真正入了境界,那真是頭頭是道,法法皆真。蘇東坡游廬山的詩,「溪聲儘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這是講用念佛的方法可以證得法身。
疏【喻如病體瘳時。】
這病好了。
疏【便名健體。】
人就恢復健康了。
疏【亂民定後,即是良民。】
病體跟健體是一個身體,不是兩個身體。妄念跟正念也是一心,不是二心。
疏【去念而求心,是醫必滅身而療病,將必屠國而安民也,豈理也哉。】
這是證明,如果錯用了心、錯用了方法,那就大錯特錯!如果你說:我要治病,要把病治好,怎樣才能把病治好?把這身體毀掉,病就沒有了。諸位想想,這個方法好不好?如何能把亂民、亂世平定?把人統統殺光。這都是錯誤的想法,錯誤的做法。所以佛菩薩仁人君子,見到惡人,他起什麼念?如何感化他,使他變成一個好人;決不是見了這個惡人不理他,把他趕走,或者把他殺掉,這不是辦法。佛法講三世因果報應,你今生殺他,他來生殺你,冤讎愈結愈深,生生世世永遠沒完沒了。所以一定要用感化,決定不能用暴力。我們今天就講到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