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人之初 性本善—發揚仁愛天性 共建和諧社會


時間:2015/10/12 作者:果林果梅

尊敬的主教、市長先生、部長先生、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非常高興,大家在此共聚一堂,一起為打造圖文巴更美好的未來而貢獻智慧與心力!記得去年九、十月份,我們也在圖文巴這個美麗的花園城市共聚,大家都非常歡喜。

今日能在這個無比神聖美好的聖地,舉行這樣一次意義非常重大的會議,就我的初衷而言,我是非常希望親身參與這個盛會的!但是就像中國的一句諺語所講的「心有餘而力不足」,這部使用了將近九十年的舊機器有時真的令我感到力不從心啊!今年我接連到訪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日本、法國、英國這六個地區,累積了一些疲勞,加上前一陣子吃了一些不合體質的食物,使得這部舊機器產生了一點故障,因此,修理機器的醫師建議我暫時不要出遠門,我不得不聽話。

所以很不得已地,只好錄製這個談話,以此來向參與這次盛會的各位致以崇高的敬意,並表達我衷心的願望與祝福,希望這次論壇順利圓滿成功。

愛是人類的共同天性

在中國傳統啟蒙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雖然是針對初學兒童所編寫的,但是它的內容都是傳統文化的精華,是綜合數千年古聖先賢的智慧而寫成的,所以它的重要性不容輕忽。古代孺童都知道的道理,現代七八十歲的老人也未必知道,這是教育與教材不同所造成的結果。《三字經》一開始就說:「人之初,性本善。」人剛出生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這個善良的本性是人類共同的天性,而這個天性就是「愛」。

我常說:「人生百日,體露真常。」出生一百天以內的嬰兒,他的身體行為把真性、把永恆都表演出來了。我們看看三個月大的嬰兒,他還不會說話,沒有人教他;這個時候他還不會認生,所以對於所有親近他的人、抱他的人,他都愛、都歡喜;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真愛」,是自性裡頭本有的,這個時候流露出來了。

這個「真愛」是自性裡頭的第一德,中國人叫「親愛」。中國人老祖宗看出來,這個「親愛」太寶貴了!如何能使這種真正的親愛永遠保持而不會變質?於是就想到要興辦教育。所以中國傳統教育的第一個目的是保持這種天性的親愛一生不變質,第二個目的是將這種親愛發揚光大,去愛一切人,愛天地間的萬事萬物。

這個「親愛」就是中國傳統五倫之首的「父子有親」,它的表現就是「父慈子孝」。一切德行都是由這裡產生的,所以《孝經》上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自性的其他德行都伴隨著第一德「親愛」而生起。關於這點,二千三百多年前中國的聖哲孟子,更進一步將人性本有的德行闡述出來,他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非由外得),我固有之也。」同情他人苦難的愛心是人人都有的,羞恥心、恭敬心、明辨是非的心也是人人都有的。同情心屬於「仁」,羞恥心屬於「義」,恭敬心屬於「禮」,明辨是非的心屬於「智」。這「仁、義、禮、智」不是外境給予我們的,而是我們本來就具有的。除此之外,中國古代聖人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人一定要遵守誠信才行。所以中國古人將「仁、義、禮、智、信」列為「五常」。所謂「五常」,就是做人恆常不變的五項行為準則,具備這五種德行才合乎做人的標準。這「五常」也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內容,是每個人自性本有的德行。

在全世界各民族的傳統文化當中,同樣都具備相當於「仁、義、禮、智、信」的德行,可見這些是人性共有的。培養這些德行,就符合今天論壇的題目「建立共同的仁愛價值觀」。如果世人都能奉行「仁、義、禮、智、信」這五種恆常的德行,社會自然安定祥和,世界自然恢復和平。這也是我們淨宗學院從今年開始,每個月定期舉辦「道德講堂」的初衷。這些倫理道德對今日社會實在太重要了,值得我們積極去學習與倡導。「榜樣的力量是無限的」,從我們自身開始落實,自然就會影響與帶動周遭的人們。希望藉著建立共同的仁愛價值觀,讓我們的圖文巴愈來愈好,讓我們的國家愈來愈好,乃至讓我們的世界愈來愈好。

愛是宗教的共同核心

我們看到世間有許許多多的宗教,從他們的經典可以擷出一個字作為核心,那就是「愛」。沒有一個宗教經典裡頭不講「愛」的,愛人就不會害人,就能與人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如果人人都懂得愛人,這個社會就會和諧,世界就會和平。

