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圓法師:佛說無量壽經講記(一)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一)

智圓法師講授

這一次能有殊勝因緣和大家共同學習淨土第一經的《無量壽經》。這是一部號稱為一乘了義、萬善同歸、普被三根、圓該八教的偉大經典,是能使無量眾生橫超三界、頓證不退、一生成辦的奇特法門,是廣大、圓滿、簡易、直捷、方便、究竟、稀有難逢的極微妙的法寶。

在未來佛法滅盡期間,佛以慈悲憐憫眾生,特別留下這部經最後住世一百年,凡是遇到這部經的人,都能隨他的意願得到度脫。可見這部經是度生的慈航,是暗夜的明燈,是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以這部經的恩德,無量眾生得到度脫。所以這一次我們要以至誠恭敬的心來聆聽釋迦本師的教誨。

先講經題「佛說無量壽經」。

分四:一、佛;二、說;三、無量壽;四、經。

一、佛

「佛」指以大悲願力示現在五濁惡世,為了救度苦難眾生而演說無量教法的大導師釋迦牟尼佛。

二、說分二:(一)通釋;(二)別釋。

(一)通釋

「說」通「悅」,是暢悅本懷的意思。佛出世說法的本懷就是要讓眾生開示悟入佛的知見。為此,佛會施設種種方便,最終的目的是讓眾生見到本有的覺性而成佛。到因緣成熟時,能按自己的本懷,十分暢快地宣說出來,這叫做「說」或者「悅」。

(二)別釋

在暢佛本懷的法門裡,有一種特別法門,就是演說阿彌陀佛因地行願、果地成就淨土功德莊嚴、攝受一切眾生往生淨土並在往生後不退成佛的法門。

當佛要講這部法時,表現得容顏歡喜、清淨,光顏巍巍。因為佛要說自己特別想說的法門,這個法門能使未來無量眾生得到度脫,所以由衷地歡喜。

凡夫僅憑自力要超出生死、證入不退,畢竟要集聚無量的因緣,只有障礙變輕了、順緣集聚了、資糧充足了,才有可能實證到深廣的正道。這相當不容易。無始以來串習的煩惱習性非常嚴重,連從心裡發起斷惡行善的決心都很困難。身上的煩惱魔力這麼重,墮入迷亂的慣性這麼強,所以要向上就如同逆水行舟,而墮落卻如同順流直下。這樣只憑自力來出生死就有很大困難,中間稍微遇到障緣就有可能退掉。

這樣就要有特殊的方便,就是通過和阿彌陀佛的本願相合而往生到淨土;一生到淨土,由於佛力加持他的心,使心不起我和我所的念頭,不起煩惱,不發起為我的造作,這樣就順利超出了輪迴。另一方面,得到佛的加持,念念增長菩提善念,開發廣大功德。

所以一生到淨土就入了不退地,能很快證得無生法忍,成就普賢行願。連鸚鵡、八哥這樣的旁生生上去,也都立即脫掉了惡趣身,很快會開發極廣大的功德,再回來就是大菩薩了。就因為依靠佛的願力做增上緣,就能頓超生死,簡易到極點、方便到極點!一生到淨土,就得到不退轉,從此只進不退,迅速地開發廣大功德,這就是果教他力門的特點。它的特點在於啟發信心和願心,然後跟佛相應就能得到救度。

所以這是能使廣大眾生悟入佛知見的特別法門,宣說這個法門真正舒暢了釋迦佛救度世間的本懷,所以當時佛極其歡喜。因為這是關係到當時和未來無數世代的眾生得解脫、成佛的大事。越是到濁惡的時代、眾生越無法憑自力解脫,這個法門就越是顯示出它的緊要。如果能把這個法門說出來,廣泛地流通在世間,就能讓無量眾生得到彌陀願海的攝持,這樣才能實現讓一切眾生都成佛的願望。

這部經講到:世尊當時安住在奇特法中,安住於導師之行,安住在不可思議的境界中。釋迦佛真正徹見了彌陀願海極其殊勝的功能,也知道娑婆世界的眾生跟阿彌陀佛有極深因緣。所以釋迦佛是本土佛,是送眾生往生的佛,阿彌陀佛是彼土佛,是接眾生往生的佛,兩尊佛配合得十分默契,目的就是想讓眾生順利得到解脫、成佛。

這部經的名字取得很好,前一尊佛是釋迦佛,後一尊佛是阿彌陀佛,佛說佛的事,然後讓眾生信入,最後成佛。

各尊佛都有自己的本願和事業。釋迦佛的本願是要在濁惡世界裡救度眾生,阿彌陀佛的本願是建立極樂世界,把無量眾生都攝持到淨土中成佛。釋迦佛示現在娑婆世界,也就隨順這裡人類生命的形態。所以只是八十年住世,跟人類差不多的壽命,然後就入涅槃。這往後還有世世代代的眾生,要交代他們怎麼來得解脫!這樣,佛就在很多經里再三讚嘆往生極樂世界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一再囑咐未來的眾生要生起信願,求生彌陀淨土,以解決解脫、成佛的大事。這樣就出現了最普及的淨土法門。

