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請大家看經本第二品,我們把今天要講的經文讀出來:
【為教菩薩。作阿闍黎。】
這一句經文是接著上面那兩句,講的是參加《無量壽經》法會的這些菩薩眾他們殊勝的修持。『為教菩薩,作阿闍黎』,「阿闍黎」的意思翻譯成中文是軌範師,即是為大眾做模範。在密宗裡面就叫做金剛阿闍黎,他是代表金剛薩埵來教化眾生。金剛薩埵是密宗創始人,是普賢菩薩的示現。這些參加《無量壽經》法會的菩薩,個個都是修普賢行,所以他們在他方世界或者此方世界擔負起教導菩薩的責任。這個教導是從凡夫一直到成佛都不可以間斷,所以佛教這門教育它是一個持久的教育,不是說一天兩天、一年兩年就可以完成,他如果是沒有長時熏修就很難成就。甚至你做了菩薩,都不能夠離開教育,有更高位的菩薩來教導你。這個就是中國古人所講的,「活到老,學到老」,這個學業是無有止境的,一直到成佛為止。我們懂得這個道理,就要常常來聽經聞法。真正用功,你可以每日都不間斷,為什麼?現在你可以在家裡打開電視放光碟,或者拿個播經機在手上,可以二十四小時都不間斷。所以受教育方法現在來說很方便,只要你能肯學,你一定能夠有成就,除非你自己不想學,那就沒辦法了。再看下面一句經文:
【常習相應無邊諸行。成熟菩薩無邊善根。】
這兩句是講「相應」,跟諸佛如來相契合,這個就叫做相應。還有包括你自己學的經教,這個是佛教導我們的,我們要能夠用在我們的生活待人處事接物裡面,你能夠用得上,這叫做相應;你用不上就不相應。所以學佛,他不但在講堂裡面學,也不是說只在念佛堂或者是禪堂,也不是說只是參加一個法會,這就叫做學佛,最要緊在你日常生活當中你要相應。佛是如是教導我們的,我們去落實,我們以佛為榜樣,佛是什麼存心我們也什麼存心,佛是怎樣待人的我們也怎樣待人。
所以這部《無量壽經》非常好。《無量壽經》講的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他是怎樣生活的、工作的,我們就學。譬如說善護三業,「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不可以講別人的過錯,不可以在背後兩舌毀謗別人,這個是第一;第二,「善護身業,不失律儀」,我們的行為舉止都要符合戒律、符合禮義,你能夠符合禮義、符合戒律,你就是世間的榜樣,儒家說謙謙君子。你能夠真正做出來,大家看到你這種行持,他會感動,身教重於言教。第三是「善護意業,清淨無染」,我們的意念、我們的心要清淨,不能夠有污染。什麼是污染?說句徹底的話,就是你心裡有念頭都是污染,除了念阿彌陀佛之外,其它統統是污染。所以你想想,我們從早到晚有多少時間是處在污染當中,多少時間是處於清淨當中?就是希望我們污染的時間愈來愈短,清淨的時間愈來愈長。如果你一天二十四個小時,一半以上的時間都是污染,那你念佛往生就沒什麼把握;你起碼要過一半時間能夠清淨無染,你才叫做有把握。
所以我們學,一定要心放空,不要想這麼多東西,不要裝這麼多東西。特別是那些人我是非、恩恩怨怨,引起你煩惱的那些事情統統不要裝。要知道一切相都是虛幻的,你看《心經》裡面說,「五蘊皆空」。五蘊皆空是什麼?色受想行識。色是物質,受想行識是精神,物質上這些種種的境界、精神境界統統都是皆空,沒有一樣是真實的,你能夠這樣起觀照,那你叫相應,你的智慧就升起來,這個就是般若智慧。
我們念阿彌陀佛,口念阿彌陀佛,口相應;心裏面想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意相應;我們的身體做的都是跟諸佛菩薩一樣,做為眾生的好事,身禮敬佛,嚴持戒律、斷惡修善、利益眾生,身相應。所以身口意三業相應,這個就是『常習相應無邊諸行』。這個行為是無量無邊的,講的是什麼?你的生活。你從早到晚,你的念頭有多少?你的語言、你的行為,確實這樣算起來是無邊的,無邊一切的身口意的行為,統統跟諸佛如來相應、跟佛菩薩相應,那你就真學佛了。甚至你可能沒有坐過禪,沒有進過念佛堂,沒有參加過法會,但是你是真的學佛,你是相應的。
現在我們還沒有成佛之前,要刻意的使自己身口意跟諸佛如來相應,等到我們做到自然了,不用刻意去做自然就做到了,自然相應的時候你就成佛了。所以我們為何要持戒?戒律就是佛的行為。一開始我們不習慣,所以要嚴持戒律,這個嚴字是有一點刻意的意思,要刻意去斷惡修善,將自己的習氣毛病去除。等到你自己已經持習慣了,日久功深,你的功夫到家了,做到很自然了,這個時候,就好像孔子到七十歲「隨心所欲不踰矩」,他做什麼事情他都不會犯規矩,佛法說不會犯戒,完全與自性相應,這樣你已經成就了。
