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釋迦牟尼佛問須菩提,這裡講報身。先講所,如來色相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包括如來報身相、法身相、化身相,都叫相。能所者,在這個能裡面發出一個念頭,「我能以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來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如來報身實在是沒有一個對報身的執著,因為如來在緣起裡面安住性空體。比如:一個我們不能對如來有另外一個色身可執著,第二個從自性上也不可以說這個色身是我身,因為在此世界是平等性無所住故,沒有說我現在看到這個身就是我的身,那你的身為什麼有男女老少種種分別呢?有種種的差別相呢?你明了這個道理,那只有無住才是;無住才有色莊嚴。我現在知道所有的眾生是我的心,你心裏面知見上的那個色身,和你自己在清淨裡面的那個色身,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你捨去你的見,捨去你這個能,我能在看的這個「能」斷掉的時候,你就是清淨體,平等體,平等體生出二相:平等之大悲無我之大智。如果你要具足色身見,見即念,你就是在觀照裡面以我這個見或念去思維。
你是在用念聽法嗎?你聽過無念的講法嗎?如來如何行施其教化?
你是在觀照裡面,文字般若、觀照般若與實相般若,文字般若是來自於佛陀的究竟體,來自於法報的體,化身裡面顯現出來的。但是我們化身是教化我們的,這個是自然而然的教化的,化身體裡面在教化我們,我們依文字觀照到實相,這個觀照還在念,就是說在你看這個書的時候,或者聽法的時候,都是用念聽的,知道吧。這個念聽的念一定是錯誤的。但是我講的並沒有錯,因為這個是在法裡面,是從化身裡面出來的,包括我現在講話的聲音,都是從化身裡面出來的,那我現在有我講法肯定也有念,事實上如來在這個地方講法是沒有念的,為什麼呢?化身體因眾生心起,它不是由自己的念起;依眾生的念起,眾生沒有念了,如來也就沒有什麼法可說了;他說是制止的意思,「莫作是說,」制止於眾生以為如來有所說法。我們眾生以為我在說法或者你在聽法,這個聽法為根本的這個念,這個念在聽的對方叫文字般若,文字是來自於32相的,所以32相來說是化身。但是在你認為你這個念和這個化身是對立的,因為對立的,你這個念是錯的,但是又不能丟開它,你丟開它進入無明離開觀照,不但不能丟它還要用它,怎麼用它呢?要觀照;以我言辭觀照實相,在觀照時猛然自己念沒有了,斷了;斷了以後外面的平等相就出來了,見報身了,那個報身叫做具足色身;所以斷你這個念的時候才是具足色身。如果念頭不斷,若以此色身見否?你這個念是錯的,不可以具足色身見佛,所以我們在實相的體裡面,是超越言辭的。講經的時候,我的講與你的觀照差別很大的,我講時可以如是觀照,你們聽的時候一定要如是觀照,觀照到你自己念斷了,一切法平等了,你知道平等的時候心清淨啊,心無緣啊,心無礙啊。我們一定要以緣起性空的體來觀照,就可以觀照到。如果你不用緣起性空,借假修真,借假相借妄識來修我們真的體,全真即假:全部真的體就是你這個所謂念的假的體,全假即真,所謂假滅時即真顯時,所謂真顯就是你妄斷的那一念,妄斷真顯,真斷妄即生。燈滅了,黑暗就出來了,燈亮了,光明就出來了,黑暗光明都在當下的體裡邊,光明不離開黑暗,黑暗也不離開光明,這個體是一不是二,只是你無明現前的時候,看不到了;等你光明現前的時候,一切皆顯;所以全妄即真,全真即妄,妄真不二。有智慧沒有智慧,聖凡同土,聖凡其實也沒有差別,哪有聖?哪有凡呢?一念覺者聖,一念迷者凡而已。我們以有漏之身,以具足色身見,必定是有漏之法,以具足色身見有什麼壞處呢?我去見,以具足色身見,念生是謂內外四相俱生,一錯全錯,變成有漏之體了;你跟實相相應,一剎那時間觀照到斷念實相現前的時候,無言對待,無法可說。如釋迦牟尼佛實在是無法可說;無法可說,但一切法現前;不可思議是名說法。不住相,一切相不住,心相法相都不要住,這個時候叫無念,無念那個時候才老實,不然的話就不老實了。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諸相和色身它有什麼區別呢?諸相為能,能見才叫相,不能見哪叫相呢?能見之上,所見之色,所見能見俱空故,所見的心和能見的體,我們可以用能見的心來見嗎?我可以閉著眼睛觀三十二相嗎?不可以。我可以用所見的色聲香味觸法來見不?不可以;所也不可以立,能也不可以立,這個叫做徹底的達到無念的狀態,能所俱亡。具足諸相,就是如來色相,如來色相就是具足諸相,具足諸相是我們的心,因為如來沒有相但是由心顯,眾生有心的執著。「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就是說你現在心裏面想到的,以諸相具足,也不能說不諸相具足,前面講過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得福多不?