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茂森:當生成就第一法門_無量壽經大意(第三集)  


我們一起先三稱本師釋迦牟尼佛和開經偈: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各位菩薩,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今天我們進行第三天的講習,繼續來學習《無量壽經》。昨天我們講到第四品,這是本經正宗分第一品的開始,序分是前面三品。這一品,第四品是「法藏因地」,法藏就是阿彌陀佛的前身。這部經是詳細為我們介紹阿彌陀佛的身世,他的出身、他的歷史,以及極樂世界的由來,所以這部經稱為「淨土第一經」,確確實實它講得非常詳盡。

今天我們來看第四品,從第十七頁第一行開始,我們先把這個經文讀一讀:『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這一首偈是法藏比丘發的願。他原先是世饒王,是一個國王,為了廣度苦難眾生,棄國捐王出家。出家做什麼?他發願要建立極樂世界,幫助一切眾生都能夠往生不退成佛。所以,這是法藏比丘發的一個願,希望「未度有情令得度」,這是菩薩幫助一切眾生。一切眾生的根性不同,有些眾生是利根,就是接受能力比較高,你講一講他就明白;有些眾生根機比較差一點,你要講多次他才能明白,甚至可能他這一生只能夠種種善根,未必能夠得度。法藏菩薩在這裡發願,隨順一切眾生的根性來接引他們、教導他們。如果根性沒成熟的,先給他們種善根,就是幫助他們認識佛法,幫助他們發一個希望能夠成佛的心,但是什麼時候成佛就不知道了。他的信心、願心不是很強,但是也得度了,為什麼?只要一個人一生中聽到一次阿彌陀佛的名號,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他最終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只不過不一定在這一生,但是都算是得度了,他最終一定成佛。但是對於根性好的、成熟的眾生,「已度之者使成佛」,怎樣使他成佛?幫助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往生就必定成佛。

所以,我們自己要反省一下,我究竟是什麼根性的眾生?不要看別人,關鍵看自己。我今生遇到佛法了,也認識到佛法是佛陀至善圓滿的教育,這麼好的教育我願意接受,這個教育的目標是使我們今生了脫生死、出三界輪迴、往生成佛,我有沒有真正發這個願要去往生?如果你真正發這個願了,那恭喜你了,你是已度之者使成佛,你這一生有希望一生作佛。如果你願心不堅定,極樂世界是好,但是還不是很想去,這個世界還有很多東西沒有放下,又要做這樣、又要做那樣。可能這些事都是好事,修功德、做善事,要幫助這些苦難眾生,但是問題是你還不想往生,這些善事,你所做的所有的好事,統統成為你來世的福報。你來世有福,福享完之後怎麼辦?享完之後還會墮三惡道,輪迴不休,這個不是真正得度的人。真正得度,統統放下,一句佛號念到底。現在在世,即使是做好事,有緣就做,沒緣就放下,心裏面一點執著都沒有,只執著一句阿彌陀佛名號,這就對了。

所以下面這裡講得很清楚,「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恆沙是恆河沙,如果有人去印度看過恆河,你會發現恆河裡面的沙很細,一把抓起來好像麵粉這麼細,恆河沙很細很細。你說一條恆河裡面有多少沙?假令你供養恆河沙這麼多的諸佛如來、菩薩、辟支佛、阿羅漢這些聖人,福報很大了,你真是這樣的話,那個福享之不盡。但是這個享福還是有盡的,因為一享福人就會迷,一迷就造業,造業就折福。所以你看大富大貴的人,有多少人能夠不迷?這是提醒我們,供養恆沙聖不如自己堅勇求正覺。求正覺就是希望自己能夠往生成佛,正覺就是成佛,無上正等正覺。你看《華嚴經》到最後,「普賢菩薩行願品」裡面告訴我們,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三條就是廣修供養,供養當中最殊勝的是法供養,一切供養中法供養最。法供養,經裡面告訴我們,有七種法供養,第一種就叫做「如教修行供養」。所以真正供養不是說你拿出多少錢給佛門,供養什麼地、什麼樓、什麼道場,這些固然是供養,但是這個供養不是最殊勝的。佛告訴我們,最殊勝的供養是你自己依教奉行,按照佛的教導去修行。佛教導我們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就要一切放下求生極樂世界,這才是真正供養,這才使得諸佛歡喜。你想想,你往生成佛了,成佛你度多少眾生?你現在在這裡辛辛苦苦未必能度幾個眾生,你成佛之後是度無量無邊眾生。所以這個帳你要會算,不要急著現在就要做什麼好事幫助眾生。假如你已經有往生把握了,可以,你可以做,多帶幾個人往生極樂世界,這是好事;假如你自己都沒把握,你先要解決自己的問題。

有一次,悟道法師,是一位跟我們師父很長時間的弟子,悟道法師請教他一個問題。這是十三年前,我還在美國讀書的時候,我聽到師父回答悟道法師的問題。什麼問題?悟道法師問,究竟自己往生淨土重要,還是弘法利生重要?大家說哪個重要?對,大家真是有智慧。師父也是這樣回答,往生極樂世界比你弘法利生還重要。一切功德當中,當然弘法利生是最殊勝了,但是相比起自己往生來說,往生更重要,根據什麼道理?就是這一句,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法藏比丘當年就是這樣修行。所以你明白這個道理,輕重就懂得分了,「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個是儒家《大學》裡面講的,我們修學要知道先後順序。

下面,經上又說『願當安住三摩地,恆放光明照一切』,這個是我們自己要懂得安住在哪裡。現在人覺得身心不安,社會很多紛擾、很多誘惑、很多貪瞋痴,磁場不好,所以身心不安。究竟我們怎樣安?這個經上講,「安住三摩地」。三摩地是在《楞嚴經》裡面講的三件事,叫做「奢摩他、三摩、禪那」,三件事都是禪定的別名,就是說禪定,所以三摩地就是講我們修禪定。我們淨宗同修怎樣修禪定?禪定不只是禪宗修,一切的宗派都修禪定,佛的八萬四千法門,每一門都是教我們修禪定。因為佛法的三個修學綱領就是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得慧,所有法門都是修戒定慧的,這個定是中間非常重要的關鍵,禪定。你能夠持戒就得定,光是持戒還不夠,還要去修定。天台宗裡面修摩訶止觀,這個是修禪定,天台宗是教下;華嚴宗又叫賢首宗,他們依《華嚴經》修學(天台是依《妙法蓮華經》來修學),賢首宗三摩地是法界觀。我們淨宗三摩地是什麼?《阿彌陀經》裡面講的一心不亂,《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講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個就是我們的禪定,也就是這部經經題所講的「清淨平等覺」,這個就是淨宗的三摩地,我們要安住在這裡。

