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淨法師:《普賢行願品》講記 第二願王——稱讚如來  


第二願王——稱讚如來

經文:

【複次,善男子!言稱讚如來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剎土,所有極微一一塵中,皆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薩海會圍繞,我當悉以甚深勝解,現前知見,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出一切言辭海,稱揚讚嘆一切如來諸功德海,窮未來際相續不斷,盡於法界無不周遍。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贊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讚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直譯:

再者,善男子,說稱讚如來的意思是:包括所有法界、虛空界和十方三世一切佛所在的國土,在一切極其細微之處,在極其微小的塵埃中,都有像一切世間的極微細塵埃那麼多的佛。在每—佛所在的國土中,又都有無窮無盡的菩薩眾,在參加極其盛大的法會,他們在法會中圍繞在佛的四周。我要以極深刻的認識和無以倫比的理解力,把所有這一切帶到眼前來加以了解。所有現出的極微塵數的身形,都生出遠遠超過辯才天女的微妙舌根。每一化身都能宣說無窮無盡的音聲,形成了美妙音聲的海洋;每一音聲,包含了一切美好的言辭,在稱讚著如大海一樣,浩瀚無際的如來功德。讚嘆佛陀的意念行為,一一相續不斷,直到未來的世界中,直到一切法界的窮盡處,都一刻也不中斷地,無不周遍地稱嘆讚美佛。像這樣,直到虛空界窮盡的時候,眾生界窮盡的時候,眾生業盡的時候,眾生煩惱盡的時候,我的稱讚才會有窮盡。然而,虛空界也好,煩惱也好,都無有窮盡時,因而我的讚嘆也就沒有窮盡之時。而讚嘆佛陀的意念也就前後相續,沒有間斷;讚嘆佛陀的清淨身業語業和意業也就永無疲厭。

講解:

「稱」是稱述,「贊」是讚揚,稱述功德,讚揚其美,叫做稱讚。「如來」,《金剛經》云:「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法身無來無去,不生不滅,此就法身解釋如來。《涅槃經》云:「如過去佛所說不變,從六波羅蜜來,至大涅槃,故名如來。」《成實論》說:「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故名如來。」諸佛從真如法身中示現而來,此就化身解釋如來。

如來即是不生不滅的性德理體,稱讚如來功德甚為殊勝。釋尊的因地,因以「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一偈讚嘆弗沙佛,而功超九劫,先於彌勒之前成佛。證知修持稱讚如來這一行願,可以速增福德智慧。如來的本跡理事,具無量功德,須有甚深的如理智與廣大的如量智,方堪稱述讚揚。譬如自在天王,有一名叫善口的天女,口具五百妙舌根,一一舌根能出百千種音聲,一一音聲與百千種音樂相應。其聲清澈,旋律和雅,贊佛功德。普賢菩薩稱讚如來的妙辯,以大海般深廣磅礴的音聲,無有間斷地廣贊諸佛如來無盡的功德。從「剎塵心念可數知,大海中水可飲盡,虛空可量風可系,無人能說佛功德」偈頌可見,諸佛如來功德,贊莫能窮。

一次,佛陀和追隨他的比丘弟子們,在印度當時的摩揭陀國境內游化,打算從首都王舍城,前往北邊的那爛陀城。

在佛陀與比丘們一行人的後面,有一對外道沙門師徒,正好也同路,為師的名叫「須卑」,徒弟名叫「梵達摩納」。一路上,那位老師一直不停地誹謗佛陀,也誹謗佛法與比丘們,而他的徒弟卻一直與他唱反調,不斷地稱讚佛陀、佛法與比丘們。

一天傍晚,大家都來到路途中的一個庵婆羅樹園內,準備在園內國王建的公共房舍過夜。即使到了這個時候,這對外道沙們師徒,還沒能停止他們謗佛、贊佛的爭論。比丘們不禁對這兩位奇怪的師徒議論起來。大家都認為,相對於這位外道老師的不了解徒弟,佛陀的善知人們志趣,是多麼的稀有難得!