『成熟菩薩無邊善根』,這個「善根」,講的是你的身口意三業所行的,就叫做善行,如果這個善行很堅固,不能夠摧毀、不能夠動搖,這叫做善根。就像有一棵樹,它的樹根很深,它不會動搖,無論遇到什麼境界、風雨,它都不會動搖,這個就是真正有善根,我們說「善根深厚」。世間講的善根是無貪、無瞋、無痴,就是沒有貪瞋痴,人能夠沒有貪瞋痴,他就能夠出生一切的善行。所以這三善根,無貪、無瞋、無痴,是對世間法講的。而對佛法來講,菩薩他已經斷除了貪瞋痴,他是向成佛的道路上精進,精進就是菩薩的善根,唯一的善根就是精進。我們怎樣去精進?我們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你不會有貪瞋痴,世間的善根圓滿了;而且你能夠精進,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你這樣精進,菩薩的善根也都圓滿了。所以一句名號就是最好的善根。
第二個含義,這個善根講的是能夠出生妙果。譬如說,世間的善根能夠出生善果。我們學佛修行戒定慧,持戒就得定,由定開智慧,開智慧是最後的果。我們為何要持戒?是為了將來開智慧,現在要得定才能夠開智慧。
第三個含義,這個善根,根就可以生出很多的樹幹枝條,所以它講的是可以出生余善,你有這個善根,你可以行種種的善行。這裡講的參與《無量壽經》大會的這些菩薩,他們有能力幫助他方世界無量無邊的菩薩,來成熟他們的善根,幫助他們最後能圓滿成佛。再看下面一句:
【無量諸佛鹹共護念。】
因為這些大菩薩眾,他是完全無我的,只是為佛法、為眾生,與諸佛如來相應,所以自然就得到十方諸佛的護念,幫助他們能夠行普賢大士之德。我們也很想得到無量諸佛的護念,但是又很難做到像這些大菩薩一樣,他們的神通廣大,我們沒有。怎樣才能得到十方諸佛護念?有一條方法,就是《阿彌陀經》上講的,你能夠受持《阿彌陀經》、受持《無量壽經》,你就得到十方諸佛如來的護念,就能夠不退轉於菩提大道,你求生極樂世界,就可以得到『無量諸佛鹹共護念』。所以我們撿到的便宜很大,凡夫又不是菩薩,竟然就跟菩薩的待遇一樣,得到十方諸佛如來的護念。
所以,你明白這個道理,怎麼可以不念佛?怎麼可以不求生極樂世界?你說在佛門裡面求些什麼願,什麼希望自己身體健康,希望自己家裡人健康長壽,甚至發財發達、兒孫滿堂,你求這些願也是很小的。十方諸佛護念你,怎麼會只得這樣小小的果報?你真正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成佛都做到,所以其它那些就不需要求都可以了,其它的自然附帶的。你看有十方諸佛護念你,你需要什麼肯定一點都不會缺少,不需要的東西佛菩薩也都替你清除乾淨。有些人說,我求佛送給我一輛寶馬車,求了這麼久都沒得。為什麼沒得?你不需要,佛是不會幫助你起貪瞋痴的。你真正需要寶馬車,佛就會送給你;你不需要,譬如說你坐捷運就可以,佛就不會送寶馬車給你。為什麼?幫助你以苦為師。你如果太享受了,你會覺得這個世界也不錯,不需要去極樂世界。所以真正佛菩薩護念你,他不一定說縱容你的欲望,他是使你不斷的提升,你的信願行提升,你的智慧、你的德行提升,不是要讓你的欲望提升。
我們再看下面。下面一大段的經文是講文殊菩薩的智德,這些菩薩既有普賢之行,也有文殊之智、之德。我們看第一句經文講的:
【諸佛剎中。皆能示現。】
這些大菩薩在一切的國土裡面都能夠示現種種身,所謂應身或者化身,而他們的真身本尊在極樂世界,他沒有離開。好像天上的月亮,今天是七月十六日,昨天十五的月亮最圓,今天十六大家都可以看到,再過一個月就到中秋了,月亮最圓的時候。天上的月亮它掛在天上沒有動,但是你在地上如果擺一盆水,你看到水裡有月亮;擺一桶水,一桶水裡有月亮;甚至一池水、一湖水,只要有水的地方裡面就有月亮。那個水中之月就是月亮的化身,你這樣理解。它的真身在天上沒有動,但是它可以化無量身,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這個千不是數字,是比喻無量無邊。
所以我們如果去了極樂世界,也有這種本事:真身跟阿彌陀佛繼續學習不動,十方世界只要有眾生需要我去幫助,我的化身就去了。眾生有感,我就有應。而你與眾生感應道交的時候,你自己不起心、不動念,你不會有任何的念頭。你不會說,「這個眾生跟我很有緣分,以前關照過我,現在我去報答他」,接著你才化身去。你不會這樣想的,這樣想是凡夫的情執,你不會有情執。只要他需要幫助,你與他有這個緣分,他立刻就去,隨類化身,好像觀世音菩薩,應以什麼身而得度的,你就現什麼身為他說法。下面經文講:
【譬善幻師。現眾異相。於彼相中。實無可得。】
這個是做比喻,用『善幻師』來做比喻,這個「善」是善巧,「幻師」就是我們現在講的魔術師,懂得變魔術。在古時候印度有很多這樣的幻師,現在其實都可以碰到的,他們從國小到這些幻術。黃念祖老居士他在批註中講到,他說以前他就見到這樣的事情,說有一個人他在街市上給別人表演,將一條繩子拋到空中,那繩子就掛在空中了,就這樣在空中掛著,然後他就可以隨著這條繩子攀上去。其實他有沒有真正上到天上?他沒有。有人拿攝影機拍,拍攝了全程,結果在攝影機裡面打開來看,發現那個人就坐在地上沒有動過,但是周圍的人確實當時看到那人爬了上去。他用什麼?他用催眠術。他這種方法就可能有這個傳統,周圍的人在他的這個磁場裡面就被催眠,就產生幻覺,見到那個人爬了上去。但是那個攝影機不會被催眠,所以拍攝出來之後就看到那人坐在地上沒有動。真的有這些事情。這個是什麼?好像善幻師『現眾異相』,別人沒有法子想的,想像不出來。好像我們有時候也看到那些魔術師表演,人放在盒子裡,頭露出來、腳露出來、手在動,接著他拿鋸子把人鋸成幾段,然後在場上轉了幾圈。那人分成幾段的時候,竟然他的手還在動,臉上還在笑著,然後合在一起打開蓋子,那人又出來了,完好無缺。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些魔術,這些就是什麼?「現眾異相」,大家覺得不可思議的。
其實這些是什麼?是魔幻表演,不是真實的。但是眾生容易被迷惑,所以他就用種種不可思議的這些境界現出來,說明什麼?所有相其實都是幻相。他自己不會迷,就像魔術師,他知道真實的原理是什麼,他不會迷,看的人迷。所以他能夠『於彼相中,實無可得』,他知道這些相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們現在眼前所看到的種種現象,你的親人、你的朋友、你工作的同事,你遇到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佛眼中看到的全部都是幻相,而你自己看到很真實,確實我每天都遇到這些人,跟這些人打交道。佛告訴你,這些都是夢幻泡影,假的不是真的。等你什麼時候醒過來了,你就知道是假的;你現在迷在當中,佛講的你不明白,你覺得佛講的不可思議。什麼時候你醒過來,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了,你就恍然大悟:原來確確實實佛講的沒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現在我們學了佛經,明白這個道理,雖然未能夠證入這個境界,你還沒有看到事實真相,但是你要相信佛,佛不會騙我們的。我們看不到,是我們自己沒有那個境界、沒有那個智慧,我們要努力,我們要依教奉行。當我們有朝一日往生極樂世界了,回頭一看,果然正如佛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現在才大夢初醒。你去了極樂世界,你一定有這種感覺,自己覺得當時為何這麼胡塗,生這麼多煩惱,何必!某人對不起我,經常傷害我,我當時咬牙切齒,何必!夢幻泡影。我的家境不錯,有屋子、有車子,收入很好,我當時為何這麼貪愛?你就會明白。這些大菩薩眾在十方世界就是這樣教化眾生。所以下面經文講:
【此諸菩薩。亦復如是。】
這些菩薩個個都是這樣,他自己不會被境界所迷,他是明白人。眾生不明白,他是跟眾生一起,跟眾生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來教化眾生,幫助眾生覺悟,但是他自己知道一切境界是幻相。所以,他幫助眾生也都不會有幫助眾生的念頭,都是虛幻相,他知道實無可得,「於彼相中,實無可得」,度眾生都不可度、不可得,所以他能夠終日度生,又終日無度。他念頭是很清淨的,不起心、不動念,不像我們凡夫度一個兩個眾生就覺得非常歡喜,沾沾自喜,認為自己很有成就。不像這些佛菩薩,度無量無邊一切眾生,他自己覺得實無一眾生得度。《金剛經》裡面講得很清楚,佛就是這樣想的,他知道這些都是幻相。雖然是幻相,但是他又不會說,算了,我就不用度眾生了,都是虛幻的。他不會這樣想,還是終日度生。所以他是不落兩邊,他不會著空,也不會著有。不著空,他能夠度眾生;不著有,他不會迷惑顛倒。