得福甚多,這個得福甚多跟這個是一樣的道理。就是說: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你不可以說我心就是佛,沒有三十二相,沒有八十種好,這個相不要了;如果你這樣想的話你又偏了。如來法報化在你心中要生尊重,因為這是你的心相,如果這個心相舍掉了,你心裏面說我不要這個圓滿的報相,就是說這個單獨的另外一個知見就出來了,因為如來此相本來具足故,是名具足諸相。這個相是不捨的,就是叫你不要執著,但是又不能舍掉;這個是不可思議叫如來體。「如來說」這個提法都不一樣的,一個是「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說的是報身,不可以。因為什麼呢?無住之心啊;一個是「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前講佛,此講如來,如來無取無舍,離名說相了。「不也世尊」須菩提通達與佛陀的本意,現在講他離心緣相了,獲真如體啊,所以一問須菩提就會到前面的意思了,「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後面講「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不捨不取,不捨掉也不取,不取亦不捨,不取眾生之妄,不捨如來之具足,如來本來就是具足的。
下面講快一點: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你不要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那我們明明看到釋迦牟尼佛說了三藏十二部,還說「莫作是說」,奪其言辭故,不要這樣說:我有所說法。釋迦牟尼佛不但是這部經典,任何一部經典都是,這句話明顯告訴我們「莫作是念」堵住了我們的心故;這個前面講「莫作是說」,直接堵住眾生的「心念」。釋迦牟尼佛講法無非是堵住眾生的念而已;此念就是佛無念體啊,眾生有念如來有所說法,如來有所說法不過是眾生的念而已;如來哪會有念呢?所以如來說三藏十二部,說文字相的話,釋迦牟尼佛說文字相,如來法身,佛與佛心心相印,他是無住體是一體的不二的,既然一體就無話可說,他在常寂光處,和所有十方諸佛都相應的;因為每個眾生心中都有佛,他也是相應的;和所有諸佛相應,他一定與菩薩心相應,因為菩薩心中有佛啊;跟眾生相應,眾生心中有佛啊。佛佛相念故,無須講話,自然而通。第二個:如來跟菩薩心相應,菩薩有住是故有菩薩法顯現,是故釋迦牟尼佛現報身相,報身相就是像盧舍那佛,像阿彌陀佛。所謂見報身就是前面講的,見報身相就是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這個色身就叫報身;而這個報身呢?不可以具足色身見。如來報身不是用我們的念而見;也不是用境而見;你不要以為我看到境就見到報身了。你現在還不在報身裡面,菩薩看報身都是六度莊嚴,都是功德莊嚴出來;七寶聚的;但是我們看不到啊;我們在化身裡面,在意裡面,我們還沒有離開過我們這個意,我們還沒有資格說這個報身。
菩薩可以見到報身,為什麼?菩薩叫菩提薩埵,菩提者心空,薩埵者法空;也就是真空妙有了;妙有就是法空呢,真空就是心空呢,心空會於諸佛,就是佛性,一切眾生佛性都是心空,上會於諸佛,下會於眾生。一切諸佛在一切眾生心中,眾生就是九法界,九法界就是菩薩,菩薩本身無所得故,除了到眾生心中找,沒有地方找;為什麼呢?十法界就是九法界。九法界中的阿羅漢還在眾生界裡面,菩薩無所得故,諸佛無體,它是言辭道斷的,它是沒有相的。佛在哪裡呢?在眾生心中,菩薩必須到眾生心中見無量諸佛,菩薩自己也是無所得;只有眾生心中才有無量諸佛安住。到眾生心中幹什麼呢?行六度波羅蜜,什麼叫六度波羅蜜呢?就是報身莊嚴,不信報身莊嚴,怎麼能見諸佛呢?報身圓滿就是佛圓滿啊,報身不圓滿佛怎麼會圓滿呢?為什麼叫自利利他呢?自利本身就是圓滿的,自利為性德,利他為行願德,利他由行和願而建立,自利是依性而建立,我們自利佛性每個人都具足了,性上圓滿;行和願圓滿之時,那你的報身圓滿。你信的體本身就是圓滿的,不需要修的;無修無證的。但是行願上面報身是有始無終,就是信的一剎那你就已經開始修德了,修到你利他的功德圓滿之時,才能夠見到圓滿的法身,圓滿的法身是報身圓滿之時,才見到的。所謂成等正覺就是圓滿報身,圓滿報身就是成等正覺;阿彌陀佛圓滿報身,成等正覺;釋迦牟尼佛圓滿報身成等正覺,就是自利利他,圓滿之時;才是成等正覺之時;成無上正等正覺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謂的自利利他,行願又在哪裡?在眾生體內。眾生體又是什麼呢?是妄體;所以菩薩要在此世界修什麼呢?修無住,修般若體啊。建立無住成法界故;這裡利他才能圓滿;如果他不到眾生境界,在眾生心中建立圓滿,他不能夠使眾生平等,成就六度波羅蜜平等功德,一切眾生一個不留的,變成他圓滿的功德,首先是他心地上的圓滿。