你能夠心安住在一心不亂的念佛當中,你就可以放光了,這裡講「恆放光明照一切」。這個光是什麼光?是我們真心本性裡面本自具有的智慧光明。這個光明不是從外面得來的,是自性中本來有的,只不過我們現在心不清淨,這個光明發不出來,被障礙住了。好像太陽當空,現在烏雲密布,好像這兩天都下大雨,你見不到太陽,白天都見不到太陽,是不是說沒太陽?不是,太陽還在天空上面,只不過被烏雲擋住了,光明透不出來,只要把烏雲去除,光明就透出來。所以去除烏雲就是把我們的心定下來,排除一切的妄念,什麼都不想,念佛,一心不亂,這個時候光明就透出來了。這個光明確確實實是有,只不過是我們肉眼凡夫見不到,為什麼?現在我們都明白,我們所見到的光叫做可見光,可見光在光譜裡面是很小的一部分,紅光是比較長的光,紫色的光是比較短的光,我們只能夠看到可見光的部分。紅外呢?紅外線我們看不到。紫外呢?紫外線也看不到。這個我們都懂,所以很多的光明我們真正肉眼看不到,但是它真是有。現在用科學儀器可以蒐集一點,能夠比我們肉眼所看到的多一點的光明,但是畢竟還是有限。所以,這個自性的光明我們肉眼看不到,但是它真是有。這種光明的效果就是使得一切眾生沐浴在這個光明當中,他會很歡喜,生歡喜心、法喜充滿。要知道,我們一起來學習《無量壽經》,在這裡念阿彌陀佛的時候,阿彌陀佛的光明就照在你的身上,所以使你很歡喜,你這些煩惱憂慮統統排除了,你會得到這個效果。《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講的,這叫做「香光莊嚴」,念佛的時候就是香光莊嚴。

下面經文又講『感得廣大清淨居,殊勝莊嚴無等倫』,這兩句是講的極樂世界。法藏比丘在因地上已經有這個願,希望能夠建立極樂世界。當時極樂世界還沒有成就,但是他的心裏面已經隱隱約約有這件事情了。要知道佛法裡面講,「一切法由心想生」,極樂世界也是我們心想生,阿彌陀佛當時已經開始想極樂世界。你看這裡,他希望得到「廣大清淨居,殊勝莊嚴無等倫」,是沒得比的。這個極樂世界已經開始想了,而且阿彌陀佛念念都在想,那就成就了,阿彌陀佛心想而生成極樂世界。我們現在讀《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也是心想極樂世界,所以極樂世界不但是阿彌陀佛心想生,而且是我們每一個人心想生。我們的心跟阿彌陀佛的心合為一體了,這個叫做共業,你跟阿彌陀佛修的業相同,他想極樂世界,你也想極樂世界,業相同。所以因同果也相同,你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下面經文又講『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無邊苦眾生』。阿彌陀佛希望輪迴中的眾生早點來極樂世界受安樂,這是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他特別照顧我們這些輪迴中的眾生,他知道輪迴中的眾生是最苦的。那些出了輪迴的,像阿羅漢、菩薩,他們也有煩惱,不過見思煩惱沒有了,有塵沙煩惱、有無明煩惱,比我們好很多了,沒我們那麼苦。我們在輪迴當中,見思、塵沙、無明三種煩惱統統具足,所以苦。這個苦都是自作自受,自己迷惑顛倒就造業了,造業就受苦,受這個苦的果報。阿彌陀佛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希望我們能夠早日出離,所以建立這個極樂世界,幫助我們用最快的速度離開輪迴。所以「常運慈心拔有情」,他的慈心,慈悲心,這個慈悲是跟我們一體的慈悲,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阿彌陀佛看我們一切眾生猶如他自己身體一樣,我們受苦就是他受苦,所以他不忍心我們受苦,希望早日超拔我們。有情就是一切有情眾生,情是煩惱、情執,有情執就有煩惱。這個常運的常是講時間,「度盡無邊苦眾生」這個無邊是講空間。你看,無盡的時空當中一切眾生,阿彌陀佛他老人家都希望他們統統到極樂世界去,一個都不留,這個是彌陀真實的本願。

後面最後一首偈是阿彌陀佛表態,他常行菩薩道,他的行願叫做『唯佛聖智慧型證知』。他的行願確實無比的殊勝,只有佛才能夠明白,菩薩得不到佛的加持都不能夠明白圓滿。阿彌陀佛他老人家是真乾,你看最後一句,『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這個是真乾。所以我們要求生極樂世界,一定要來真的,來假的不行,假的是什麼?口裡面講想去極樂世界,但是他的心行完全跟極樂世界是相背離的,他心裏面不是念佛,是念貪瞋痴。對於一切人事物,順境他就起貪心;逆境,就是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他就會發脾氣、罵人,瞋恨,貪瞋痴。這個就跟極樂世界相背離了,這個就不是搞真的,是搞假的,搞假的只是誤了自己。阿彌陀佛知道我們是真還是假,當然他老人家心裏面心知肚明。所以我們看到,法藏比丘的修行完全是從真實心中來做。

下邊這一品,第五品就是「至心精進」,這是他老人家發了願之後的表現。你看,法藏比丘在這裡發了願,他說:『我今為菩薩道,已發無上正覺之心,取願作佛。』這句話不簡單。我們見到很多人學佛,學佛的目的是什麼?有的人想著拜拜佛,希望佛給他加持一下,得到財富、升官發財;有的人求佛給他保佑,自己身體健康、子孫平安;有的人可能對於佛理很喜歡,很想來研究研究佛學,總之每一個人來到佛門當中目的都不一樣。但是有幾個人能夠來佛門好像法藏比丘這樣講,我是來「取願作佛」,我是想成佛才來佛門學佛。