下面經文我們再繼續看下去,這是文殊智德的第二小段,叫「超情離見」:
【通諸法性。達眾生相。供養諸佛。開導群生。化現其身。猶如電光。裂魔見網。解諸纏縛。遠超聲聞辟支佛地。入空無相無願法門。善立方便。顯示三乘。】
看到這裡,這一段,整段的轉法輪相就講到這裡。『通諸法性,達眾生相』,這個法性就是諸法的本體、本性。法性,在佛的經教裡面講了很多個名詞,有講實相,有講真如、法界、涅盤、實際、佛性等等。為何講這麼多名詞術語?其實佛的用意是希望我們不要著相,不要著文字相,我們知道是這一回事就可以了,你千萬不要著文字相。所以佛講這麼多名詞,講的就是一件事,破我們對文字、名詞的執著。一個修行人,一定要「通諸法性」,我們說明心見性,他才能夠幫助眾生幫得真實圓滿。所以通諸法性就是照真,「達眾生相」是達俗,照真達俗。真就是他的智慧,他知道一切萬法、一切眾生是怎麼來的,知道本體的智慧,又叫做般若智慧。同時他達眾生相,他知道眾生根性是什麼、喜歡什麼,他才能夠度眾生。
這個法,一切萬法的本體,法性,跟眾生是分不開的,眾生就是一切法。這裡講的眾生,它不單指有情眾生,也包括無情眾生,連山河大地、樹木花草統統都包括在內。一切萬法、一切眾生的本性是同一的,同一體的本性又無處不在,一切眾生都具有。
這個道理非常深,一般人確實很難理解。昨天我和我們師父上人淨空老法師一起聊天的時候,我就向師父問這個道理。我說佛經裡面講,真如,真如就是法性,真如是遍一切處,一切萬物、一切眾生都是有真如,真如叫做不一不異,這個異不是一、二的二,是同異的異,異同,就是不是一體、不是一個,也不是不同,叫做不一也不異,它沒有差異,但又不是同一。怎麼理解?譬如說,我這個茶杯,茶杯是一個眾生,眾緣和合,它是由這些材料組合成;我定弘也是一個眾生,我是有情眾生,這是無情眾生,真如在它身上,也在我身上,遍一切處。但是真如是在這個眾生上,它是什麼?全體皆是真如。真如在哪裡?全部在這個杯子裡,也是全都在我定弘這個身上。但是它又不是異,不是說這個真如,在杯子上一個真如,我定弘身上一個真如,有兩個真如,又不是,我們兩個是同一個真如。但是你說同一個,又不是,它的真如是全體的真如,是一個真如;我身上也是同一個真如,全體皆是真如。我說這個怎樣理解?這是一個很高深的哲學問題,所以佛裡面講的是很高深的高等哲學。真如法性是《中觀論》講的「八不」:不一不異、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來不去。
這個意思我不明白,我就問師父。你說如果是真如一體,講是「一」我就明白,所有眾生都是真如所出現的,這個我容易明白;但它又不異又不一,又不是一,又不是異,兩個,又不是一個,這個我就不明白了。然後師父就不回答我。我自己就在想應該怎麼去理解?然後我就將我自己的體會說給師父聽,我說這樣理解可不可以?因為整個世界,一個宇宙是怎樣產生的?我們的念頭產生的。念頭生滅的速度很快,在《菩薩處胎經》裡面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念有多短的時間?他說一彈指有三百二十萬億個念頭,以萬億為兆,就是三百二十兆這麼多念頭。一彈指,一彈指不用一秒鐘,你彈得快的一秒鐘可以彈五次,等於是多少?一千六百兆個念頭,一秒鐘。念頭生滅這麼快,所以它了不可得。一個念頭它可以變現整個宇宙,整個宇宙就在你當下這個念頭當中,你說宇宙在哪裡?就在你當下你現在的念頭。而這個念頭有多快?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生滅,所以那個宇宙是了不可得的。為什麼?你剛剛有得這個念頭,念頭已經轉變了很多,就不知道你想是得前一念的宇宙,還是後一念的宇宙,它了不可得,叫做不可得。既然是不可得,那真如在哪裡?真如在你不起心、不動念的當下,就是真如。這個是我自己後來悟出來的。我開始就說,既然是不一不異,這個杯子本身是第一個念頭出現的,第二個念頭是有我定弘,那第一個念頭裡面的杯子就是全體真如。因為整個念頭出來的就是叫做阿賴耶識的作用,我這個定弘也是阿賴耶識念頭出現的,前一念和後一念是無關的。所以你不可以說同時,可能我們兩個還是同時,所以叫做「不異」,如果不是同時就是「不一」。