到佛法即將滅絕的時期,其它經典全部滅盡,這部《無量壽經》還住世一百年廣度眾生。所以這是涉及到釋迦佛教法期間救度眾生的大事。

在這部經後面,釋迦佛殷勤付囑彌勒菩薩要護持好這部大法,不要讓它壞滅。這證明未來彌勒菩薩來人間成佛,也一定會弘揚淨土法門。不但如此,在往後賢劫995尊佛出世的時期,也一定會弘揚這部法。在娑婆世界,雖然根性成熟的人可以在佛出世時證到聖果,但還有大批眾生在穢土成不了道,需要去淨土成道,或者有開悟或登地的人對阿彌陀佛有信心,想去極樂淨土快速成佛,所以要對他們宣說淨土大法。

總之,「說」就是暢悅佛度生的本懷。佛的本懷是要度一切眾生成佛。怎麼來度眾生?就是宣說彌陀大願海,使眾生生起信願。這樣心直接投入彌陀願海、求生淨土,就能得到度脫。對眾生來說,這是一條極方便、簡易、直接、圓滿的成佛之路。所以當釋迦佛要宣說這個能使無量眾生得到解脫、成佛的法門時,顯現出前所未有的歡喜。

三、無量壽分二:(一)廣釋;(二)深釋。

(一)廣釋

那麼,所說是什麼呢?就是「無量壽」這三個字。這是全經要義的概括。這部經從始至終都是在說「無量壽」和跟「無量壽」相關的事。開頭宣說無量壽佛因地時,如何在世自在王佛座前發起大心,立誓要莊嚴國土;在觀察到210億剎土的功德嚴淨之事後,開始攝取總集210億剎土精華的極為殊勝的淨土;然後經過五劫的精勤求索,結成了四十八大願;結成大願之後,又經過無量劫的積功累德,安住在真實智慧中莊嚴淨土,最終福慧資糧圓滿時,就實現了極樂世界。這一段就是講無量壽佛因地的大願大行。

之後講到從無量壽佛的妙心中,顯現出淨土無量無邊的依報和正報功德莊嚴。這就是要宣說無量壽佛極其殊勝的菩提、功德、事業。一切佛莊嚴、菩薩莊嚴、國土莊嚴,全部攝歸在無量壽佛的妙心中;都是從無量壽的法身智慧中流現的。這一段就是演說極樂淨土的功德莊嚴,包括國土的清淨莊嚴、量功德、體性功德、色聲香味觸的功德、地水空的功德、蓮花的功德、光明的功德、受用的功德、一切所求滿足的功德,以及主尊阿彌陀佛的功德,眷屬菩薩眾的功德。實際上說的就是無量壽佛色身、剎土、眷屬等最極圓滿的功德。

再之後講的是「三輩往生」,開示了以修持哪些正因來跟無量壽佛相應、來往生無量壽佛的淨土。

之後又說到邊地疑城,這是為了使修行人避免發生進入淨土見佛的障礙。如果對於無量壽佛的佛智、不思議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狐疑不信,但還是想去淨土。由於自己心裡還有見佛的障礙,這不是別人設立的,而是自己心裡有疑惑。既然心裡有疑惑,就先不能生到佛前見佛,不然就會發生障礙。要等到疑心已經消除,才能入到佛的大法會中聽佛說法。

最後宣說五濁惡世眾生五惡、五痛、五燒的狀況,教誡修行人要洗心改過、斷惡從善,以清淨的身語意業來求生淨土,永離苦難。

所以,這部經從始至終要說的就是無量壽佛。淨土法門就是阿彌陀佛的法門,全攝全收的法門。說到法門的極廣大、極方便、極簡易、極直接、極圓滿,歸根結底都是源於阿彌陀佛願海的力量。這是要攝受下自地獄眾生、上至等覺菩薩之間的一切凡聖有情;所起到的作用是給予信願者無量無邊的利益。這樣的法門叫做「三根普被,利鈍全收」。說來說去就是一句話——以無量壽佛的大願力做為強增上緣,只要具足信願投入佛的願海,就都能往生佛的淨土、究竟成佛。所以以「無量壽」攝盡了淨土法門的一切要義。