我們見到歷史上,唐朝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是這樣的人。你看,他原先是一個樵夫,專門打柴為生。他家裡很窮,自己也沒讀過書,什麼字都不識,我們說文盲。結果聽到人家讀《金剛經》,他就開悟了。他聽得明白,這個是他過去生中深厚的善根。接著他就去拜見禪宗五祖,去求法。你看,他當時只有二十四歲,年輕人,見到五祖,五祖問他:「你來做什麼?」(惠能大師是廣東人,我們廣東人,從南方去到黃梅求見五祖,見到五祖。)他說:「我是來求願作佛的,我希望來成佛。」五祖見到他,南方人講話肯定是南方口音了,試探試探他:「你這個獦獠(獦獠是對南方人的貶稱,好像南蠻子),你這個沒文化的南方人來到我們這裡還想作佛,想成佛,口氣很大!」結果惠能大師怎麼說?他說:「人有分南北,佛性何分南北?」你看他的根性很利,人家就是為了來求法成佛的,知道人人都能夠平等成佛,南方人、北方人都可以成佛,一切眾生都可以成佛,為什麼?《華嚴經》裡面講得很好,釋迦牟尼佛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圓覺經》裡面講的眾生本來是佛。所以,你本來是佛、本有如來智慧德相,當然你可以成佛,就是看你肯不肯擔當。有的人說,成佛,不敢,我這樣的人還可以成佛嗎?你不敢擔當,不行。

你看法藏比丘在這裡不簡單,他說要取願作佛,所以向佛求法,跟六祖大師向五祖大師求法一樣,說:『願佛為我廣宣經法,我當奉持,如法修行。』當時法藏比丘的老師是世間自在王如來,希望他的老師給他傳法,希望自己『拔諸勤苦生死根本,速成無上正等正覺』,就是快速成佛。為什麼他要快速成佛?因為他可憐一切眾生,只有自己成佛了,才可以究竟圓滿的幫助一切眾生,這個是大慈悲的推動。而且法藏比丘比六祖大師還要厲害,他這裡說:『欲令我作佛時,智慧光明,所居國土,教授名字,皆聞十方。諸天人民及蜎蠕類,來生我國,悉作菩薩。我立是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寧可得否?』他比惠能大師還要厲害,惠能大師只是想作佛、想成佛,法藏比丘所要成的這個佛,他的佛國勝過無數諸佛國土,他要成就一切諸佛當中最超勝的,這個了不起!他發的願超過惠能大師,所以他成佛的時候,釋迦牟尼佛讚嘆他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人家在因地上就發出這樣的大願,這個大願不是狂妄的,是真正內心深處真誠的發願,希望最圓滿的幫助苦難眾生。

他跟老師發了願,老師就為他開示了,世間自在王如來就跟他講:『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都可以量得出來。所以經文裡面說:『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克果,何願不得?』這就是告訴他,你的心如果是真的、是誠的,你又能夠精進不懈,哪裡會有得不到的果?「會當克果」,這個願一定會成就。中國人有一句俗話講,「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是真心真意想去做一件事,沒有成就不了的。而關鍵就在於我們有真誠恭敬之心,我們說敬業,你要真乾。而且要精進不止,長時間不懈怠,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不達到目標誓不罷休,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就一定能夠成就。

世間自在王如來為法藏比丘開示之後,法藏比丘不簡單,他不滿足於自己修行。當然修行最重要靠自己,但是法藏比丘希望去十方無量諸佛國土那裡參學,所以他請求他的老師為他顯示諸佛無量的殊勝佛土,使他能夠參學、思惟、如法修行,能夠滿他的大願。他發的願是他所建立的國土超勝一切諸佛國土,當然他一定要去其它國土那裡考察考察。所以,世間自在王如來知道他很高明,而且他的志願很深廣,經上說『即為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功德嚴淨、廣大圓滿之相』。這個「相」,經裡面常常講到「諸法實相」,用我們現在話來講,就是宇宙人生真相。這個宇宙人生真相是無比廣大的,世間自在王如來為他說了「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的真實相。這個二百一十億不是數目字,它是表法的,表什麼?表圓滿。在密宗裡面常常用二十一來代表大圓滿,在《華嚴經》裡面用十來代表圓滿,在《阿彌陀經》裡面用七來代表圓滿,所以這些數字都不是實數,是代表圓滿的意思。二十一,這裡講二百一十,二十一的十倍那就更加圓滿了,後面還加個億字,真是無量無邊。把十方一切世界所有的國土統統介紹給法藏比丘,要他認真去考察、認真的去了解。這個課程內容可以說太豐富、太充實了,而且這個內容不只是口講,這裡是廣演,演示出來。這個演示是世間自在王如來用神通,無量的神通,為他演示出十方世界給他看,不只是口講。現在我們講極樂世界怎麼好怎麼好,只是口講。如果是佛跟你們講就不同了,你看《觀無量壽經》裡面,釋迦牟尼佛給韋提希夫人講淨土法門,怎麼講?為她演示出十方諸佛國土出來,要她自己選擇,她選擇極樂世界。她看到了那個形相、那個真實。

世間自在王如來為他演示,而且這個不是平面的,是立體的。我們現在平時看電視、看這些演戲,這些影是平面的,不是立體的。現在有的三D電影是立體的,雖然是立體,但是你手摸不到,沒感受的。但是世間自在王如來為他顯示的佛土,不但立體,他還可以進去,很真實的去感受、去考察、去思惟。所以這種教學方式是很科學的,是要他自己去實地考察,不是憑自己的想像。這樣的考察得到最後的結果,這個西方極樂世界才是最為真實。所以下面經文講『爾時法藏聞佛所說,皆悉睹見』。法藏比丘聽到佛跟他講解十方剎土,而且要他自己去考察,他都能夠看到,他心裏面都清楚了。所以下面講『起發無上殊勝之願,於彼天人善惡,國土粗妙,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選擇所欲,結得大願』。所以極樂世界怎樣來的?極樂世界是法藏比丘集合十方一切諸佛世界真善美的大成,集大成。其它的世界當中好的地方統統吸收,那些有缺陷的、不圓滿的統統捨棄,所以這樣所建立的極樂世界是最圓滿的,是所有一切世界當中最好的優勝之處集合起來。這個教學的過程,在經上講,世間自在王如來跟他講了有千億歲,千億年,這個時間很漫長。他們的壽命長,壽命四十二劫,所以有這個壽命、有這個時間去學習。

