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75集


時間:2015/11/10 作者:果林果梅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一一六頁:

玄義【次明別者,或謂此經但聞佛名,或謂此經佛是劣應,或謂此經華局車輪,或謂此經五逆不生,或謂此經止屬下品。不知二經實一義故,不知此經尤獨要故。】

這一段我們接著講「旁通」,先說完與《十六觀經》的關係之後,再深入一層來探討,對我們念佛、學佛有很重要的關係。同修們也許能體會得到,這個法門是非常難得遇到的一個法門,開經偈上所講「百千萬劫難遭遇」,這句話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可是多少人遇到這個法門是輕易的放過去,這是真正可惜。遇到之後,不但要理解,要甚深的來理解,然後我們才能生起信心。信心清淨,那就能得受用。深信、發願、起行,我們這一生就決定不空過。

末法當中修行,除了這個法門之外,任何一個法門要想成就,不容易!為什麼?諸位自己認真的反省一下,你就明了了。第一個,你能不能破我見?破我執?你能不能斷貪瞋痴慢?佛在經典上一再告訴我們,持戒、習定、恭敬稱讚供養,如果不能離開貪瞋痴慢,那都是魔王一邊的事情,修到最後都修成魔了。這個話我們能相信嗎?仔細的想一想,確實有道理。因為你所修的是人天大福報,換句話說,你離不開六道輪迴,你在六道輪迴裡面享大福報,再起大的貪瞋痴慢,那不是魔是什麼?天上、人間阿修羅就是這個業因修成的。有些人煩惱輕,他修的福報雖然少,也能往生。甚至人天福報都不修,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他可以往生西方世界,比修人天福報要強得多!我們在經論,在古德傳記、筆記裡面,都看到許許多多的事實。這段經文,主要目的就是要我們體會這部經特別重要。

或者有人說這部經是「但聞佛名」,所以是散善,不是定善。或者有人說,這部經講的佛是「劣應身」,不是勝應身。諸位看註解:

疏【但名者,或謂觀經教想彼佛相好。】

這個跟《觀無量壽佛經》一比較,《觀無量壽佛經》講得詳細。不但你聞名,而且還教你怎麼去觀想。這個經上沒有教你觀想,只教你念這個名號,名號就四個字。

疏【此經但持四字空名,則不見佛身,故名散善。】

實在說,這都是凡夫的知見,決定不是佛菩薩的境界,為什麼?佛與菩薩都沒有一定的身相。中國人最熟悉的觀世音菩薩,有書局出版觀世音菩薩變相圖,冊子裡面有五百多尊觀音菩薩相,有男的、有女的,有各種不同的身分,到底哪一種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面說得好,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相,所以菩薩沒有定相。菩薩都沒有定相了,何況是佛?所以佛當然也沒有定相。你怎麼能說這個是劣應身?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

諸佛菩薩現相,《楞嚴經》上說得很清楚,「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換句話說,每個人所見的佛菩薩相都不一樣。不但佛菩薩示現給一切眾生的身相不相同,如果諸位仔細的觀察,我們自己這個相示現在這個世間也不相同。如果是相同的話,天下之人見到你都會有同一個感受。為什麼有的人喜歡你?有的人討厭你?這不是很明顯的兩種不同的相嗎?這是粗分,細分不止兩種,也是無量無邊種,跟諸佛菩薩沒有兩樣。

你明了這個道理,我們如果要見佛菩薩,要見到好相,我們要用好心,為什麼?眾生心有感,佛菩薩心有應,感應道交。我們待人接物也是如此,連孟夫子也說:敬人者,人恆敬之。我們希望別人尊敬我們,我們應該要尊敬的心待人,我們有感,外面就有應。我們對待人沒有恭敬心,嫉妒、瞋恚,以這種心來感,怎麼會有好的應?不可能的道理。諸位讀到這樣的經文,你要曉得,這個事實是感應道交,是這麼回事情。我們以清淨心來感,見的是佛殊勝的應身。煩惱斷了之後,心地真正到平等,見的是報身佛,不是應身!煩惱沒斷,見應身。