師父跟我說,你說得很明白。我就說,師父但是我還是沒有明白。其實應該說又是一又是異才對,為何說「不一不異」?既然這個杯子和我這個定弘可以存在一個念頭,應該是同一;但是又是兩個念頭,就是異。那為何叫不一不異?師父告訴我,你不可以想,他說你不可以想。不可以想我還在想,想到昨晚我睡覺的時候還在想,想到半夜突然就明白了,師父說不可以想,已經是把這個答案告訴我了,就叫你不可以想。你不想的時候就沒有念頭,你沒有念頭的時候,又是不一,又是不異。你說有一也有異,那個是有念頭。所以佛說真如在哪裡?又不一又不異,那就是叫你不要想。又不生又不滅,又不增又不減,又不垢又不淨,教你什麼?不要想。《法華經》裡說,「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要你止那個念頭。你不肯止念頭,好像我一樣一直在想,想到最後才知道,原來其實師父已經回答我的問題了,就是叫我不要想。佛當時講這句話原來就是為了大家不要想,你一想,有念頭了,什麼生滅都出來了。
所以通諸法性原來是什麼?你不想就可以了,心地回歸清淨。清淨心中你生出的智慧才是般若智慧,你才能夠通諸法性。一有念頭,對不起,你已經失了法性,迷失法性。
達眾生相,是當你能夠通了實相,就是你能夠不起心、不動念,般若智慧現前可以照真,你就可以達俗。就好像,你的心好像一個湖水很平靜,平靜的時候你就可以照真,外面的山景你全都照得很清楚,你就自然達眾生相。眾生的相你就清清楚楚,一點扭曲都沒有,你完全看得很真實、很明白,你能夠隨眾生的緣來救度眾生,而自己法性不變,所以他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和我們凡夫不一樣,我們凡夫隨緣就隨著變,一遇到緣就心裡動了,聽到什麼真如不一不異,都可以想到很多東西,這就是變。叫你不要想,不想,無思無慮的時候,你才能夠通諸法性,你才看到原來法性就在一切眾生當中。
黃念祖老居士他也用一個比喻,將法性比喻成水,將眾生比喻成波浪。我們看到海上很多波浪,波浪是眾生,它生出來的一個現象,但是你知道眾生本來就是水,波就是水,除了水之外波沒有其它東西,波浪就是水。波和水你說是一還是異?不一不異。波就是水,所以不異,它不是兩個;但是它也不是一個,波就是波,水是法性。這樣來思考也大概能夠明白少許。所以我們回歸到本體就是認識到水,原來波就是水,原來眾生皆是法性。所以明心見性的人不用說離開眾生去找法性,你要離開眾生找法性,你將法性和眾生對立。所以祖師大德見性之後去求驗證、求鑑定,師父就問:法性在哪裡?隨便拿一樣東西:這個就是。好,你開悟了。為什麼?處處皆是法性,所有的波都是水。如果說這個不是法性,那個才是法性,你就將這個法性搞成是異,就不是一。又是不一,又是不異。
所以禪宗裡面有一句開悟祖師講的一句話,很有趣,開悟之後說,「原來師姑是女人做的」,師姑本來就是女人,他說原來師姑是女人做的。這句話很有意思,這裡說的女人是性,師姑是相,性相不異,你硬要說相外面還要找個性,沒有性給你找的。師姑就是女人,女人也是師姑,它就是不異。有些祖師大德用黃金來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就像我們現在香港的金鋪很多,你進去金鋪裡面看到琳琅滿目,這些金器有金項鍊、有手鐲、有戒指、種種的這些雕像,統統都是黃金做的。你說:我不要這個手鐲,我要黃金,拿黃金給我看。你到處找黃金,找不到。黃金是到處都是黃金,個個都是黃金,所以黃金不可以說離開手鐲、項鍊、戒指去別求黃金,你就錯了。黃金就在這個金器裡面,金器是相,黃金是它的性,所以法性就在眾生裡面,黃金就在金器裡面。你不拿金器出來,你說,我不要金器我要黃金,你找不到。
所以要見性唯有是從相上去見性,怎麼才見性?你不迷就見性了。你一覺悟,原來這些全部都是黃金,你就見性了。如果你不知道那些是黃金,你說,這是戒指不是黃金,這是項鍊不是黃金,這個手鐲不是黃金,那你迷在相上不見性。你要懂得這個道理。所以凡夫在相上一迷就會有分別執著。譬如說,你拿黃金,一公斤的黃金,拿來做一個佛像,這個是佛,我要好好尊敬他;如果我拿一公斤的黃金,我做一個魔鬼的像,張牙舞爪。這個是魔,我討厭它。這是什麼?凡夫,著在相上面,所以他分別這個是佛、這個是魔。明白的人,你給我魔也是一公斤的黃金,那個佛也是一公斤的黃金,兩個是等值的,哪個都好,你給哪個都好,我都要。他知道有性,他就不會有分別,相上沒有分別了。雖然沒有分別,他也知道這個是佛的相、那個是魔的相,他知道這個分別是隨眾生去分別,他自己知道都是黃金。
我舉這幾個例子,希望大家能夠體會到菩薩與我們眾生在一起生活,他的那種自在。他不分別,不會說這個好人、這個壞人,這個是聖人、那個是壞人,不分別這些。個個都好,個個都是黃金,個個都是自性所現,你看這個分別執著自然就破除了。