學習之後,他這裡說,他就開始修學。他修學『滿足五劫』,修學的時間是五劫,這個時間是天文數字。下面經上又講『於彼二十一俱胝佛土』,這個「二十一俱胝」就是前面講的二百一十億,都是表示圓滿。之所以這裡講二十一俱胝,和前面講的二百一十億有不同,我們可以想像出來,在夏蓮居老居士會集五種原譯本經文的時候,肯定是從兩個地方會集起來的,但是意思是一樣。法藏比丘用五劫的時間,根據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功德嚴淨、殊勝莊嚴的地方來建立西方極樂世界。建立西方極樂世界完成了,他的壽命還有,還沒有完,為什麼?因為他的壽命四十二劫,現在是用了五劫的時間已經建立起來。建立起來之後,老師還在世,所以他就立刻向老師匯報,將自己修學的成果匯報給老師聽。所以這裡他去到世間自在王如來所,『稽首禮足,繞佛三匝,合掌而住』,這是他在匯報之前先向老師行禮,對老師十分恭敬。他說,我已經成就莊嚴佛土了。世間自在王如來什麼反應?他說:『善哉。』太好了!『今正是時,汝應具說,令眾歡喜。』你要快點把你的成果匯報出來。你看老師對學生成就真心的歡喜,法藏比丘的成就勝過他的老師,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老師對學生一點嫉妒心都沒有,很歡喜。

這個嫉妒心可以說凡人都會有,甚至老師嫉妒學生都會有。像在歷史上我們看到,漢朝東漢時代鄭康成,這是一位大儒,他的老師馬融,他跟馬融學。馬融就有嫉妒心,見他的學生鄭康成超過了他,心裏面就很不痛快。鄭康成學成之後要辭別老師了,老師帶著學生為他送行,但是這個老師是想把鄭康成害死,因為不希望學生超過他。所以在十里長亭為他擺酒,叫每一個學生跟他敬酒,一個人敬一杯,想把他灌醉,然後請了殺手要把他殺害。但是沒想到鄭康成酒量很大,三百杯下肚,不但不醉,連行禮時小小的禮節都不缺。所以,李白有一首詩叫「將進酒」,「會須一飲三百杯」講的就是鄭康成三百杯不醉。鄭康成很聰明,他知道老師對他有殺心,所以他向老師說,我走大路。但是其實他從小路偷偷溜走了,所以沒被他害死。我們現在講《論語》,常常引用鄭康成的批註,他有一個《論語》的批註。這裡看到老師都對學生有嫉妒。

真正大德的老師不會嫉妒學生。你看在佛門當中,六祖惠能大師在五祖那裡得法,得到五祖的衣缽,但是很多人不服氣,因為他又不認字、又沒聽過經、又沒修過學,大徹大悟,得衣缽走了,很多人不服氣,要追。所以六祖大師為了避開大家的這種不服,在獵人隊裡面潛伏了十五年。十五年之後,大家對這件事慢慢淡忘了,他才復出,來到廣州光孝寺。我在廣州,家就在光孝寺附近,本煥老和尚就是光孝寺原來的住持。當時在唐朝叫做法性寺,在法性寺那裡,那時六祖還沒出家,還是在家人,當時都四十歲了。當時,印宗法師在法性寺講經,在經堂外面有兩個法師在那裡爭,這個我們都很清楚了,兩個人見到風在吹,幡在那裡動。幡是古時候在寺院裡面用來廣告的,告訴你今天我們有法會了,把幡豎起來。如果講法就豎起幢,幢是圓筒的那種,我們去寺院留意一下你會見到,有幢有幡。講經的時候是豎幢,叫高樹法幢,做廣告,告訴周圍的人,今天有講經,請大家來聽。現在不用豎法幢了,去打個電話通知朋友,今天晚上協會有講經,你可以通知他們來,這個就是等於高樹法幢的意思。甚至,現在很方便了,香港你看有「溫暖人間」的雜誌,你去那裡做一個廣告,通知一下,我們協會每天四點到六點老法師講課等等,我們這些課程在那裡列出來,這個也是高樹法幢,功德很大。古時候沒有這些報紙、雜誌,就豎一個幢,就是廣告,想來的人就來。

兩位法師見到堂外風吹幡動,在那裡爭,一個人說幡在那裡動,一個人說不是幡在那裡動,是風在那裡動,風吹它才動,如果風沒有吹,沒風的話那個幡怎麼會動?兩個人在那裡爭。結果六祖大師去到那裡,為兩個人和解,說,你們兩個不用爭了,既不是幡動,也不是風動,「仁者心動」。你心動你才見到它動,你的心不動你不會見到外面的境界在動。這句話傳到印宗法師那裡,他一聽,這個人不簡單,立刻召見他,相談甚歡,一見如故,才知道他就是傳五祖衣缽的六祖。當時他還沒有出家,印宗大師立刻為他剃度,剃度之後反過來拜六祖惠能大師為師,將自己的信徒統統都一起帶領皈依六祖惠能大師。所以,惠能大師在南方的法緣這麼殊勝,印宗法師第一功德,真正護法。護法沒有嫉妒心,他不會想著「我的信徒都給你拉走了」,他放不下,不是。他心裡怎麼想?「既然你比我好,我就希望我的信徒統統皈依你,統統聽你講」。他是為眾生的,為眾生他沒私心,所以沒嫉妒。所以印宗也不是普通人,都是佛菩薩再來,來表演這種護法。印宗的境界我們師父說,絕對不在六祖惠能大師之下,是兩個人同台演出,叫做「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這真正是好的老師、好的護法,他不會看見你被人尊敬、有名聞利養,心裏面就不開心,他沒有這個嫉妒心。

我們師父也是沒有嫉妒心的人。你看他今年年初的時候,二0一0年元旦,一號、二號兩天,新加坡淨宗學會邀請我們。師父帶著我們幾個學生,胡小林老師、蔡禮旭老師和我三個人,在淨宗學會的會場,租了一個大的博覽中心的會場,三、四千人來聽。在前一晚的晚宴上面,師父跟大家講,現在我們希望弘揚佛法要有後繼之人,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我們希望培養下一代的弘法人才,所以這次我來是陪他們來的,我不講了,我請他們來講,他們講得比我還好,超過我了。對著大眾講這樣的話。你看師父他老人家所表演的,跟印宗法師、跟世間自在王如來是一模一樣,一點嫉妒心都沒有,絕對不會覺得年輕人不可以超過自己,他沒有這樣想,希望下面一代超過自己。這樣的教學才叫成功,青出於藍勝於藍,這樣才叫做成功。如果下面一代不如自己,師父說自己教學沒成就。當然,我們做學生的跟師父的境界差很遠,師父為了給大家信心,讓大家生起誠敬心,他才這樣講。這個是善巧方便,不是說我們真有什麼功夫,只不過是為大眾生起誠敬心,因為「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是利他的。我們自己生慚愧心,根本是名不符實。