基督教說:「神愛世人。」「你們應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你們一樣,你們也應該彼此相愛。」

伊斯蘭教說:「真主安拉是仁慈的。」「只有一種道德規範,那就是源於忘我、行善的博愛法則。」

佛教說:「大慈大悲,普度眾生。」「尊聖敬善,仁慈博愛。」

祆教說:「人還應當愛人如己,此之謂人的信仰。」

錫克教說:「我心中珍惜超過一切的乃是愛,它使我在塵世享有永恆的生命。」

巴哈伊教說:「以友善和親愛的精神與所有的人交往。」

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幫助人類恢復「性德」本有的「仁慈博愛」,這種「愛」是通向真如本性的永恆存在,是自性的「真愛」。我們從這個核心點出發,就能把所有宗教團結起來,所以是「愛」團結了我們。這是神聖的愛、聖賢的愛、佛菩薩的愛,沒有私心,沒有懷疑。從團結宗教開始做起,進一步是團結族群,然後會影響政黨,影響政治。漸漸大家都能做到「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那時就社會安定,天下太平了。

二○○二年,我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日本岡山召開的和平會議,遇到了一位日本基督教的牧師,石井牧師。他是大學教授,非常開明,在日本很有名、很有地位。他來訪問我,這個訪問在電視台播出了。當時他提了很多問題,我都一一答覆了,他很滿意。最後他問道:不同的宗教之間怎樣才能互相包容?我回答說,解決這問題的方法就在《聖經》上。《聖經》上說「上帝愛世人」。上帝怎麼愛世人?「上帝愛世人」是抽象的,一定要他的神職人員、他的信徒代表上帝去愛世人,這就對了。所以只要依照經典的教誨奉行,就能得到上帝的祝福,就能解決一切問題。

「愛」是世界上所有宗教的中心,世界宗教是一家。特別明顯的是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這三個教,他們的經典都是使用《新舊約》:猶太教依《舊約》,基督教依《新約》,天主教《新舊約》都學。有一次在新加坡,我遇到一些歐洲來的朋友,他們問我一個問題:基督教、猶太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它們是什麼關係?我告訴他:是一家人,但是一家人分三派。猶太教是皇上那一派,天主教是皇后那一派的,基督教是太子那一派的,伊斯蘭教是他們的堂兄弟,大家關係很密切。佛教等其他宗教也都是他們的表兄弟,大家都是一家人。一家人要團結,要互相學習,要把「愛」端出來。愛自己的同時,也要愛別人;愛自己宗教的同時,也要愛其他的宗教。不能自贊毀他,自贊毀他是製造動亂,這就違背了經典,違背宗教的本意。宗教在今天確確實實要聯手、要團結,來拯救這個世界。希望我們一起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我過去講經的時候常常說到,我們都是地球人,都是生活在這一塊土地上;換句話說,都是一家人。我們希望每個國家、每個族群、每個宗教都是第一,沒有第二的。這個地球就像一個人的身體,在這個身體裡面,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就像身體的不同器官一樣。比方說,佛教是眼睛,基督教是鼻子,伊斯蘭教是耳朵。如果我只愛自己的宗教,其他宗教都不要了,那就好像我只有眼睛好,鼻子、耳朵都壞了,那麼我這個人就有病了。一定要每個器官都第一,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這個身體才會健康。所以每個宗教都第一,每個族群都第一,每個國家都第一,這個地球就健全了。要從這個理念去想,然後把它擴大,擴大到整個宇宙,我們要求宇宙和諧、宇宙平等、宇宙一家。你有這樣大的心胸,才真正能做到彼此互相尊敬、平等對待、互助合作、和睦相處,宗教團結才能夠落實。這件事需要真正有覺悟的人,一起團結起來做。希望把我們的力量結合起來,就能夠產生改變社會、化解衝突、促進世界永續安定和平的力量,這是多麼有意義的偉大事業!