佛陀知道比丘們在講堂聚集,就來詢問他們在議論什麼。比丘們將他們議論的原委,告訴了佛陀。

佛陀因而教導比丘們說:

「比丘們!如果聽到別人誹謗如來、佛法和僧團,大家不要憂愁、傷心,也不要因此而憤怒,甚至懷恨在心而意圖報復,因為,這樣只會帶給大家障礙,不能如實地判斷別人所說的是有道理的,還是錯誤的。反之,聽了別人讚嘆如來、佛法和僧團,也不要感到欣悅、愉快,因為,這也會帶給大家障礙,不能如實地判斷別人所說的是有道理的,還是錯誤的。」

接著,佛陀又說:

「比丘們!一般凡夫,都只從一些細瑣、微小、世俗的戒行,例如五戒、十善、儉樸嚴謹的正命生活、乞食、不蓄積財物等來讚嘆如來而已,不能從如來所證得的深奧、微妙、大光明之法這一方面來讚嘆佛陀。只有從如來所證得的深奧、微妙、大光明之法來讚嘆,才是真正如實的讚嘆如來。」

什麼是如來所證得的深奧、微妙、大光明之法呢?佛陀那個時代的沙門、婆羅門們,有著種種的邪知、邪見,總括歸納起來,不外乎是全然的常見,部分的常見,無因、無緣論,有邊、無邊論,不定詭辯論,有想論,無想論,非有想非無想論,斷滅論,不正確的現法涅槃論等,共十類六十二種,稱為「六十二見」。這六十二見的歸納,就像灑在小池塘中的大漁網,網住了世間所有的邪知、邪見。而佛陀所證的深奧、微妙、大光明之法,就是遠離了這六十二見,在日常生活六根對六境的認識過程中,如實知認識與感受生起的真正原因,以及其所引發煩惱的根除方法:認識與感受,是如何地讓人們因貪愛而陷入味著,味著又如何在無常變化下轉為禍患,聖者又如何從中超越與出離。由於能超越與出離,所以聖者切斷了推動流轉到下一生的根,就像斬斷一棵枝葉茂密的大樹樹根,這棵樹就隨之枯萎,永遠不再生一樣,這就是佛陀所證的深奧、微妙、大光明之法。

能夠以此來讚嘆佛陀,才是真正的讚嘆。

在這部經中,所稱讚的境,以三重無盡來顯示,就是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剎土的所有極微塵(第一重無盡),每個極微塵中都有一切世間極微塵數的佛陀(第二重無盡),每一尊佛都有無量菩薩海會圍繞(第三重無盡)。能贊之因,則是除了甚深勝解心之外,還有普賢行願力,以這二因現前知見。

由此,也可以證知諸佛的「身語意」三密:

佛之身密:《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佛之語密:《佛說阿彌陀經》:「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佛之意密:《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普賢菩薩行願品》:「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

所稱讚之相有四方面:

一、能贊之相:對每尊佛的功德,一一以勝過辯才天女的微妙舌根,一一舌根流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流出一切言辭海。

辯才天女,亦譯作妙音天女、美音天、妙音佛母、及聲音佛母等,她是一位示女性身相的智慧本尊。在印度教中,傳統上她被認為是主神梵天的妻子。大乘佛教吸收了辯才天女的形象,將她作為文殊菩薩之明妃(明妃代表本體的智慧顯現)其實都是文殊菩薩的化身,指的是雙身的文殊,任何菩薩都有力量和智慧兩種威勢。

《大日經疏》五曰:「次北置薩囉薩伐底,譯雲妙音樂天,或曰辯才天,次北並置其妃。」是各有妃,故為男天。同疏十曰:「美音天,是諸天顯詠美者,與乾闥婆稍異,彼是奏樂者也。」《金光明》云:「大辯天女,大辯謂後也。」是妙音乃男天之名,大辯乃其後之名。《大日經義釋》七曰:「美音天亦名辯才天,是諸天中歌詠美妙者,猶如毗首羯磨工於伎巧之類,非乾闥婆也。」《大隨求經》上曰:「大辯才天女。」《不空罥索經》十五曰:「辯才天女。」此等皆為女天也。聰明而有辯才,故曰辯才天,能發美音而歌詠,故名美音天、妙音天,為主智慧、福德之天神,若供養此天則可得福與智慧。《最勝王經·大辯才天女品》云:「現為閻羅之長姊,常著青色野蠶衣,好醜容儀具有,眼目能令見者怖。」又曰:「若有法師說是《金光明最勝王經》者,我當益其智慧具足莊嚴辯說之辯。」該經有詩讚曰:「若人慾得最上智,應當一心持此法,增長福智諸功德,必定成就勿生疑;若求財者得多財,求名稱者得名稱,求出離者得解脫,必定成就勿生疑。」

佛教寺院中的造像常將之作女菩薩相,菩薩擁有八臂,旁六臂分執火輪、劍、弓、箭、斧、索等,中兩臂合十。腳下有獅、虎、狐、豹等野獸。

《出現品》上講到自在天王的采女善口,口中出一音聲,與百千音樂共同相應,每一樂聲中又有百千種差別音聲。勝過辯才天女的微妙舌根,是指善口天女舌根所發的妙音,只是與百千樂聲相合,而普賢稱讚如來,以勝解力故,所出音聲,周遍契合法界,所以勝過前者。