我們看到,世間自在王如來聽聞法藏比丘已經成就極樂世界了,無量歡喜,立刻叫他來匯報。你看「今正是時,汝應具說」,希望他不可以保留,全部講出來;希望大眾歡喜,『亦令大眾,聞是法已,得大善利,能於佛剎,修習攝受,滿足無量大願』。你看,對於學生這樣去鼓勵,而且世間自在王如來也是跟印宗法師一樣,把自己所有的信徒統統都引導去皈依阿彌陀佛。不但世間自在王如來是這樣,你看我們釋迦牟尼佛不也是這樣?他勸導我們娑婆世界所有的眾生統統都求生極樂世界,皈依阿彌陀佛。他不會說,「你皈依我,不可以皈依阿彌陀佛」,他沒有這種分別心,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都是這樣。「修習攝受,滿足無量大願」,這個無量大願含義是雙關的,一個是佛度眾生,無量諸佛度眾生的這個大願;一個是無量眾生希望成佛這個大願,都要因淨土法門來成就。

我們看到,法藏比丘為我們做修學成果的報告,就是底下這篇『發大誓願第六』。這一品,第六品是阿彌陀佛自己講述出來,他把自己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為大眾做報告。這是淨宗修學所依據的最原始的經文,這叫做第一手材料,是阿彌陀佛自己講的。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出來,轉述給我們聽。整部經的中心、核心就是這一品經,「發大誓願第六」,《無量壽經》是這一品經的詳細說明。不但《無量壽經》,所有經典都是發大誓願這一品的詳細說明。我們看第一願,因為這次是講大意,我們經文就不詳細去讀、不詳細講解了。這一願後面,第一條經文下面有一個小注,是「一國無惡道願,二不墮惡趣願」。第一願就叫做國無惡道。法藏比丘發願,「我如果成佛的時候,我的佛剎,就是我的國土裡面沒有三惡道,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成就」。法藏比丘說,如果這個願不成,他不取無上正覺,就是他不會成佛。法藏菩薩已經成佛了,經裡面告訴我們,他成佛已經十劫了。成佛了,說明他的願統統都已經圓滿,四十八願願願都落實了,沒一願是虛的。所以西方極樂世界證明真是國無惡道。

惡道大家都不喜歡去,哪個人喜歡去惡道?惡道是果,因是什麼?因是貪瞋痴,貪瞋痴才會感應三惡道。我們不想去三惡道,就不要造貪瞋痴的因,造了這個因不去都不行,這個很重要。在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看它沒三惡道的果,說明什麼?那裡的人沒三惡道的因,而且沒三惡道的緣。要有果報,因跟緣都要具足才有果報。好像種子,譬如我們說種瓜得瓜,拿一個西瓜的瓜子種到地里,給它澆水、施肥,這樣它才慢慢發芽、慢慢長大,才會結個瓜出來、結個果出來。種子是因,水、土壤、陽光、肥料這些就叫做緣,只有因沒有緣不行,你把種子放到冰櫃裡面,你等它一萬年都不會發芽、結果。只有緣沒因也不行,只有土壤、陽光、水分,但沒有種子,它也結不了果。所以因跟緣具足才可以有果報。在西方極樂世界,所有的人心地都清淨,他沒貪瞋痴的煩惱,他沒有因,而且他那裡沒有緣。你在那裡想造業沒機會給你造,個個都是念佛,個個都是發慈悲心去度無量眾生。你沒有機會去起貪瞋痴,沒因沒緣,當然不會有果報。所以我們這裡一定要留意。

我們要知道,我們想去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念佛,是不是念佛就能夠往生?未必。以前我們師父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他曾經講過,他說一萬個念佛人當中,真正能往生的二、三個而已,這個不成比例。為什麼一萬個人才有二、三個往生,究竟原因在哪裡?古大德說過,這個法門是萬修萬人去的,一萬個人修一萬個人都去。為什麼李炳南老居士說一萬個念佛人當中只有二、三個往生?這個原因我們要知道,我們念佛不符合條件。就好像我們讀書,是在讀書,天天都讀,而且讀得很勤奮,但是次次考試不合格,所以總是留級。所以,這個標準我們要知道,標準是我們念佛要把貪瞋痴的煩惱念掉,如果一邊念佛,心裏面還一邊起貪瞋痴,這樣當然就是念多久都沒有用,最後還是往生不了,為什麼?心不清淨。這個法門是心淨則佛土淨,你要往生極樂世界,心一定要清淨才行,念佛佛號念的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念出清淨心來。念佛的功夫是你的清淨心,真正心清淨,你念一句佛就跟阿彌陀佛相應。所以,這個貪瞋痴三毒煩惱我們要去降伏。

貪瞋痴的煩惱感應的是餓鬼、地獄、畜生這三惡道,如果我們有貪瞋痴,雖然念佛也往生不了。不但往生不了,甚至連人身都得不到,為什麼?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要得到人身,你要有五戒十善,這個標準是有中品的十善業,十善裡面就有不貪、不瞋、不痴。所以自己給自己打一個分數,究竟我下一世能不能得到人身?如果你十善業做到可以打個七、八十分,合格了,有七、八十分了,那你才可以得到人身。你如果想生天,要上品的十善,這個是什麼?要打九十分以上,這樣你才可以生天。天有二十八層天,你的分數愈高你的層次就愈高。所以我們的貪,對於財色名食睡五欲的貪著要放下;對於瞋恚、不滿意、計較人我是非、跟人對立,這個心要放下。所謂七情五欲要把它起碼伏斷,縱使未必斷根,都要能夠伏得住。你伏得住,往生極樂世界才叫有保證。

這個法門是最容易的法門,你這一生想成就,要知道修其它法門,不要講大家了,就講我,可能大家比我功夫要好一點,就是我自己本人來講,用其它法門我知道我肯定不行。譬如說參禪,別說明心見性了,就是你想得禪定,要知道都要把自己的五欲煩惱伏住你才可以生初禪。初禪這個欲要斷,這個斷是伏斷,未必斷根,但是它真的不起來,無論什麼誘惑,你的欲望都不起來,財色名食睡,真是沒有這個心。我自己反省自己,我做不到,財色名食睡擺在我面前我真的會動心。你說不動心不可能,只不過是什麼?我們知道自己的情況,所以儘量遠離,通過遠離使自己心清淨。念佛可以幫助我們壓伏這些慾念、壓伏自己的煩惱習氣。但是如果不念佛,不往生極樂世界,確實想生到初禪都不可能,甚至生天都沒保障,欲界天都未必。欲界是欲望沒斷,還是有欲望,叫欲界天。你的欲望斷了才可以生禪天、生色界天。無色界更加厲害,無色界是四空天,色界是四禪,我們說四禪、四空。所以這一生唯一一條出路就是求生極樂世界,因為這個法門是阿彌陀佛佛力加持,叫二力法門,只是靠我們自己的力量真是不行,但是靠阿彌陀佛的力量就行。我們的力量是自己真信、真願求生極樂世界,這個是我們要做的,阿彌陀佛威力加持我們,我們可以帶業往生,一往生就永遠不會墮三惡道。這是第二願講的「不墮惡趣願」,真是不會墮惡趣。即使是我們以前造的貪瞋痴、造的惡業,有這個種子在,但是我們只要這個業可以控制得住,我用阿彌陀佛佛號可以壓伏得住我的貪瞋痴,那我就可以帶業往生,這個業到了極樂世界就可以慢慢消除、可以真正斷了,為什麼?因為在那裡你不會有造業的緣、你不會再墮惡趣了,你通過長時間的修學,這些業就真正可以消除。