回歸愛的教育,互相學習,共同提升

「宗教」一詞如果用中文的字義來解釋,意思就非常好。在中文裡面,「宗」的意思是: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教」的意思是:教育、教學、教化;兩個字合起來,「宗教」的意思是:人類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換句話說,宗教是每個人都應該接受的教育。

我們把中國文字「宗教」這個意思,跟許許多多宗教介紹,沒有一個聽了不歡喜的,都認為自己的宗教是人類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每個宗教都能接受這個定義。而事實上也是如此,每個宗教的教主當年創教的時候,有那麼多人相信,那麼多人追隨,一直延續到今天,這是什麼原因?我們仔細去研究觀察,發現那些教主沒有一個不是講經說法的,全是教學。用現代學術角度來看,他們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社會教育家」。我們應該向教主學習,致力於恢復宗教教學。

宗教教育是人性「愛」的教育,包含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聖賢教育這四種普世教育。今天宗教為什麼衰了?因為很多人把宗教教育疏忽了,專門從事於祈禱。今天的人相信科學,不相信祈禱,所以往往誤認宗教是迷信。

然而,現在社會缺乏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和聖賢教育,致使人心很容易受到染污,使得人變得自私自利,不孝父母、不敬師長、放縱慾望、為非作歹,沒有絲毫顧忌,這是現在社會動亂的根源。

所以我們希望全世界的宗教都回歸教育,傳教師以偉大的宗教教育家出現於世,恢復講經教學,來彌補現代社會教育的缺陷。我們必須提倡宗教教育,把倫理、道德、因果、聖賢這四種教育補上,那麼宗教就能對社會產生很大的貢獻,同時也能化解人們對宗教的誤解。

宗教教學應該通過電視、網路等媒體,傳播到全國,乃至全世界,如此影響面才會廣大。由提倡宗教教育,可以促使家庭、學校、社會都恢復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和聖賢教育。這將大有助於轉化世道人心:喚醒人民本有的良知良能,注重倫理,提升道德,明了因果報應絲毫不爽而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如此,我們這個社會就有救,眾生的劫難決定可以化解。

自古以來,世界上發生了許多次宗教鬥爭與宗教戰爭,乃至到今天,宗教衝突還是世界的主要難題之一。根本原因在哪裡?在於缺乏互相溝通和互相了解,所以很容易產生誤解,由誤解就引生矛盾,進而產生衝突,越演越烈。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宗教之間要時常往來、時常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助合作。如此一來,彼此熟識,感情建立了,沒有猜疑,沒有矛盾,問題就化解了,所有一切誤會都沒有了。

我們希望各個宗教都能從經典上節錄出精華三百六十句,或者是三百六十小段,幫助生活繁忙的現代人學習宗教經典。現在我們已經看到《聖經三六○》《古蘭經三六○》,裡面有許多經文對現代人很有幫助。讀《三六○》能讓我們在短時間內學習到聖典的重要教誨。如果每個宗教都編一本《三六○》,彼此都能互相學習對方的經典,大家就能真正看到:真理和智慧確實是相通的,世界宗教確實是一家。這就能夠大大促進宗教團結,提升每個宗教學習和教學。如果各宗教能把自己的信徒教好,大家真正團結起來,世界就會出現永續的和平。

結語:發揚仁愛天性 共建和諧社會

綜合以上所說,「愛」是人類的共同天性,是人類自性里的第一德,其他德行都以愛為根本而生起。「愛」是所有宗教的共同核心,所有宗教的神聖無不強調「愛」的重要性。作為宗教傳教師或信徒,我們要把神聖的「愛」表現出來,要愛一切世人。怎樣去愛世人?這就需要回歸宗教「愛」的教育,落實宗教裡頭的倫理、道德、因果、聖賢教育。並且各宗教之間應該時常往來、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互助合作,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一家人,一切問題都能化解,社會必然和諧。

今天我們在圖文巴這個美麗的地方,一起討論這個真善美的話題,意義非常重大!希望我們共同努力,將圖文巴構建成世界上第一個「多元文化和諧示範城市」,提供給全世界各個城市作參考,這是一項非常偉大的事業!這也正是今天論壇主題所提示的:建立共同的仁愛價值觀是每一位市民的責任。

基於我們對建立共同仁愛價值觀的正確認識,並且從自身開始,朝著這個方向不懈地努力,相信我們的和諧工作會進行得愈來愈順利,相信這個社會會愈來愈祥和,世界會愈來愈和平!

最後,敬祝各位身心安康、六時吉祥!敬祝論壇順利進行、圓滿成就!敬祝圖文巴穩定發展、和諧共榮!敬祝澳洲國運昌隆、國泰民安!敬祝世界安定和平、永續繁榮!謝謝大家!

摘自:人之初 性本善—發揚仁愛天性 共建和諧社會2015/10/9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