執著,絕對是自己吃虧。世出世間聖人叫我們擇善固執,那是對初學來說的。什麼是善?心地清淨是善,心地平等是善,離貪瞋痴慢是善。我對佛菩薩很恭敬,我對父母恭敬,我對老師恭敬,我對於一般看不慣的人我就不恭敬,行不行?不行,決定不行。這個修法不是修佛法,這是修世間法。世間法,得世間的福報,不能往生,不能見佛,連佛的劣應身都見不到,不要說勝應身了,與佛無緣!不是佛與你沒有緣,是你與佛無緣。怎麼說你與佛無緣?因為你有貪瞋痴慢疑,你有煩惱障、所知障,這兩種障礙把你見佛的緣給障住,就這麼回事情。破二障、離二執,這才能見佛。

所以,佛菩薩沒有一定的身。經上講的意思是說,如果有定心,佛身自現,現在不見佛身,顯然是缺乏定力,所以叫散善。散善是這麼個意思。

疏【然經云: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既佛現,則寧無相好,況與眾,則主伴齊彰。蓋彼以作觀見佛,此以持名見佛,為因不同,見佛則一。】

這個說得非常好,說得非常清楚。《無量壽經》裡面講得很清楚,《無量壽》跟《彌陀經》是同屬於一部,我們稱為大本、小本。大本文字多,說得詳細,使我們對西方境界更能了解。大本經上說得很明白,念佛人真正相信,真正發願往生,在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你。不但阿彌陀佛來,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清淨海會眾菩薩,都會來迎接你。既然來迎接,怎麼不見佛身?往生的時候是你親眼看到佛菩薩,跟他一道去的。

諸位要曉得,現在這個時代的確是非常的時期,不是個平常時代。東西方的預言都說這個世間有大災難要來臨。我到世界上每個地方走一走,確實都有預兆,很不好的預兆。我們學佛學其他的法門,好是好,來不及了。我這次到美國,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住了十天。沒去之前,有些同修把那邊的情形告訴我,那邊同修成立佛教團體才一年,裡面有學禪、學密的,還有很多學外道的,這些人統統會集在一起,要我到那裡去講經不要特彆強調淨土,各方面都要顧及到,這樣才能比較契機。我聽了點點頭,到那個地方,我是專門講淨土,我什麼也不顧忌。我直截了當告訴他:你愛聽就聽,不聽,我對你也很尊重,你們喜歡學什麼,你們就學什麼;可是我告訴你一句老實話,你學什麼都不能成就,這是我講真話,除了念佛法門之外,學什麼都不會成功。所以我到DC十天,給他們講《無量壽經》大意,介紹念佛法門給他們。他們聽了十天之後,許多學禪、學密、學外道的都給我說:現在我們死心塌地念佛了。我說:很好,那我就沒有白來了,念佛要緊,比什麼都要緊!

《觀經》教你們用觀想的方法見佛,這部經不必那麼痲煩,只要你死心塌地念這句佛號就能見佛,比《觀經》講的方法容易多了!《觀經》理論是講得很透徹,實際上《彌陀經》效果在《觀經》之上。怎麼說在《觀經》之上?以前我在台中學佛的時候,李老師告訴:《觀經》用觀想的方法見到佛了,可是你懂不懂般若?般若裡面講得很清楚,「凡屬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好不容易觀想佛觀成了,然後又要從阿賴耶識裡頭把這個像去掉,你這個真如本性裡頭才幹淨!六祖說得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那個佛像就是一物,你要不能把它打掃得乾乾淨淨,你那個心不清淨。李老師就問我們:到那個時候,把這一句佛號去掉容易,還是把那個像去掉容易?我們一想,去佛號容易,為什麼?名字性空,容易去掉。那個像去掉太難了。所以他就說:這個經的效果比《十六觀經》殊勝。自古以來祖師大德提倡這部經是有道理的,下手容易,成功高!尤其是《楞嚴經》上,大勢至菩薩講得很清楚,「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哪有不見佛的道理?