下面經文裡面第三、第四、第五願,這是願文當中的第二段,講了三願,三是「身悉金色願」,四是「三十二相願」,五是「身無差別願」,這一段講的是平等的大願。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你看『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令生我剎』。這個「十方世界」是包括所有世界,我們當然包括在內。我們這樣的人,業重凡夫,去到極樂世界,竟然我們的相貌都具有『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種大丈夫相』。這是佛的相貌,我們的相貌跟佛的相貌都一模一樣,所以極樂世界每個人的相貌都一樣。俗語又說,「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的面貌為什麼不同?因為人的心不同,心不同他就有不同的相貌。有的人心很善,他就生出善良的相貌,一看他就很慈祥。在座各位你們都是很善良的相貌,為什麼?你們好善好德,來學佛,是善人。有的人心裏面貪瞋痴的念頭重,他的相貌就惡。在西方極樂世界,人人的相貌都跟佛一樣,為什麼?因為人人都念佛,除念佛之外他沒有其它念頭,心裏面只有佛。再加上阿彌陀佛本願的加持,所以個個相貌一模一樣,都是圓滿的身相,身無差別。這個身相是果報。要知道我們學佛,自己的相貌、自己的身體是我們的依報,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就是人心。所以,學佛自己反省一下有沒有進步,第一個是看自己的身體、相貌,你有沒有轉變。

真正學佛的人,身體會愈來愈好,不用吃什麼營養品,你的身體自自然然就會愈來愈好、相貌愈來愈慈悲、愈來愈有智慧,甚至一年跟一年都不同。你看我們師父,你如果看看他年輕時候的相片,跟現在的相片大不一樣。現在的相片簡直就好像佛像一樣,年輕的時候不是這樣,為什麼?真正修學轉了自己的相貌,身體健康。你看八十四歲人,每天講兩個小時,一點都不累。他老人家講,我本來想講四個小時,大家很照顧我,不讓我講。他講四個小時絕對沒問題,跟我們年輕人一模一樣,我們年輕人的體力,他現在也是這個體力。

你看,我們跟他去義大利、去梵蒂岡,去拜訪天主教教皇。是上個月,我有幸跟著師父去,和馬來西亞五大宗教的宗教代表,一起組織宗教訪問團去梵蒂岡。從馬來西亞吉隆坡起飛,我們是坐泰航,在泰國曼谷轉機,從曼谷再飛到羅馬,飛行的時間加上中間等機的時間都二十多個小時。下了飛機之後,當地的導遊就立刻組織我們去參觀梵蒂岡的教堂。教堂很大,我們是早上六點半降落在羅馬,接著行李都沒有放在酒店,跟著車就去到教堂那裡開始參觀。從早上六點半下機一直走到下午兩點鐘,沒得坐又沒得吃,早餐也沒吃、午餐也沒吃,連水都沒喝一口,就在裡面走,其它宗教的長老走得腰都好像斷了一樣,都覺得很累很累。一直到了下午三點鐘,我們才開始去找餐館吃飯,都不知道吃什麼飯了,是早飯、還是午飯、還是晚飯了。但是你看我們師父,一路下來很瀟灑自在,看不出他有一點疲倦的神態,所以其它宗教的長老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他是這個訪問團裡面年紀最大的、體力最好的,這個是身體健康。我們師父也沒做什麼鍛鍊,他為什麼有這麼好的身體?清淨心。你看,這部經題裡面講的「清淨平等覺」,這個就使得我們身體健康,體力、精力充沛。所以,身體不好其實就是什麼?妄念太多、胡思亂想太多,自己糟蹋自己。我們師父心清淨、沒妄念,所以身體這麼好。

我們再看下面一段經文講到,第六是「宿命通願」,第七是「天眼通願」,第八是「天耳通願」。這一章又是講三個願,宿命、天眼、天耳,這是我們一般人講的神通。這個神通,現在我們也遇到這樣的人,真是有一點神通。他可以入定,可以觀察一個人,觀察他的前世;或者他有天眼,可以看到一些我們一般人看不到的東西。這個通往往是兩個原因,一個是他自己修出來的,修禪定得到一些神通,但這個通是很小的通,為什麼?他一定要入定才能夠看到,如果不入定,心是浮躁的,他看不到。一般來說,年紀小的人往往會有這種能力,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心不清淨了,見的東西多了、想的東西多了,他的這個神通就失去了。說明這個神通是什麼?人的本能,它不是說是你怎樣修來的。修出來的神通,小神通,真正大神通是自性當中的神通,極樂世界的人統統都是自性神通流露出來。我們這個世間的另一種神通,是因為一些鬼神的附體,不是他自己有神通,是有鬼神附在他身上,所以他可以看到一些東西,我們說陰陽眼,這些是附體的。

我們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他的神通不得了,他可以「自知無量劫時宿命」。這個宿命通是知道自己前世,一般人知道一世、二世都了不起了,阿羅漢有宿命通,他們可以知道之前的五百世,但是五百世之前他就不知道,他能力有限。但是我們看到極樂世界的眾生,他可以知道無量劫時的宿命,沒有想不起來的事情。這個事我們要知道,這個願文中說,「所有眾生,生我國者」,就是說像我們現在這樣的人,一心一意求生極樂世界,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因為煩惱很重,也是業障很重,可能只是到下下品,最低一個階級,但是一樣可以有同樣的神通。因為它沒有講下下品除外,或者是品位不同神通就不同,不是,它統統一樣,為什麼?是阿彌陀佛加持。所以我們只要一去到極樂世界,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無量劫的事情統統都記得起來。我們也有天眼,統統都看到,其它世界、一切世界所有的事情你都看得到,他們講什麼話你都聽得到,天眼天耳。