我們再看下面經文講的,『供養諸佛,開導群生』。「供養諸佛」,這個供養包括財供養和法供養。財供養我們在寺院、道場裡面見到很多,法會裡面見到很多,拿香花、飲食等等來供養佛,那些是表法的意思。如果你不懂得那個意思,你就會變成迷信,以為我拿些鮮花、水果去供佛將來就有福報,這個就是迷信。這個表法是什麼?將你供養的心生起來,你知道要供養這些香花飲食、供養佛像,我要拿這種心去供養眾生。供養眾生才是對佛的真正供養,《普賢菩薩行願品》裡面講,能令眾生歡喜,就能夠令如來歡喜。佛是不需要你這些香花飲食供養的,眾生需要,所以用供佛的這種心去供養眾生。
另外供養香、花,這些表法我們要懂得。供養香是表示我們的信心。香,燒的香是假香,什麼是真香?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叫做「五分法身香」。所以我們看到香爐前面有個小幡,上面寫著「戒定真香」,有沒有看到?戒定真香,那個才是真的香。你能夠持戒、能夠修定、能夠開智慧,這個才是真正的香。用那個假香引發你的真香,你要能夠入這個觀想,落實於你的行動,你才是供養香。供養花是講什麼?花是因,開花才能夠結果,我們希望將來有成佛的果,現在要有六度菩薩的因。我們要勤修六度,這個是供養花。供養果是什麼?我們志求佛果。所以這些統統是表法的意思,我們明白了就不是迷信。別人問我們,你為什麼要供花?佛也不聞花;供什麼水果?水果也不吃,你要講出個道理出來,這樣就不會被別人笑話。
另外一種是法供養,是如教修行,依教奉行、利益眾生這個就是法供養,普賢菩薩說,「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而法供養首先你自己要如說修行,你要真正去落實佛陀的教誨,佛教你怎麼做你要做到,你是供養佛。你做到之後,你才能夠開導群生。「開導群生」就是教化眾生,開是開化,導是引導。眾生對我們的修行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修行不可以離開眾生。大乘修行人一定是不捨眾生;小乘人是舍離眾生自己去修,修到最後最多是證一個阿羅漢,他再提升也提升不了。要提升,不能離開眾生。在《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裡面講,「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所以你想成佛靠誰?靠眾生。因為你看到眾生有苦難,你才能夠生起菩提心,生起大悲心。如果眾生沒有這個苦難,你可能覺得現在世界這麼美好,我就要享受享受,你沒有那種迫切的度眾生的動力。所以當你觀察到世間有這麼多的疾苦,你的大悲心就能夠生起來。
所以人一定要接觸一下苦難的眾生,譬如說,看一下醫院裡面受苦的病人,你看到之後,你就生起同情,看到眾生有生老病死,你就要努力修行。為什麼?幫眾生解脫生死的苦難。當年釋迦牟尼佛出家就是為了這個,他就是看到眾生有苦,他生起大悲心,他就生起菩提心。因為菩提心成等正覺,他才成佛。所以我們學佛要懂得去接觸這些苦難的眾生,去幫助他們,這樣我們才能夠,第一個惜福,第二個有這種同情和動力去救助。我們特別是年輕人,從小到大都好像溫室裡面的盆花,很順利,根本沒有經過任何的風雨,沒有任何的折磨,所以就不知人間疾苦。在香港,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是過著很享受的生活,起碼他不愁吃、不愁住,所以他這種學佛的勇猛心、精進心就很難提起來。為什麼?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過太安樂的日子,人的菩提心就發不起來。一定要去接觸最底層的眾生,要去自己彎下腰,去為眾生服務,你才能夠體會到眾生的疾苦。
又說到,「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所以怎樣供養如來?你供養眾生就是供養如來。你能夠一心一意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諸佛菩薩最歡喜。你供什麼花、什麼果,那些未必令他歡喜,你能夠真正幫助眾生,佛菩薩最歡喜,你就是供養如來。我們看眾生需要什麼?眾生苦難的根源在哪裡?我們要思考這個問題,你才知道如何幫助眾生。眾生最苦難的根源是什麼?就是迷惑顛倒。第一個不信因果,所以他就會造作很多錯事,有造作錯事,他就有苦難的結果。所以要幫助眾生,首先要跟他講清楚因果。而他能夠斷惡修善,好了,他能夠得到暫時的安樂,但是他不究竟、他不長久,為什麼?他沒有出輪迴。一定要幫助他出離六道輪迴,你才能幫助他永離痛苦。所以要勸他認識淨土,認識阿彌陀佛,勸導他們念佛求生極樂世界,這樣來慢慢開導眾生。