疏【劣應者,或謂觀經言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此經不說,疑是劣應,故名散善。】

這是引經據典提出質疑,這也是很好的,問得很好。為什麼?學佛,諸位同修要記住,有疑一定要問,有疑惑如果不問,不把它搞清楚,那就是障礙。你這個信心、願力、行力統統要打折扣,正所謂斷疑生信,很要緊,一定要問。像這些提出的發問,可以說都是一般的疑問,幾乎每個初學佛的人都免不了,尤其是看了其他的經典,會對淨土產生疑問。

像我們上次提到倓虛老法師在佛七開示,有一個校長看到《觀經》裡面講到「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自性彌陀,唯心淨土」,看到這些經文他就懷疑,他說:既然彌陀是自性彌陀,那我就不要念了!我天天念他幹什麼?淨土是唯心淨土,我也用不著生了,我何必要求生?他向倓老提出這個疑問,倓老對他很讚嘆:你問得很好。這個問題解釋起來不容易!怎麼能叫他斷疑生信?我們在錄音帶上聽到倓老法師那個答覆,妙,高明!你聽了那段談話,那真正叫有學問。他不給他解釋,反問他:我問你,你自己好好的想一想,自性彌陀跟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有沒有界線?界線到底在哪裡?唯心淨土跟西方淨土那個界線又在哪裡?這樣反問他。這個校長也很了不起,他一聽這個話,他就想了半天,他說:我想這個當中找不到界線,沒有界線!老法師說:既然沒有界線,那還是一心念佛。他這樣才接受。確實沒有界線,他能夠體會到這個,是他高度的智慧,所謂是「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求生西方淨土就是求證自性淨土,到西方見阿彌陀佛就是見自性彌陀。

禪家講的明心見性,我們一生當中不容易做到,念佛人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做到了。《無量壽經》提供我們一個念佛的方法,這個方法是晝夜不斷,這樣念佛才有效果。打個佛七,七天七夜,這一句佛號不中斷、不夾雜、不懷疑,才能念到成就。什麼成就?高的成就是一心不亂,低的成就功夫成片。經上說得很清楚,如法修行,依照這個理論方法來修行,你一生當中如果曾經修過一天,臨命終時阿彌陀佛都會來接引你。如果一生當中一天都沒修,那就沒法子。一天二十四小時,心裡只有一句佛號,念佛、想佛,決定不能想別的,打個妄想那就不行了。所以佛七當中有好的護七師,大慈大悲來成就你,照顧你生活起居,使你身心一切放下,好好的把這句佛號念好。

念佛只有這四個字,嚴格來講,念佛堂只有四個字:阿彌陀佛。一年到頭,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年三百六十天,這一句佛號決定不中斷。這裡面沒有什麼儀規,念一部《彌陀經》,唱個贊佛偈,那叫打閒岔,都是夾雜。這才真正有效果。有沒有這樣做的人?給諸位說,有,真有。但是很少,我見過,真正念佛人!念得很有效果,很有成就。那個成就就跟經上講的一樣,真實不虛!所以學佛對於經論不能不研究,不能不了解,否則的話,天天還是盲修瞎練,煩惱不能降伏,心得不到清淨,這就是功夫不得力,這就叫業障。下面這就是解釋了,看看他到底是不是散善:

疏【然大本雲。】

『大本』就是《無量壽經》。

疏【爾時阿彌陀佛,放大光明,普照一切世界,阿難見佛,容體巍巍,如黃金山,高出一切諸世界上。則觀經所說,猶一世界,今言一切世界,則更為高大,何得言劣?】

《無量壽經》是阿難啟請的。釋迦牟尼佛有一天示現特別的相好,精神煥發,威儀氣度比平常更殊勝,阿難看到就說:佛今天這個相好、光彩,我從來都沒有見過,為什麼這麼好?是不是您老人家念過去佛?還是念現在、未來佛?就這樣啟請,問佛。這個啟請用意非常深,他不說別的原因,他說念佛,換句話說,就是暗示這個念佛法門的殊勝。你念佛,心是佛、身是佛,容貌是佛!俗話常說:相隨心轉。念佛人哪有不得相好如佛的?你要相好就念佛。連釋迦牟尼佛都念佛,念佛的時候,他的相比平常特別好。阿難這一問,佛就給他講,他的確是念佛。他念什麼佛?他念阿彌陀佛。所以給他講《無量壽經》,介紹阿彌陀佛給他。

