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法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八、明法品第十八》節錄
上夢下參老和尚
梵本的《華嚴經》裡有《明法品》又叫《法光明品》。一個是法慧的智慧,一個是明菩薩入住之後要行十行。
法、也就是我們的心。一般講,法者是規則義。法:軌生物解,給眾生有所行,有個軌道;它有照了義,明法有照了義;又明是智慧,智慧的用。法就是理,就是理行,是果。修行的方法要依體修,要明體。一般我們說法有四種:教、理、行、果。教法、理法、行法、果法。教理行果是四法,而你要尋這個教義,在教義上要明到理。學教悟理,悟得教的道理了,接著就要修觀,觀理而起行,修行就成果了。行了才能得果。這品的大義就是說已經住在如來家了。要精進修行啊!
怎樣修行呢?佛子,菩薩摩訶薩,初發心的時候是求一切智慧。
這一品請問的人是誰呢?是精進慧菩薩。這六品經都是以法慧菩薩為主的。前頭已經說了五品:《須彌頂品》、《偈贊品》、《十住品》、《梵行品》、《發心功德品》。說你發了菩提心,一定得到廣大的功德,那廣大的功德使你心明了,心明了就是智慧增長了。那你所行的法就根據你所明的,所明白的法義去進修。這品就是精進慧菩薩問,法慧菩薩答的。
了知如來。無功用道。乘普門慧。入於一切智智之門。永得休息。是則能淨般若波羅蜜。示現一切世間作業。教化眾生。而不厭倦。隨其心樂。而為現身。一切所行。皆無染著。或現凡夫。或現聖人。所行之行。或現生死。或現涅槃。善能觀察一切所作。示現一切諸莊嚴事。而不貪著。
這個含義很深的了,無功用道並不是不去做了,做也沒個得,做要有所得啊,無得,這叫入三昧,沒有其它的一切的偏見,那邪見更沒有了,善觀一切諸法的實相,這叫普門智慧,這才能入於一切智智之門,入佛的境界,佛的智慧,永得無休息。經常這樣觀,初觀還很生疏,觀久了就不生疏了。觀就是思維修,思維修在一切法上得到自在,這才入於一切智智之門,成就了,永得休息,這叫真正清淨的般若波羅蜜。這是根本智,還得達到方便智。說《華嚴經》跟其它的經不同,這個智慧底下開了方便、願、力、智,成為十度。在世間所有一切作業到這種境界,他利益眾生時就不會疲倦。一個成就者,他利益眾生時也不會疲倦了,他思想裡頭也沒有什麼叫利益眾生,也沒有什麼叫不利益眾生的念頭了。要有一個利益眾生想,這還沒有成就。眾生有所求他就現,但是他所行的一切沒有染濁,心裡沒有染濁的思維,他也現凡夫身跟凡夫一樣的生活起居。但他若現聖人身那跟聖人是一樣的。圓滿之行,他所做的都是圓滿的。他有時候現生死。釋迦牟尼佛也現生死,他的生死不是生死。也能示現生死。觀察一切所做,示現一迥切莊嚴事而不貪著,就是他方便善巧,這叫方便智。智慧度還能分別理和事。
根本智。指的是般若波羅蜜那個智,那個智是直接照根本的,這個智是作用,能分別的,這是屬於實行,乃至向別人學習的時候能起分辨的作用。在教化眾生的方便當中也得有智慧。要知道眾生的根器如何。要知道眾生過去什麼習氣最重。對機教化,一說法他就開悟了。如果不知道,摸索的時候呢,那就不容易了。所以這個智慧型知道他的貪慾、嗔恚,愚痴,知道他的等分,知道他的行地,乃至一念中能知無邊眾生的行。所有這些問題啊,都得靠智慧的分別力用,智慧有力量,在用上也就有力量。知道這個修行者貪慾非常重,你應說對治貪慾的法。嗔恚特別重,你給他說不要發脾氣,不要嗔恚法,嗔恚能把你一切的善根都燒毀掉。而愚痴重的就像那傻子,學習修行時,你得分辨他過去的根機,學什麼法能相應。知道眾生所作、所想,口裡所說的,這是菩薩智慧當中善於分別眾生的根,知眾生的心。這樣就能以相應法使他得度。知法的真實,善求的話,知道如來的力。知道如來的法門,知道淨智波羅蜜。菩薩利益眾生時如醫生一樣,了解眾生的病根——貪慾、嗔恚,、愚痴,哪個偏重。大菩薩於一念中就知道億萬眾生的心念。所以相應說法,順著理體,順著自性給他說法。或者給他講四攝法,或者給他講慈悲喜舍,對病下藥。佛所說的法有主有兼,你嗔恚心很重,主的是什麼呢?忍辱。那其它的呢?你除了忍辱外,你得學般若啊,沒有智慧你能忍得到嗎?有了智慧,從利害關係想,從自己的需要想,從現在自己當前所處的,什麼環境,先得認識你的環境,從環境想。所以,這樣才能知病、順理、知根、受法,這就叫以智慧度眾生。
什麼是理法和果法?理就是心。果就是你做任何事所得到的效果。不一定往大的因果上講。好比你讀這部經,你心裡生歡喜,這就對了。這部經對你來說你能得度。不知道各位道友有這個感覺沒有?當你剛發心,或者讀《華嚴經》也好,讀《法華經》也好,讀《金剛經》也好,你沒發現沒讀經的時候,事情很少,一讀經的時候事情非常多,沒有時間讀。這就叫業障了,要認得業障就這樣來認識的。你不入佛門,好象無所謂。比喻說你離開家到外頭打工,或者到美國,或者到其它別的國家,他從來沒想到爸爸媽媽。等到出了家,過了一兩年,得了,妄想來了,每天都想回家,想念爸爸媽媽了這叫業障,你知道嗎?有了智慧,你用什麼方便都是解脫的,自在的。沒有智慧,沒了那個德,那你就不自在了。因此必須得學,學完了,深入了能知道眾生的心。這個是講的十住菩薩在修道的時候,在度眾生的時候,這些法都得具足。覺悟諸法,明白它的理,明白它的事,應該用什麼法得度者就給他說什麼法,這樣才能達到清淨的智慧波羅蜜。