有的菩薩是不一樣的在哪裡呢?我不成佛,先利益眾生,像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他完全住在眾生的體裡面。有的先圓滿自性功德,自性功德和願上的功德圓滿,八地菩薩自性的功德已經圓滿了。性圓滿還要願圓滿;自性的功德圓滿還有自性的佛圓滿;這個就是八地菩薩。還有一個利他的功德圓滿,那就是佛。怎麼叫利他的功德有圓滿體,有不圓滿體?因為有故意圓滿,有故意不圓滿;像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先成佛後度眾生,他是一個圓滿體的體。像地藏菩薩,他修什麼呢?眾生不成佛他不成佛,他生生世世在眾生境界裡面,他要把眾生的苦都變成沒有了,他才成佛;只要我們眾生有一天苦還在,沒解脫的話,他永遠不成佛。但是佛就不一樣了,我們念阿彌陀佛為什麼能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說我先把我的功德在眾生心中圓滿,不等眾生圓滿,他的心中就已經具備了我圓滿的功德,只要你稱我的名號,你到我那個地方直接就是圓滿的功德,他是這樣子修的。所以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這些人都是先成佛後度眾生;地藏菩薩先度眾生,後成佛;發的願是不一樣的,但都是在利他的角度上修的,先成佛後度眾生他必須把利他報身的功德圓滿,八地菩薩只有自利功德圓滿了;所以自利的報身和利他的報身,還是不一樣的。法華經裡面有菩薩他自利功德報身圓滿的時候,他沒有眾生可度,自利功德的報身就是八地菩薩。
孝順父母、尊重師長、修十善業,做一切善事;這些和阿彌陀佛的成佛有什麼關係?和阿彌陀佛的果德有什麼關係?離名相其背後的實相是什麼?其真正的妙德是什麼?
其實聞金剛經就是八地菩薩,為什麼呢?從自利角度講,其實我們一聞金剛經就是八地菩薩,按照我們這樣判就可以判得出來。你想一想聞金剛經自利功德,緣起性空就是自性功德;可以具足大須彌山的功德,在禪宗里講到須彌山,在淨土法門裡面講就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完成自己自性中的功德,但是不能度他人,阿彌陀佛是利他功德。有人發願先自利然後利他,從彌勒菩薩那個地方出來,然後再修利他功德;先自利成就八地菩薩,倒駕慈航再度眾生。倒駕慈航功德是在眾生心中發願成佛,他的成佛不是一般的成佛了,是要跟你結緣,跟你結了一個善緣,什麼緣呢?孝順父母持五戒,他要把你持五戒修十善的一切功德變成他的國土,只要你持五戒就是持他的國土,所以你持五戒念他名就往生;就叫阿彌陀佛。為什麼呢?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怎麼成就的,在此世界無貪無嗔無痴,幹什麼呢?孝順父母、尊重師長、修十善業,做一切善事,阿彌陀佛都做了;他在這個善事裡面安立了一切眾生,他說我把這個功德在眾生心中都圓滿了,然後成就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正好是你孝順父母的一剎那,就是這個「德」成就的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在觀經里講「持五戒都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持八關齋戒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能往生?就憑你八關齋戒,就憑你五戒,因為五戒、八關齋戒劃阿彌陀佛因地所做,他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個的體,是故如果你真是信阿彌陀佛,你信不信你這個五戒就是阿彌陀佛的體?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圓滿相,如果你持五戒不能圓滿阿彌陀佛的圓滿功德的話,阿彌陀佛就不成佛;是故你持五戒時就是持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時,你念阿彌陀佛時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現前時,在此世界微淺之善法,都具足了。但是我們眾生不信,你不相信此世界的一切善法,包括山河大地及虛空,這一切善法具足阿彌陀佛因地所修,菩薩所行,菩薩行都在這個體裡面,都是阿彌陀佛利他功德建立眾生心想而成就的。
微淺善法中如何蘊含著阿彌陀佛的大片莊嚴?如何具足成佛之一切妙德?