經上講,介紹完之後,他問阿難:想不想見阿彌陀佛?阿難說:當然想見!就教他:你合掌向西,恭敬頂禮,稱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現身了,身相高出一切世界之上。阿難見到阿彌陀佛之後,就發願求生淨土。諸位知道,禪宗第一代是摩訶迦葉,釋迦牟尼佛拈花微笑傳給摩訶迦葉,迦葉傳給阿難,阿難是禪宗第二代的祖師,發願往生西方淨土!所以學禪要是毀謗淨土,那是不敬他的祖師,這裡頭味道很深很深。這就是問的人引經,答覆的也是引經,這裡頭決定不能有誤會。

疏【又大本言:阿彌陀佛道場寶樹,純以眾寶,自然合成。則非木菩提樹下之身,何得言劣?】

這個答覆尤其是高明,因為我們講劣應身,是講我們這個世界本師釋迦牟尼佛。千萬不能誤會將來我們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現的身相跟釋迦牟尼佛差不多,那就錯了。為什麼?阿彌陀佛沒有到我們這個世界,我們見阿彌陀佛在西方世界見的。西方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不一樣,那個地方人的福報大,所以身相高大,相好也殊勝,跟我們這邊人決定不相同。諸位要是仔細讀一讀四十八願,你就了解。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在因地所發的,也就是說明他將來成了佛,他那個國土以及那個世界的人民是一個怎樣的情況。不得是願,他就不成佛。那麼他現在成佛了,可見得他的理想、他的願望是樣樣都圓滿了。他這個世界很特別,第一個,這個世界沒有三惡道。極樂世界只有人天兩道,修羅、餓鬼、地獄、畜生統統沒有。第二,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心都清淨,沒有貪瞋痴慢,沒有惡因當然就沒有惡果,因果都殊勝。

它那邊也是個星球,那個星球比我們這個星球大得太多,我們地球實在太小,極樂世界比我們大得太多了。環境是依報,佛法裡面常說:依報隨著正報轉。眾生有福,這個環境也轉變了。極樂世界,佛與眾生的福報大,環境上沒有塵土。我們的地是沙土,西方極樂世界的地是琉璃,就是翡翠、綠色的玉,琉璃地上鋪黃金的道路。《金剛經》上講,「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它是什麼樣子,佛就給我們說什麼樣子。那個地方樹木也高大,樹木不是木本,而是七寶所成,樹根、樹幹、樹枝都是無量寶;講七寶,通常用七代表一個圓滿的數字,七就是圓滿,所以是無量無邊的珍寶所成。不是『木菩提樹下』,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示現成佛,那個樹是木質的,不是寶樹!這個不同。所以你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決定不是劣應身。

疏【又觀經云:彼佛或現丈六八尺,或現大身,滿虛空中,則隨機所見,大小無定,故古謂即劣即勝,生法不二。而況今經,不出大小,何得定指為劣。】

《觀經》裡頭講,阿彌陀佛或現丈六身,或現八尺身,八尺跟我們普通人一樣高,丈六身大概比我們高出一倍。『或現大身,滿虛空中』,那是很大的身相,所謂百千由旬。由此可知,佛身相大小不定,每個人見到的不相同。不僅如此,我們這個世間也是凡聖同居土。前年我在香港講經,遇到聖一法師,聖一法師告訴我,他在一九八二年曾經到普陀山朝拜。他們一共是三個人,到梵音洞禮拜觀音菩薩,求觀音菩薩現像給他們看。拜了一個多小時,菩薩現像了,三個人都見到,而且現像的時間很久,差不多現了半個小時。但是三個人所看的,說出來的不一樣。聖一法師所看到的像是金色的,金身的人戴著毗盧帽,是個男的相,手上拿一本書站在蓮花上。另外一個居士見到的是出家相。他們三個人所見的相不一樣,確實「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沒錯!你心清淨莊嚴,見到相不一樣!我們將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個人見阿彌陀佛、見觀音菩薩都不一樣,都不相同。現在好好的修行,將來見到殊勝莊嚴的佛相。

古人說『即劣即勝,生法不二』,劣就是生身,勝就是法身。相即不二,換句話說,佛的身相是從法身變化出來的,化身跟法身是一不是二。離一切分別執著,心就清淨。學佛,特別是修淨土,尤其是想在這一生成就,大家要牢牢記住六祖大師的教訓: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我們學佛的目的是什麼?是修心地清淨。