(二)深釋

其實「阿彌陀」是密號,含有無量無邊的妙義。《阿彌陀經》裡是以無量光、無量壽兩種德統攝一切。《彌陀要解》中說:光則橫遍十方,壽則豎窮三際,橫豎交徹即法界體。舉此體作彌陀身土,也以此體作彌陀名號。所以以「光」、「壽」二字就攝盡了一切。正因為性體含裹十方三世,一切相、用都不離本體,都是本體所具、所現,所以極樂淨土無量無邊的功德莊嚴都統攝在「無量壽」的理體中。

「壽」是如如智的體,「光」是如如智的相。法身無始無終,常住不壞,所以叫做「無量壽」。光是本體本具的德相,由於相不離體,所以就攝在體中,以「無量壽」就攝盡了一切。展開來則有無量的無量,不論智慧、慈悲、神通、道力、說法度生,一切都無量。

四、經分二:(一)以契理契機解釋;(二)以貫攝常法解釋。

(一)以契理契機解釋

「經」:梵語修多羅,翻為契經。契是指契理、契機。佛說的法既契合真理,又契合眾生的根機。也就是以適合眾生根機、時機、機宜的方式演說真理的教法。實相如是,佛也如是說。有時是直接說,有時是間接說,就是首先設立引導眾生趣入真實義的方便,在經過逐步的引導後,最終開示實相。所以這跟世間的法截然不同,世間的言論里充滿了不正的知見,都是從迷惑心說出來的,根本不能跟佛的聖言相比。只有佛的聖言才堪稱是「經」。

(二)以貫攝常法解釋分二:1、通釋;2、別釋。

1、通釋

「經」又有「貫、攝、常、法」四個涵義。總的來說,佛經是以教法文字貫穿種種義理,比如緣起、空性、如來藏、淨土等,這叫做「貫」。而且,所說的法能攝持人心,把人心安置在正道中,這叫做「攝」。而且法義歷經過去、現在、未來無數的時間,不會有任何改變,這叫做「常」。一切眾生都要遵循這樣的道路來達到佛地,這叫做「法」。

比如世間的科學,過去的理論在不斷地被後人推翻,所以都沒有說到真理本身。而佛的經教是不可能被推翻的,不然怎麼成為永遠皈依的法寶呢?盡未來際奉行的法寶呢?如果有錯誤,就不值得我們皈依。實際上,我們的本性或者法界有它真實的體相、有它必然的規律,本性的妙體在起用時也是絲毫不差的,這上面的法則是永久不改變的,絲毫不改變的。佛就是現見了這些法則的人,而且如實地宣說了這些法則,因此佛傳授的法稱為「經」。

能認識到這一點,才知道為什麼要皈依佛的聖教、遵循佛的聖教。這跟世間的發明創造不同,世間是以革新、創新為貴,誰有創新精神、誰能推翻老觀念,大家就認為他有時代精神、有現代意識。其實這都只是妄想分別範疇里的事!

為什麼世間這麼混亂?為什麼會不斷地出現新思想、新觀念?它的根源就是凡夫的第六意識沒有跟真理相應時,妄想、假想、分別的能力是無量無邊的!如果它返迷為悟,就成為妙觀察智;如果它落在無明當中,和無明合夥辦公司,就會生產出無量無邊的妄想。反正怎麼想都行,怎麼編造言論都行,怎麼搞都行,也因此世間會變得越來越混亂。

越是到了末法時期,就越表現為多元化的狀況。其實多元化的一種表現,就是「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因為已經沒有統一標準了,誰都有發言權,誰都有自創一套的權力。這樣,誰服誰呢?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言論,都有自己的分別心。但我們是信奉佛教的人,不能這樣做。要知道佛在經上常說「古佛如是說,今佛如是說,來佛如是說……」真理是永無改變的。正因為如此,如果能見到真理,就可以和佛菩薩見面。這個見面不是指四眼相對的見面,而是指聖人的心意我們也能體會,他是那樣見、那樣認識,我也那樣見、那樣認識。所以佛經里總是說「如是、如是」,「如是」充滿了佛教的典籍。

佛教中承許佛是徹見真理的大覺悟者,而真理是永恆的、普遍的。我們是沒見到真理的迷惑眾生,因此要依止現見真理的無上導師,按照他的指示來見到自己的智慧本性,由此我們也就能見到真理,也就能成佛!佛教就是這樣以先覺覺後覺。這裡只有繼承,沒有推翻。

「盡十界以鹹遵」,這是法的意思,它是法則、是道路。一切有情都要遵循佛的聖教來修行,沒有一個人能夠逾越。所以佛教並不提倡自由主義,那是心念、行為放肆的狂亂作為。要知道,畢竟是有真理之道、安樂之道的。所謂的皈依法,就是發誓盡形壽奉行佛指示的正道。以這個緣故,佛說的經教就是法、就是道。