觀經中前8品都沒有講念阿彌陀佛,但是都有一個信,信阿彌陀佛在此世界上品中品裡面,只有在下品的時候才講念南摩阿彌陀佛,乃至十念。觀經九品中最後一品才講念阿彌陀佛,前面都沒有講。可以看出來淨土法門,並不是說只有「念阿彌陀佛」才是,實際上(持五戒,修十善,乃至微淺善法)是一片淨土。你持五戒、修十善、出家、修微淺善法都是阿彌陀佛大片莊嚴,你只要在這裡面生無我相就可以了;也就是我們講金剛經的這個體。一切相是佛的相,無住這個裡面沒有我啊。在無量壽經裡面講,在此世界,持五戒,修十善就是泥洹之道啊;但是眾生就是不信。只要你在此世界當下行微淺善法,信阿彌陀佛就能往生成佛,所以不需要付出很大的,就看你有沒有這個信心。也就是說,平常之相可能具足成佛之果德,在此世界你不要住,你就住阿彌陀佛就好了,只要你是能思維的人,能觀照到此體者都能往生,只要在此世界你有善法生,安住在善法當中。什麼叫善法?如如不動,什麼叫如如不動?當下了知此體即是阿彌陀佛莊嚴,山河大地及虛空,一切善法,無不歡喜,一聲「南摩阿彌陀佛」乃至於百聲千聲萬聲,聲聲與此地與此空與此法界相應故,因為此體不二故。這就是金剛經里講「不以具足色身見」「不以具足諸相見」不要以為見到這個就是,這個是方便救護你的,但是這個地方要生起阿彌陀佛的信心,以阿彌陀佛大願之光,以阿彌陀佛成佛之力,阿彌陀佛成佛是我無住之相,阿彌陀佛大願之體是我法界之相,此相無住,此相大相,不要以為你觀的相就是佛,其實要我們發願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一個體。在金剛經裡面就是無住,無住就是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無住,只要你在此世界無住就是法身,在此世界相上無住就是色聲香味觸法無住,所上無住就是報身,心上無住就是法身。念上無住就是法身,相上無住就是報身,心上無住就清淨就徹底的融到法界裡面去了,就是實相現前。你有念,動念之時不言住。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有色聲香味觸法即是說法;色聲香味觸法現正在說法,後面不是講嗎:「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我們總認為釋迦牟尼佛心是空的,法是空的,福德無住,誰在說法呢?釋迦牟尼佛給我說法,誰在說法呢?我們眾生總認為有個人在說法,其實說法的體是堵住你有念之心,如來無所念。所以眾生根性不一樣,所取的相也不一樣,眾生化身相,如來說法在眾生心中,如來在哪裡?化佛,化佛在哪裡?化佛在眾生心中,法身佛是眾生無住之心,菩薩和眾生都在法身的體上,這個法身是一切眾生共住,沒有另外一個法身可得,所以菩薩相是有住之相,眾生相是有住之相,此相有住之相是妄心,但是不離法身。不悟者,不住那邊就住這邊,有住無住是相對而言的。因為你無住了你就和法身相應,福就在我們當下;法身也好,報身也好,化身也好,化身佛釋迦牟尼佛在此世界說什麼法呢?斷疑生信,沒什麼別的,就是要我們信這個,他為什麼要令我們斷疑生信呢?有苦必求救,我們有苦的心你必有求救的心,有求救必有法身應;你有求的心必有應的心,你錯誤的求他就錯誤的應;你有善知識求就有善知識應;你有正法求就有正法應,你有邪法求就有邪法應,都是釋迦牟尼佛自然而然應心而顯。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要不要回來度眾生呢?你不要去操心了。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一切都是阿彌陀佛自然度,就像阿彌陀佛成佛了,還來不來度眾生?阿彌陀佛無來無去,在一切眾生心中,他從來也沒有來過從來也沒有去過,哪有什麼來和去呢?