今天這個時代,生活緊張,壓力沈重,工作繁忙,我們用什麼方法、什麼態度來學佛?《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待人接物「外不著相,內不動心」,你這一句佛號就念好了,你這個佛號念的就得力了。外著相,內動心,你這個佛號念得再好,一天念上十萬聲,古人講的「風吹不入,雨打不透」,你也不能往生。為什麼?你佛號念得多,沒效果,不得力。念佛求什麼?求一心不亂。你是二心、三心,見色聞聲,心都亂了,這怎麼行?念得再多也不行。

所以要記住,我修一心不亂的,我修清淨心的。總要記住:心淨則土淨。接觸外面社會,外面人事紛紛來擾亂,對我們來講是很大的恩惠,為什麼?我們在這個境界裡面,時時刻刻考驗自己功夫得不得力。我看到了,聽到了,心裡生煩惱,我的功夫不得力。那是菩薩,那是我老師!他來告訴我:你不行,功夫不得力!你面對這些人與事,不著相、不動心,很清淨,那他就告訴你:你的功夫得力了。所謂「歷事煉心」,在人事裡面鍛鍊自己的清淨心,鍛鍊自己的平等心,才能圓成佛道。離開這些人與事,你到哪裡去修?你沒地方修!所以修行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你要是說把這些不如意的人事環境都離開,那你有多大的福報?連釋迦牟尼佛都辦不到。釋迦牟尼佛僧團外面有提婆達多,裡面有六群比丘,他的徒弟裡面有不少是不聽話的,調皮搗亂的。連釋迦牟尼佛在世一生弘法利生都得不到一天清淨,你想得一天清淨,你有多大福報?我們不能不覺悟。

《觀經》裡面講的有勝應身、劣應身,講見的相有大有小,《彌陀經》上沒說。沒說,你決定不可以自己認定阿彌陀佛是個劣應身的相,那你想錯了。

疏【華局車輪者。】

『局』是局限。這個經上講,七寶池中蓮花大如車輪。

疏【或謂觀經華大十二由旬,此經車輪,華局於小,故名散善。】

這也是個誤會,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中的蓮花確實有大有小。

疏【不知車輪之義,大小無定,大本車輪大至百千由旬,何止十二,詳如後文中辯。】

大經上給我們講,蓮花小的是一由旬,大的是百千由旬。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蓮花是我們生處、住處、我們修行之處都在蓮花當中。在蓮花裡面會不會寂寞?不會。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海會眾菩薩,你統統在花裡面見到。花裡面見到,這就是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的應身,花沒開!所以在花裡面跟花外面好像沒有兩樣。一由旬是八十里。連清朝皇宮也沒有八十里,這是西方極樂世界那個花最小的,下品下生的。上品上生的百千由旬,給諸位說,比我們地球大得多!地球放在這個花裡面當皮球玩了,你想那個花多大?

為什麼花有大小?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十方世界的眾生髮心想生西方極樂世界,發這個心,有這個願,西方世界七寶池中就生一朵蓮花,就長出個小花苞,這個花上就有你的名字。阿彌陀佛將來接引你,就拿你這個花來接引。你念佛念得很勤,這個花就愈長愈大,花的大小是念佛功夫的勤惰。念佛念得好的人花就大,光色就好。所以一定要念佛,天天要念佛,念佛不能間斷!幹什麼?培養七寶池中的蓮花,你在養蓮花。功夫好的人,將來在西方世界,蓮花可以住在空中。功夫差一點的人,蓮花也可以做交通工具飛行,但是停下來一定是落在地面上,不能常住在空中。所以花的大小不定,不能拘泥在這個大如車輪。

疏【五逆不生者,或謂觀經言五逆得生,大本唯除五逆,則濟度功狹,故名散善。不知唯除五逆下,有誹謗正法四字,五逆而兼謗法,乃在所除,雖具五逆,不謗法者,未必不生也。】

這個答得太好了,的確給我們解除了一大困惑。五逆罪現代人很容易犯,五逆罪的果報是在地獄。五逆罪是哪五種?《地藏經》上說得很清楚:第一個是殺父親,第二個是殺母親,第三個是殺阿羅漢,第四個是出佛身血,第五個是破和合僧。殺父母,父母對我們恩德最大,養育之恩。不孝,已經是大逆不道了;殺害父母,天地不能容,這個罪業是墮地獄的。阿羅漢是人天眼目,是一個地方上的善人,地方上有這個大善人,他必定有潛移默化、教人斷惡修善的功德,也就是一個好老師,他能教化一方,他是這一方人的善知識。你把他殺害了,使這個地方人沒福,所以這個罪過很大。