要有這種存心,我如果有這種能力可以發心講經說法,我要將這個道理跟大家講清楚;假如我沒有這種機會,我也要好好護持,使眾生聞法的機會不要失去。無論是弘法還是護法,都是供養諸佛如來。你看諸佛如來來我們的世間做什麼?他就是弘法,就是講經說法,這個才是最究竟圓滿的幫助眾生的方法。如果說拿錢、拿物質可以幫助眾生,當然這個可以幫助眾生一時,但是不會究竟。如果是這樣究竟的話,釋迦牟尼佛絕對不會出家,他可以做國王,他可以拿他全國的物資來供養眾生。但是他為何要出家?因為這個正是究竟圓滿的供養眾生,唯有是開導眾生,將事實真相講明白,這個叫做「惠以眾生真實之利」,讓眾生得到真正的利益,尤其是幫助他念佛求生極樂世界。我們如果有機會遇到親戚朋友,我們應該如何?可以送他一盤光碟,或者一個播經機,或者一本書,勸他說:你學一下這些,這個對你很有好處的。介紹他來聞佛法,那你也是開導群生,雖然你不用自己開導,書是開導、光碟是開導,甚至介紹他一個網站,「你上網可以看看,很好聽的」,你也是開導。時時刻刻有這種開導群生的心,你就是常供諸佛如來。
我們再看下面,這句是『化現其身,猶如電光』,這個講菩薩現身非常快速,好像閃電一樣。好像觀世音菩薩,無論是十方世界任何一個眾生,有苦難的時候、急難的時候,只要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現身來救他,經上講的,一點都不會有假。譬如說,你從樓上被人推了下來,掉到半空的時候,你記起來,我要念觀世音菩薩,立刻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有一隻大手把你托起來,你不用掉下來了;你被別人用火燒的時候,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火變成水了;如果有大海嘯來,今年二0一二年大家都很害怕,是不是有大災難?你懂得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就不用害怕了。有什麼急難,南無觀世音菩薩,念一句,甚至一句都不用念完,就解脫了。
我曾經以前在上大學的時候,就做過一個惡夢,夢見有鬼抓我,我當時在夢中,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地藏王菩薩,結果我媽媽那時從外面,出去晨運回來沒有帶鑰匙,所以她拚命的敲門,就把我敲醒了。我一看,那鬼不見了,原來我媽媽就是地藏王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來救我的。你看就是這樣,很快的。其實我們現在就在夢境裡面,你知不知道?你如果知道現在是夢境,你就根本不用擔心,真的有什麼事情的時候,南無觀世音菩薩,你就醒了。一醒的時候,原來我在極樂世界,剛才做了個夢而已,夢到我搞六道輪迴,就是這麼一回事。所以你們念著阿彌陀佛也是一樣,特別是臨終的時候,你一直念阿彌陀佛,念到最後你發現,其實根本沒有生死,醒過來一看,大夢一場。這些菩薩個個都有這個本事,可以在眾生大夢顛倒的時候,遇到急難了,他就化身,「猶如電光」一樣快速來救助。
日本的峻諦法師,這是過去日本的大德,他對《無量壽經》有一個批註,叫做《會疏》,說到這個電光有四種含義。第一種是講快,眾生有感,菩薩就有應,同時的,中間不需要有間斷的時間。為什麼?因為眾生的心跟菩薩的心是一體的,你的心念菩薩當然知道,所以你一起心動念的同時,菩薩已經現身了,就這麼快,比閃電還要快。第二個是講能破眾生的黑暗。你看如果是晚上閃電的時候,一閃的時候,就看到光照出來,「破闇」。這個是講眾生的痴暗,愚痴就像黑暗一樣,佛法好像電光一樣,將眾生心中的黑暗破除。這個說法非常好。第三是「不住」,無所住。說菩薩他能夠化無量身,到無量的國土、無量的世界,好像閃電一樣,它無所住的。閃電不住在那裡,它不會停在那裡,閃一下就沒有了,而且它無所從來,也無所去。第四個是說「無分別」。電光照萬物的時候,它不是說我喜歡哪個就多照一些,不喜歡哪個就少照一點,它沒有這些分別,平等普照,而且同時萬物都照出來,它沒有取捨、沒有愛憎。所以菩薩的化現就是這樣,任何人只要求他,他就幫助。