有的人說,「我捨不得我的家人,我捨不得我的兒孫」,往生他沒這樣真心切願,這是他不明白。你往生到極樂世界之後,你沒離開你的家人,為什麼?天天都見到,你有天眼。我們這個世界跟極樂世界距離很遠,經上面告訴我們,是十萬億佛國土,但是不要緊,你天眼洞視,看這個世界好像在面前一樣,看立體電影一樣。聽他們講什麼話聽得清清楚楚,甚至這個世界人與人之間講話,他們雙方未必聽得很清楚,你都聽得很清楚。還有,下面講到他心通,所有世界裡面一切人有什麼想法他都能知道,極樂世界的菩薩統統知道。而且有神足通,你有神通能力可以幫助你過去生中的家人,神通廣大。所以,往生極樂世界根本沒離開你的家人。

我們看到這個經文,我們知道,我們一言一行,乃至起心動念都要小心謹慎,為什麼?因為極樂世界的人全部都知道,你瞞不過他們的眼晴,你做些什麼壞事以為神不知鬼不覺,沒想到極樂世界的人統統知道。極樂世界有多少人?無量無邊,數不清的,每個人都知道,所以隱瞞不了。不但我們做的事他知道,我們講的話他聽到,我們起心動念,心裏面起一個壞念頭他們都知道,騙不了人。所以我們修行千萬不要自欺欺人,一定要從真實心中去做。自欺,這個人是愚痴,他沒有辦法成就。自古以來,真正修學成功的人、成就的人,不用別人督促,我們自己督促。學了這個經文就知道,極樂世界的菩薩個個都看著我們,儒家《四書.大學》說,「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就是我們雖然一個人在,但是其它的眾生、鬼神十隻眼都看著我們,十個手指指著我們。真的,我們周圍都有這些眾生,只不過我們看不到。我們讀這部經才知道,原來不但周圍的鬼神看我們很清楚,極樂世界所有佛菩薩都看得很清楚。所以我們怎麼可以不努力,怎麼可以不真乾?如果我們不是真乾,只是一張嘴在發願,你只是瞞過那些愚痴的人,你騙不了極樂世界的佛菩薩,他們知道你不是搞真的,所以你臨命終時他不會來接你,你搞假的不行。

我們再看,神足通裡面特別講到,可以「於一念頃,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這個是神通廣大。神通是你的能力很圓滿,隨心所欲,你想去哪個世界、想度化哪個眾生,見到哪個眾生跟你緣分成熟了,你就去度他,你隨心所欲,一點障礙都沒有。所以有些人不捨得家人,不要緊,你先去極樂世界,你可以經常回來這個世界照顧你的家人。有些人慈悲心很重,他發願生生世世在這個世界度眾生。但是問題是,願是很善良的願,未必有這個能力,一輪迴什麼都不記得了,可能還會造業、還會墮落。所以我們師父勸我們,沒關係,我們先去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之後向他頂個禮,說:「阿彌陀佛,我很憐憫我家鄉的眾生,他們很苦,我可不可以現在就去度眾生?」阿彌陀佛點點頭,說:「可以,你去吧。」你就可以立刻乘願再來。那你來的身分就不是凡夫了,經上講你是阿惟越致菩薩。什麼是阿惟越致菩薩?是不退轉的菩薩,你只有進步,不會退步。所以知道這個殊勝,不可以不去。

下面第十一願是「遍供諸佛願」,就是講你去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佛所供養諸佛、親近諸佛如來。你可以「於一念頃」,一念頃的時間很短,剎那之間,你去是怎樣去?不是說一個一個去,如果你一個一個去,怎麼可以說一念頃可以遍游一切佛土?不可能。你肯定是化身去,所以你去到極樂世界可以化身,化多少身?無量無邊身。每一個佛土、每一個世界都有你的身,但是你的真身在極樂世界不動。好像天上的月亮,天上的月亮好像真身,我們在地上擺一盆水,看到這盆水裡面有月亮;擺一桶水,一桶水裡面有月亮;一池水,一池水裡面有月亮。千江有水千江月,無論你擺多少水,裡面都有月亮。水裡面的月亮是我們的化身,化身是無量無邊的,真身不動在極樂世界。你看這個境界多麼殊勝!

你去十方世界供養諸佛,這是親近善知識。《弟子規》裡面說,「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你去親近的善知識不是一般的善知識,是諸佛如來,你去供養他們。當然你供養他們要帶著一些禮物,這個禮物都不用你自己去擔憂,為什麼?阿彌陀佛提供給你,天上降下天花,這些天花就是你的禮物。這些天花很殊勝、很美麗,人間根本得不到的,你拿著這些天花去供養諸佛如來。你供養諸佛如來,當然佛不會白受你的供養,佛很慈悲,你來供養他,他一定為你法供養、為你講經說法,使你開悟。你要知道,去極樂世界,你可以每天在十方諸佛佛土聽諸佛如來講經說法,不是說在這裡聽鍾茂森講經說法。我講經說法你們未必開悟,你聽諸佛如來說法一定開悟。而且不是聽一位佛,是無量諸佛。你想想,即使是一天在一尊佛那裡聽一句法,這裡說「億那由他百千佛剎」,那你就聽了億那由他百千的佛法,你怎麼可能不開悟,怎麼可能不成佛?所以要在西方極樂世界求學,進步十分快速,天天聞法不斷。

所以很多人,特別是一些年輕人,他發心要學經教,包括我自己在內,我也是很喜歡經教,學這樣學那樣,又講《論語》、又講《大學》、又講《地藏經》、又講《太上感應篇》,這樣那樣都講、都要學。現在明白了,學這麼多樣那麼辛苦,其實不需要,你只要學一部經,《無量壽經》,好好念阿彌陀佛,往生到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之後,你想學什麼諸佛如來為你講,學得很快速。所以不用羨慕別人,別人好像很能幹,學經教、禪宗又知道、密宗也知道,什麼法門都通。你不需要羨慕他,你一去到極樂世界比他還通,通一百倍都不止。所以,今天聽師父講經我終於聽明白了,本來我還想著講四書,講完四書講《道德經》,講完《道德經》再講《華嚴經》,講完《華嚴經》最後才來學《無量壽經》,我可能都已經七老八十了。因為《華嚴經》很長,你看我們師父講了十二年才講到四分之一,所以全部講完都要七老八十了。現在我明白了,這些統統都要放下。我剛才跟師父報告,我說《論語》因為開講了,我就要把它講圓滿。講圓滿《論語》之後我什麼經都不講了,專門就講《無量壽經》。徹底明白了,為什麼?這個是捷徑,講那些自己未必開悟,講《無量壽經》有諸佛如來加持,開悟得快。即使不開悟都不要緊,去到極樂世界,古德有說,「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你一定開悟。所以這個是真正明白人的選擇。