出佛身血,佛是三界導師,佛的福報大,沒有人能害佛的。但是使佛受點傷、流點血,這個可能,要把佛害死是不可能的,佛的護法神太多了。這個意思是說,以噁心惡意向佛,這個罪很重!佛現在不在世,我們以噁心惡意來毀壞佛像,等於是出佛身血。所以這一條,學佛的同修大概都不會犯的。不學佛,尤其信仰其他宗教排斥佛教的就有可能,以這個厭惡的心來破壞佛像,來燒毀佛教的經典,可能有這些事情,這是犯五逆罪。學佛同修當中很容易犯的,破和合僧,破壞僧團,說是非長短。雖然犯這些罪業,這些罪業也很重,不是極重。為什麼不是極重?因為現在沒有真正的和合僧團。有名無實的僧團,我們也不能破壞,對佛教的弘揚多少還是有它的功德存在。

《無量壽經》上說的,「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誹謗正法就是他不接受,這個沒有辦法。這個意思是說,縱然你造五逆罪,如果你還能相信,還能接受這個法門,你能相信西方有阿彌陀佛,你肯念佛求願往生極樂世界,這就是你不誹謗正法。這是特別是以這部經來說。如果對這個法門不相信,相信別的宗、別的法門,你這一生還是不能得度,不能往生。你相信任何一個宗派、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行,一定要相信這個法門,要相信西方確確實實有一個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上確確實實有一個教主,就是有一個導師叫做阿彌陀佛。你真的相信、真的肯去,雖然做了五逆罪也能得生,這是這個意思。如果造五逆罪又不相信這個法門,那沒辦法,阿彌陀佛幫不上忙,是這個意思。這是《觀經》下品下生裡面所說的。

用什麼方法?《觀經》講觀想,下品下生沒有觀想,就是念佛。持名念佛,在《觀經》是下品下生章提出來的。我們今天用持名這個方法,是不是將來往生西方世界就是下品下生?你要這樣想法那又錯了。諸位要曉得,持名這個方法妙極了,下手容易成功高!就這一句佛號就能圓證無上菩提,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不必更改,不要再加什麼幫助,用不著,就是這一句佛號就行了。首先我們要念到功夫成片,再進一步念到事一心不亂,再念到理一心,功德不可思議!

念這一句佛號,諸佛護念,護法神保佑,一切鬼神不敢靠近你身邊。民國初年,丁福保居士記載的有一樁事情,這是真的事情。有兩個人是好朋友,一同出門,有一個在路上死了,一個回來了。回來之後給他家裡送信,他那太太就懷疑這個朋友把他先生害死了,這個疑團始終解不開。這個先生死了之後,這個鬼很靈,還常常來找朋友聊天,他說:我家裡對你懷疑,你把我太太帶來,我當面給她解釋,這個懷疑就可以消失了。他聽了這個話,就念了一聲阿彌陀佛。他這阿彌陀佛一念,這個鬼就叫起來,他說:你不能念!你念的時候,你一身都放光,我受這個刺激受不了。他聽了這個話,就又念了幾聲,鬼就跑掉了。於是他就曉得了,他也不去給那個朋友太太解釋,從此以後他就出家,一心念阿彌陀佛。他才曉得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有這樣不可思議的力量。那個朋友他不是一個惡鬼,念幾聲阿彌陀佛,他不敢沾邊、不敢接近,他要離開,才曉得念佛功德不可思議。

「五逆不生」,要明了究竟是什麼緣故,絕對不是說這個經上所講的不及《觀經》,這個想法那就錯誤了。蓮池大師說得很好:雖具五逆,不謗法者,未必不生也。

疏【良繇謗則不信,不信不生,故所謂疑則華不開是也。】

所以,決定不能懷疑。這個法門秘訣就是有堅定的信心,有真正的願力,真信切願,念佛持名的態度就是不間斷、不夾雜、不懷疑,這樣修法,我們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沒有一個不生的,古德說:萬修萬人去。今天時間到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