2、別釋

下面再結合本法來談談「貫、攝、常、法」這四個字的涵義。

所謂的「貫」,就是以這部經的文字像線一樣貫穿了極樂淨土事、理、因、果等的一切深廣義理。從「與會大眾遵行普賢大士之德」一路下來,佛怎麼放光現瑞,阿難怎麼請問,顯示了宣說大法的緣起;之後就宣說彌陀因地的大願、大行,說出了極樂淨土建立的因緣和過程;再往後,由成就大願而顯現超勝十方、無與倫比的極樂淨土,這裡如何窮微極妙,如何是第一義諦妙境界相,分別有多少種莊嚴,如何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往生後得到哪些安樂受用,如何迅速成就大乘功德等。以幾萬字貫穿了這一切妙義,所以成為淨土第一經。

所謂的「攝」,是指這部經能攝持無量眾生的心,把他們安置在解脫和成佛的安樂中,有極深、極大的意義。有比人間開多少次奧運會、多少次世界博覽會、多少次文化研究會大無數倍的意義,因為這是要攝持未來無盡歲月里的眾生往生淨土、圓成佛道。這部經有這樣大的功能,攝受面這樣廣大,所起到的作用是把無量眾生都攝持到彌陀大願海里,都攝受到極樂世界,給予他們極大的利益安樂,顯發其本性而成佛。

所謂的常,是指阿彌陀佛一乘大誓願海以及從佛心中流現的淨土妙法的真諦永遠不變。這是從十劫以前彌陀成佛時開始,直到今天乃至未來無盡的時間裡,都一定是如是因、如是果、如是事、如是理,這是源於佛已經消盡了虛妄分別,從佛法身智慧中發出的無數作用都真實不虛,都決定按本願的設定,不假造作,毫無分別,以法性力、智慧力、本願力、緣起力,絲毫不爽地給予眾生利益!

在這十劫里,也算得上很漫長的時間,已經有無量眾生往生到了極樂世界,他們是不是在按照願海的設定而得到利益呢?決定絲毫不差。

到了今天這麼濁惡的時代,還是有很多往生淨土的人,他們往生的利益會不會變小呢?會不會有意外的失誤或空過呢?絕不可能!

阿彌陀佛安住淨土的壽命是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往後還有無量的歲月,這期間往生的情況如何呢?也必定得到真實利益。決定如本經所說,極樂世界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法界;一切都是佛的妙心所現,能夠在無分別、無功用中起無量無邊的妙用;也都是一生入淨土就具有無量種類的功德莊嚴。這就是「常」的意思,指淨土妙法歷三世而不變。

所謂法,就是指「盡十界以鹹遵」。彌陀大願海攝受法界有情,這樣的話,十法界眾生都遵循這信願往生的妙道求生淨土,一生入淨土就能速疾成佛。甚至古佛也不捨因地,示現為因地修行的相來求生淨土。比如普賢菩薩、文殊菩薩都發願往生極樂世界。

全經分三:一、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

甲一、序分分二:一、證信序;二、發起序。

通常佛經是以六種成就作為證信序。包括:信成就;聞成就;時成就;主成就;處成就;眾成就。

這是指只有因緣和合才能完成一部經的流通。這裡要有說法的時間、處所、教主、徒眾,以及有人如實地聽聞、記在心裡。有這六種成就才能興起一部教法,缺少一種,教法就沒辦法流通。比如當場的因緣欠缺,沒辦法說出這部經來;沒有得陀羅尼的人記在心裡,後來講的跟當時有出入,大家也不信任這是佛說的經,也不可能流通。所以一定要具足六成就才行。

結集三藏是極其重大的事。佛的色身已經離開人間,言教還留在人間,如果證實了某部經是佛親口所說,佛弟子就會信受奉行這部經。所以,佛經都是以「如是我聞」等開頭,這也是阿難尊者在結集三藏時,要很嚴肅地給一切世間作證:這是佛當年親自說過的法。當佛快要圓寂時,阿難尊者非常悲傷,阿?樓馱就提醒他趕緊去問佛:「將來佛經以什麼開頭?」佛說:「用『如是我聞』開頭。」這樣來證明這部法確實是佛親口說的,確實可信。

「發起序」叫做別序。通常宣說一部經都是由因緣發起,有的經是佛放光現瑞後,弟子請問因緣而發起;有的經是應弟子的提問而宣說。像《觀經》也是韋提希夫人遭到逆子阿闍世王殺父囚母的逆難後,對世間生起了很大的厭離心,想生到無憂惱處,這樣佛給她放光顯現無數剎土,她選擇了極樂世界。之後佛就宣說了往生淨土的十六觀門。

這部經的發起序是當時世尊身體的諸根顯現得非常歡喜、清淨,光顏巍巍,這樣阿難就問佛:世尊今天這麼歡喜,佛佛相念,是不是世尊也在念佛?由此佛就說出了這部《無量壽經》。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