辯才有四種:法無礙解、義無礙解、詞無礙解、辯無礙解。真正的無礙辯才在九地獲得智自在後才獲得,九地前,雖有辯才,但不圓滿。如果按窮理盡相、朗照無餘的最高境界來說,只有佛與普賢才是窮極具足辯才。

所謂微妙舌根,如《華嚴經》所說,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舌,所謂:開示演說無盡眾生行舌,開示演說無盡法門舌,讚嘆諸佛無盡功德舌,演暢辭辯無盡舌,開闡大乘諸道舌,遍覆十方虛空舌,普照一切佛剎舌,普使眾生悟解舌,悉令諸佛歡喜舌,降伏一切諸魔外道、除滅一切生死煩惱令到涅槃舌。如果菩薩成就此妙法,則獲得如來遍覆一切國土舌相。像這樣微妙的舌根,我們應發願如是成就。

二、正辨稱讚:「稱揚讚嘆一切如來諸功德海。」

從果佛說,指稱讚佛的無量身智功德——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等等。

贊佛功德,也稱作「音聲佛事」,即用誦經、唱佛名乃至以歌舞音樂等供養佛的佛事禮儀。《維摩經》卷下「菩薩行品」所云「有以音聲、語言、文字而作佛事。」即系此意。《法華經》「方便品」有言:「若使人作樂,擊鼓吹角貝,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銅鈸,如是眾妙音,盡持以供養,皆已成佛道。」《維摩經略疏》卷十云:「此間耳根利故,用聲塵起之。未必但有聲塵,便無五塵。如此間以聲為佛事,亦放光明,亦香雲、香蓋、衣服等,以為佛事。但從勝者為正,其餘是傍,故的判聲為佛事。」此外,如由讀誦、唱名等而得往生之益,以及聞法音而塵勞垢習自然不起等,皆是音聲佛事之例證。

很久以前,印度有一位阿輸迦王。對佛法不但具有相當的信心,而且發心非常廣大。曾在一天當中,建造了八萬座佛塔。每天還虔誠供養許多位法師,並恭請法師開示說法,如此日復一日,從未停止過。

有一天,國王和往常一樣供養法師們。其中一位年輕聰穎、相貌莊嚴、精通經律論三藏的法師,神情自若地坐在國王的身邊,準備升座說法。

突然,國王發現這位年少法師的口中,散發出陣陣沁心的清香。國王深感疑惑,心想:「這位法師口中一定含了什麼特別的東西,是不是想利用這香氣來蠱惑我的人民?」

於是請法師開口,仔細瞧了好一會兒,法師口裡真的是什麼都沒有。國王仍不相信,再請法師漱口,但是法師口中的香氣依然不減。

國王忍不住說:「請示法師,您的口中為什麼會散發如此微妙的香氣?我從來沒有聞過這麼特別的香味。」

法師回答說:「大王!這要追溯到過去久遠以前。在迦葉佛的時代,我是一位善於說法的比丘,常向大眾讚嘆宣說迦葉佛無量的清淨功德,並且使人們明了種種深妙佛法的真理和無邊的修習方法。從那個時候開始,一直到現在,我生生世世口中都有妙香散發出來,而且這香氣遠超過一般世間花草的香味,人們只要聞到了這個香氣,都會心生喜悅。」

國王聽了,歡喜有加地說:「原來贊佛及說法的功德果報是這麼的殊勝無比!」年少法師接著又說:「這還只是現前看得到『花』報,贊佛及說法的十種功德『果』報,更是不可思,不可議,請大王仔細聆聽:

1、讚嘆佛的功德,使一切眾生都能聽聞(因心及願力),就可以得到廣大好名聲的果報。

2、讚嘆佛的功德,使一切眾生心生歡喜,就可以得到世世相貌端正的果報。

3、為眾生講說滅罪生福的方法,使眾生能有安樂的心靈棲所,就可以得到心中時時感到快樂歡喜的果報。

4、讚嘆佛的功德,來調伏一切眾生的煩惱,就可以感到時時受人恭敬的果報。

5、顯揚說法時有如明燈一般,照亮眾生的心燈,使眾生契悟佛法,就可以得到威德如日光一般明耀人心的果報。

6、用種種方法讚嘆佛的功德,使一切眾生心生歡悅,就可以得到受人敬愛的果報。

7、運用種種巧妙的言語,來讚嘆佛無量無邊的功德,就可以得到無盡無礙辯才的果報。

8、讚嘆佛不可思議的妙法,使一切眾生不再有任何過咎,就可以得到深妙清淨大智慧型的果報。

9、讚嘆佛的功德,使人們煩惱越來越淡薄,就可以得到斷除無明,垢穢滅盡的果報。

10、因為使自己及他人的煩惱盡消,而證得涅槃的境界。譬如天降大雨,不僅可以熄滅大火,連灰燼也不再有餘熱。

國王聽了法師如此詳細地闡述讚嘆佛的殊勝功德後,心開意解,歡欣踴躍地說:「有大福德的人們,都善能讚嘆佛的功德!」

禮樂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禮樂文化是從祭祀文化發展而來的。古人將「禮教」與「樂教」並提而形成的教化體系,它們的本義,是以禮為教、以樂為教,而「樂」則代表了天地自然的和諧精神。所以,中國素有「禮樂之邦」之稱。音聲可以表達崇敬,傳遞文明。在《孔子家語?辨樂解第三十五》記載了孔子學琴的故事:

孔子向師襄子學習彈琴,學習一首樂曲一段時間後,師襄子對孔子說:「我雖然是以擊磬做的樂官,但我還是擅長於彈琴。如今,你已學會了這首琴曲,可以進一步學點別的了。」孔子聽了,並不急於學其他,回答說:「我還沒有學到彈奏它的技巧。」

孔子用心投入,練習一段時間後,很快學會了技巧。於是,師襄子便對孔子說:「你現在已經學會技巧了,可以學點別的了。」孔子回答說:「可我還沒有了解曲子表達的意趣。」

孔子繼續專心練習一段時間,了解了曲子的意趣。此時,師襄子又對孔子說:「你了解了它的意趣,現在可以進一步再學點別的了。」但孔子依然想繼續深入,回答說:「我還不曉得它是歌頌誰的。」

於是,孔子專心一致,每天彈奏,用心領會曲中歌頌的人物。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孔子有所深思,站在一個高處,向著遠方眺望說:

「我已經知道它是歌頌誰的了,他長得有點黑,身材修長,有著廣闊的胸襟,長遠的目光,他眼光遼闊,囊括四方。若不是周文王,誰能如此!」

師襄子聽了,十分驚訝,立刻離開坐席來到夫子面前,兩手交叉於胸前,表示敬意地說:「君子,真是無所不通的聖人,此曲的名字是《文王操》。」

孔子這個故事,可以理解為上師瑜伽的一種修法:通過音聲,感知上師和本尊的精神內涵。

三、稱讚所經時間:「盡未來際,相續不斷。」

四、明其周遍:「盡於法界,無不周遍。」指周遍稱讚法界一切佛,或者遍法界一切處稱讚。

當今學人,欲發大心,弘揚佛法,自愧辯才欠缺,應懇請佛力加持,施以辯才。諸大乘經提示,若不得如來神力加持,而能說法,無有是處。由是,釋尊殷勤勸勉行人,或誦經,或誦八十八佛,久之便可得妙辯。站在淨土宗角度,一句阿彌陀佛名號乃總持陀羅尼,含攝萬德,如至心持念久久,無礙辯才自得顯現。古往今來,由念佛發辯才的事例甚眾。淨業行人隨時隨機廣說阿彌陀佛因行果報,大願功德,即是稱讚如來的殊勝體現。稱讚如來這一行願修持純熟時,則風聲雨聲、車聲馬聲、木魚引磬聲,皆是稱讚如來之音聲,如西方淨土水鳥樹林,皆演法音,由心迴轉故。

贊佛的終極目的是為了追隨佛陀,成就道業。面對眾多修法,印光大師也專宗推薦淨土念佛法門曰:「念佛法門,乃律、教、禪、密、諸宗之歸宿,人、天、凡、聖、成佛之捷徑。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因此,持名念佛,就是最好的贊佛,也是最好的佛法實踐。

佛說:「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為何眾生仍在六道輪迴中被無盡痛苦折磨?這是因為,我們被妄想執著所縛,不能認知一切事物本來清淨。本來清淨,才是一切現象的真實狀態。我們慣常的不淨認知,全是錯的,認假當真,就好像誤認一條繩子為蛇,或把沙漠中的海市蜃樓錯認為是遠處發亮的水光。淨土法門的念佛和觀修就是讓我們覺知每件事物的本然清淨,從而斷惑證真,轉識成智,往生淨土,回歸家園。

《都市茅棚167、和諧人生祈禱文》:

我生命的恩主,上師、三寶、天地、日月、地水、火風、父母、兄弟、親友、姐妹、同事、眷屬、身體、器官、毛髮、皮囊、事業、財富、國土、眾生、房屋、用具、車乘、花鳥、道路、虛空,以及我生命中出現的一切一切。您是如此完美而神聖,我要向您表達我的感恩和讚美。您源自光明的空性如來藏,是諸佛的光明化身。您帶著偉大使命,為我量身幻化美麗的夢境,激活我生命和能量,賜予我榮譽和智慧。無知的我,卻經常錯解您的深意,沒有好好珍惜和照顧您,甚至以身體、語言和思想冒犯於您,造成您的病痛、煩惱、損失和傷害。對不起,請原諒!我非常愛您,我要至誠感恩您,祝福您,好好疼您,照顧您!您是我生命的恩主,我是您忠誠的伴侶,願我們繼續攜手努力,慈悲奉獻,和諧共享,在這方美麗清淨的國土,融入佛陀圓滿的悲智光明。

《都市茅棚254、您是誰的誰》:

是誰把西方淨土,描繪的風生水起,宛如身臨其境?是誰把娑婆蒼涼,臨摹的栩栩如生,驚醒一片哀鴻?是誰把前塵影事,串成了風鈴,耳邊傳來如夢的歌聲?是誰把六道的糾結,鐫刻的盪氣迴腸,讓我想起過往,泣不成聲?

您是誰?您是誰的誰?

您在紅塵里出世,演千般豪情,傳奇萬丈,沖開天路風雲。我在出世中紅塵,吟一闋寂寞,曉風殘月,玩得幾許深沉。我說,一曲一嘆息,一生一場戲!您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我不知道您是誰的誰?但我知道——跟著您,有希望!

是您,從初發心,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尋求真理,圓滿種種波羅蜜門,把您的慈悲向世人抒發!是您,布施身命,難行苦行,何況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證入種種菩薩智地,把世態萬千牽掛!

我不知道您是誰的誰?但我知道——跟著您,有方向!

是您,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成就諸佛無上菩提,讓實相妙筆生花!是您,處於眾會,以圓滿音,如大雷震,隨其樂欲,成熟眾生,乃至示現入於涅槃,讓真理表達淋漓盡致!

我不知道您是誰的誰?但我知道——跟著您,有出息!

您敞開胸懷擁抱我,峰巒疊嶂山林翠,展露法王身;您鼓動風雲吹醒我,曲徑流水風塵染,盡顯廣長舌;您指尖拈花揉碎我,花樣年華星璀璨,處處般若智;您掀起波瀾震撼我,滄海桑田繁華處,因緣無常法。流年裡,繁花綻放似錦繡,妙用無盡。宿命中,零落成泥碾作塵,道法自然。歲月清淺,舉案齊眉,剪西窗夜話,柔情蕩漾;簾夢依舊,塵埃落定,作水墨傳奇,千古絕唱!

我不知道您是誰的誰?但我知道,跟著您,有家回!

《都市茅棚255、與您共舞》:

您是遠古的遺風,您是雨後的彩虹,您是靈山的白雲,您是游舞的空行!您如美玉流光,您似佳人一方,您在莊周夢中蝶舞,您在七寶池中蓮香!您在農家田園,您在大明湖畔,您是長河落日,您是大漠孤煙!您在雲之巔,您在水之崖,今日小橋流水,來年人面桃花!

我掬一闋宋詞,拈一束唐詩,邀您共舞,四海同游!攜一縷清風,照一輪明月,過一程山水,踏一片祥雲,盈一縷沉香,生一重雲煙。您我在大漠中馳騁,笑看獵獵旗風;您我於泉水中滋潤,映照聖潔心靈。焚一爐慈悲,暖三尺深寒;灑一掬清涼,熄百年熱惱;照一絲般若,破萬劫無明!一夕回眸,生生含情;婉約相訴,豪放傾城。風來塵往飄舞,春暖花開細雨,夜寂相看兩不厭,回首闌珊清福!望斷天涯歸路,西方極樂淨土,衣帶漸寬終不悔,晨鐘梵音暮鼓!平平仄仄詩章,真真切切衷腸,將此深心奉塵剎,大愛生死無疆。夢裡身心皆是客,多少樓台煙雨中,問君何故不多愁?一江春水向東流!

您是我的根,您是我的靈,您是我的本尊,您是我的壇城,您是慈悲偉大的空性如來!您告訴我:凡是真實的,必然永恆;凡是虛妄的,夢幻泡影。解脫和安樂即在其中!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