我們問,假如一個殺人放火的惡人,他臨終的時候,被人判處死刑,臨終的時候他能夠反悔,知道自己錯了,我念阿彌陀佛,但是他要被別人槍斃,他能不能得救?他就在那裡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得不得救?得救。但這個得救不是說他得到這個身命,是什麼?他可以往生極樂世界。為什麼?臨終能夠懺悔、能夠悔過,雖然世間的法律不能夠饒恕他,但是他的罪業因為他懺悔、他念阿彌陀佛,佛力加持他,他帶業往生。所以臨終被槍斃的一剎那,他還是在念著阿彌陀佛的,一樣可以往生。阿彌陀佛他很平等,他的願「十念必生」,甚至一念也必生。你只要好像經文上講的,至心信樂求生極樂世界,臨終乃至一念,乃至一念也沒念完,你念「阿」就沒有了,但是你的心裡都是阿彌陀佛,一樣可以往生。阿彌陀佛在這個時候就示現出來,帶你往生。
真的有這樣的事,在新加坡。新加坡法律很嚴厲,那些販毒的人被抓住後都要判處絞刑,就是吊刑,要死的。結果在新加坡有一位居士專門去監獄跟這些犯人講解佛法,新加坡政府有這種服務,就是可以允許宗教團體到監獄來教化這些犯人。在台灣也有,在澳洲更多了,我曾經在台灣監獄裡面跟罪犯(有些無期徒刑的罪犯)講佛法,真的有這些。新加坡這位居士跟我們分享說,他專門跟死刑犯(要上吊的人),跟他講,講淨土法門。講到有些人痛哭流涕,知道自己錯了,都是一時胡塗。所以「人之初,性本善」,只是什麼?他遇到的緣不好,遇到惡緣,所以學壞了,甚至做出殺人放火的事情。結果這個時候他懺悔,他知道要死了,懺悔,他求生極樂世界,念阿彌陀佛。這種人念佛非常精進,為什麼?他預知時至,他知道什麼時候走,真的要死的,不是開玩笑,所以他拚命念佛,二十四小時都不間斷。我們念佛為何不精進?不知道什麼時候死,所以念佛也不夠別人精進。
所以那些罪犯到上刑場的時候,念著阿彌陀佛,歡歡喜喜,一點害怕都沒有。然後那個頸套套在頸上,很自在,還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樣念著走。結果行刑之後把他卸下來,打開頭套,看到臉上非常莊嚴,帶著微笑。而且很多這些吊死的罪犯舌頭都伸出來的,七竅流血很難看,但是他很莊嚴,微微笑,舌頭也沒有伸出來。這個是真正往生極樂世界,真的有這樣的人。所以,阿彌陀佛救度眾生也好像電光一樣,比電光還要快,你臨終一念能夠不忘記阿彌陀佛,你一定能夠見佛往生。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他真正回頭、真正懺悔,這個就是上善人。雖然人間沒有壽命,但是他往生極樂世界,我們看來,更好,我們天天盼都還沒有盼到,他已經去了。所以這個是緣很殊勝。
我們再看一句,下面是『裂魔見網,解諸纏縛』。這個「裂魔」的裂字就是破裂。魔是什麼意思?按照《智度論》裡面講的是「奪慧命,壞道法功德善本」,這個叫做魔。斷你的法身慧命,壞你的道法,破壞你的功德、破壞你的善本,善的根本都破壞了,這個就是魔。「見」是什麼?凡夫心裏面一切的想法都叫做見,你只要有想法就叫做見。從狹義的說法來講,一般我們說見惑,有五種見惑,所謂身見、邊見、戒取見、見取見、邪見,這些統統叫做魔見。魔見用「網」來比喻,就是這些見非常複雜,而且非常多,我們凡夫很難捨,舍不了,錯綜交雜,好像蜘蛛網一樣將我們網住很難解脫。所以魔見又叫邪見網。
「解諸纏縛」這個纏縛就是所有的煩惱,一般來說,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三種煩惱都是纏縛。菩薩在十方世界化現教化眾生,幫眾生破迷開悟、斷除一切煩惱,所以就叫做裂魔見網,解諸纏縛。我們通過學佛法,把我們錯誤的知見糾正過來。第一個知見錯誤的就是自私自利,一定要把自私自利放下,要學著利益他人。菩薩利他,一定要想別人,少想自己。慢慢將我們這個身見放下,這個是最大的魔見。那這個魔見不是說想放下就放下,一定要去做,一定要為眾生服務,你要全心全意真誠的為眾生去做事、去利益眾生,那你才慢慢將你的魔見解除,然後慢慢入到佛門裡面。只是放下自私自利還未入門,只是到了門口,等你把身見這個見惑都放下了,你才叫做入門。
今天我們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先講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