下面,第十二願是「定成正覺願」,這裡是講去到極樂世界你必定能夠成佛。成佛的早晚當然看你自己的努力,有些人很精進、很勤奮,特別用功,他成佛就快;有些人覺得不用這麼勤奮都可以的,反正去到極樂世界一定成佛,所以他想著享受一下都不遲,慢慢來。慢慢來也可以,極樂世界無障礙,只不過你就晚點成佛,成得晚一點,沒有那麼快,但是最後必定都成佛。去到極樂世界要知道,我們愈修肯定會愈精進,為什麼?因為天天聞法不斷,天天都在這麼好的環境裡面修學,所以你的進步肯定會愈來愈快。一開始你還想著可以慢慢來,後來你會愈來愈快的。

就好像我們現在這裡,在這個世界剛剛初學的時候是很慢。我自己回想我自己,十九歲就開始跟我們師父上人聽經,一開始聽經聽得很少,平均來講一天都未必聽到一個小時。讀《無量壽經》,我開始是怎樣讀的?一天讀六品,四十八品我八天讀完,我是這麼讀的。現在不同了,現在一天可以讀一部經,還可以背,有時可以讀兩部。你看一開始學經,聽一部經,慢慢聽、慢慢聽,聽很長時間才聽完。慢慢,後來愈聽愈多,進步肯定愈來愈快。以前讀書、工作,只能是抽出空閒的時間才來學佛、才來聽經。後來,愈聽愈有味道了,覺得一天不聽經都不行,所以聽經的時間就固定下來,每天起碼有兩個小時聽經。後來,慢慢增加到四個小時聽經,為什麼?你從聽經當中得到一點法喜,心清淨了。這個不會影響你的工作,你心清淨有智慧,工作起來會事半功倍;如果我們心不清淨、很多煩惱,看問題往往是看不真、看不清楚,往往犯很多錯誤,所以事倍功半。廣東話有句話說,「騰來騰去,唔見功夫去」,很努力工作,但是沒智慧,就往往花了很多無用功。所以心清淨很重要,你看問題看得準,知道這個時候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無用功你不會去花費。所以你愈學佛還會愈法喜,心會覺得愈清淨,也不會影響你的工作。

到後來你看,二00六年,我把工作都放下,專職來學佛、專職來學經教了,現在一天十多個小時都在經教裡面,愈來愈精進。而當你愈來愈精進的時候,你的環境、你的依報也愈來愈適合你修行。所以我現在覺得非常幸福,為什麼?天天跟著我們師父。現在天天跟著師父,將來往生極樂世界天天跟著阿彌陀佛。所以法喜很重要,真正你有法喜,疲勞都忘記了。以前我一天起碼要睡八個小時,沒八個小時精神都不夠。後來學佛,七個小時都行,心清淨了,不用那麼多睡眠。睡眠是恢復你的精神體力,但是你心清淨,你的精神體力沒有那麼多耗費,所以你不需要這麼多時間來恢復。後來六個小時都睡夠了,現在五個小時都行。所以愈來愈精進,愈來愈多的時間去修學。疲勞其實是我們自己的功夫不得力的現象,功夫得力了,就是你有法喜的時候,我們說人逢喜事精神爽,你不會提不起精神。所以你真正用心下功夫,你的進步會愈來愈快。

第十三願是「光明無量願」,第十四是「觸光安樂願」。經文上面講『我作佛時,光明無量,普照十方,絕勝諸佛』。這個「光明」是阿彌陀佛的光明,所以阿彌陀佛的名號又叫做無量光。釋迦牟尼佛讚嘆他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所以「絕勝諸佛」這個願確確實實他已經實現了。這個光勝於日月之光,日月的光,你看太陽光很刺眼,它不是很殊勝的,但是佛光很殊勝,為什麼?很光明,但是它不刺眼、很柔和,我們眾生在這個佛光照耀之下會生歡喜心。這裡說『若有眾生,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慈心作善,來生我國』。所以,我自己深刻體會到我們師父講的沒錯,講《無量壽經》特別歡喜,以前我不講不覺得,現在講真是。所以為什麼其它經都不講了,就講這部經?講這部經的時候有佛光光明照耀其身,不但照耀我,你們在座各位都照耀了。我們在這裡學《無量壽經》,心裏面憶念阿彌陀佛,就是得到佛光的照耀,我們的心就安樂,就「慈心作善」。你生慈悲心、生善心,你那些煩惱立刻就沒有了,貪瞋痴的念頭立刻就沒有了。所以,只要心裏面真正有阿彌陀佛,你會法喜充滿。

第十五願是「壽命無量」,第十六是「聲聞無數」。這個壽命即是阿彌陀佛本身,他本身無量壽,他的佛號當中有一個就是叫做無量壽佛。我們知道無量壽這個壽命是所有福德裡面第一德,因為如果沒有壽命,你其它都得不到,所以一切無量當中無量壽是第一德。不但阿彌陀佛無量壽,在極樂世界所有的天人都是無量壽,你看這裡講的,「國中聲聞天人無數,壽命亦皆無量」。所以你要知道,去極樂世界為什麼說一定可以成佛?因為你有無量的壽命,即使你再不精進,你用無量壽命來修行,你肯定會成佛。這個無量光、無量壽是代表一切的無量。光是代表空間,壽是代表時間,一切的時空當中的一切的事物、一切的財富、一切的福德,統統都是無量的。這個無量是自性的性德,我們往生極樂世界享受的這個是阿彌陀佛的加持,他的無量分給我們。

今天時間已經到了,我們就先講到這裡。願文還沒有講完,我們先講到第十六願。今天講得不妥當的地方,請各位大德菩薩多多批評指正。

我們一起先合掌念回向偈,將我們今天聽經聞法的所有功德回向給世界苦難眾生,消災免難,也回向我們在座各位乃至一切眾生,都能夠離苦得樂,今生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一切的冤親債主都能夠得度,一切有緣眾生都能夠得度。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阿彌陀佛!謝謝大家。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