那釋迦牟尼佛來是誰來呢?是我們心中所顯,我們的法身是不會有來去的。但是我們的報身會隨菩薩行,因為我們有無盡的莊嚴,有無盡莊嚴就有無盡的利他的大悲心的顯現。所以菩薩有六度現前,我們現在看的山河大地,其實山河大地就是法,現前之時就是我心相現前之時,此心相,我迷了就有住,何況這個相也不是我心中相呢?那我心中是佛,心中又是菩薩,菩薩正在我心中顯現,此相又是我妄生相,又是我報身相,我報身相就極樂世界的菩薩,我現在的妄相是眾生,但是又是從我自性中的報身相出來,所以我的報身也在當下,那我的報身現在在哪裡?我的報身正在西方極樂世界,我看的相是妄相,我的報身相正看到報身相,妄相一除,你的報身相就顯現出來了。但是無始以來妄心把我們閉塞了;我們的報身相、法身相不能顯;遍莊嚴的報身相就不能顯現出來,報身相圓滿法身相圓滿,你化身相示現釋迦牟尼佛到此世界來,或現菩薩,或現眾生。如果你報身相不能現,法身相就不能現,那麼說你就不能現化身;那您就是凡夫。所以七地以下的菩薩不能見佛,八地以上菩薩見十方諸佛,還是在見的範圍之內,不能與佛同體,十方諸佛皆是阿彌陀佛,如果你成了佛了,你跟阿彌陀佛是一體的,阿彌陀佛就是法身佛。法身佛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報身佛,報身佛就是化身佛,化身佛就是千百億化身,千百億化身就是釋迦牟尼佛。如果你不見法身,不見報身,哪有化身呢?所以你現在不見化身就是沒有見到法身和報身嗎?如來法身如來報身,十方諸菩薩,十方報身佛,也在我們的自性裡邊,法身佛還在我們的自性裡邊,那我們現在眼睛看到的妄生妄見,一旦你妄見沒有了,化身也沒有了,能隨意化身啊,化到眾生心中。化身在那裡呢?在眾生心中。你所有動念釋迦牟尼佛都知道,如來即知啊;釋迦牟尼佛知道,他會離開我們嗎?他都知道我們現在的念頭,他會離開我們嗎?只是眾生的機緣沒有成熟,他可以倒駕慈航。什麼叫倒駕慈航?媽媽兄弟姐妹,你看到的山河大地都是倒駕慈航來的,倒駕慈航是指法水倒流。釋迦牟尼佛到前面去了,他的法水又回來了;回來幹什麼呢?或現父母,或現兄弟姐妹,或現山河大地,或現有恩,或現乃至於有仇,或現大梵天王或現國王,這些人都是倒駕慈航的,一切眾生都是倒駕慈航的,包括你自己的身體實在是沒有我啊,如果你悟到這個道理,哪有我存在呢?
此身就是化身佛,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無非是你心中之德,你以為你看到的是釋迦牟尼佛的三十二相,其實是你心中本來具有的,看到他就是看到你自己,你沒有因緣就看不到,等你看到的時候,是你因緣成熟了。因緣成熟了你就看到你的本相,化身相。因為你現在是化身見到的三十二相,一定是化身的相。報身沒有三十二相;如果你到了菩薩位,你可以脫落身體了,你可以進入報身了,法無住故,能見如來了,能見如來即能見報身了,這個時候你就可以見西方極樂世界的報身了,七重欄楯、七重行樹;那絕對不是化身見的,是報身見的。如果你不斷的修行下去,忘我了,然後就見如來了;若人精進故,現身能見阿彌陀佛報身相,這個報身相是不可思議的,真的是可以見報身相的。一般報身相任何人不可以示現,示現的都是化身,魔王不能示現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相任何眾生都示現不出來。包括我們現在東林寺的阿彌陀佛像為什麼那麼多的坎坷呢?阿彌陀佛的報身像很難修的,重重障礙,二十年中都還在搞;搞不起來。就這麼多痲煩,不是這個障礙就是那個障礙;因為阿彌陀佛實在不是用形象做出來的,所以叫難修啊;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所以這麼長時間來沒有哪個地方真正造出一尊阿彌陀佛像;樂山大佛是彌勒菩薩,靈山大佛是釋迦牟尼佛,另有觀音菩薩等等,就是沒有阿彌陀佛像;你看這個世界有阿彌陀佛像嗎?南摩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